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
国家垃圾焚烧收入中“国补”占比约20%,14省投资规模超2500亿,未来垃圾发电厂大型化将是必然趋势

国家垃圾焚烧收入中“国补”占比约20%,14省投资规模超2500亿,未来垃圾发电厂大型化将是必然趋势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一、垃圾发电“国补”未取消,应完善发电价格形成机制1月22日,财政部、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垃圾焚烧发电“国补”退坡在政策文件中并未提及。
《意见》明确了垃圾焚烧的“差异性”,指出价格主管部门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成本变化情况,及时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形成机制。
“国补”突然大幅退坡的担忧将缓解。
(一)垃圾焚烧收入中“国补”占比约20%,收费制度建立依然是政策改革方向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
卫生填埋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垃圾自然降解原理,采用严格的科学管理手段,使垃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综合性方法,优点是技术成熟、投资成本低、对垃圾要求低;缺点是占用土地面积较大,且可能发生渗漏,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是指将垃圾置于850摄氏度以上高温环境中,使垃圾中的活性成分经过氧化转化成性质稳定的残渣,释放热量并用于供热及发电,优点是能量利用效率高、对环境造成影响小、占地面积小;缺点是初期投资大、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城镇化率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量稳步增加。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的差距。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8.52%,与发达国家普遍8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提高空间较大。
伴随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镇人均产生垃圾量也将随之提升。
若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人均1.2千克/天的垃圾产生量计算,中国的城镇垃圾量将达到34000万吨/年。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简述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简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及产生原理,提出了目前常见的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污染治理措施0引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和焚烧,卫生填埋方式简单、工艺成熟、投资较低,但其受区域土地资源要素影响较大,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焚烧技术是利用焚烧炉将生活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能够减少原生垃圾约90%的体积和80%的重量,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对焚烧烟气采取有效且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焚烧烟气污染物及其产生原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焚烧烟气,其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H2O等,主要污染物包括①烟尘(颗粒物),包括惰性氧化物、金属盐类、未完全燃烧产物等;②酸性气体,包括SO2、NOx、HCl、HF等;③重金属,包括Hg、Pb、Cd、Cr、As、Mn等单质与氧化物;④残余有机物,包括未完全燃烧有机物与反应生成物,如二噁英类,各类污染物的产生原理如下:1.1烟尘生活垃圾中的灰分较大部分以底灰(炉渣)形式排出,少部分随烟气流排出。
烟气净化过程喷入的消石灰、活性炭粉末等,在高温干燥下也会产生少量颗粒物。
1.2酸性气体SO2:一部分来自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硫份燃烧,另一部分来自点火燃料、辅助燃料中可燃硫份的燃烧。
天然气是常用的清洁点火燃料和辅助燃料,燃烧产生的SO2量较小。
NOx:主要来自含氮化合物的热分解和氧化燃烧,少量来自空气成分中氮的热力燃烧产生(1100℃以下)。
HCl: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中含有的塑料和多种有机氯化物材料,如PVC塑料、含氯消毒或漂白的垃圾,其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HCl,而以无机氯盐方式(如NaCl)存在于生活垃圾中的氯元素则不会产生HCl。
HF:产生于垃圾中氟化物的燃烧,如氟塑料废弃物、含氟涂料等,形成机理与HCl相似,但产生量较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8.17•【字号】晋政办发〔2017〕96号•【施行日期】2017.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9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全省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8月17日全省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方案为深入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开展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是消除环境隐患、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治理城乡污水垃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污水垃圾治理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点工作,通过建设施、补短板、整环境、治污染、促利用、强机制,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一)生活污水治理。
——提升城市污水厂处理能力。
现有设施规模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按照污水处理规模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扩建。
2017年年底前,全省城市和县城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5万吨/日。
——加快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要按照“三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即优先安排特色小城镇、全国重点镇,优先安排环境敏感区、集中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考核断面所在河流沿线范围内的建制镇,优先安排经济条件较好、当地政府建设意愿较高的建制镇。
2017年,已立项的1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20个特色小城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9—2030年)

