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还原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复杂的系统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在科学研究中,还原论具有一些积极作用:
1. 理解复杂系统:通过将复杂系统分解为更小、更容易理解的部分,科学家可以深入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发现基本规律:还原论有助于发现支配各个领域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通过研究简单系统中的基本规律,科学家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更复杂的系统,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3. 促进跨学科研究:还原论鼓励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合作,共同研究复杂系统。
这种跨学科的方法有助于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促进新的发现和创新。
4. 提高研究效率: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科学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这有助于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更快地取得研究成果。
5. 推动技术创新:还原论在工程和技术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分解复杂的技术系统,工程师可以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总之,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然而,还原论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其他方法如整体论和系统思考也同样重要,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

还原论方法由整体往下分解,研究得越来越细,这是它的优势方面,但由下往上回不来,回答不了高层次和整体问题,这又是它不足的一面,所以仅靠还原论方法还不够,还要解决由下往上的问题。
这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问题。
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科学家是彼塔朗菲,他是位分子生物学家。
当生物学研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时,用他的话来说,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知道得越多,对生物整体反而认识得越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整体论方法,强调还是要从生物整体上来研究问题,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论方法没有发展起来。
但整体论方法的提出,不失为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明确提出把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他的系统论方法,这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体现。
综合集成方法的科学价值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钱老又先后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两者简称为综合集成方法)。
这就将系统论方法具体化了,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方法。
其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及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与智慧综合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既超越了还原论方法又发展了整体论方法,它的技术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基础是系统科学与数学,理论基础是思维科学,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所形成的理论就是综合集成理论。
钱学森创建的系统学,特别是复杂巨系统学就是这方面理论的体现。
把综合集成方法应用到技术层次上,就是综合集成技术,系统工程就是用于系统管理的综合集成技术。
TRIZ理论在机械改造中的应用

TRIZ理论在机械改造中的应用TRIZ理论是一种系统的创新理论,它的全名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彼得罗维奇·萨尔曼诺夫创立的。
TRIZ理论致力于解决技术发展中的难题和问题,并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改造。
在机械改造方面,TRIZ理论可以提供一些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工程师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甚至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非常规的创新。
在机械改造中,TRIZ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思维:TRIZ理论强调系统思维,即要站在整个机械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机械系统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等方面,找到系统中的矛盾和瓶颈,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2. 矛盾分析:TRIZ理论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矛盾问题。
在机械改造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提高性能却增加成本”、“减小体积却影响稳定性”等矛盾,通过应用TRIZ的发明原理,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3. 创新思维:TRIZ提出了“九窗口”方法,帮助人们拓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机械改造中,这种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工程师找到新的构想和设计方案,促进机械系统的更新换代。
4. 减少浪费:TRIZ理论中的“资源理论”提出了许多减少浪费的方法,这对于机械改造工程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TRIZ提供的资源理论,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改造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5. 技术转移:TRIZ理论提供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这些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技术转移和借鉴。
在机械改造中,借鉴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工程师避免重复研发、提高改造效率。
我们以一台老旧的自动包装机为例。
这台包装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卡料现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通过应用TRIZ理论,工程师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分析,并发现了一个矛盾:提高包装速度会增加卡料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师可以应用TRIZ的矛盾原理,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题目: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摘要:系统论与还原论究竟孰优孰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先分析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在机械若干领域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分析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而指出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应用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论还原论机械系统论和还原论是自然辩证法中两大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从狭隘的一方面去论证两者之一的优越性,任何观点的成立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并且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机械学科,本文将从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系统论与还原论。
系统论,亦称“机体论”。
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1]。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本书,一个工厂,一台机器,甚至整个地球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在机械系统中就是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2],即整体的部分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各个部分之间有耦合作用。
在机械中最典型的就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辨识。
例如,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振动系统简化为惯性原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组合,利用理论方法可以求得其固有频率或者各阶次的模态,但是当系统比较复杂时,或者简化的假设不成立时,就只能利用系统论的方法。
通过对整个系统激励,进而得到它的响应,从响应和激励的关系可以建立传递函数,如果下次想要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则可以根据响应值和传递函数推导出所需要施加的激励,同理如果施加特定的激励,也可以求得此时的输出。
在此过程中不关心系统中某个部分有什么特性,只是从整体考虑,不考虑内部结构,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暗箱,这种优点是还原论所不能企及的。
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还原论是一种科
学哲学观点,强调所有复杂的现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基本原理来解释。
这种观点对于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还原论促进了科学的统一性和整合性。
通过寻求基本的
原理和规律,科学家们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更加
统一的科学体系。
这种整合性有助于科学研究的交叉和跨学科合作,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其次,还原论有助于简化复杂问题。
通过将复杂的现象还原为
基本的原理和规律,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从
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这种简化有助于科学研究的
深入和系统化。
此外,还原论也促进了科学的预测性和应用性。
通过深入理解
基本原理和规律,科学家们能够预测未来的现象和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这种预测性和应用性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促进了科学的统一性和整合性、简化了复杂问题、以及促进了科学的预测性和应用性。
这些作用使得还原论成为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观点之一。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2007 第九卷 第一期 V o.l9N o.1本期中医药现代化科技论坛: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编者按 ∀系统生物医学#是系统论与医学在全新的技术背景下的结合,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把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研究。
通过大规模提取各类生物信息,深入研究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生物信息与环境信息的相互作用,阐明发病机理,研究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从而引领现代医学进入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的时代。
中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与系统生物医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2006年1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91次学术讨论会,陈竺教授、刘德培教授、王永炎教授和陈凯先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医药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生命科学、系统科学、哲理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35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有∀系统生物医学与中医药#、∀复杂性系统科学方法与中医药的发展#、∀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与会专家围绕系统生物(医)学、复杂性系统科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的发展如何借鉴系统生物医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文明成果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为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会议的核心内容,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协助下,本刊组约了会议的重点稿件将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王永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 100700)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进一步分析证候,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摘要:莫兰认为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它们代表着科学方法论依次达到的三个梯级。
复杂性研究从20世纪末叶兴起,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许多学科领域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它涉及又一个新型的跨学科的方法论。
虽然人们对“复杂性”概念还缺乏严格一致的定义,但大家都意识到复杂性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的简化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
下面我结合分析国际上复杂性研究的主流的三个阶段或流派的学说的内容来探讨一下复杂性方法的基本内涵。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是当代系统地提出复杂性方法的第一人,他追求在人类思想领域里实现一个关于“复杂性范式”的革命。
他的复杂性方法主要是用“多样性统一”的概念模式来纠正经典科学的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用关于世界基本性质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统一的观念来批判机械决定论,提出把认识对象加以背景化来反对在封闭系统中追求完满认识,主张整体和部分共同决定系统来修正传统系统观的单纯整体性原则,等等。
莫兰提出复杂性思想的标志时间可以定在他发表《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一书的1973年。
1979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首次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
普利高津实质上是把复杂性科学作为经典科学的对立物和超越者提出来的。
他说:“在经典物理学中,基本的过程被认为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
”(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42页)而今天,“物理科学正在从决定论的可逆过程走向随机的和不可逆的过程。
”(同上书,第224页)普利高津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就是经典物理学在它的静态的、简化的研究方式中从不考虑“时间”这个参量的作用和无视自然变化的“历史”性。
他所提出的关于复杂性的理论就是不可逆过程的物理学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物质进化机制的耗散结构理论。
普利高津说这个理论研究了物理、化学中的“导致复杂过程的自组织现象”。
还原论思维方式及还原论方法

