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

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

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先来介绍一下介错: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那些设定就很恰当。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

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其实我没听清楚。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他坐的chair,也被别的man抗走了。(“吉跋猫”人称Chairman!!)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

所在。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

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他怎么着挣钱?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时下电影圈里,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知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您被忽悠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别是一千八百万。

在电影后半,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片刻,枪声四起。《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十个让子弹飞被删镜头

十个《让子弹飞》删减片段(重口味版) 加入收藏已经被7位会员收藏 2010-12-23 7:49:39 十个《让子弹飞》删减片段(重口味版) 近日,年度力作《让子弹飞》上映,伪影迷“有肉吃跟着你”观片后深感本片口味过重,于是本着百分百哈巴狗谄媚的态度致E-MAIL于光腚总局。内容大致为,你们是怎么审的片子,这么严重不健康的都能过?国家给你开这么多钱,是养你们吃白饭的吗? 时间不大,“有肉吃跟着你”收到回复,其内容为:全中国凡是有影儿有声儿的我们都得审一遍,我们容易吗?你说的这片,我们组织专审组看了三天三夜(据说是百看不厌),终于还是时间不负有心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删改意见,有本片十个删减片段为证,详情请见附件!附件如下: 1,老汤携夫人与“师爷”在火车里喝着酒、唱着歌,奔驰在走马上任的道路上。“师爷”开怀大笑兼大叫之际,夫人的小白手正在“师爷”的裤子斗“老黑鸡”!那下面的禽儿兴致正酣、昂首挺胸、展翅欲飞,那上面的“师爷”把酒言欢、才思泉涌、出口成章! 2,张麻子与县长夫人同处一室、共坐一床,手捂着夫人的馒头的同时,夫人的脚已经踩在了张麻子的要害上。二人正战斗得不可开交时,张麻子突

然加快了速度,夫人顿时高叫不断!张麻子竖起食指放在夫人嘴边,道:“嘘——,让子弹飞一会儿……” 3,小伙计不小心惹恼了武举人,被武举人当球儿踢。几个来回后这小子被武举人一个抽射踢进了“大鼓”里。这小子探出头来,口吐鲜血道,它吗的,踢蛋上了。 4,小六中计,开膛破腹,血流如注,惨不忍睹——白白的肠子,红红的米粉。 5,老二和老三与美女玩“自行车”游戏后,大战3P!由于老二和老三都想争夺“下面”,互不相让、发生争执。 老二说,你是弟,我是哥,凡事都得弟听哥! 老三说,你是哥,我是弟,凡事都得哥让弟! 老二骂,曹你娘,你听话不? 老三骂,曹你娘,我不听话! 见此情形,美女赶紧上来打圆场,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分啥子你我嘛! 二人闻听此话,对视一下后一并点头,随即一并“冲入”,但闻美女尖叫一声:“我x啊!” 6,假麻匪入室作恶,刚好遇上大波妹,各种姿势爽了个遍,不亦悦乎!次日,老公带着大波妹去告状。 老汤问,果有此事?有何为证? 大波答,记忆犹新,终身难忘!这么多年我就从来没有满足过! 老公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怒吼道:你不是说我比你以前相好的大多了吗?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汇报

1.这里周润发本来看到姜文来到县城就枪毙马匪,就想出钱让他和马匪火并,但是被葛优拒绝了。于是才有了合伙骗鹅城两大家族的钱。这里周润发说他出多少,两大家族必须出多少,所以计划是180万*3=540万两白银。这段剧情有两个细节大家必须注意。第一:就是两大家族做的买卖,是贩卖中国人到美国修铁路,说明两大家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就说是周润发说“他的货十回有八回被张麻子给劫了”,这里其实周润发是在撒谎。这其实就和后面交代真正的张麻子的身份有关。 2.周润发的钱已经在县衙了也就是说周润发答应出的180万两白银。 3.绑架鹅城两大家族的时候又出了一笔银子。

4.在出城剿匪的时候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这个数应该是一家180两银子也就是180*2=360万两白银 5.在抓到假张麻子后他手里的钻石,姜文又得到了两颗钻石。周润发说过这两个钻石至少也值180两白银。 让我们合计一下总是:两个钻石+周润发剿匪的钱+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绑票的银=180+180+360+360=1080两白银!总计一千万两白银!最后大家钻石的去向也不明,因为后面姜文向鹅城百姓撒银子的原因,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姜文一定收拾了葛优爆炸后的银子,所以钻石可能在他手里.

