现代力量训练法

现代力量训练法
现代力量训练法

现代力量训练法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作为一名教练员或运动员熟悉、掌握这些方法、手段,并且能结合训练实际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之,才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手段

虽然各种不同力量素质均有其各自的练习手段,但力量素质训练也有一些共同的练习形式,现归纳如下:

(一)负重抗阻力练习

这种练习可作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肌肉群。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负重抗阻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负荷的重量及练习的重复次数可随时调整,它是身体素质练习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对抗性练习

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对抗,以短暂的静力性等长收缩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双人推、拉等。对抗性练习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设备,也容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三)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的练习

这是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使用弹簧拉力器、拉橡皮带等。(四)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做这种练习要求轻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动作结束时较大。

(五)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的练习,迫使机体的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促使该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例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进、纵跳等。

(六)利用特制的力量练习器的练习

这种特制的练习器,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坐、卧、站)进行练习。它不但能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还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另外,还有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器。

二、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与特征

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们创造了多种多样发展肌肉力量的方法,或是作用于整个肌肉系统或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肌肉群,这些具体的练习形式是形成现代力量训练方法的基础。按动力学特征分类,力量素质练习的方法分为动力性力量练习法、静力性练习法及电刺激练习法等。动力性力量练习法是指人体采用相对运动的动作形式进行力量素质的练习,主要由克制收缩形式(速度性克制收缩,力量性克制收缩和等动练习),退让收缩形式的速度性退让收缩,力量性退让收缩练习;超等长收缩形式的速度性超等长收缩,力量性超等长收缩练习等等方法所组成。静力性力量练习法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形式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主要是指等长收缩练习。电刺激法是利用电刺激仪产生的脉冲电流,代替由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使肌肉收缩,达到提高肌肉力量之目的。此外还有将动力性力量的不同形式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的形式进行不同组合,形成新的发展不同力量素质的组合练习法。(一)动力性的克制收缩练习方法的特征

动力性克制性收缩练习是指肌肉从拉长的状态中缩短以克服阻力而完成动作。肌肉在收缩时起止点相互接近,所以动力性克制收缩练习又可看作是肌肉的向心性工作。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动作速度快、功率大。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力量耐力。

(二)动力性退让收缩练习方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使肌肉产生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生理学研究证明,肌肉不仅在收缩时能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在外力拉长肌肉做功时,肌肉也能把外能转为化学能储存。因此,肌肉的退让性工作除了即时效应外(例如制动)还能产生积蓄效应(把非代谢能量转变为肌肉的化学能和弹性势能),然后再以机械能的形式瞬间释放。退让性收缩练习对神经肌肉系统产生超量负荷,可使肌肉力量,特别是最大力量得到明显增长。

(三)等动练习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指借助于专门的等动训练器在动力状态下,人体肌肉的抗阻力程度始终恒定,且动作速度均匀的练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人体接受外部负荷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强度,在人体动作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并使关节各个角度的肌肉用力表现出最大用力或恒定用力。国外研究认为:快速等长练习能使各种运动速度的力量都得到增加,慢速等练习所增加的快速力量耐力大于慢速等动练习所增加的慢速力量耐力。

(四)超等长收缩力量练习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利用肌肉的弹性、收缩性及牵张反射性来提高力量素质。即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瞬间转为向心心缩的练习。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神经肌肉的牵张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反射性产生更强烈的兴奋冲动,从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以产生更大的肌肉收缩力,以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这种练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速跳跃练习。

2、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

3、利用专门训练器械进行的超等长练习。

(五)静力性练习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指人体采用相对静止的动作,利用肌肉长度不变,主要改主变张力的变化特点来发展力量素质。它的最大特点是物理上表现的功为零,但生物体却依然存在做功的功能。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

(六)组合练习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将动力性的克制性练习、退让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等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有效地提高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从生理和生物力学角度看,各种肌肉收缩方式混合练习,增加了机体对刺激的适应难度。提高刺激的作用,能收到更快提高力量的效果。

(七)电刺激练习法的特征

该方法是现代新的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法。其最大优点是:训练部分准确,可根据训练目的,随意选择和确定练习部位;强化专项肌群和薄弱肌群,肌肉收缩的强度和时间可以人为地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动员运动单位参与收缩,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肌肉力量;可加大训练量,缓解大运动量与疲劳恢复的矛盾,可保证受伤期工作肌群的正常训练。与想象训练相结合,作为比赛期和比赛前的力量强化手段和兴奋刺激手段。

