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章区域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一、概念

1、区域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增长例子:计划经济下可以人为实现;

2、区域不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导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常态,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主要理论学说

(一)R.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不发达国家在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存在恶性循环,持悲观态度

●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生产率

●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低生产率,低收入(二)新古典区域增长理论

持与纳克斯相反观点: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需求和收益率;倒U型曲线;

关于区域增长差距缩小还是扩大的实证研究浩如烟海!

发达国家区域不平衡较发展中国家小;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慢于

后起国家。

3、但不幸的是: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打破贫困恶性循环是异常困难的!!!

(三)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循环累积因果理论(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1、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与新古典不同,单纯的市场机制会导致,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循环累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2、作用机制

1) 回流效应(backwash effect):要素收益差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但并不是无限制的,生产成本上升,交通、人口、污染等

2) 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抵消一部分差距

回流效应 > 扩散效应

3、政策建议

初始阶段不平衡战略;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建设,减弱不平衡。

(四)A.O. 赫希曼 (Hirshman)

1、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增长会围绕最初增长点而集中

2、作用机制

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对应于回流效应

涓流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对应于扩散效应

3、政策主张

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应实行区域不平衡增长战略。

与缪尔达尔不完全相同

更突出特点在于理论扩展:产业部门不平衡,linkage (五)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核心边缘论

1、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家,区域不平衡具体空间化

2、熊彼特创新,经济增长来自创新,变革中心;

核心区,边缘区;权威-依附关系;

3、区域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工业化前

-工业化起始

-工业化成熟

-后工业化;

(六)佩鲁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性,该理论的关键思想来自Fran?ois Perroux,他在1955年的名作(“Note on the Concept of “Growth Poles””)中公开介绍了增长极的概念。之后,该理论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期间产生了几个类似的概念,如E. Dahmen的“development block”,W. Isard和E. W. Schooler 的“industrial complex”。该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无数学者的补充和扩展,这也同时弱化了增长极最初的概念,Perroux的“cluster of industries”逐渐被更好的概念所代替,广义来看,增长极指经

济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RICHARDSON 1978,165)。

2、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的基本思路几乎保持着当初Perroux的而一直未变:“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增长明显地呈点状或极状,具有不同的密集度;增长通过不同的渠道辐射,对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最终影响效果”(PERROUX 1955,94)。

这些思路的理论基础是Perroux关于主导经济理论的思考:社会是一个异质性的综合体,在主导经济和被主导经济之间存在不对称的关系,经济增长就是由在经济上和空间上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所领导的、具有不对称关系的动态过程。

3、增长极理论的关键要点是:经济增长不是均质的,而是根据部门、产业门类和地区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速度,因而常常伴随着区域极化的现象。

熊彼特创新,经济增长来自创新,变革中心;某些起主导地位的部门或者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产业门类(Perroux称之为“发动机产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发展成为具有高度规模经济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极。增长极本身增长迅速,同时对周边区域产生促进效应。

4、增长极理论是对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和地理上非均质化这一现实的经验描述和总结,是与均质增长这一新古典传统的决裂,通过空间变量的引进丰富了原本抽象的经济分析。

在60年代和70年代,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发达国家都得到广泛的应用(PERROUX 1985,4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泛应用,四个特区,上海浦东

5、不过,通过增长极来促进和改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极概念的应用遇到巨大困难,甚至

遭到批评。例如,

“发动机产业”的确定、

增长极门槛值的确定

增长极辐射范围的确定都是十分困难的。

(七)梯度与反梯度理论

1、源于弗农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工业产品都处于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与生物类似,经历创新、发展、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

例如纺织、造船等传统产业曾经是创新的带头产业,如今衰老。但不是绝对的,可能再度振兴,如纺织产业新动态,高科技面料和服装。上海纺织控股,出乎意料,高科技面料,意大利服装设计师。

产业生命循环阶段论引入区域经济研究,区域梯度经济增长理论(区域梯度发展理论,区域梯度推移理论,etc)