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9—2030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11月目录一、现实基础 (6)(一)建设现状 (6)(二)存在问题 (9)二、面临形势与需求分析 (10)(一)面临形势 (10)(二)需求分析 (11)三、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三)主要目标 (14)四、建设任务 (14)(一)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与选址 (14)(二)加快设施建设 (15)(三)强化运营管理 (16)(四)完善项目评估与动态管理机制 (17)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8)(一)投资估算 (18)(二)资金筹措 (19)六、环境影响评价 (19)(一)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19)(二)预防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20)七、保障措施 (20)(一)强化组织领导 (20)(二)强化政策支持 (21)(三)强化监督管理 (21)(四)强化宣传教育 (22)附表1:在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表附表2:规划2019~2020年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表附表3:规划2021~2030年谋划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表附图: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9—2030年)设施布局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对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贯彻“八八战略”、建设“诗画浙江”的具体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和落地,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发改办环资〔2016〕28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做好垃圾焚烧厂规划选址有关工作的通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浙江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名单

附件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名单序号工程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单位主要参加人1 山西窑洞鉴定、改造加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王茂桑、史明祥、温育琳、王敏泽、郭军、张弼伟、黄欣、梁大伟2 基于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城乡规划批前及批后管理研究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刘亚文、李敏、安芸睿3 清徐县县域空间总体(五规合一)规划——基于战略引领和“双评价”的县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构建与创新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忠淑、蒋勇、乔鹏飞、杨勇、胡纯杰、张利、杜霖涛、严平4 网络社会下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策略研究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芸睿、李敏、刘亚文5 基于实施评估的城市设计管理机制研究城镇化与城乡建设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刘亚文、李敏、安芸睿、刘刚6 市政桥隧空间结构安全智能服务平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山西和信基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田捷、李超琪、曹金亮、乔景安、李灯熬、陈永东、任永平、张晓敏7 地下综合管廊BIM运维管理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山西天帷智能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郭子强、张鸿、陈斌斌、李嘉威、贾晓峰、吉红云、郭旭东、姚斌8 环保改性聚氨酯塑胶跑道的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杨志、杨瑞卿、李绩、陈学锋、郑力菲、赵旭宏、阎旭苏9 供热直埋管道温度动态规律及安全性响应机制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运行太原理工大学景胜蓝、张建伟、王飞、宋翀芳、李海东、郑方、许晓红、闫亚鑫序号工程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单位主要参加人10 BIM技术在山西行政学院(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综合教学楼项目的应用工程质量安全与抗震防灾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陈斌、张晋峰、畅健、韩美青、冯海东、孟涛滔、任伟娟、高磊11 水厂大型焊接球网架屋盖同步控制累积滑移关键技术研究工程质量安全与抗震防灾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志强、张红福、魏子龙、孙鹏德、张云志12 基于BIM技术的变曲面异形场馆组群屋盖精确智慧建造技术研究工程质量安全与抗震防灾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云志、王晓峰、武微、谢壮、赵源13 利用CFB燃煤灰渣制备高性能反射隔热涂料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中北大学渠永平、韩涛、侯华、王彩萍、魏洋、游鸿宇14 高性能水性聚脲的研究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翟现明、陈学峰、范向前15 城市智能地下停车场建造技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赵卫国、任海平、谷永宏、吴晓兵、弓晓丽、武红、张石磊、刘亮16 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装配式建筑技术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任旭红、张扩忠、杨玉栋、刘永珍、刘贵清、刘海宾、冀宝元、张宁17 装配式结构内支撑体系施工智能安全监控装配式建筑技术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张志、郝志强、李秀芳、王建、郝慧、张新明、温建斌、李振荣18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工厂信息化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山西潇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郑礼刚、渠天亮、张泽峰、张太清、张循当、郭毅敏、牛作证、杨乐19 燃气锅炉中烟气余热冷凝回收的研究与应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技术应用与推广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董红霞、宋红旗、刘晓、杜志明、张振宇、高秀丽、任安安、李艳艳20 基于大数据的规划辅助决策系统研究信息化技术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胡纯杰、邢超文、刘李霞、李斌、付晓欢、董海波、温涛序号工程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单位主要参加人21 BIM+VR研究信息化技术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罗文晓、张雪龙、郭帅、薛萃、邓秀英22 园区BIM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化技术山西天帷智能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王贵祥、马文昕、张鸿、岳斌、高帅、麻兴亮、陈斌斌、陈亚男23 山西安装物资集中采供平台信息化技术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梁波、雷平飞、王海亮、杨娟香、朱文玉、张浩晔、朱红满、温慧娟24建筑安装BIM+企业级应用平台研发项目信息化技术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梁波、雷平飞、刘剑峰、刘向东、杨娟香、杨剑斌、骈宇晖、牛国权25 泰瑞城4#住宅/5#住宅/6#住宅/8#住宅/泰瑞城地库(一)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郝志强、李秀芳、张新明、王建、郝慧、侯进明、温建斌、秦彦昕26 20兆瓦食用菌车间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高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高平市鑫时阳田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刘志宏、田海兵、王文国、苗沛杰、雷平飞、杨娟香、邓康康、邬惠城27 太原市民政园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配套中小学项目绿色校园示范工程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辛伟、苗书贤、郑芳俊、张宇龙、乔俊杰、景宇、李晓军、李丽28 