电刺激法增长力量迅速,但用电刺激获得的力量,一旦停止练习,消退也快。

三、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肌肉生理横断面和肌肉内协调能力发展与改善。后者对相对力量的提高尤其重要。是田径径赛、跳跃和球类运动员提高力量的主要途径。

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发展人体最大力量。

(一)静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大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所负的重量越大,由

肌肉的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也就越强,从而引起大脑皮质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兴奋,若经常接受这种刺激,就提高了兴奋强度,并吸引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工作,进而提高了肌肉的最大力量。

总负荷是影响最大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总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重量、练习重复组数、每组持续时间及各组间的间歇时间等。提高最大力量多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0%进行练习,组数可控制在4组,每组持续在12秒以上,每组间歇3分钟。若采用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0~90%进行练习,组数可控制在4~6组,每组持续时间8~10秒,每组间歇3分钟。若采用本人负荷量90%以上进行练习,组数不超过4组,每组持续时间3~6秒,每组间歇应增至4分钟。

近几十年来,静力性练习不仅作为发展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而且作为创伤后进行积极恢复正常功能的手段在体育界广泛应用静力性练习的特点是工作时处于无氧条件下,能量储备迅速消耗,从而迅速出现疲劳。因此,过多的使用静力性练习法,会影响肌肉群的协调性。使用静力性练习法的目的只是为了克服某些肌肉在力量发展中的不足,使之迅速地、优质地提高收缩力量。

(二)持续不断地重复用力的方法(重复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负荷量的大小应随肌肉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运动员能重复更多次数时,便表明力量有了提高,即应增加负荷的重量。重复用力的方法适用于训练的各个时期和阶段。其作用在于加强新陈代谢,活跃营养过程,并有助于改进协调性,加强支撑运动器官能力,并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

重复用力训练采用的负荷强度一般是本人最大负荷量的75~90%,组数可进行6~8组,每组重复次数3~6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3分钟。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巴女排采用此法做架上半蹲练习,接着做立定跳远练习,该队主力队员半蹲负重量高达300多公斤。

前苏联优秀运动员,多次世界纪录创造者阿列克谢耶夫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训练,虽然平时很少举最大重量,但只要完成有效组数的必要重复次数,就保证了在比赛中成功地举起最大重量。

(三)最大限制的、短促用力的方法(强度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用极大或接近最大和最大的负荷练习,训练时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继续用对体力来说是最强的、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对这种刺激产生劣性的反应为

止。

短促极限用力的练习方法,保证了神经系统和肌肉作用力的高度集中,使肌肉最大力量得到明显提高。对于需要最大力量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周期性地举最大的和接近最大的重量能有效地发展其专项工作能力。

短促极限用力训练采用负荷强度为本为负荷量的85~100%,练习组数6~10组,每组练习次数1~3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3分钟。

我国大多数举重运动员都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运动员实践证明,只要强度在90%以上,就能提高运动成绩。然而,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练习不但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

著名的美国铅球运动员伍兹,将铅球投出22.20米,周力量训练如下:

周一、四进行卧推5组,每组3~5次;弯举5组,每组8~12次。

周二、五进行深蹲4组,每组3~5次;高翻4组,每组3~5次;负重仰卧转体3组,每组8~12次。

周三、六休息。

周日测验:卧推218公斤,每组1次;弯举82公斤,5组,每组8~12;深蹲289公斤,每组1~2次;高翻169公斤,每组1~2次;负重仰卧转体16公斤,3组,每组8~12次。

(四)极限强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为保加利亚功勋教练员伊万·阿巴杰耶夫所创造。他认为人体有巨大的潜力和对外界环境很强的适应能力,开始时对新的刺激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适应。这时如不进行新的刺激、新的适应,机能就得不到新的发展,训练水平不可能达到新的高度。所以对旧的刺激适应后,必须给予新的刺激,再求得新的适应。保加利亚人称这种方法为"阶梯式"的训练方法。以抓举训练为例,暂定第一阶段抓举训练强度为100公斤,经过若干天的训练,运动员适应这个重量并且成功地举起100公斤两次,就可以增加新的重量,从1 02.5公斤至105公斤,开始第二阶梯的适应性训练。这样不断地增加重量,进行新的适应,使训练水平一级一级地提高。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ABA 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新方向摘要: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 既包括传统的分段回合教法, 也包括具有新特色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目前, 中国国内鲜有对自闭症儿童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方面的研究 与实践。本文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理论特色和主要操作技巧, 并讨论分段回合教法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共性与特色, 以期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1 前言 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简称ABA) 是一门关于行为规律的社 会科学, 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有客观规律的人类行为。在操作的层面, ABA 有不同的干预方法, 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单元教法或分段回合教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 简称DTT) 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简称PRT )。简单说来, DTT是一种在结构化环境中对有特殊需要孩子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的教育方法, 而PRT 是一种以DTT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景化教育系统。ABA 的干预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发展性障碍( 如自闭症和智能障碍) 、情绪障碍( 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和行为障碍( 如注意力缺陷和多动) 等有关问题的教育干预, 其良好效果得到了科学的检验和证实。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 其基本症状在儿童出生后至三岁以前出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9 年底发布的数据, 自闭症在美国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近百分之一。在世界其他