2、高梯度地区与低梯度地区

●高梯度地区: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产业或生产部门,因市

场扩大和竞争需要,对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要求高,适于

发达地区,

●低梯度地区:成熟后期和衰退阶段产业,对生产要素要求不

高,不发达地区

●创新引致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组织方法等首先发生在高

梯度地区,再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不同层次:在大国尤其如此

3、我国实践

●东部,中部,西部,推移;西部差距太大,西部大开发,先

不平衡量计算方法

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M ----- 转子质量单位kg G ------精度等级选用单位 g.mm/kg r ------校正半径单位mm n -----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 rpm m------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m=9549.M.G/r.n 1、风机动平衡标准:如动平衡精度≤ G 6.3 (指位移振幅6.3mm/s); 2、一般动平衡机采用350 rpm和720 rpm两种转速做动平衡测试; 3、一般动平衡机采用最大动平衡重量(Kg)命名型号;

4、动平衡方法:加重平衡和去重平衡; 平衡对象:轴,风轮,皮带轮和其它转子 6、平衡的原因:一个不平衡的转子将造成振动和转子本身及其支撑结构的应力(应力:材料内部互相拉推的力量,即作用与反作用力); 7、平衡的目的: A,增加轴承寿命; B,减少振动; C,减少杂音; D,减少操作应力; E,减少操作者的困扰和负担; F,减少动力损耗; G,增加产品品质; H,使顾客满意。 8、不平衡的影响 A,只有一个传动组件的不平衡会导致整个组合产生振动,在转动所引起的振动会造成轴承﹑轴套﹑轴心﹑卷轴﹑齿轮等的过大磨损,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B,一旦很高的振动出现,则在结构支架和外框产生应力,经常导致其整个故障; C,且被支架结构吸收的能量会使得等效率的减低; D,振动也会经由地板传给邻近的机械,会严重影响其精确度或正常功能。 9、不平衡的原因: 不平衡为转子(风轮﹑轴心或皮带轮等)的重量分布不均匀。 一、叶轮产生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叶轮在使用中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简要分为两种:叶轮的磨损与叶轮的结垢。造成这两种情况与引风机前接的除尘装置有关,干法除尘装置引起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磨损为主,而湿法除尘装置影响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结垢为主。现分述如下。 1.叶轮的磨损 干式除尘装置虽然可以除掉烟气中绝大部分大颗粒的粉尘,但少量大颗粒和许多微小的粉尘颗粒随同高温、高速的烟气一起通过引风机,使叶片遭受连续不断地冲刷。长此以往,在叶片出口处形成刀刃状磨损。由于这种磨损是不规则的,因此造成了叶轮的不平衡。此外,叶轮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厚厚的氧化皮。这些氧化皮与叶轮表面的结合力并不是均匀的,某些氧化皮受振动或离心力的作用会自动脱落,这也是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一个原因。2.叶轮的结垢 经湿法除尘装置(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净化过的烟气湿度很大,未除净的粉尘颗粒虽然很小,但粘度很大。当它们通过引风机时,在气体涡流的作用下会被吸附在叶片非工作面上,特别在非工作面的进口处与出口处形成比较严重的粉尘结垢,并且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垢在离心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脱落时,叶轮的平衡遭到破坏,整个引风机都会产生振动。 二、解决叶轮不平衡的对策 1.解决叶轮磨损的方法 对干式除尘引起的叶轮磨损,除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叶轮的抗磨损能力。目前,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热喷涂技术,即用特殊的手段将耐磨、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变成高温、高速的粒子流,喷涂到叶轮的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比叶轮本身材料耐磨、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高得多的超强外衣。这样不仅可减轻磨损造成叶轮动平衡的

