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1.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分析化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ppt课件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定义:
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测量有关组分的含量。
作用: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工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任务分: 定性分析 :鉴定组成 定量分析:测定含量 结构分析:结构研究
• 例行分析: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 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

•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单位对分析结 果有争议时请权威单位进行裁判的 分析
• 第三节 分析化学发展历史
• 第一次变革:20-30年代溶液四大 平衡理论的建立 技术 → 科学
• 第二次变革:40-60年代经典分析 化学(化学分析)→ 现代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为主)
• 第三次变革:由70年代末至今提供 组成、结构、含量、分布、形态等 全面信息, 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 之一
按对象分: 无机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组成和测定含量 有机分析:官能团的分析和 结构鉴定
按测定原理分:
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等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电分析,色谱 分析,NMR,MS,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 析
按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分:
常量分析 :S > 0.1g , V > 10mL 半微量分析:S 0.01~0.1g , V 1~10mL 微量分析:S 0.1~10mg , V 0.01~1mL 超微量分析:S < 0.1mg , V < 0.01mL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1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

第1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
<0.01
常量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分析 常量成分分析 :ω > 1% 微量成分分析 :0.01% < ω <1%
痕量成分分析 :ω < 0.01%
1.4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①取样:从待分析的对象中取出用于分 析测定的少量物质。 基本要求:代表性 ②样品预处理: 分解试样:溶解、熔融 消除干扰:掩蔽、分离 富集
19世纪末,还只能算是“分析技术”,没有 独 立的理论体系。 20世纪初,四大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分析 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40~60年代,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 展,促使从经典分析化学发展为现代分析化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应用和学科间 的交叉渗透促使分析化学变为分析科学。
以待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含量的表示 : 例:含氮量测定, NH3, NO3-, NO2 以氧化物形式的含量表示: 例:矿石分析中Fe2O3、P2O5等 以元素形式的含量表示: 例:有机物或矿样中的 Fe、Cu、C、O、P等 以离子或化合物形式表示: 例:海水中Cl-的含量或NaCl的含量
II. 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③ 测 定
物质 物质的性质 准确度的要求 组分的含量 分析方法 准确度 灵敏度 成本 时间
人力
设备 消耗品
选择性
适用范围
干扰情况
分析方法
④ 计算分析结果及评价 根据试样的取用量、测量所得数据 和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
系,通过计算得待测组分的量。
I.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分析化学与诺贝尔奖
1.3 分析方法的分类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无机分析: 分析对象为无机物,通常要 求鉴定物质的组成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有机分析:分析对象为有机物,分析的 重点是官能团分析和结构分析。

分析化学第一章 绪论

分析化学第一章 绪论
S=
S
n ( xi x ) 2 Σ i =1 n
1
RSD
பைடு நூலகம்
Sr
=
× 100 % x
(四) 准确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 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
x μ ×100 % Er = μ
(五)检测限(Detection limit, DL) 检测限:在已知置信水平,可以检测到的待测物的最 小质量或浓度。 它和分析信号(Singnal)与空白信号的波动(噪音, Noise)有关,或者说与信噪比(S/N)有关。
提供更全面的
信息和知识
分析科学
(二)仪器分析的发展 总的趋势: (一)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二)提高检测方法的选择性
(三)各种联用技术的应用
(四)测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微型化
(五)在线与实时分析
(六)分析范围的不断拓宽,层次加深
各种联用技术的应用
1、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2、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 3、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法(GC—AED) 4、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3.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分析仪器——结构流程——关键部件 4. 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四、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 1、赵藻潘等编,仪器分析(第一版),高教出版社,1999 2、北京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 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编,仪器分析习题精解,科学 出版社(第一版),1999 杂志 国内 1. 分析化学 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国外 1.Analytical Chemistry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仪器分析的特点 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绪论

