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1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答案

合集下载

11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含答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

11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含答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练习+重要知识点归类篇目:《屈原列传》 《苏武传》《过秦论》 《五代史伶(líng)官传序》屈原列传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注意文言句式,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 ),明.( )于治乱,娴.( )于辞令。

入.( )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 )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 )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 )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 )为宪令..( ),屈平属.(zhǔ) (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之,屈平不与.( )。

因谗.( )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 )疏屈平。

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 )也,谗谄..( )之蔽.( )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 )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 )则反.( )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 ),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 )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 )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 )世事。

明.( )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靡.( )不毕.( )见.( )。

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 )迩.( )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专项复习(词类活用+方法指导+专项练习)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专项复习(词类活用+方法指导+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复习(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在文言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文言文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某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愬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句式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句式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类试题专项练习1、下列句子从句式特点上看不是状语后置(倒装句)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连不得志于有司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____________D.而观于其市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得双石于潭上A.石之铿然有声者B.此世所以不传也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B.高祖欲长都洛阳C.纲而纪之,统而理之D.士卒皆歌思东归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木直中绳,以为轮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蚓无爪牙之利7、下列选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虽体解吾犹未变亏,岂余心之可惩?D.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8、下列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死生亦大矣D.此余之所得也9、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非我也,岁也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____________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____________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11、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格式 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 为:主语把(使)宾语当成(变 阁序》) “下”应翻译为
成)[名词]
“使……放下”。
返回
类型
例句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
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 应翻译为“使……活下来”。
“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
《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
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
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
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
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
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返回
类型
例句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就活用 焉。(《曹刿论战》)“伏”
为名词。
应翻译为“伏兵”。
形容词用在数词和“其”
入之甚寒,问其深.。(《游
“之”“于”字后面,充当中 褒禅山记》)“深”应翻译
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为“深度”。
[应用体验]
返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
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
之情伪。
返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 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 (2)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解析:(1)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的意思。 (2)句中的“修”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匡助的做法”。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它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体现,即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贷。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
收藏!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题型解题技巧,主要强化记忆,增加积累。

注重日常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结构的记忆。

考场上,随时从记忆仓库中选调,迅捷而又准确。

牢记方法,掌握技巧。

熟悉文言文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中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充、整体、替换等七种方法,多多操练,学以致用。

注意以下11种重点考查对象:(1)名词作动词,敲鼓(2)名词作动词,保佑(3)名词作状语,当面(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5)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使动用法,使……听到(7)形容词作动词,赞美(8)名词作动词,受蒙蔽(9)形容词作名词,险恶的事情(10)名词作动词,面对着(11)名词作状语。

•文末附有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篇幅有限,完整版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第一步:点击头像,会自动跳到主页界面
第二步:点击“私信”,发送“资料”二字,即可获取
注:如果您的孩子有偏科、学习成绩下滑、记忆力不好等问题,老师可以分享一些免费精品公益直播课程,私信发送“精品直播课”
获取。

2021高中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精讲及练习附答案

2021高中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精讲及练习附答案

2021高中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精讲及练习附答案一、文言实词的几种活用1、概述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可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2、名词用作动词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②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③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①“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脚踢”。

②“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③“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就是登记户籍。

3、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⑴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①“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响应一样”。

⑵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①“木格”是名词做状语,译为“用木格”。

⑶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①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①“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面上和陆地上”。

⑷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①“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2)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十一)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一、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王珪字叔玠。

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沈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

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高祖入关,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

及东宫建,甚为太子所礼。

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珪献言:“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珪的)小叔叔王颇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儒者,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王颇)曾对亲近的人说:“家族兴盛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2.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七个直言敢谏的臣子
..采纳,他们就
............,谏言如果不被
一个接一个以死进谏。

二、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

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

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

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

”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

”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

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

”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注】,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丞相留正不克用。

(选自《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浸棘:病越来越重。

3.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这样君主就一天比一天
..共同创造功业声
.....愚蠢,陛下和谁
.....圣明,臣下一天比一天
名呢?
4.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上待人接物从容不迫,但目光直视不眨眼,神思恍惚,是.真的有病。

应当在神
..
祠郊庙祈祷
.....进迎皇子嘉王参与决策大事。

三、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5.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6.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晏子
..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7.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
..尊重。

四、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8.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
...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9.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