力量素质训练要素

力量素质训练要素(1)动作次数。锻炼某个部位的肌肉一般要练若干组动作,而每组是由若干重复的动作次数组成的。一般认为,发达肌肉量有效的动作次数,每组最多不应超过15次,最少不应少于6次。还有一个规律,即大负荷、少次数、少组数的方式对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有效;而小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方式有利于缩减脂肪,使肌肉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2)器械重量。体力不同的人,所能举起的重量也不一样。初练健美的朋友,如何才能确定自己锻炼时所应采用的器械重量呢?有一种办法:做某一动作(例如用杠铃做平卧推举动作)时,若能用某一重量(例如60公斤)连续做12次(最后2次或最后1次完成得比较勉强),该重量即为练该动作的合适重量;如能轻松地做12次,或使尽力气也做不了8次,则这些重量对初练者都不合适。 另一种选择合适重量的标准是:能将某一重量连续举15次,既不感到勉强,也不觉得轻松,该重量即为合适重量。 (3)增加负荷。健美爱好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肌肉增大了,力量也加强了,为了使肌肉继续增大或保持良好力量素质概述 人体的任何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它维持着人体的基础生活能力。丧失肌肉活动力量的人,生活将无法自理。当人体从事体育运动时,则需要特殊的肌肉力量能力,这些特殊的肌肉能力是通过运动训练获得的。它是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力量素质呢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发展自身的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意义如下: 一、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工作而带动了被动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进行体育活动了。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 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要想投(掷、推)得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离不开上肢、腰腹部 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二、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 首先,力量素质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其力量为前提的。一名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两条强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我国百米曾跑过10秒2的优秀运动员余维立,深蹲达到180公斤。 其次,力量素质也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增长。从生活常识中可以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人总比体弱者能持续活动更长的时间。 此外,力量、速度的提高会增加肌肉的弹性,促进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 三、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32种注意力训练方法

