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沈洪兵
传染病防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践研究

传染病防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的防治变得尤为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病原学研究以及防控措施制定中。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及实践研究。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对疾病的传播规律性、危险因素和暴露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在传染病的防治中,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样本选择与招募流行病学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的选择。
通常,研究者会选择代表性的目标群体,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泛化性。
样本的招募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研究者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例如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室测试等。
数据收集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或实验方案,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分析的结果要进行合理解读,可以通过制作表格、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
二、流行病学调查实践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研究是将流行病学理论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对传染病进行科学、系统的防治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实践研究应用场景:1. 疫情监测与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监测疫情的传播动态,包括病例数、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及早发现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揭示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主要宿主等关键信息。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并为疫苗研发、药物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
3. 防控措施制定与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病例的流行特征、暴露史的调查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传染病控制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传染病控制在临床医学领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控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医务人员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传染病控制的策略。
一、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调查设计: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良好的调查设计是确保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
调查研究应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参与人群和对照组、制定调查问卷和观察指标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案报告、医疗记录审查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注重保护隐私和保密。
3.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保证调查结果代表性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样本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偏差,使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和相关因素。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传染病控制策略1. 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是传染病控制的前提。
建立和健全传染病监测系统,加强卫生监测和信息共享,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
2. 传染源控制:传染源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采取措施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如隔离患者、消毒、灭蚊等,有效遏制疾病传播。
3. 接触者管理:对于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隔离,及时发现并控制患者的传播风险。
4. 疫苗接种:疫苗是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播。
5. 卫生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教育,提高其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6. 国际合作:传染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合作是传染病控制的关键。
第八章-因果关系的推断(沈洪兵主编-第1版)

多个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重复性增强了因果联系的可能性。
2012年3月~6月
流行病学
6、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关联强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排除
因果关联
A
C
?
2012年3月~6月
B
继发关联(间接关联)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
因果关联(causal association):
根据概率论因果观,因果关联就是有时间先后 的相关关系,病因就指那些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 因素,这也正是危险因素的含义。
暴露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也就是病因(暴露条件E)与疾病(D)有统计学关 联。
病因推断
是否符合实际? ↓
结合各方面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
推断
2012年3月~6月
流行病学
临床资料 病理资料,等
描述流行病学
暴露因素/ 疾病三间分布
形成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 干预实验
2012年3月~6月
分析流行病学
暴露因素/ 疾病关联分析
检验、验证假设
病因推断
横断面研究
流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行
疾病监测
病
学
逻辑推理 综合分析
2012年3月~6月
流行病学
第二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
如何确定病因尤为重要:
描述(频度和分布)→形成病因假设 → 检验假设 →验证假设
‖ 描述流行病学
↓
积累分布数据 探索流行因素
流行病学对大规模健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流行病学对大规模健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它在大规模健康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流行病学的设计和实施,我们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流行病学对大规模健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一、调查目标的确定在进行大规模健康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
目标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研究对象:确定调查的人群范围,例如全国范围还是某个特定地区。
2. 调查内容:明确所关注的健康问题,例如慢性疾病、传染病等。
3. 调查目的:明确调查的目的,例如了解疾病发生率、危险因素的分布等。
二、样本的选择和抽样方法大规模健康调查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本来进行研究。
在选择样本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样本的代表性:所选样本应能够代表整个目标人群的特征,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 样本的大小:根据统计学原理,样本的大小应足够大,以保证所得结果的置信水平。
3. 抽样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根据调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三、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问卷是大规模健康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良好的问卷设计能够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
在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问题的选择:根据调查目标,合理选择调查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问题的顺序: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应合理,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以避免回答者的疲劳感。
3. 回答方式:为了提高回答者的参与度和数据质量,可以使用多种回答方式,如选择题、开放题等。
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调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如面对面访谈、电话访问等,并及时整理和清理数据。
四、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在大规模健康调查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1. 培训调查员: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调查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数据的采集准确性。
传染病防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技巧

传染病防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技巧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范围和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能够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防治中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技巧。
一、疫情报告与监测首先,疫情报告与监测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
疾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得疫情信息。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长期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二、疫情调查的设计在进行疫情调查之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查设计。
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
其次,确定研究方法和调查指标。
比如,对于疫情爆发的区域,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最后,制定调查表或问卷,确保调查内容全面准确。
三、收集数据的方法在收集疫情数据时,常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史料研究等。
现场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对病例进行访谈、观察和检查,获取有关疾病的基本信息和传播途径。
实验室检测则能够对疾病进行确诊和鉴定,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疫情,还可以通过研究相关史料,了解疫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四、数据分析与解读在收集完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从而获取有关疫情的相关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关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了解疾病的基本特征、传播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报告撰写与汇报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进行清晰、准确的报告撰写与汇报。
报告应包括疫情背景、调查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针对实际问题的建议措施。
同时,应遵循科学规范,保证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便于决策和交流。
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系统的调查方法与技巧,可以洞察疾病的传播途径与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加强在疫情调查中的实践应用,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沈洪兵)ppt课件

38
Thanks!