阳泉市三泉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工程D-1#楼~D-7#楼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军、温勇、何江、王宏业、邓秀英、苏丽、王长青、邵兴柱29 山西省涉毒病残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山西省戒毒康复医院)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李晓宇、苏丽、邓秀英、李军、张雪龙、张蓉、黄涛、王艳国30 翔建·御景华府8-11#楼项目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王宏业、张耀峰、邓秀英、弓秀梅、李燕军、王挺、李维锋、郝二赟31 定襄县“六馆一院”项目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贺伟、王少康、闫志清、卫芷、吴超、吴晋、李福江、郭超中序号工程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单位主要参加人32 光信·晋阳嘉园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王美丽、任才旺、刘云斌、卫芷、高东京、王常敏、程英剑、安小斌33 科研临床楼和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王东、梁晓东、何艳娇、王学勇、侯帅、张峰、李渊、路春玉34 忻州艺术中心“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陈林博、李伟、张海云、王志刚、李汉雄、张强、任瑞祥、张文喜35 竞杰·常青藤项目10#楼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张永升、张志、任海平、谷永宏、杨海文、赵卫国、武红、刘亮36 寿阳县人民医院迁址新建项目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杨平、彭辉、郝兴旺、李润军、王海胜、雷志芳、肖云飞、高忠强37 海棠国际酒店工程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赵志红、张斌、雷平飞、左卫刚、苗沛杰、仝福生、刘仲阳、武碧帅38 太原市中医医院门急诊楼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薄毅平、宁志军、王中录、刘国冰、潘辰荣、解慧璐、罗海艳、李帅39 山西财经大学坞城路696号棚户区改造A\B座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白广华、吴文军、张伟、王辉忠、师明忠、吴毅琴、徐震、闫永茂40 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配套PPP项目第一标段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太原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翟建庆、段广杰、曹海洋、赵志勇、杨玉强、李飞、武惠枝、黄伟41 长治市城市云信息化示范工程长治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赵强、王菲、程功、王彦军、靳静、王晓云、张全英、王辉山西天帷智能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朱可可、岳斌、张鸿、王贵祥、马文昕、高帅、麻兴亮、周可欣42 医院BIM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化示范工程。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6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6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项目名单由省环保厅另文印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6月17日山西省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为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结合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治理任务、前四年减排进展、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制订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明确年度减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减排项目及保障措施等。
一、年度目标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3.0%,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削减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削减3.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削减4.5%;我省自定两项主要污染物:烟尘排放总量同比削减0.5%,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同比削减0.5%。
二、主要任务(一)强化重点领域减排。
1.强化氨氮指标工程支撑。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123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容提质、中水回用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全省新增配套管网800公里,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围绕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各地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强化垃圾渗滤液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全省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25•【字号】晋政办函〔2022〕112号•【施行日期】2022.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函〔2022〕1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卫健委《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25日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7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适度超前高位谋划投资建设,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推动共建共享、协同处置,全面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及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各类环境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基本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重点规划公示摘要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重点规划公示摘要《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提高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降低生活垃圾环境污染风险,保障城乡人居环境为总目标,明确了2020年前、2030年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规划,并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的范围为山西省行政区内11个地级市。
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
二、规划目标到2020年,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拟核准新建规模360兆瓦,累计装机规模471兆瓦;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9200吨/日,累计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3750吨/日。
全省垃圾焚烧发电占垃圾总处理能力的63%,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占比超过50%。