注意力训练常规方法 1.142呼吸法: 操作原理:在科学坐姿的前提下,利用深呼吸来达到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的训练。 具体操作方法是: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你们的眼睛,在闭上眼睛的同时请检查一下你是否保持了科学坐姿,如果是就在心里表扬一下你自己,如果不是请调整你的坐姿,现在我坐的是我们班里最好的,我感觉我全身放松极了。深深地吸一口气,感觉小肚子鼓起来了,又鼓起来了,慢慢地吐气,你的小肚子在一点一点的变小,把你肚子中所有不快乐的气体统统呼出,现在的你放松极了,跟着老师再来一遍,慢慢地吸进一口清凉的空气,感觉你的心情变得非常轻松,非常愉悦,你的小肚子慢慢地鼓起来了,然后将你体内所有的不快,所有的烦恼慢慢地呼出,你的身体凝聚一股神奇的力量,请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上课的准备了,我要开始上课了,默数2个数字,睁开你的眼睛。 训练误区:训练过程中,呼吸的深度是按照吸气1秒钟,屏住呼吸4秒钟,吐气2秒钟来进行,而并不是要老师在学生进行的过程中去数节拍。如果不好掌控学生呼吸的深度,可要求学生配合手势来进行。即:一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下面,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小肚子上,随着深呼吸的进行,你会感到下面的手在一吸一呼的过程中慢慢地前后移动着,而上面的这只手并没太大频率的移动即可。 2.静坐训练: 具体操作方法:老师事先掌握科学坐姿的具体步骤,即数字5表示端坐椅子前半部,数字4表示双脚平铺与肩同宽,数字3表示背挺直,数字2表示头中正,数字1表示双手平放课桌上。在了解了这5个数字的具体动作了之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学生的坐姿不端正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地过程中都可以通过静坐训练来加以纠正。其中可以是一个口令:把我们的坐姿调整为科学坐姿,或是直接把各个数字及动作的要领加以描述,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手势,只要学生在看到和听到指令后知道应该调整坐姿为科学坐姿即可。 训练误区:在静坐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动作相对应的统一和规范,但是在静坐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发生转移的现象,例如:学生做的很端正,但是却出现了走神等现象。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静坐的过程中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系列的想象类型的题目。例如: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了外星球,你会做什么事情呢?等等。 3.想象放松: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语言的描述下,学生达到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读一些放松的短文给学生听,学生根据短文的提示逐步达到放松,在进行放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坐姿没有特别要求的地方,可以是自然地放在自己的身体两侧,也可以自然地摊在桌面上都可以,在放松结束的时候老师也无需提问,直接过渡到相关内容即可,一般想象放松和渐进放松都是放在课的后半部才使用的行为训练。结束后,可以直接下课。想象放松的语言如下即可:现在请全身放松,慢慢地闭上我们的眼睛,现在我感觉全身轻飘飘的,仿佛踩在软软的棉花上面,感觉我的小脚被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真是舒服极了。。。。。。现在我全身都放松极了,我又重新回到我的教室里,现在我就来看一看我的教室里的位置在哪里?我知道在这一节课里我学到了。。。。。。我知道我的表现在一点一点的进步着,我还要表现的最好,因为我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我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孩子,现在我就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再来一遍,再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然后轻轻地睁开你的小眼睛。4.渐进放松: 具体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在引导语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渐进放松的引导语强调的是在语言的描述下身体各部分达到放松的感觉,例如:现在我感觉我身体的外部有一股非常放松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感觉正一点一点的向我的头部涌来,轻轻地晃一晃我的小脑袋,放松极了,慢慢地这种放松的感觉又向下传递到我的肩膀上,感觉我的肩膀也放松极了,我晃一晃我的左肩,再晃一晃我的右肩,真是舒服极了。。。。。。这种方式的感觉又向下传递到我的脚尖,我晃一晃我的小脚尖,现在我全身都非常的放松,非常的舒服,请睁开我们的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再来放松一下你身体的各部分。。。。。。 注意事项:渐进放松和想象放松在结束的过程中都不要求提问,直接进行结束就可以。 5.冥想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身体坐直,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在两腿上,手心向内,微闭双目,全身放松,慢慢地深呼吸,一遍深呼吸,一遍想象(一幅有情景的文章)在一片大山的深处有一潭平静的湖水,湖面非常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湖边长满了花草树木。。。。。。结束时,提醒学生在进行冥想后我会发觉我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我的心情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随笔 ——李周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是指脊柱、骸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例如铅球、地面和水等),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的问题。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是所有运动项目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尽管骨盆、髓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是,它们的“稳定性收缩”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整体上提高运动效率。 核心稳定力量对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该力量可以通过近端固定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例如田径的标枪、网球的挥拍和排球的扣球等被称为“鞭打”的动作,都需要核心稳定力量的参与,它可以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集结全身的力量于“鞭打”的动作。有研究认为,在网球运动员挥拍击球的动作中,耽和躯干的力量占整个炭球力量的5000。 其灰,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例如游泳、赛艇、皮划艇和急流皮划艇等水上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水”的驾驭能力,运动员躯干以及船体的稳定是游泳和划船技术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取决于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 再次,具有好的预防损伤功能,为主动肌的发力建立良好的支点,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中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 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陈小平等编译)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的五种训练方法。 一、基础性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要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相信大家非常不喜欢异分母分数加法吧?因为它太容易出错啦。现在请大家自己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不是只有下面这三种情况?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

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相信大家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 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体育素质练习#精选.

目录 力量素质 1.发展上肢、肩带肌群力量的练习 2.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 3.发展下肢肌群力量的练习 4.利用卑杠、双杠、横梯等器械,做各种支撑、摆动、悬垂、移行等练习 5.徒手或利用器械,身仰卧或俯卧做各种方式的收腹、挺身、臂屈伸、举腿等练习 6.徒手的双人练习 7.使用器械的发展俯卧肌群的练习 8.原地或行进做各种方式的跳跃、越过障碍物等练习 9.利用重物(10~15千克)做各种臂屈伸、摆振等练习灵敏素质 耐力素质 柔韧素质 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1.发展上肢、肩带肌群力量的练习