39
(3) 尽量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应答率达80%以上; (4) 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5) 医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下结论要慎重。
27
二、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观察偏倚、测量偏倚)
1、定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或/和
结局的方法缺陷,致使获 得的信息产生系 统误差。
★ 统计学联系的本质:病因 + 偏倚 + 机遇 偏倚可导致: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
★ 偏倚的种类: 概括起来三大类, 即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21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1、定义:由于选择研究对象方法上的错误或缺点使研究结
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2、实质: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者特征上的差异所
13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1)立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假设 目的意义,研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确立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需解决的问题
(3)研究方案(法)与可行性分析 研究对象、样本大小、调查内容(调查表)、标本收 集、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等;
造成,造成样本不能代表总体,或两个样本(或 两组研究对象)不是来自同一总体,后者造成研 究之外的因素在两组分布不均衡。
22
3、选择偏倚的来源
(1)任意挑拣样本结构(sampling frame),即所谓“典 型
样本”。常见于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2)主观挑拣研究现场和/或研究对象 (3)失访或无应答(lost to follow-up or nonrespondent) (4)入院率的影响(病例对照研究) (5)根据暴露信息作出诊断的病例,再用这类病例去
江苏省农村人群意外死亡状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江苏省农村人群意外死亡状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沈靖;徐耀初;沈洪兵;叶本法;刘伯齐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年(卷),期】1993(9)1
【摘要】1989年7~9月,作者对江苏省六市、县农村人群的意外死亡率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农村人群意外死亡率在40.40~80.09/10万之间,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意外淹死和沉没;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异物、机械性窒息等,其死亡率分别为35.85、31.83、10.56和8.10/10万,占意外死亡总数的86.34%。
不论男女均以小于5岁和大于70岁年龄组的意外死亡率最高,在111.93~516.51/10万之间,比低死亡率的年龄组高十余倍。
【总页数】4页(P23-26)
【关键词】江苏;农民;意外死亡;流行病学
【作者】沈靖;徐耀初;沈洪兵;叶本法;刘伯齐
【作者单位】南京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张俊芳;杨梅;朱蓉嵘;秦柏;石海红;康丽华;施健;胡楠;管怀进
2.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张俊芳; 杨梅; 朱蓉嵘; 秦柏; 石海红; 康丽华; 施健; 胡楠; 管怀进
3.四川省巴中县1997年农村人群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J], 杨秀芸;张劲
4.辉县市农村人群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 [J], 崔敏建;崔平福;宋天成;何天有;赵栓林
5.溧水县农村意外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 [J], 芮洪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及相关问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洪兵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流行病学研究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的。
在对人群中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因素与疾病发生的联系强度进行估计时,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其准确性,使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有时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二:一是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二是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即偏倚(bias)。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就是既要保证整个研究切实可行,又要尽可能减少这两类误差,以达到准确的参数估计。
减少随机误差可提高研究的精确性(precision),减少偏倚可提高研究的真实性(validity)。
一、提高研究的精确性减少随机误差可以使研究的精确性提高。
导致随机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来源于对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即抽样过程。
这种随机误差被称为抽样误差或抽样变异。
所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队列研究中都有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因为用于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总是一个样本。
即使研究对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的所有个体,其也可被视为是更大范围人群的一个样本。
抽样误差仅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误差的来源之一。
其他如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时也易产生随机误差,从而影响研究的精确性。
提高研究精确性的方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研究的样本含量,二是提高统计效率。
(一)增加样本含量增加样本含量是减少随机误差、提高研究精确性的最基本方法。
但样本过大可导致人力、物力、时间和费用的增加,提高研究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适宜的样本大小,并通过合理的抽样,使样本的特征能代表目标人群。
样本大小一般是用统计学中样本大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或者从由这些公式计算制成的“样本含量表”获取。
目前一些常用的资料处理软件包如Epi Info 等,都具备样本含量的计算功能。
(二)提高统计效率在不增加样本含量的情况下,可通过细致的研究设计而从研究对象获取尽可能多的统计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选择疾病负担大的病种进行研究 2、要有创新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信息资料 创新—将幻想变为现实!对权威的否定,对传统的发展!