这里大家看到没,葛优本片第一次举枪想杀人,他想杀谁呢?其实他是想杀周润发,因为他发现周润发太阴险了,根本没有合伙赚钱的意思,必须这时候杀了,否则他可能下次还要寻找机会。但是当他听到姜文安葬“刘嘉玲”计划时候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觉得姜文可能另有打算~! 这段就是姜文的计划,利用安葬刘嘉玲的机会绑架周润发和鹅城两大家族,计划是杀了周润发,敲诈两大家族!可惜被周润发识破利用替身金蝉脱壳了。葛优最后取笑姜文玩砸了! 1.在六子的葬礼上老七说“二哥喝醉了,让他带话为六子报仇” 2.但是后来老三又悄悄的说“其实二哥没喝醉,他生气了,大哥不想让大伙拼命,命都不拼还算马匪么?”作为一起的兄弟,老二其实没有参加六子的葬礼!

《让子弹飞》影视赏析

首先,我说的是小六,为了证明自己吃的是一碗米粉而不是两碗,自己剖腹取出了一碗,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值吗?小六估计是觉得值得。而设这个局的胡万(陈坤扮演)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点点地诱导着小六,直至他自杀成功。 我在这个地方注意到,小六的扮演着是张默,张国立之子,那个备受争议的少年。这段镜头很血腥,没有人会觉得小六是个英雄,为了一碗米粉证明了自己,可是这个孩子却视自己的名誉比生命还重要。被人一激就失去了判断能力,理智,将自己的一切呈现在众人面前。 结论是,城府最浅最纯真的人,最先完蛋,然后从小六的死开始了整个故事的展开。 其次,我想说的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这里面周润发是个反角。精心设局,和官府斗争到底,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最后输了全部的时候,他依然保留自己的尊严;和碉楼一起在爆炸中毁灭。能够感觉到这个人很坏,但是坏的彻底,坏的象个男人,以致于坏事做绝,却让人对他有些恨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影片里着重描写了大众的冷漠,可以一边搂钱打麻将,明明有力量反抗却只是坐山观虎斗,看哪边赢了,然后再去帮哪边。所以黄四郎的嚣张和欺行霸市,不是他太恶,而是大众太纵容。当最后,张牧之演了一场戏,让大家相信黄四郎已经死了,片刻之间黄家大院就被夷为平地。大众的力量起来的时候,威力让所有人惊讶。 接着,要说的是老汤。一个彻彻底底的、精明到腐朽的骗子。世故贪婪,趋炎附势,敛财不择手段。似乎每一个英雄的故事中总要有一个这样的形象作对比。你永远不知道他那一句是真话,那一句是假话。那是一个面具戴的太久了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自己真实样子的人。但这能完全怪他吗?是这个社会把他培养出来的,某种程度而言,他也是受害者。如果说他的心里是扭曲的是冰冷的,那或许是因为他经历过的社会中的畸形比正常人更多一些。 老汤的妻子和儿子那部分总觉得是败笔,没什么意义,和前面情节衔接的也不紧密。如果是为了老汤的死埋下伏笔,那我觉得换一种死法也是一样。最后一幕死在钱堆里倒是很触动我,他一生追求的都在他眼前了,但是他究竟什么也带不走。人死了就是孑然一身,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还有他到底有那两件事瞒着大哥?我的理解就是这两件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影片中并没有交代,导演想让他做一个彻底的骗子,他骗了银幕前所有的观众。 老汤还有一个优点,会察言观色、善于洞察人心理。大哥愿意跟老汤分享他的孤独,因为只有他能理解。这也是大张麻子需要这个本质上跟他截然不同的人的原因吧! 张麻子身上具备了中国男人所有的魅力。有本事有骨气,做事冷静、睿智、重情重义,还幽默感十足。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见识很广。这种人对人生、对人性的理解,其实比我们善于写文章纸上谈兵、无病呻吟的要透彻得多。霸气外露、不懂得装糊涂,从某个角度而言,张麻子是率性爽直的也是幼稚的,但是难道只有老汤那样的老姜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委屈了自己就算得到了想要的又有什么意思?张麻子让从小听到大“磨平你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我们看到了一个新方向,一个“站着挣钱”的理想,一种潇洒、性情的生活态度!他不光有信仰,还能够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信仰和现实的方式。 张麻子”曾问“黄四郎”:“你说,你和钱那个对我重要?”最后“张麻子”自问自答道:“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张麻子”带给鹅城公平的方式。然而黄四郎死了,黄四郎就真不存在了吗?套用剧中台词:如果你活着,你早晚会死;如果你死着,你永远活着。结尾,“张麻子”的追随者在《送别》的歌声中,坐着马拉着的火车离开他,去追求繁华和权力。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亦不知是圆满还是凄凉。结局好像有点开放式,留个一个问号。可能子弹还需要再飞一会……