各种方式的俯卧撑臂屈伸 [动作方法]俯卧撑:俯卧,两足跟并扰,脚前掌着地,两手撑地与肩同宽,四指向前,收臀紧腹连续臂屈伸。两手扶在跳箱、护栏、台阶上,俯卧臂屈伸。 各种方式的推举哑铃(1000克) [动作方法]手持哑铃于肩上,向上、斜上方推举哑铃;手持哑铃于胸前,向前、向侧推举哑铃。 用小皮球;小沙袋、小布包等做各种抛接练习 [动作方法]小皮球、小沙袋、小布包自抛自接;两个人互抛互接练习。 斜身引体 [动作方法]仰卧,两臂与肩同宽手正握低单杠,收腹、挺胸、屈两臂引体使胸部贴单杠,然后伸直两臂还原成仰卧开始姿势,如此重复进行。 返回目录 2.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 各种不同身体姿势的举腿

[动作方法]坐撑举腿:坐立两手体后撑,两腿屈膝并拢,向上交替或同时举两腿。 仰卧举腿 [动作方法]仰卧收腹,向上交替或同时举两腿。俯卧跪撑举腿:俯卧单膝跪撑,收臀背屈向上交替举腿。 俯卧“一头翘”、“二头翘” [动作方法] 俯卧“一头翘”:俯卧,两臂前举或两手抱头,连续做体后屈、伸。 俯卧“二头翘”:俯卧,两臂前举,两腿绷直,连续做体后屈、伸。 仰卧起坐 [动作方法]预备姿势:仰卧,两腿并拢屈膝,两脚放平,两手抱头后,同伴压着脚面。两手抱头收腹,低头成坐姿,两肘触膝;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继续进行。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2、按顺序指读 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家长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不同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1 12 7 1 20 6 15 1 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11 23 16 3、复述数字 就是出一组数字,如5473869,让学生重复它,可以从七位数字开始,当他感觉容易对付了,便升到八位,再升到九位,当升到十二位,便不要再升了。每天只能升位一次。可以将这个游戏每天玩1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月即可见相当不错的效果。 4、学播音 广播、电视播送新闻时,广播、电视里说一句,让他重复一句。因为嘴上学上句时,耳朵要注意下句,否则就学不下去。每天5分钟左右即可,连续一月,就能达到跟得上,到连续学10分钟不错5个字时,孩子的注意力的专注性就达到良好了。这种游戏在合格之后也最好经常玩玩,以训练孩子的大脑。 5、抄书

将孩子喜欢的书、报、刊上的好文章抄到一个专门的文摘笔记本上。刚抄之时,一次看的字数不得少于六个,依次增加,当他平均每次能看并记住约十五个字的时候,他的注意力的专注性已经训练得很不错了。 6、扑克牌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比如梅花2,黑桃3,方块5,随意排列于桌上,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孩子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另一人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孩子报出哪一张是梅花2。如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张数,增加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等。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7、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这项运动有助于训练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即使是不会打球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玩乒乓球来训练,让他用球拍托球,或用球拍颠球,绕桌子行走,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这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叱的文学着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叱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丣,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仍丣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奵出生在一丢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屁住在一丢进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奵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自修订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自修订版-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

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

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

循环练习法案例3

循环练习法案例3 循环练习法教学设计(水平五) 一.指导思想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指出,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内容是:1.技巧(组合动作)4/6次课 2. 篮球——运用循环练习法改进提高基本技术6/12次课。 1. 技巧——本次课的内容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技巧动作,继续由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技巧单个动作的情况选择4~5个动作(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后滚翻、直腿后滚翻、侧手翻、挺身跳、头手倒立)进行创编组合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完成技巧组合的水平水平组成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三个组分组合作学习,创编动作的组合连接难度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掌握。 布鲁纳倡导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事物、问题“尝试”和“思索”,激发学生对发现的期望。本理论的特征:一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关心学习过程强于关心教学过程;二是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主张教师与其指导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2.篮球——运用循环练习法改进提高篮球的基本技术 篮球运动一直以来颇受中学生的欢迎,针对学生在课余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基本技术问题,运用循环练习法,恰好能有效地解决许多突出性问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指出,高中学生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要在一两个运动项目方面,技术和战术意识有较大提高,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建构起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建构过程中,由于个体思维活跃,也就促进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在内的多种智力因素发展,其建构的结果不是经验的简单积累,而是对自己已有的旧的经验进行结构的重新认定。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1.2)班男生46人。通过我对学生的了解,学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空间 09-16 1501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