3、要有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目的要明确,实践是源泉
4、具有可行性(结合实际工作) 符合医德规定,客观条件允许
(3) 尽量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应答率达80%以上; (4) 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5) 医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下结论要慎重。
二、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观察偏倚、测量偏倚)
1、定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或/和
结局的方法缺陷,致使获 得的信息产生系 统误差。
2、本质:通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被错误分类
(misclassification),也即使用的方法偏离了 金标准。在对疾病状态和暴露状态判断时都 有可能发生。
3、信息偏倚的来源
① 检测方法不统一; ② 诊断标准不统一; ③ 观察条件不统一; ④ 询问方式不统一; ⑤ 研究对象引起,如记忆不准、态度的影响等; ⑥ 综合引起的偏倚,“诱、供、信”造成。
4、信息偏倚的种类
(1) 回忆偏倚(recall bias) (2) 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说谎偏倚” (3) 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
又称“疑诊偏倚” (4) 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 (5) 测量偏倚(detection bias)
研究该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如性病艾滋病)
4、选择偏倚的种类
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 ) Berkson’s bias 现患病例或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 bias )
Neyman bias 易感性偏倚(susceptibility bias,如健康工人效应) 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 )
3.某地区欲对艾滋病流行现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可采用哪些流行病学方法,如何设计?
几个实例:
4. 某生物制品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流感疫苗,现让你来评 价其流行病学效果,你准备如何去做?采用哪些指标?
流行病学现场研究的选题
(1)从现场实际工作中发现 (2)从学术争论中选择课题 (3)从项目指南中选择课题 (4)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 (5)从已有的课题延伸中选题 (6)从改变研究要素中选题(因素、对象、指标三大 要素) (7)从学科交叉的边缘区和空白区选题 (8)学会借鉴移植,建立自己的课题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精确性、有效性、可行性)
1、精确性(减少随机误差) 增加样本含量、提高调查质量、提高统计效率
2、有效性(减少偏倚) 样本的代表性、组间的可比性、测量的准确性、统
计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3、可行性
人力、物力、伦理等
选择研究设计的类型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类并选择:
(1)应用目的 ①描述状况 ②检验假设 ③评价效果
(4)科研意识薄弱,简单重复较多 对科研设计、实施和质量控制等缺乏必要的知识;
简单机械的重复-应注意重复中的变异!在重复中创新!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 偏倚及其质量控制
流行病学研究中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均 要考虑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 响,研究结果和真实情况往往存在差异,有时甚 至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原因有二:一是随机 误差;一是偏倚。
1、定义:当研究某一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时,由于一
个或多个既与疾病关联又与暴露因素关系密切 的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 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2、本质:既与研究疾病有关,又与研究因素有关的混杂
因子或外来因子(extraneous factor)在比较的 人群组中分布不均所造成。
3、混杂因素的基本特点
(4)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的不同;是否有创新之处;
(5)年度计划与预期成果 (6)工作基础与条件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常见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获得对象的方法与保证,应答率的要求
(2)样本含量问题 不同的研究设计方法不同,如两组比较,需假设 所研究两组的差异水平
(1)对分布特征的描述:疾病、卫生事件或现象 如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现状(发病或发病)与趋势分析、伤害
(暴力)、卫生服务现状、卫生资源,医院病例分布,医疗费用 分析、疾病负担分析等(描述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2)对卫生事件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如各种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不同原因,医院门诊或住院病 人上升或下降的原因等(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3)干预措施的研究及其效果评价(近期或远期效果评价)
如预防接种(疫苗)、改水(地方病)、碘盐供应、健康教 育(性病爱滋病教育、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医疗卫生制度的 改革及其效果等(实验流行病学, 准实验研究)
现场调查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