分析化学绪论
→ • 标准偏差:s甲=0.08 S乙=0.14 甲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
30
重复性与再现性
重复性(重现性):同一个操作者,在相 同的条件下(同一个实验室、同一套仪器 等),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物理 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再现性:由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操作者和仪 器,共同对同一样品的某物理量进行反复 测量,所得结果接近的程度。
材料科学、 冶金学 和高分子科学等学科
5
• 化学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电厂化学:
煤:煤质分析、 水:水分析、 油:油分析、 汽:蒸汽质量监督
7
环境保护与分析化学
1. 碘盐:黑龙江省集贤村,1000多人.约200个傻子,引用水、土壤严 重缺碘所致。
2. 置人于死地的骨骼痛—镉:1955年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骨骼 严重变形,发脆易折,镉中毒。村子上游是神岗铅锌矿区,废 水中含镉,灌溉稻田,污染饮水。镉使骨骼脱钙,造成骨质疏 松。痛苦终生。
等于没有做作业。 • 网上有答案
17
实验课要求
由于每次实验的学时较长(约3-5学时),安排在周四下午、周 六和周日或晚上。希望大家在选辅修课时适当安排自己的时间, 至少留出一个半天做实验。
如果都选择某一个半天做有可能安排不开。实验室容量有限。 具体时间安排与实验室协商后通知大家,大约从第4-6周开始有
•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 近的程度
25
•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极差:R=xmax-xmin • R越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别越小,各数据之 间的差别越小,精密度越高
偏差
绝对偏d差 i : xi x
相对:偏 di% 差 dxi 10% 0
26
n
di
平均偏差 :d i1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用量
分析方法名称 固体试样质量/g
常量 半微量 分析 分析
> 0.1 0.1~0 .01
微量 分析
超微量 分析
0.01~0.0001 < 0.0001
液体试样体积/mL > 10 10 ~ 1
0.01~1
< 0.01
见P2
1.2.3 分析化学的发展
古代的炼金术 四大反应平衡理论 分析化学
问题:
1. 奶粉中的什么成分造成婴儿患肾结石? 2. 三聚氰胺含量是多少?
化学组成
3. 为什么要添加三聚氰胺?
结构信息
4. 如何解决?
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
1.2.1 分析化学的定义
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 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
问题: 1. 奶粉中的什么成分造成婴儿患肾结石? 三聚氰胺
SP N 4% 4% 16%
O
21%
H
பைடு நூலகம்7%
C
C 49%
H O N
S
P
N% 蛋白质(%)
16 100
1 6.25
蛋白质(%) N% 6.25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凯氏定氮法: 用测出含氮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
氮% × 6.25 = 蛋白质%
三聚氰胺
结构式:
NH2 NN
H2N N NH2
含氮量 状态 气味 味道
仪 器 分 析
重量分析 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沉淀滴定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 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4. 按被测组分的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含量>1%)
奶粉中各物质含量 蛋白质:22.2%
他认为“分析化学是一门信息科学”。
高鸿院士《21世纪的分析化学》第一章 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 许多学校成立了分析科学研究所 分析化学不再是化学的一个分支
在二十一世纪,分析科学必将茁壮成长,进而 灿烂辉煌!
1.3 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它
《分析化学》目录 32学时(理论)
(实验另开课,32学时)
3. 按测定原理分类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基 础 化学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常量组分
凯氏定氮法 (化学性质)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 础 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微痕量组分 或物理化学性质)
3. 按测定原理分类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基 础 化学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常量组分
凯氏定氮法 (化学性质)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基 础 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微痕量组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物理性质 或物理化学性质)
4. 雅虎: (中文版)
国内专业化学网站
1.化学信息网:
2.中国化工信息网:
3.中国化工网
4. 按被测组分的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含量>1%)
奶粉中各物质含量 蛋白质:22.2%
微量组分分析(含量0.01%~1%) 钠:0.4%
痕量组分分析(含量<0.01%)
锌:0.005%
5. 按分析时所取的试样量分类
常量分析
(major analysis)
微量分析
(micro analysis)
微量组分分析(含量0.01%~1%) 钠:0.4%
痕量组分分析(含量<0.01%)
锌:0.005%
5. 按分析时所取的试样量分类
常量分析
(major analysis)
微量分析
(micro analysis)
半微量分析
(semimicro analysis )
超微量分析
(trace analysis)
价格
66% 白色粉末 无
无 11元/公斤
添加三聚氰胺能以低成本提高 蛋白质的测定含量。
解决方案: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388—2008)国家标准
规定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三种方法为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
1.2.2 分析化学的分类 1. 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目标物质的原子、分子或功能基团组成信息;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目标物质的数量信息;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目标物质的结构信息。
2. 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无机物 元素种类繁多
结果表示: 元素离子 化合物
镁、钾、磷、铁等元素如何测定
相对含量
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组成元素不多 有机物
C NO H X S P
分析方法
元素分析 官能团分析 结构分析
苏丹红如何检测?
3. 按测定原理分类
和化学学科相关的网站
1.中国生物信息网 :
2.中国医药信息网 : /
3.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
4.资源环境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化学组成
2. 三聚氰胺含量是多少? 最高值达到2563mg/kg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3. 为什么要添加三聚氰胺?
结构信息
NH2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N N
4. 如何解决?
H 2N
N
NH2
第一章 绪 论
(Abstraction)
• 1.1 • 1.2 • 1.3
化学及化学大家族的构成 什么是分析化学 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它
化学定义: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哲学 经济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等
学科门类
化学
一级学科 (学科大类)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5.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中国环境标准网: /cn/index.html
学完本章,应该能够回答以下3个问题
1. 分析化学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可以分为 ( 定 性 )、( 定 量)和( 结构)分析。 • 2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区别。 • 3 区分两组概念: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等 • 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 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 的性质和行为,以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分析化学
1.2.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2.2 分析化学的分类 1.2.3 分析化学的发展
Inte(中文版) (英文版)
3. Google学术搜索:
一 绪论 二 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三 滴定分析法概述 四 酸碱滴定法 五 配位滴定法 六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七 吸光光度法
见目录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R.Kellner等编,李克安 金钦汉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等,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
3. 21世纪的分析化学,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 社,1999
(一门操作技 术)
(经典的化学分析)
第一次变革
(一门科学)
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仪器分析
生命科学 新材料科学
第二次变革 (仪器分析)
环境科学
第三次变革 (分析科学)
分析化学正处于飞跃发展的新时期,是 目前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 。
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多科性的边缘学科, 及分析科学 。
化学计量学先驱B. R. Kowalski称“分 析化学已由单纯的提供数据,上升到从分 析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 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
半微量分析
(semimicro analysis )
超微量分析
(trace analysis)
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用量
分析方法名称 固体试样质量/g
常量 半微量 分析 分析
> 0.1 0.1~0 .01
微量 分析
超微量 分析
0.01~0.0001 < 0.0001
液体试样体积/mL > 10 10 ~ 1
0.01~1
< 0.01
见P2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
基 础 化学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常量组分
凯氏定氮法 (化学性质)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 础 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分析对象 含量<1% 微痕量组分 或物理化学性质)
化 学 分 析
分 析 化 学
第一章 绪 论
(Abstraction)
教学大纲
• 1. 绪论(讲课1学时) • 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分析方法的分类,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
内容及学习方法。
学完本章,应该能够回答以下3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