2030年,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拟核准新建规模176.5兆瓦,累计装机规模647.5兆瓦;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6800吨/日,累计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0550吨/日。
全省垃圾焚烧发电占垃圾总处理能力的81%,所有地级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占比超过50%。
三、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一)垃圾处理现状1、总体情况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5座,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县级“全覆盖”,合计处理能力约2.55万吨/日,主要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和焚烧,其中,建成的垃圾焚烧厂11座,处理能力4550吨/日(其中:焚烧发电厂6座,规模4200吨/日;焚烧供热厂2座,规模350吨/日),垃圾焚烧处理占比合计为18%。
2、垃圾焚烧发电情况1)概况截至2017年低,山西省已投产了6个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布局(见分布图)。
总计装机容量111兆瓦,年平均利用小时数5017小时,见表2。
山西省2017年底垃圾焚烧电厂分布(二)2020年规划1、2020年人口预测2020年山西省各地市人口数据参考《山西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及各地市提供的2020年人口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2020年2月目录1总则 (5)1.1任务由来 (5)1.2编制依据 (7)1.2.1法律、法规及政策 (7)1.2.2地方法规、政策 (10)1.2.3相关规划 (11)1.2.4技术导则、规范 (13)1.2.5相关文件与资料 (14)1.3评价目的 (14)1.4评价原则与方法 (14)1.4.1评价原则 (14)1.4.2评价方法 (15)1.5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16)1.5.1评价范围 (16)1.5.2评价时段 (16)1.6评价重点 (16)1.7执行标准 (17)1.7.1环境质量标准 (17)1.7.2污染物排放标准 (17)1.8生态功能区划 (17)1.9环境保护目标 (18)1.10评价工作程序 (18)2规划分析 (19)2.1规划背景分析 (19)2.1.1相关政策及规划要求 (19)2.1.2山西省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20)2.2规划概况 (20)2.2.1基本情况 (20)2.2.2规划目标 (20)2.2.3规划布局原则 (21)2.3规划协调性分析 (22)2.3.1与国家层面相关规划、政策法规符合性分析 (22)2.3.2与山西省相关规划、政策法规协调性分析 (22)2.4规划源强分析 (23)3现状调查与评价 (24)3.1区域环境概况 (24)3.1.1位置及行政区划 (24)3.1.2地形地貌 (24)3.1.3气候与气象 (24)3.1.4地表水系 (25)3.1.5地震 (25)3.2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26)3.2.1土壤侵蚀现状 (26)3.2.2植被覆盖现状 (26)3.2.3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27)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7)3.3.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 (27)3.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 (28)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9)3.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9)3.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9)3.4.3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29)3.5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0)3.5.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30)3.5.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30)3.5.3城市功能区噪声 (31)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4.1环境影响识别 (32)4.1.1环境污染类影响识别 (32)4.1.2生态影响识别 (33)4.1.3人群健康影响 (33)4.2主要环境目标 (33)4.3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5.1.1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 (35)5.1.2评价标准 (35)5.1.3评价基准年 (36)5.1.4环境保护目标 (36)5.1.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37)5.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2)5.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44)5.3.1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4)5.3.2事故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4)5.4声环境影响评价 (45)5.4.1主要声源 (45)5.4.2正常工况下声环境影响分析 (46)5.4.3非正常工况下声环境影响分析 (46)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47)5.6物料运输环节影响分析 (47)5.6.1物料运输概述 (47)5.6.2公路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48)5.7环境风险分析 (49)5.7.1风险识别 (49)5.7.2风险分析 (50)6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52)6.1能源承载力分析 (52)6.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52)6.2.1水资源总量 (52)6.2.2水资源可利用量 (52)6.2.3现状用水与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52)6.2.4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53)6.3生态影响评价 (53)7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55)7.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55)7.1.1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55)7.1.2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 (55)7.1.3规划选址原则 (56)7.1.4规划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56)7.1.5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57)7.2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58)7.2.1规划方案的社会及环境效益论证 (58)7.2.2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论证 (58)7.3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59)8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0)8.1空间布局和环境准入 (60)8.1.1合理空间布局 (60)8.1.2严格环境准入 (60)8.2预防对策和措施 (60)8.3污染防治措施 (61)8.3.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8.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2)8.3.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3)8.3.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64)8.3.5垃圾运输污染减缓措施 (64)8.4区域环境问题减缓和治理措施 (65)8.5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要求 (65)8.5.1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工作重点 (65)8.5.2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简化内容 (66)8.6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6)8.6.1优化能源开发项目布局、规模和时序安排 (66)8.6.2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67)8.6.3做好能源开发基地绿化建设 (67)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69)9.1跟踪评价的目的 (69)9.2阶段性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69)10评价结论 (71)1总则1.1任务由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造成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长,在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其含有的和产生的有害成份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