(1)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2)确定调查设计类型 (3)确定研究现场、对象和范围(纳入和排除标准, 获得研究对象的方法与保证) (4)估计所需样本含量 (5)确定抽样方法(样本的代表性) (6)确定观察指标(变量的规定、测量方法) (7)考虑和解决好伦理道德问题
(1)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2)必须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 (3)一定不是研究因素与所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
间变量
4、混杂因素的测量
5、混杂因素的控制
(1)限制(restriction) (2)随机化(randomization) (3)匹配(matching) (4)分层或标化(stratification) (5)多因素分析,如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
偏倚的概念
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出现的系统误差使研究结果系 统地偏离真实值,以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称为偏 倚(bias)。
在描述性研究中: 偏倚的结果可导致样本对总体的推断出现系统误差, 也可致得出虚假和间接联系的假设。
在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中: 偏倚的后果主要是导致产生虚假和间接联系的结论
★ 统计学联系的本质:病因 + 偏倚 + 机遇 偏倚可导致: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 及相关问题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第一部分: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
几个实例(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1. 某市疾控中心拟开展一项社区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全面了解当地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情况,如让你来设计,你准备如何去做?首先从那方面着 手?
2. 某地区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呼吸道疾病的爆发,如果让你 去处理,从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出发,请提出处理的一 般原则。(爆发调查设计)
现场调查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
(8)选择和制作调查工具(包括问卷和调查纲要) (9)确定现场调查的方法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样 本采集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10)确定保证调查质量的措施 (11)考虑好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12)明确研究组成员和分工 (13)研究工作所需经费和预算 (14)研究工作的管理和时间进度 (15)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5、选择偏倚的测量
方法: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比较总人群与实际抽样人群 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分布的两个四格表进行测量。
举例: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
6、选择偏倚的控制
(1) 首先研究者对在整个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 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
(2) 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 不任意挑拣样本结构; ② 不任意挑拣研究对象;
协方差分析等。
Thanks!
(3)对照的问题 比较的观点;对照可比性问题
(4)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问题 贯穿于设计、实施及资料分析等整个过程
(5)科研道德问题及伦理学问题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数据、资料、标本等(质量控制)
(2)缺乏前瞻性 科研短期的多,长期的少
(3)缺乏正确的科研导向 急功近利,横向合作不够
选题的程序
(1)提出问题:勤阅读、勤思考; (2)文献检索:勤整理、勤翻查(文献综述); (3)建立假说:辩析资料、提出观点; (4)确定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课题名称的三大要素:因素-对象-效应, 要简明、具体、新颖、醒目: 如:…自然人群 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的选题原则
(2)时间指向 ①回顾 ②即时 ③前瞻
(3)方法学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
(1)实验研究
设计:临床试验; 社区干预
(2)准实验研究
设计:临床或实验室研究,规划或策略研究
(3)观察性研究
设计: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生态学研究、 家庭聚集性研究等
研究设计实例(Examples)
★ 偏倚的种类: 概括起来三大类, 即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1、定义:由于选择研究对象方法上的错误或缺点使研究结
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2、实质: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者特征上的差异所
造成,造成样本不能代表总体,或两个样本(或 两组研究对象)不是来自同一总体,后者造成研 究之外的因素在两组分布不均衡。
5、信息偏倚的测量
以队列研究资料为例,论述错分偏倚产生的条件和类型
6、信息偏倚的控制
(1)制定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 控制方法
(2)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3)尽量采用客观指标 (4)提高询问技巧或通过适当的调查技术
以避免回忆偏倚 (5)对资料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