力量素质练习教案

力量素质练习教案 力量练习教案 九年级(7-10)班任课老师:张定平 教学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内容 恢复学生力量素质掌握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力量素质,以及发展力量素质的意义( 力量素 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教 的阻力等) 学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掌握发展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抗阻练习a克服自身阻力b克服外部阻力),能够进目 行简单的力量素质练习标 3(情感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教法与学法练习课的课的内容次时部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示 意图数间一、体育委员整队,一、要求: 一、成四列横队××××××××× 检查班级人数,声音洪亮,口令清晰,要求:快、静、齐××××××××× 开并报告老师。仪表端庄,语言亲切。二、认真听讲要求 ????????? 始 二、课堂常规二、 ?师生问好。 ????????? 部 1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 内容与目标 ?认真听本课内容及? 分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要求2′ 三、安排见习生 一、热身活动: 一、组织: 一、充分做好热身活一、

带领学生一起慢跑动慢跑一圈400m 二、游戏(兔子回家) 1 2′ 将同学分成两组,二、二、一组同学做兔子窝,二、? × 准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1、集中注意力,认真另一组是兔子,做兔注重强调回家是要双听取游戏规则备子窝的同学再分成若脚跳跃。? ? × × 部 2、积极参与游戏 1 3′ 分干组(3人一组)手拉2、教师参与游戏 3、遵守游戏规则,完 ? 手围成圈,教师口令成游戏?××?××?× 3、安排同学做裁判5′ 开始,兔子们开始回 家,每个窝只能3只 兔子,没有找到家的 兔子做俯卧撑5个。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acilitate the introduction of cables and ducts. 6.2.9 outdoor cabinets, make appropriate rain cover. 6.3 for the Cabinet fixed the leg bolts should use the original Cabinet. 6.3.1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abinets should be welded without special instructions, weld enclosure bottom corners, with base length in 20mm-40mm, welding should be solid, welding in the welding parts with preservatives. 6.3.2 electrical power 一、恢复力量素质的 1、 各项练习××××(男生)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 1、俯卧撑(推墙练习) 方法和要领动作要领: 两手撑地与要领,× × 210 同肩宽,腿与背伸直,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 ×××× × 组′ 2、学生积极认真练习,两脚并拢,臂伸直,俯卧撑的练习 注意力集中腹部收紧。 ?????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训练十大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训练十大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其它事物所吸引,所以要想让孩子安安静静坐下来学习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妈妈新买的玩具,玩了几分钟就被丢到了一边,爸爸新买的一本故事书翻了几页就被撕破了……面对孩子种种表现,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甚至有些东西是孩子从来都不想去接触的,其实家长不用担心,只要用对方法,找出孩子没有兴趣的原因,对症下药,就能重拾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对于新事物的学习持续度也不一样,要如何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常让妈咪头疼,总是搞不清楚他到底喜欢什么,其实家长不妨多试几种不一样的,就能发现孩子会有一种最喜欢的了。 但是如果孩子对与某些事物强烈的抗拒,例如哭闹或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都拒绝参与,家长就不必一定要逼迫孩子喜欢,应暂停让孩子学习这件事情,过一段时间再鼓励看看,或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十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社会性增强 用手势、言语来鼓励孩子的表现,例如拍手或赞美,但是一定要具体的让孩子知道他们好在哪里,例如说:“宝贝,你的太阳画得好漂亮。” 2、物质性增强 可以用小礼物或小糖果、饼干等具体的物质来奖励孩子,只要觉得他们表现得好就给一样,使其觉得得到实质的鼓励,但是这种奖励可以慢慢减少,直到孩子不是因为物质而去参与,而是自发性的喜欢。 3、活动性增强 如果觉得孩子表现的不错,就可以带他们去户外走走,或者玩玩游戏,让孩子当小老师,带头与大家一起玩,小朋友会很有荣誉感,就会继续专注这件事了。 4.符号性增强 可以用分数、有可爱图案的章、贴纸等符号性的奖励,让小朋友知道他们表现得很好,甚至是列一张一个星期的表,用以比较每天的表现情况,得到的符号愈多,表示表现得愈好。但这也可以慢慢减少使用,让孩子忘记可以得到章或贴纸时也会去做喔!

