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病例的发现/报告情况1. 病例的首次发现单位(具体到科室): 1.1联系方式:(1)电话: ⑵传真: (3)E-mail:1.2发现时间:□口□□年□□月□□日□□时□□分2. 首次报告单位: 2.1接到报告单位:2.2报告方式:□电话 □传真 CE-mail □网络直报□其它 2.3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2.4报告疾病名称:3. 首次报告时,是否进行网络直报:3.1若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单位为: 3.2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3.3报告疾病名称:病例一般情况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附表1流行病学调查表1. 发病日期:□□□□年□□月□□日2. 发病地点:□家中 □单位3.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前,是否自行服药:3.1若自行服药,则服药种类:4. 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其他 □是□否□不知道就诊次数就诊单位 就诊日期 治疗天数 诊断结果 是否隔离 入住院时间门诊/住院病历号□是 □否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1. 病例姓名:2. 性别: □男3. 民 族:4. 出生日期:□□□□年□□月□(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5. 身份证号码:□□□□□□□□□□□□□或家长身份证号码)6. 户籍:7. 现住址:□女 县(区) 乡(街道) 乡() 组(单元) 组() 8. 学习或工作单位:9. 联系电话:(1)手机:10. 职业: □幼托儿童 □餐饮业 ⑵家庭电话: □散居儿童 □商业服务 □渔船)民 □学生 □工人 □干部职员 (3)其它联系人电话: □教师 □民工□离退人员□保育保姆 □农民 □家务□待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其他1.首发症状(描述):2. 流感样表现:□发热:体温(范围)持续时间:□寒战 □咳嗽□咳痰□咽痛 □头痛 □鼻塞□流涕□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乏力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腹泻□结膜炎3.其它临床表现(描述):五、病例居住环境及暴露情况1.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楼)周围环境描述:2.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楼)周围3公里内是否有:□活禽市场□农贸市场□饲养场3. 是否能见到候鸟或野禽:□经常见到□偶然见到□从未见过4.1若有,常见地点:四、病例的临床表现□天然湖泊 □人工湖□河流□小溪□湿地□沼泽□均无 □其它 4.近期是否有死亡候鸟或野禽:□是 □否□不知道□不知道□其它9.1若已经彻底消毒,则时间为:□口□□年□□月□□日10.有病死动物后,当地有无流感样/发热/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有□无□不知道10.1若有,则填写以下表2.病例家庭:□围墙院落□半封闭院落□敞开式院落□其它3.病人家居住房类型:□平房□独立楼房□公寓□其它4.房屋地板类型:□瓷砖□木地板□ 土地□其它5.多长时间打扫一次房间:6.家中厨房菜板使用:□生肉/熟食加工分开□生肉/熟食混用6.1若混用菜板,则加工完生肉类后:□每次均清洗□偶尔清洗1次□从不清洗7.家庭成员的禽流感知识知晓情况:□明白□听说过□从不知道□其它7.1若明白,则知识来于:□电视□报纸□广播□宣传单□入户宣传□其它8.家中禽类饲养情况:9当地环境是否已经进行彻底消毒:□是□否不知道饲养数量饲养时间活动范围动物种类□仅圈内□院内□卧室内□厨房□ 厕所□院外□其它动物粪便可见范围□圈内□院内□卧室□ 厨房□厕所□仅圈内□院内□卧室内□厨房□ 厕所□院外□其它□圈内□院内□卧室□ 厨房□厕所□仅圈内□院内□卧室内□厨房□ 厕所□院外□其它□圈内□院内□卧室□ 厨房□厕所病例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发病/死亡时间有无接触及时间备注1.描述病例家庭位置六、病例家居环境情况(位置/附近水源等情况):9.家禽圈位置,描述与病例居住房间关系:□室外□厕所内□厨房内 □人居住房间 □无人居住房间 □单独禽舍□其他10.近期内病例家中病死动物情况:12.1若已经彻底消毒,则时间为:□□□□/□□月□□日 13.病例家庭成员及与病死动物接触方式:□饲养□打扫禽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舍□宰杀□烹饪□食用□无七、病例生活习惯、既往健康史1. 饭前洗手:□每次均洗手□偶尔洗手□从不洗手□其它3.1若抽烟,每天几支:□ 1 -4支 ra — 9支 ao — 20支 ao 支以上4. 是否有慢性疾病,若有(医生已经诊断,可多选)□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其它慢性肺部疾病 □冠心病 □糖尿病□肾病 □免疫缺陷□其它慢性疾病:5. 一年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是□否5.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 □ □ / □□□□日6.是否曾注射免疫球蛋白: □是□否 □记不清6.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 □ / □□ □□日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病死数量发病/死亡时间死亡原因 处理方式11. 农业部门是否证实病死动物死于 H5N1型禽流感: 11.1环境/病死禽畜米样情况: □是□否□不知道采样种类 采样时间 采样地点采样份数检测结果检测单位12家庭环境是否进行彻底消毒:□是 □否 □不知道序号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与否 接触病死 动物种类接触病死动物方式1 2 3 4 52.是否抽烟:□是 □否1.1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 □鸡 □鸭 □鹅 □野禽1.3接触时间:□饲养场□农贸市场□河湖/塘边 □湿地□公园□其它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鸡 □鸭□鹅 □野禽 □未接触 □不清楚 □其它 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宰杀、加工病死动物 □接触病死禽排泄物□接触病死禽分泌物 □直接接触病死禽□食用病死禽肉□其它2.3接触时间:3.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类,则主要方式:□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类 □烫洗死禽□拔除禽毛□接触死禽血液 □清渊接触死禽内脏□刀切病死禽肉 □清洗、处理禽肉3.1接触病死禽期间,手部伤口情况:□无伤口 □未愈合旧伤口 □处理过程造成伤口 3.2处理病死禽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它预防措施□带手套 □穿防护鞋 □带口罩□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任何防护措施3.3处理病死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其它4.1若接触过,则填写下表:1.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类及其它动物:□是 □否 □不知道 1.2接触方式: □饲养 □打扫、清洗禽舍 □接触动物分泌物 □购买加工生鲜禽肉 □职业运输 □收集或运输禽类粪便 □收集或卖鸡蛋 □清洗禽毛□买卖活禽□宰杀禽类□食用□处理/掩埋禽类□其它1.4接触家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1.5若未接触过禽类及其它动物,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类:□是□否□不知道2.4若食用病死禽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是 □否 □不知道4.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其它发热病人有所接触:□是 □否 □不知道1.血常规:第1次检杳□□月□ □日WBC : X109/L ; N% ; L%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杳□□月□ □日WBC : X109/L;N% ;L %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杳□□月□ □日WBC :X109/L;N%;L% 检测单位:2. X 线检查:3.CT 检查4.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时间1.最终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病名:2. 诊断单位:3. 转归:□痊愈 □死亡 □其他 □□月□□日。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流调报告

