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合集下载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胃脘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02例,完成98例,平均住院日8.9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84.34院/人次,患者满意度达100%。

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1%,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完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脾胃湿热证53例,肝胃不和证19例,脾胃虚弱(寒)证11例,胃阴不足证8例,寒热错杂证5例,胃络瘀阻证2例。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46.94%),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4例(75.51%),针灸治疗25例(25.51%),中药热奄包治疗87例(88.78%),内科基础治疗84例(85.71%),其他疗法26例(26.53%)。

二、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疗效评价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93例(94.9%),体征改善93例(94.9%);临床痊愈41例(41.84%),好转52例(53.0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9%。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包括对胃脘痛病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的评价。

(2)对胃镜下及镜检所见进行评价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为评价指标。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内二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1 / 9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内二科(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 2~5 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 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不良反应记录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不良反应记录


医 嘱
门诊医嘱
□进行疾病宣教
□清淡、易消化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治疗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必要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5个月)
年月日
(第6个月)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维持用药防止疾病反复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胃镜、病理组织学复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门诊医嘱
□清淡、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治疗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胃镜、病理组织学复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病情

(2021年整理)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2021年整理)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全部内容。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

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华中医药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3)腹部彩超、心电图(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湿热证:清热除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肝胃郁热证:舒肝清热瘀血停滞证: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胃脘痛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简介62页PPT

胃脘痛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简介62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胃脘痛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简介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住院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慢性萎缩性胃炎(ICD-10编码:K29.401),慢性浅表性胃炎(ICD-10编码:K29.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4,京都)》。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瘀阻胃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2.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急性胃炎可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伴腹泻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消化性溃疡可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腹部疼痛的表现。

2. 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 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可协助诊断。

2) HP 检查:14C 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 HP 感染。

【治疗方案】一.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病论治 1. 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暖,遇寒则痛甚,呕吐清水痰涎,口不渴,大便俯,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温中和胃基本方:高良姜汤加减高良姜 10g 桂枝 15g 厚朴 10g 当归 10g 吴茱萸 15g 半夏12g 甘草 6g 加减:寒邪偏重者加炮姜、川椒; 兼见风寒表证者加苏叶、防风、荆芥; 兼食滞者加焦三仙、制大黄、积实、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2.胃中蕴热证: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若兼肝气郁滞,并见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基本方:清中汤加减黄连 3g 栀子 10g 半夏 10g 茯苓10g 白豆蔻 6g 陈皮 6g 甘草 5g 加减:热重加连翘、金银花、虎杖;若兼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大贝等;兼食积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等。

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串,美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2019 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住院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
BNP01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
K29.502),慢性萎缩性胃炎(ICD-10 编码:
K29.401),慢性浅表性胃炎(ICD-10 编码:
K29.3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19 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19 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9,上海)》及《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019,京都)》。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 6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瘀阻胃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2.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3.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部 X 线片;腹部超声;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 6 项、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谱;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最新资料推荐------------------------------------------------------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胃气滞证:
疏肝理气。

(2)肝胃郁热证:
疏肝清热。

(3)脾胃湿热证:
清热化湿。

(4)脾胃气虚证:
健脾益气。

(5)脾胃虚寒证:
温中健脾。

(6)胃阴不足证:
养阴益胃。

(7)瘀阻胃络证:
活血通络。

2.针灸治疗
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1)中药穴位贴敷(2)中药足浴疗法(3)局部物理治疗
4.西药治疗
5.饮食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九)出院标准 1.胃脘部疼痛、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2.食欲改善,饮食基本恢复正常。

2.伴有轻、中度焦虑或抑郁者,其焦虑或抑郁状态明显改善。

3/ 6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发现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者,退出本路径。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1 天实际住院日:
天时间年月日(第 1 天)年月日(第2~5 天)年月日(第 6~14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西医诊断□中医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病名和证型)□病情评估及相应量表测评□完成病历和病程记录□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辅助检查项目□中医治疗□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饮食疗法□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其他疗法()□西药临时医嘱□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部 X 线片□腹部超声□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其他检查项目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饮食疗法□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其他疗法()□西药(□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对症处理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饮食疗法□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其他疗法()□西药(□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临时医嘱□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对症处理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指导进行相关检查□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病情变化□指导胃镜检查前后饮食□
5/ 6
生活及心理护理□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观察检查后不适反应及体征□生活及心理护理□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 2. □无□有,原因()1. 2. □无□有,原因()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 15~20 天)年月日(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完成出院记录□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门诊随诊□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饮食疗法□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疗法□其他疗法()□西药(□原剂量□剂量减少□剂量增加)临时医嘱□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对症处理出院医嘱□停长期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检查后不适反应及体征□生活及心理护理□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