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的组织形式: 按照练习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 1、流水式循环练习 这种方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按规定的练习顺序从第一站开始依次的进行练习,它的优点是内容多,活动时间长,身体负荷大,能有秩序的连续进行,是发展一般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比较好的方法;缺点是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比较长。 2、分组轮换式循环练习 这种方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各组同时进行不同练习,然后按规定的顺序和轮换时间进行练习,它的优点是时间短、强度大、可连续进行或间歇进行,以调节练习的负荷,是发展力量、速度比较好的方法,也可做为掌握技能和技术的练习手段;缺点是项目少,各组之间、各人之间练习的时间难以控制,容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等待的现象。 3、流水、轮换式循环练习 这种形式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分成两小组,从第一站开始各组依次进行练习,第一轮流水式一次练习完了之后,两大组轮换位置,按原来的顺序和要求继续进行练习。其优点是时间短、项目多、移动距离短,可在主教材同时或之后进行,主要是以发展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4、循环补充练习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体育课的技术教材相结合,以弥补技术教材对身体影响不足来加大课的密度,按照练习的密度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一种是以学习和巩固某一运动技能为主的循环练习,比如像学习短跑技术可以按这种循环练习进行;第二种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循环练习法,按照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发展某一身体素质为主的循环练习、另外可以用于全面的训练为主要任务的循环练习,然后综合以发展身体素质和巩固运动技术相结合的巩固练习。 循环练习法的组织方法: 以上各种循环练习法,对每种练习的次序和时间可采用定量不定时或定时不定量,还可采用既定时又定量的控制方式,采用哪一种方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任务和便于组织练习和学生、器材的实际情况来确实。 1、规定一定练习数量的循环练习 在确定练习手段以后,规定每种练习的练习数量,然后组合成套,一般用于流水式的练习 2、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循环练习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 一、力量素質及其重要價值 1.力量素質係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 2.人體的運動,無論是向前、後、上、下、左、右任何一方向,無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運動, 都必須依靠力的作用才能實現。 3.根據完成不同體育運動所需力量的不同特點,通常把力量素質劃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 量及力量耐力三種不同基礎的類型。無論那一種類型,其水平均取決於保證肌肉收縮的物質基礎,以及肌肉收縮時的工作條件及特徵這兩個方面。 二、常用力量的訓練方法 1.常用力量練習方法的分類: 定速退讓性練習 變速退讓性練習 定阻力練習 變阻力練習 定速練習(等動練習) 變速練習 超等長練習

2.多種動力性力量練習方式的特點及運用: 練習方式優點效果適用範圍負荷特點 動力性 向心收縮 與大多數比賽動作相似;訓 練效果持久 發展各種力量大多數動力性運動項目 各種要求 各種組合離心收縮加大刺激強度及負荷時間發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性及速度性項目 強度:80%~95% 持續:4~6 S 離心∕向心收縮 工作肌被預先拉長,工作條 件改善 發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性及速度性項目隔日一次 靜 力性 等長收縮 無器材要求 省時,易操作 發展大力量 動力性項目的補充練習, 受傷後選用 強度:60 % 以上 持續:最長時間的20 % 三、最大力量的訓練方法 1.決定肌肉最大力量的影響因素: 2.發展最大力量的途徑與方法: A.發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徑有:

a.加大肌肉橫斷面。 b.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儲存量,以加快工作中ATP 的合成速度。 c.提高肌肉間及肌纖維之間的協調性。 d.改進和完善運動技巧。 B.發展最大力量的具體手段和方法有: a.重複訓練法:負荷強度為75~90%。每項訓練中完成的組數為6~8 組,每次重複3~6 次,組間間歇 3 分鐘。 b.階梯式極限用力法:又稱金字塔負荷體系。一次課的練習從較低的負荷 開始,逐漸加大負荷而減少練習次數。 c.靜力練習法:負荷強度為90%以上,每次持續時間為3~6 秒,練習4 次, 次間歇3~4 分。 表3-4 發展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縮方式的負荷特徵 四、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 1.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發揮出盡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通常以所表現 出的最大力量(牛頓)與所用時間(毫秒)的比值作為測定快速力量大小的指標。

听觉注意力训练方法

听觉注意力训练 实验小学刘艳 注意力能否集中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注意力,学习的内容就记不住。那该如何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呢?有意识训练孩子听觉注意力 ,培养良好的听课行为习惯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我校多媒体的优势播放音频进行训练 我选择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我充分利用我校多媒体的优势播放音频,每天课前和孩子一起专心听时钟的滴答声或鸟声或其他动物的叫声,第一天10次,第二天15次,第三天20次,逐次增多,每次都十分专注地聆听,坚持下去,就有利于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训练方法:每天课前练习2分钟,要坚持才有效。 训练目的:提高听课注意力和听课效率,听课不走神题. 二、数字传真 训练内容: 第一关老师每个数字串读一遍,孩子听完后凭记忆倒着写下听到的数字。 201, 879, 761, 717, 36, 076, 238, 13 数字串加长。每组写1个就行了。随机写,也可以记忆乘法口诀中的一些规律。 第二关找漏洞