流调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部分病家卫生条件十分差,苍蝇密度 高,一些病家的简易厕所就在渠水边上,随时有污染 渠水的可能,仅对一例病家的苍蝇检测就培养出伤寒 菌,说明通过苍蝇携带伤寒病菌引起机械传播的可能 性大。
4、密切接触传播是使得疫情不断扩散的原因之一。 经调查首例病例就出现姐妹俩相继发病的现象
五、控制措施 (一)地区卫生局领导亲自部署防治工作 该乡伤寒疫情发生以后,引起了地区卫生局的高度 重视,在接到疫情的2小时内,地区卫生局就下派了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五个部分:
一、题目 二、提要 三、前言 四、正文 五、署名及日期
一、题目:
主要由:本次现场调查的时间、地点及主 要内容组成。
一般的格式为:关于+XX事件+报告
例如: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二、提要:
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本次调查的卫生事件的概 貌、调查结果、以及得到的主要结论。
二、临床特点:
根据对该乡卫生院40例疑似伤寒病例临床表现分析, 本次疫情主要表现为发热,同时伴有头痛、头晕、食 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有腹泻。这些病例均 以高热起病,体温多高达39度以上,
最高达41.2度,高热持续6-11天,多为稽留热。 三、实验室检查: 40例临床诊断的伤寒病例中,15例系采用金标免疫斑
2、疫情流行概况: 本次XX乡伤寒疫情的首例病人于8月16日发生, 某某,女,11岁,系XX乡4村2组,就读于乡中心小学,
当时以发热起病,有畏寒、头晕、头痛、腹泻、便
秘、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在街上的某个诊所打 了3天点滴,体温有所下降,症状有所好转,便回家 休息,3天以后又开始发热,其姐姐于8月24日开始 发热,30日、31日到乡医院就诊,临床确诊为伤寒, 随后的13天时间内在该XX乡集中发生了相同症状的 许多病例。29、30日乡卫生院收住临床诊断的伤寒 病例8例,随即的发热病人急剧增加,截止9月3日下 午19时有临床诊断伤寒病例40例,其中用金标免疫 斑点法阳性病例15例,肥达氏反应阳性25例。病例 主要集中在该乡乡中学和乡中心小学这2所学校中, 乡中学有20例,乡中心小学8例,农民7例,散居儿 童3例,县一中初中学生2例;央塔克乡2例;县城3 例。同时还有19例观察的发热病人。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一、引言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旨在研究和分析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发病率、病因及相关因素等。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某地区某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支持。