还原论思维方式及还原论方法
还原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状态,化整体为部分,化复杂为简单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特点在于从探索研究对象的起源开始,将事物返回到其所在的整体系统与原初状态中进行考察,以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把握。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将复杂事物分解成基本事物,将基本事物组成复杂事物。
还原论方法则是经典科学方法的内核,将高层的、复杂的对象分解为较底层的、简单的对象来处理。
这种方法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简单性,通过将复杂事物分解为基本的、简单的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还原论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将生命现象分解为分子和细胞层面的过程进行研究;物理学中的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研究,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分解为原子和分子的层面进行研究。
然而,还原论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还原为简单的部分来解释和理解,有些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能存在于整体层面而非部分层面;另一方面,还原论方法在解释一些复杂系统的行为时可
能遇到困难,因为复杂系统的行为往往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难以简单地进行还原分析。
因此,在现代科学中,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该方法不仅关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同时也关注系统的整体行为和演化过程。
这种系统论的方法与还原论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中都有各自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题目: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论与还原论究竟孰优孰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先分析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在机械若干领域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分析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而指出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应用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论还原论机械
系统论和还原论是自然辩证法中两大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从狭隘的一方面去论证两者之一的优越性,任何观点的成立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并且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机械学科,本文将从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系统论与还原论。
系统论,亦称“机体论”。
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1]。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本书,一个工厂,一台机器,甚至整个地球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在机械系统中就是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2],即整体的部分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各个部分之间有耦合作用。
在机械中最典型的就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辨识。
例如,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振动系统简化为惯性原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组合,利用理论方法可以求得其固有频率或者各阶次的模态,但是当系统比较复杂时,或者简化的假设不成立时,就只能利用系统论的方法。
通过对整个系统激励,进而得到它的响应,从响应和激励的关系可以建立传递函数,如果下次想要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则可以根据响应值和传递函数推导出所需要施加的激励,同理如果施加特定的激励,也可以求得此时的输出。
在此过程中不关心系统中某个部分有什么特性,只是从整体考虑,不考虑内部结构,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暗箱,这种优点是还原论所不能企及的。
在信号处理中,全息谱,全矢谱等都是利用全信息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考虑各个方向上的信息,而不是从某个方向去考虑,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特性。
随着设备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系统论起的了加快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还原论认为复杂的事物均有简单的事物构成并可分解为简单的事物[3],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它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谈到要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知道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
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一个大的机械系统在设计时,往往是被分成若干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构成相互独立的模块,例如一架飞机可以分成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操纵系统和动力装置等六个部分组成。
如果将不同的系统组合设计,将造成系统过于复杂,而且一旦出现故障,不容易及时排查。
而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部分,一层一层分下去,直到最后氛围一个个小螺钉或者一块板等。
然而,对事物自身来说,部分一定是整体的部分,整体也一定是部分的整体。
系统论主张要从整体上看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原因是,既然是“看”,那就永远是从某个特定角度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一个角度看到的东西怎么可能是整体呢?而且,整体具有无限的性质,否则便不是整体,无论多么小的整体我们都不能得到它的边界。
同样还原论所分割成的部分同样也是一个整体,除非分成不能再分的如原子、质子、中子等,那么对于一台机床而言,研究组成其结构的原子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时,往往都是先用整体的思想,此时各个部件之间的作用力作为系统的内力,可以简化分析过程,等到求出系统的外力以后,再将系统分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内力分析,进而求的各部件之间的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融合的例子。
两者都有其局限性,而两者相结合有时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分析问题是不能自从一方面考虑,要兼顾系统论和还原论。
参考文献:
[1] 高剑平. 近代的机械论与辨证论:一般系统论思想形成的逻辑环节[J]. 河北学刊, 2008,
28 (1):235-237.
[2] 常绍舜. 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 系统科学学报, 2011, 19 (3):1-4.
[3] 李庆平,刘明海. 还原论的论证与核心理念[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