让子弹飞摄像特色

浅析《让子弹飞》的摄像特色 《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让子弹飞》影评也在首映后呈现井喷之势,而且好评如潮。作为一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北洋年间的争霸故事。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一个靠抢、一个靠骗、一个靠钱。影片中三个人各自为营,环环相扣,尔虞我诈,刻画出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 影片简介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盗官记》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胆大包天而又嫉恶如仇的土匪头子王大麻子,机缘凑巧了解到了国民政府卖官的潜规则,突发奇想决定买个县太爷的官过过瘾,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黄天榜复仇。为了能顺利改头换面,他找来了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在后者的帮助下,王大麻子改名为张牧之,大摇大摆地提着几大箱银元上省城买官,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一、影片叙事分析 讲故事的手法造就了姜文电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叙事,即叙述一个或一组事件,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一组事件环环相扣链接在一起,在事件的安排中,重点表现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伏笔是电影剧本创作中叙述手法之一。潜藏在剧情前面部分,为将要出现的人物性格、命运变化或事件发展所做的一种预示。情节铺排张弛有度,电影剧作中的情节是指推动人物性格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展现。电影《让子弹飞》首映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生动的情节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电影观赏性强,令人发笑的情节点随处可见,但整部电影动静结合,叙事旋律把握的恰到好处。 二、影片摄像特色分析 在摄像方面,《让子弹飞》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特色镜头的拍摄,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中人物的很多细腻的感情,让观众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感觉;高速摄影把动作放慢,从而造成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甚至极普通的动作在这种镜头中也显得如同舞蹈一样优美。 规范的标准的摄像机定位,是电视摄像从业者必须掌握的电视图像文化知识,这对提升电视台摄像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审美驾驭能力至关重要。电视摄像机的运动、镜头焦距变化的运用和升降、遥控等特殊设备的使用,带来电视画面的复杂多变和不拘一格。但若运用不当, 更会带来许多负面效果,有时甚至让观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如画面无意义的摇晃、无目的的推拉、无必要的摇移等,这不但影响了观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而且不利于电视图像画面质量的整体提高。《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则很好的处理了各种内容下的摄像技术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运动的摄影增强画面的现实性与逼真性 运动摄影为电影带来独特的造型语言, 也给传统的定点摄影的构图形式和造型元素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完整版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着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