哲学之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哲学之矛盾发展的不平 衡性原理 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关系和意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这一原理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两手抓”的重要理论依据。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这一原理是分析一对矛盾(不是多种矛盾关系)如改革中的成绩与失误,科学发展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等的理论依据。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初期,受资本短缺、传统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使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和相对差距迅速扩大。新世纪以来,为了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如2016年我国省级GDP总量前三名广东、江苏、山东均在东部沿海地区,三省GDP总量占全国GDP的29%。天津、北京、上海人均GDP分别是11.56万元、11.47万元、11.37万元,排在我国前三位,人均GDP最高的天津市是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的4.2倍。即使在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如北京中心城区西城区人均GDP为28.8万元,是北京远郊区延庆区的7.27倍。另外,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如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3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2倍。 二是结构发展不平衡。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使我国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具体体现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的失衡。在需求结构上,拉动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由于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商品积压,进而不得不“畸形”地依赖“扩张投资”和“增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导致需求结构的失衡。在投资结构上,高投资不仅导致资本投资效率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过快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 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 (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 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该理论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格的逻辑体系结构,认为经济发展动力来源于“报酬递减”、“比较优势”等,然而该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不但把技术进步视作外生因素,没有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而且丢掉了区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克服空间距离会发生运输费用。所有这一切,都与新古典主义所讲的前提条件相抵触。

(1)学习有不平衡、不深入的现象

学习有不平衡、不深入的现象。由于工作性质坐不住,对学习上抓的有时紧、有时松。偏重于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政治学习感到枯燥,学的较少.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次教育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按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自己充分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认真遵守"中心"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按时参加"中心"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自学。学习教育培训阶段共写学习心得3篇,自我剖析1篇,笔记20000余字。学习内容既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包括现代化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充分利用"中心"现代化的电脑设施和网络,通过观看录像资料、与同志们上网交流等形式在学深学透上下工夫。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加深了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按照把整改贯穿始终的要求,在活动中注重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 三、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首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科技,要在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化管理知识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业务,在专业法律法规方面下工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抓住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第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第四,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第五,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用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按照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时俱进,牢记"两个务必"。 2、强化服务,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要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日常工作融合贯通起来,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我们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程序中。 3、提高素质,弘扬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法制观念。自觉按照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查找问题,细化改进纠正的办法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新的境界、新的风貌、新的标准、新的作为弘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意志转化为我们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用我们的努力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我们实际行动去促进肥城的快速发展。 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章区域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一、概念 1、区域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均衡;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增长例子:计划经济下可以人为实现; 2、区域不平衡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导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常态,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主要理论学说 (一)R.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不发达国家在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存在恶性循环,持悲观态度 ●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生产率 ●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低生产率,低收入(二)新古典区域增长理论 持与纳克斯相反观点: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需求和收益率;倒U型曲线; 关于区域增长差距缩小还是扩大的实证研究浩如烟海! 发达国家区域不平衡较发展中国家小;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慢于 后起国家。

3、但不幸的是: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打破贫困恶性循环是异常困难的!!! (三)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循环累积因果理论(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1、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与新古典不同,单纯的市场机制会导致,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循环累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2、作用机制 1) 回流效应(backwash effect):要素收益差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但并不是无限制的,生产成本上升,交通、人口、污染等 2) 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抵消一部分差距 回流效应 > 扩散效应 3、政策建议 初始阶段不平衡战略;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建设,减弱不平衡。 (四)A.O. 赫希曼 (Hirshman) 1、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处,增长会围绕最初增长点而集中 2、作用机制 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对应于回流效应 涓流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对应于扩散效应 3、政策主张 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应实行区域不平衡增长战略。 与缪尔达尔不完全相同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不平衡理论

如何理解不平衡理论?“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平衡理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认为,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不平衡理论有两大表现,一是艺术领域内部的不平衡,二是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整个艺术领域中,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成比例可以分为纵向的不平衡和横向的不平衡。纵向的不平衡是以时间为轴,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有其自身的样式和特点;横向的不平衡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说: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终极的,而不是唯一的,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的 关系不是直接的,无论是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 作用,还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都不是直接 的。 第二、艺术生产自身的特征。艺术生产具有个体性特征,它

