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肿” 等, 该病 属于慢性 的病 理生 理过 程 , 是各 种 因素综合 造成 的结 果 , 禀赋不足 、 阴 阳偏盛 、 偏衰 , 脏腑 亏损是本病 发 生的内因 , 疲劳过度 、 情志刺激 、 饮食不规律 则为外 因。 对 于患者来说心气 阴两 虚 , 心 阴虚 为病理基 础 , 淤血 、 水 饮、 痰浊 内停 为病理缓解 , 病位在心 , 和肝、 脾、 肾、 肺等脏
度高于对照组 (P < 0 . 0 5 ) , 观察组住 院时间和住 院费用低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 采用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在 胃脘
痛患者护理 中能够取得 较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 中医护理 ; 胃脘痛 ; 效果
随着人们 日常生 活规律 的变化 , 现代 都市 中 的年 轻 人包括一些老年人在饮食上多表现不规 律性 。由此 引起
[ 3 ] 邹海东 , 何英 , 李勇, 等.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舒 张性
心力衰竭 的临床 观察 [ J ] . 中 国实 用 医药 , 2 0 1 4 , 3 ( 1 0 ) :
1 31 — 1 32.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1 5 )
中医护 理临床路径在 胃脘 痛患者护理 中的效果
王 小 ,赵 艳
( 安康市 中医医院 , 陕西 安康 7 2 5 0 0 0 )
[ 摘 要] 目的: 研 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 胃脘痛患者护理 中的效果 。方 法: 将1 6 0例 胃脘痛患 者分 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
各8 O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 内科治疗与 护理 ,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 理基础上 采用 中医护 理措施 , 比较 两组临床 效果 、 住院时 间、 住 院费用和满意度 。结果 : 采用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的观察组 总有效率 高于对 照组 (P < 0 . 0 5 ) 。观 察组患者 的满意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胃脘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02例,完成98例,平均住院日8.9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84.34院/人次,患者满意度达100%。
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1%,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完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脾胃湿热证53例,肝胃不和证19例,脾胃虚弱(寒)证11例,胃阴不足证8例,寒热错杂证5例,胃络瘀阻证2例。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46.94%),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4例(75.51%),针灸治疗25例(25.51%),中药热奄包治疗87例(88.78%),内科基础治疗84例(85.71%),其他疗法26例(26.53%)。
二、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疗效评价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93例(94.9%),体征改善93例(94.9%);临床痊愈41例(41.84%),好转52例(53.0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9%。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包括对胃脘痛病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的评价。
(2)对胃镜下及镜检所见进行评价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为评价指标。
胃脘痛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效果观察

1 7 3
胃脘 痛 应 用 中 医护 理 临床 路 径 效 果 观 察
、
王淑红
( 河 北省 宽城 县 中 医院 河北 摘
承德 0 6 7 6 0 0 )
要 :目的 : 探 讨 胃脘 痛 患者应 用 中医护理 临床路 径 效果 。方法 : 2 0 0 例 胃脘痛 患者 , 按 照随机 表 法分 为观察 组和 对照 组 , 每组 1 0 0例 。对 照
O . o 5 ) 。结 论 : 胃脘痛 患者 应用 中 医护 理 临床 路径 效果 显著 , 提 高 了患者护理 满意度 。
关 键 词 :胃脘 痛 ; 中医护 理 ; 满意度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8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6 ) 1 7- 0 1 7 3一 O l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 P< 0 . 0 5
志调 节 , 观察组 在对 照组 基础 上 给 予 中 医护 理措 施 。 中医 护理 措施 : 3 讨 论
胃院痛大部 分都 由于饮 食或 者环 境不适 引起 的 , 致使 机体脾 胃脏
阻滞 为瘀 造成气 血 、 水湿 运化 障碍 , 胃失 和降 所致 。通过 以及 作息 时 间的宣讲 。对 患 者进 行抽 血 、 胸 透 以及 胃镜 等 检查 , 并告 腑功能 失调 , 实验观察 可知采 用 中医护理 临 床路 径 的 观察 组 的 整 体有 效 率 明显 高 知患 者应 当注 意的事 项 ; 根 据 中医辨证 治疗 的理念 对患 者进行 健康 教 同样 的观察 组 的总体 有效 率也 高于 对照 组 ( P< 0 . 0 5 ) 。在 育, 并对 患 者 的用药 以及饮 食进 行 指 导 , 采用 中医 护理 以及 进 行 出 院 于对照组 , 本 次实验研 究 中对 患者 的满 意度 进行 了调查 分析 , 患者 的满 意度 主要 的指导 ; 进行 中医护理 , 主要 包括 耳穴埋 豆 、 穴位按 摩 以及艾 灸 。在对 患者 进 行 中医护理 时要 及时 的 向患者介 绍相关 护理 知识 , 并与 患者 进 通 过患者 的住院 时间 以及产 生 的 费用 等来 表 述 。根 据 统计 数 据 分析 可知 观察组 患者 的满 意 度 评 分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5 ) 。这 综合 行 沟通从 而 了解 患者 的想法 并及 时的进 行护 理方法 的调 整 。 1 . 3观 察指标 及 评 价 标 准 : ① 患者住 院时间、 住院 费用、 治疗效果。 说 明了采用 中医护理 临 床路径 在 胃脘 痛 患 者 护理 中能 够取 得 较 好 的 ②满意度 :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护理效果, 满分为 1 0 0 分, 效果 。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内二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 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1 / 9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内二科(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 2~5 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 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9 年)》。
胃脘痛(慢性胃炎)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不良反应记录
重
点
医 嘱
门诊医嘱
□进行疾病宣教
□清淡、易消化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治疗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必要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5个月)
年月日
(第6个月)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维持用药防止疾病反复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胃镜、病理组织学复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门诊医嘱
□清淡、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治疗
□特色疗法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中药足浴
□其他
□胃镜、病理组织学复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复查
病情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简介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中医临床路径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治疗原则以及常用方法。
基本概念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的一套治疗方案。
其目的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风险,规范临床操作。
治疗原则1. 调整饮食: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少刺激”的饮食原则,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胃炎病因多与脾胃失调、气血不足有关,因此需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以促进胃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3. 疏导气机:慢性胃炎常伴随不适的症状如胃胀、痞满等,需要通过疏导气机的方法,改善胃肠道的气机运行,缓解症状。
4. 镇痛止呕: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伴有疼痛和呕吐症状,中医可以采用镇痛止呕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方法1. 草药煎剂:中草药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养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常用的治疗方剂有七味姜黄汤、四君子汤等。
2.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胃肠道的气机运行,有助于治疗慢性胃炎。
4. 食疗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可以给出针对性的食疗方案,如饮食搭配、食物禁忌等,以辅助治疗慢性胃炎。
总结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饮食、调理气血、疏导气机和镇痛止呕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草药煎剂、针灸疗法、艾灸疗法和食疗调理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配合好生活习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达到。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得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 D 编码:BN 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 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气滞证 肝胃郁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 编码:B NP010)、慢性胃炎(I CD—10:K29、502) 得患者。
2.伴有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凝血四项(5)心电图、胸部X线片(6)腹部超声(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8)幽门螺旋杆菌检查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6项、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 编码:K29.5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气滞证
肝胃郁热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 编码:BNP010)
、慢性胃炎(ICD-10:K29.502)的
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8)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6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
(2)肝胃郁热证:疏肝清热。
(3)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
(4)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
(5)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
(7)胃络瘀阻证:活血通络。
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
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 DP 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2.胃镜及粘膜病理检查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HP 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P010;ICD-10 编码:K29.502)适用对象: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