中国电影与文学经典赏析——浅析《让子弹飞》

中国电影与文学经典赏析 浅析《让子弹飞》 姓名:李鲲鹏 学号:201404301070

前言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 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 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浅析《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最重要的一段对话发生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在这个图穷匕见亮出底牌的时刻,张麻子问黄四郎“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这个问题之所以要紧,是因为,它其实是在问,“你知道我是谁吗?”而两个选择代表了两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土匪,只图钱财,不问是非,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钱更重要;第二种身份是造反者,造反者比土匪更有野心,试图推翻当权者,取而代之,这样的人一定会认为推翻当权者比掠夺钱财更为重要。在黄四郎的眼里,张麻子并不是简单的土匪,所以,他回答说“我”。然而,张麻子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这个答案击溃了黄四郎最后的一点矜持,因为这个答案的背后,是一个他从来没有料到过的身份——革命者。 其实,这个国家对革命并不陌生。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南国,人们依然习惯于下跪,区别仅仅在于新的权贵取代了旧的权贵,压迫的方式则在枪炮的武装下更加残酷。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在稍微往北一些的长江下游,从北京回故乡省亲的鲁迅碰到的依然是一个“骨子里都是依旧”的凋敝乡村。在革命中叱咤风云的革命党,在革命之后产生了分化。 无疑,黄四郎是辛亥革命之后坐享革命红利的既得利益者。在鸿门宴上,黄四郎说,他二十年前见过张麻子,那时候张在明处,他在暗处。而二十年前,张牧之可能正是反抗青廷的革命党。黄家藏有一颗珍藏版地雷,该地雷的双胞胎兄弟正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响。黄四郎很可能也是早期的革命党成员,甚至参加过十几年前的那场革命,在革命后,成为革命新贵,祖辈的基业加上黄的革命资本,造就了雄踞鹅城的南国一霸。而张麻子则是革命中另一类人的象征。张麻子是某种南国方言中张牧之的谐音。张牧之象征的是一种致力于达成革命最初承诺和最终精神的力量,是革命纯洁性的捍卫者——正如同他所追随的蔡松坡将军。对于这些人而言,革命远远没有结束,只要革命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就需要将革命永远进行下去。 在影片中,蔡锷与辛亥革命只是这个关系的一个表层的类比。更深层的类比在于,姜文用它建构起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联。在这里,姜文并不试图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因为在革命最纯粹也是最直接的意义上,这两场革命不过都是永不停息革命浪潮中的前后相继的环节。辛亥革命之后十四年的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溘然长逝,留下的遗嘱经汪精卫整理,浓缩为两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既然革命尚未成功,则需要继续革命。晚年的孙中山,在继续革命中最大的行动就是联俄联共。就在马邦德带着老婆唱着歌奔赴锦绣前程的时候,共产党正在秘密的筹备之中。两年之后,孙中山将这个新的政治势力视作为国民党重新注入革命精神的新鲜血液。孙中山看重共产党人,并把发展组织的重任委托给他们。孙曾

让子弹飞赏析

2010-2011学年影视赏析让子弹飞 姓名:李善员 学号:201003197 班级:舞台影视班 导师:孙鲁涛 时间:2011.6.12

镜头的合理运用 1、镜头构图的特色 电影《让子弹飞》镜头运用多使用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个景别,小景别之间的链接创造一致的时间和空间的秩序,突出演员表演如:神态、动作、语言、情绪等。 如电影开篇火车内吃火锅那场戏,总共22个镜头,除了两个从汤师爷背后拍的三个人的全景:第一个位于这组镜头开始,另一个位于三人唱《送别》歌的结束外,其他都为三人的中近景,展示唱歌时的神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这些小景别的切换,使观众清楚的看清和弄懂电影故事的人物,并被演员夸张搞笑的演技逗得开怀一笑。 又如电影中,假扮县长的张麻子和六子谈莫扎特一场戏,总共10个镜头只有第1个镜头使用的长镜头,张麻子把唱片放好镜头上移,然后随着张麻子的走动,镜头推过去,拍张麻子和六子的中全景,这一个镜头介绍了场景和人物的动作,镜头的剪切完全为叙事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镜头的切换。 2、小景别大量运用的优势 中景捕捉一个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且范围足以捕捉脸上表情微妙的变化。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大都是使用中景、中近景,电影四分之三的镜头以人物的上半身来完成,整部电影却不显单调庸俗而且趣味盎然,这些小景别的大量运用合理恰当,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人物特色突出:电影《让子弹飞》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十六个,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活。恰当的小景别表现人物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如作为黄四郎的替身出现的杨万楼,除外貌酷似周润发外,他搞笑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物动作方向明确:小景别展现人物,人物动作动向鲜明,如花姐想加入麻匪行列一场,一手拿枪指着张麻子一手拿枪指着自己。