二、方法2.1 研究地点和人群:本次调查针对某地区的居民进行,共选择了5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2.2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卫生行为等相关信息都进行了登记。

2.3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占总数的65%。

3.2 疾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研究对象中有64%的人曾经患过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

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段分别是40-45岁和55-60岁,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28%和25%。

3.3 疾病与个人卫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后发现,研究对象中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疫苗接种率较高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此外,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卫生习惯的人群,患病率也相对较低。

四、讨论4.1 疾病流行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4.2 年龄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年龄与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40-60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4.3 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发现,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和改善人们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五、结论本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某地区的研究对象中,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24年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全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防控结核病的传播,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本次报告依据的是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以下将详细报告此次调查的情况及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居民,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生活环境等。

三、调查结果1. 结核病发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全国结核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差异。

其中,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同时,我们发现,老年人和青少年是结核病发病的主要人群。

2. 结核病治疗情况在已经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患者经济状况、治疗地点等,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不够规范和系统,这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3. 药物使用情况在药物使用方面,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能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存在滥用药物或错误用药的情况,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复发的风险。

4. 生活环境因素在生活环境因素方面,我们发现结核病的传播与居住环境、人口密度、通风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结核病的传播风险更高。

四、讨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应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确保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系统的治疗。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经济状况,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三,应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管,防止患者滥用药物或错误用药。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XX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XX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

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_2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_2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

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

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

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

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2、指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密切接触者***、***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完整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表1 _________________ 流行病学调查表4.2候鸟或野禽最近死亡时间:□口□□年□□月□□日5.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区)动物饲养或病死情况:有口无口1.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类及其它动物: □是□否□不知道1.1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鸡□鸭□鹅□野禽□其它1.2接触方式: □饲养□打扫、清洗禽舍□接触动物分泌物□购买加工生鲜禽肉□职业运输□收集或运输禽类粪便□收集或卖鸡蛋□清洗禽毛□买卖活禽□宰杀禽类□食用□处理/掩埋禽类1.3接触时间:1.4接触家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1.5若未接触过禽类及其它动物,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饲养场□农贸市场□河湖/塘边□湿地□公园□其它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类: □是□否□不知道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鸡□鸭□鹅□野禽□未接触□不清楚□其它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宰杀、加工病死动物□接触病死禽排泄物□接触病死禽分泌物□直接接触病死禽□食用病死禽肉□其它2.3接触时间:2.4若食用病死禽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是□否□不知道3. 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类,则主要方式:□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类□烫洗死禽□拔除禽毛□接触死禽血液□清渊接触死禽内脏□刀切病死禽肉□清洗、处理禽肉3.1接触病死禽期间,手部伤口情况:□无伤口□未愈合旧伤口□处理过程造成伤口3.2处理病死禽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它预防措施:□带手套□穿防护鞋□带口罩□服用抗病毒药物□无任何防护措施3.3处理病死禽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偶尔洗一次□从不洗手□其它4. 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其它发热病人有所接触:□是□否□不知道4.1若接触过,则填写下表:1. 血常规:第1次检杳:□□月□ □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第2次检杳:□□月□ □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第3次检杳:□□月□□日WBC:X109/L;N%;L%检测单位2. X线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3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3. CT检查第1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第2次检查:□□月□□日结果:检测单位:4.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标本类型-------- 采集时间--------------------- 检测方法I检测结果I检测单位I检测时间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1.最终诊断: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名:)2.诊断单位:3.转归:□痊愈□死亡□其他3.1若痊愈,出院日期:□□月□□日3.2若死亡,死亡日期:□ □月□□日死亡原因:十二、调查小结调查单位:调查时间:□□月□ □日口□月□□日调查者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