是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无功利 的,不是带来实际效益,而本质上和经济是不能兑换 的。 第三、文艺有其自身的传承性。文艺自身的传承、趋向,也是相对意义上对文艺的发展起特殊的作用。 第四、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与艺术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物质生产是呈阶梯状的,新的生 产力代替旧的生产力,失去社会进步,均表现为阶梯 式的向前发展。艺术生产的发展表现为任何一种艺术 形式都要经过发生、成立、成熟、衰落、消亡、新的 艺术形式产生、逐渐定型等这样一个循环运动的轨 迹。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8-05-08T09:26:23.2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陶永平1 沈红波2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任务日益紧迫,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陶永平1 沈红波2 (1.屏边县委组织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661199;2.红河州农业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6611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任务日益紧迫,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文从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时代背景出发,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进而结合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对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充分 一、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时代背景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出现根本性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1.1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当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性改革需求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否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创新,从而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和条件。 1.2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异性问题有待解决 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应当结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的时代背景。要通过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使积极工作的劳动者在工作中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同时,要在相关工作过程中,针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维护好居民收入的公平性。 1.3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定位有所调整 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应当结合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分工与定位出现重大调整的时代背景。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超过30%。在这一背景下,破除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 认清新形势下破除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经济调整的认识。结合相关实践情况,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及其不利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从全局来看,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首先,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弊端进一步凸显,城乡居民在平均收入、医疗保险、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差距持续拉大,乡村居民较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低近20个百分点,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城市居民低30%。其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增速平均较中西部内陆城市高出7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就业率较欠发达地区城市高近20%;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差异难以得到有效弥补。最后,经济发展结构方面的不平衡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税收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较为突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活力的发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高达0.73,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 2.2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具体表现 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充分表现为经济发展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转换,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以创新为动力的我国现时代经济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机构及企业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发展水平提升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其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充分,还表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1973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树立的新型经济体制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在包括土地政策、分配政策、管理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在内的各项经济管理手段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制度要在实践中取得新的发展。最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充分也表现为对外开放水平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不足。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我国相关机构及行业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与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相匹配,相关机构主导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联合国下属机构发布的1200余项非政府间事项的决议中,由我国机构参与或主导形成的占比不足5%,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急需进一步增强。 三、对于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几点思考 正如上文所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破除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质量 要苦练内功,坚持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和转移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简介 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 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 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编辑本段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O与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 O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O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 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 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 现将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的关系,那么,共有8种工,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如图(P-O-X关系形式): 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现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 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 ·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很老实,肯干; ·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 ·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海德的平衡理论缺点 海德平衡理论的缺点是过于简单,只表示出关系的方向,却没有说明这种关系的程

浅谈增长极理论

浅谈增长极理论 马志忠

浅谈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在区位较好、资源独特的地区率先发展,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前向、后向和旁侧产业的发展,不断拉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的构成要素: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 增长极的两大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效应是一种多种效应的复合体,如上游下游效应、集聚效应和互利效应等。 提出背景 一、提出初期,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许多区域经济学者将这种理论引入地理空间,用它来解释和预测区域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将增长极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理论中,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成为了区域开发工作中的流行观点。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

10 2018考研政治考点: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2018考研政治考点: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提到哲学中矛盾这一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觉得非常头疼,认为它离我们生活很远,而且非常晦涩难懂,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今天就从日常生活入手探析矛盾的不同地位及其表现。 我们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与选择,这些挑战与选择其实就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很多很多的矛盾。比如我们要恋爱,要工作,要买房,要结婚,要生小孩。然而就拿当前同学们面临的问题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出路的选择。有些人选择考研,有些人选择就业,也有人选择出国留学。我们会发现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即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认为,就一个事物而言的,这个事物里边会有很多很多的矛盾,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的就是居于次要地位的次要矛盾。也就是说,主要矛盾只有一个,但次要矛盾就不一定了。现阶段,如果你决定考研那么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考研,其他的矛盾,例如:恋爱、就业、买房、结婚等等,就不得不居于次要地位,属于次要矛盾了。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不断挖坑给自己跳的过程。拼命考上学校,然后不想去上课;疯狂面试,然后不想上班;谈恋爱,然后想自由;买房子,然后没钱吃饭;努力生小孩,然后没钱养。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了。它们是针对于一个矛盾而言的,同样,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这个矛盾就只有一个,处于服从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这个矛盾也只有一个。如,要不要考研,要不要恋爱,要不要结婚,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做人生抉择的时候,既要抓住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要加以把握。绝不能以偏概全,独持一端。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 一、平衡发展理论 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不能获得好的效益,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 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中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度,并可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因此,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必定是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也是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