而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还是长期依靠直接堆放和其它简易处理方式进行消纳,无害化处理程度很低,垃圾污染问题除在少数城市有所缓解外,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积极加强管理、加快治理步伐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卫生填埋、堆肥及焚烧。
其中垃圾卫生填埋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项技术,但垃圾填埋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新的污染,如由于降雨的淋洗及地下水的浸泡,垃圾中溶出的有害物质将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从而引发填埋场的火灾或爆炸等。
垃圾堆肥化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堆肥化对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效果不明显,处理后产物体积仍较大,需要较大的堆存场地和较高的运输费用,而且堆肥化产品施用时的工作量大,有明显的臭味。
生活垃圾焚烧主要是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与稳定,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需最终处置的废物量,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垃圾中的热能,同时具有占地较省、减量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有30年的应用历史。
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装备日趋成熟,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和建设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851号),规划中明确指出主要任务“加快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存量垃圾治理力度、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任务”。
2017年12月12日,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明确指: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应于2018年底前编制完成本地区省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要求专项规划编制单位应当依法同步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科学制定规划增强支撑。
2018年,我省发布了《山西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关于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选址工作和编制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晋发改资环发〔2018〕104号)等有关垃圾焚烧发电的政策文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山西省发改委编制了《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并委托我单位编制《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2018年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改);(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改);(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改);(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改);(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改);(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环保部令第44号发布,2018年环保部令第1号修改);(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修订)》(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18)《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1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21)《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改能源〔2014〕506号);(22)《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建城〔2016〕227号);(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25)《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26)《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2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9)《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3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31)《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32)《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33)《国务院关于推进山西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34)《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3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发布);(36)《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37)《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38)《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14〕122号);(39)《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2018〕20号);(40)《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41)《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建城〔2016〕227号);(42)《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43)《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44)《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45)《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4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