认真听,把老师故意漏掉的数字找出来。 2, 4, 7, 9,10, 11 ,13, 14, 16, 17, 18 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听字训练 训练方法:老师读短文,学生认真听,当听到一个“ 一”字用笔画个勾,老师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看学生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一”的个数是否相同。 草坪上站着一只既美丽又威武的大公鸡。 大公鸡的嘴尖尖的,象老鹰的嘴一样尖锐;它的眼睛圆圆的,又黑又亮象黑珍珠;眼睛后面是它的耳朵,被绒毛遮住了,不管有多大的风沙和多大的雨都进不去一粒沙一滴水;它的头上一个有火红火红的鸡冠,看上去仿佛象给它一顶红色的小帽子;它的嘴巴下面有一个半圆型的肉片,那就是它的鸡坠;它的脖子油亮油亮的,五颜六色真可爱;它的翅膀张开时象两把羽毛扇;它的尾巴高高的翘着,象五彩散金的彩虹;走起路来尾巴一翘一翘地,可有趣了;它有一双金黄色的爪子,又长又硬,很锐利,一会儿就可以刨一个坑。 大公鸡每天早上催人们早早起,我喜欢这只美丽又威武的大公鸡。 -----这个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又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 四、听句训练 让学生跟老师说话,老师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一个学生说前面的半句,另一个学生来说后面的半句。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释义 对于核心区域的概念,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仅是叙述上存在一些差别。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相关专家,得出在核心区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核心(Core )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1]。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J.H Pilates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this.id)" style="border-bottom: #fa891b 1px solid; cursor: pointer">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

循环训练法

一、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间歇性训练法是在平原借助低氧仪让受训人员间歇性地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在运动实践中,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与常规训练穿插进行,能使受训人员机能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运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190次左右;间歇时间及不充分,以心率将至120 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下糖酵解功能系统。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到300秒之间),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在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的练习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性为主。 4、青少年专项训练中,间歇训练模式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进行科学调配。间歇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开发青少年运动的潜在能力,同时还能够为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循环训练法的定义 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循环通常应包括6-14个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45-60秒钟,每个循环间歇为2-3分钟。一次训练课可安排一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这种练法对初练者较为适宜。 循环训练法的特点 1.全面地影响身体各器官,系统,提高身体素质,增长肌肉力量和耐力。 2.可消除枯燥感,肌肉的局部负担不重,不易疲劳,能调动训练者的积极性,激发训练的兴趣。 3.可根据各人的体质和训练水平逐渐增加运动量。 4.开始时先练一个循环,过2一3周再增加一个循环,逐渐增加到3-4个循环,但最多不得超过5个循环。 循环练习法的类型及其组织形式 1.循环重复训练------流水式 流水式循环训练法 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运动员按一定的秩序,一站接一站地周而复始的进行单个练习。 作用:可以有效的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并可使机体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得到训练。2.循环间歇训练------轮换式 轮换式循环训练法

跆拳道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跆拳道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在跆拳道运动过程中,力量是影响跆拳道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有资料显 示,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十分关键,主要包括力量力度、力量耐力以及力量速度的训练,本文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特点以及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标签: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专项训练方法 引言 跆拳道是典型的力量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运动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连串动作,跆拳道运动具有复杂的技术要求,要求运动员能够将力量、技术和速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跆拳道运动中,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动作发挥以及跆拳道水平,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对跆拳道专项力量素质进行训练,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力量的力度,而是要将力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将力量和速度结合起来,力量训练作为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一项核心内容,在跆拳道运动中应该要加以重视,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进而提高跆拳道水平。 一、跆拳道运动员力量素质特点 跆拳道运动中,虽然讲究速度快,动作变化多,但是腿部力量在跆拳道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跆拳道运动专项力量素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性强。跆拳道运动的专项力量主要指的是腿部力量,但同时也包括腿部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协调,跆拳道运动是一个系统性、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运动,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要体现出系统性原则,注重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手部、腰腹、腿部等专项训练,从而提高跆拳道运动击打水平。 第二,循序渐进。在跆拳道运动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各种力量的大小、速度等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员可能想要获得良好的击打效果,一开始用力过猛,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力量的增加、专项力量的训练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专项力量的训练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在针对运动员开展力量素质训练时,不应该要盲目地追求高负荷,而应该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强度等进行增加,从而提高力量水平。 第三,专门性特点。在跆拳道运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专门性也是一个显著特点,指的是在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整体协调性和综合性进行提升的基础上,还应该要加强对专门力量的训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跆拳道运动成绩,例如腿部力量、手部出击力量等,都会影响其击打效果,因此在跆拳道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对专项力量素质的单独训练,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跆拳道运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