【署名文章】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判断。 近年来,XX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抓手”,按照“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兴交通、聚产业、建新城、强县域”的工作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位居前三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三是城市建设发展不充分;四是民生发展不充分;五是社会管理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XX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加快XX振兴发展,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打造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XX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完全具备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条件。接下

来,我们将主要围绕“迎接建市60周年六大行动计划”狠抓工作落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交通、产业、城建、民生、社会治理、党建等六大领域加快提升发展。 二、打造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过去五年是XX交通史上开工项目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时期,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31.9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粤西交通枢纽的雏形基本形成。下一步将继续集中财力物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内外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实施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市直交通项目建设、县域交通项目建设、港口建设等五大方面,共计48个项目。 三、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强市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XX而言,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XX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我们谋划了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下一步要全力抓好落实: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工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着力布局发展石化装备、海工设备、特种船舶、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产业,建设集珠宝玉石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打造广东国际珠宝黄金时尚之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应用举例】 例1:“过去的五年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1)以上分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答:(1)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于我党过去五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承认存在的问题。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党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问题和不足是次要的,是我们党工作的支流。 (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发生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

平衡基本理论

平衡理论 一、平衡机简介 1、平衡机的分类 1)根据摆架的结构可以把平衡机分为以下两种: a)软支撑平衡机: 转子在平衡转速时产生的振动频率大于机器固有频率 n=3ω b)硬支撑平衡机: 转子在平衡转速时产生的振动频率小于机器固有频率,目前使用的平衡机大多是硬支撑平衡机。 N=1/3ω 它们的摆架结构草图如下所示:

2) 根据平衡机的工作方式可以把平衡机分为以下两种: a) 立式平衡机 b) 卧式平衡机 3) 根据平衡机的传动方式可以把平衡机分为以下两种: a) 万向节传动平衡机。 例:HMU/N b) 皮带传动平衡机。 例:HMBU/K 2、 平衡机的基本组成 通常平衡机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1) 电控部分: 使用变频调速、直流调速或直接驱动方式控制转子的旋转动作,达到要求的测量转速。 2) 电测部分: 负责处理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并显示不平衡量的大

小和位置。包括CAB610、690、700、720、802等。3)床身: 用于固定摆架、传动板等,要求安装稳固。安装水平度为0.2mm/1000mm。 4)车头: 这部分只存在于万向节传动的平衡机,包括电机,万向节,接近开关,编码器等。 5)传动板: 这部分只存在于皮带传动的平衡机,包括导向轮,编码器等。 6)摆架: 又叫支撑架,包括底座、刚度架和滚轮架三个部分 7)滚轮: 8)安全架: 为防止转子飞出而设,分为压板和滚轮两种。其中滚轮用于外伸端转子,示意图如下:

9) 传感器: 通常安装在摆架下部,用于检测微小的振动信号。 10) 基准信号 对于万向节传动平衡机:使用接近开关。 对于皮带传动的平衡机:使用光电头。 11) 角度编码器: 跟随电机一起转动,作用是在测量后确定不平衡量所在 的位置。 3、 对转子进行平衡的必要性 1)从下面的公式计算可以看到,即便是较小的不平衡质量,在转速增加时其产生的离心力将以二次方的速度变大。所以,不平衡的转子高速旋转时会产生振动,影响到机器的性能。这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平衡机来消除。 公式一: F=m ω2r 2)不平衡的量值: 不平衡的量值可由下面的公式清楚表示 m---不平衡质量 r----m 所在半径 ω---角速度 F---离心力 n=2 ωX60 (转/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