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是部以基本叙事结构完成的电影,没有使用《太阳照常升起》的那种颠倒手法,其实,《让子弹飞》如果采取倒叙手法,我觉得也许会更完美。因为,它很好地做到了首尾呼应、中间呼应首尾的效果,如果采取倒叙,其悬念性和诱惑力不仅不会打折扣,反而会更吸引人。象征性事物火车的出现,不再如姜文已有三部影片中的火车那么霸道,裹挟着无比的噪杂和喧嚣,姜文改用白马来拉火车在铁轨上的奔驰,富于他个人的一种浪漫幻想,骑士和侠客的精神再度呈现。姜文善于运用传统元素来叫人陷入到一种美好遐想当中,这次也不例外,一首古老悠远的《送别》,就很好地造成了某种联想和思维上的愉悦,这种开头是成功地。久石让在《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配乐,又拿到了《让子弹飞》里来用,却使用了降调处理,背景音乐助推故事情节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太阳照常升起》这种背景音乐却时常居于主导性地位,作为人物无声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和伴随。 在影片叙事上,《让子弹飞》的故事脉络是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一环扣一环,几乎容不得观众喘息。然而,姜文没有试图在这些环上造下无数死扣和死结,造下更多深刻谜团让观者犯难或费解。唯一费解地或许只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台词,譬如在六子的葬礼以后,张麻子和汤师爷在聊天时候说地,他原名叫张牧之,二十年前也就是他十七岁时候曾为松坡将军的手枪队长。而等张麻子说完,汤师爷要说话地时候,张麻子却让他打住了,此处就埋设了一个未解谜团。最后汤师爷被炸死,在银子堆里要说话而终于没能说出来时,可能就和这一段有着千丝万缕牵扯联系。还有,黄四郎的鸿门宴上,黄四郎对张麻子提到,二十年前他们曾有过一面之缘的事,张麻子说:“彼时此刻,”黄四郎接口:“恰如此时此刻。”这里似乎暗藏黄四郎一早就认出了张麻子,但是还不确信。应该说,汤师爷的死是把这个故事推至高潮的一个转折。之前的所有过程,都是抖语言笑料和包袱的情节。在张麻子和黄四郎的斗智斗勇结束以后,必然地,一场最后的决斗要拉开序幕。而汤师爷的死,正好给张麻子一个“义”的鼓舞和一个灭了鹅城一霸的理由。 汤师爷固然是个骗子,但却是个有血有肉的骗子,在朝夕相处当中,张麻子已然和他有了一种“酒逢知己”的感觉。汤师爷的小心翼翼和如履薄冰最一开始是为了明哲保身,可到了黄四郎亲眼目睹胡万横尸街头的那一刻,开始扭转。彼时彼刻,张麻子带着麻匪到来,让汤师爷做翻译,实质上是在考验汤师爷和他之间的默契度,是用言语作为试探。在这一段张麻子不断重复台词里,可以看到汤师爷说话越来越有底气,嗓门儿也越来越亮。正是这种朝夕相处的潜移默化,汤师爷在张麻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看到了一种“英雄”和“正义”的浩然之气。所以,有一段在黄四郎屋子里的“甥舅双簧”,就是张麻子和汤师爷的达成共识以后的一次亲密无间配合。这次配合几乎瞒过了黄四郎的眼睛,让一百八十万银子成功到了他们手上。 可是他们千估万算,还是算错了一步,算错了黄四郎会轻易饶过他们,就便他张麻子不是张麻子,县长是县长,黄四郎作为鹅城一霸,对于拿了他一百八十万两银子的人也绝不会轻易放过,那么只有一个字:死。或者一个词:斩草除根。所以汤师爷地死,加上前面六子、夫人和老二的死,在张麻子心里形成一股合力,不拔了黄四郎这颗钉子,他对不起死去的人,他自己也良心不安。这是中国传统的“义字当先”和“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在作祟。在结尾处,张麻子和黄四郎有一番对话,很能应证张麻子的内心激荡,黄四郎问:“那是我重要,还是钱重要!”张麻子答:“没有你,才是最重要地!”张麻子的目标就是拔掉“黄四郎”,用黄金白银和枪支弹药铺街道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拔除“黄四郎”。因为碉堡易守难攻,张麻子不煽动鹅城老百姓的众怒,不可能达成他攻陷碉楼的目的。那些具有煽动性的

2019年让子弹飞影评范文

2019年让子弹飞影评范文 篇一: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第四部电影作品,主要演员有姜文、周润发、葛优、刘嘉玲和陈坤等。电影改编自四川作家马识途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节。故事发生在北洋时期的中国南方——那是个文明与罪恶交织的,充满无政府主义色彩的大自由主义时代,是充满原始活力和欲望狂欢的冒险家乐园。 其实子弹飞这部电影在结构上是极为精巧的,结尾与开头的呼应,马拉火车的喻义。开头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奇诡的是这个火车也有蒸汽,再仔细一看这个蒸汽居然是中国特色的火锅冒出来的,这个火车上载的是代表腐败同欺骗的马县长同他的唐师爷伴随的音乐是 送别,结尾仍旧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只不过火车上的人换成了俄城革命胜利后张牧之的手下了伴随的音乐还是送别 《让子弹飞》主要讲述了麻匪张麻子劫持县长并推翻恶霸黄四郎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影片加入了许多精彩的桥段和幽默对白,并且影片一气呵成,节奏紧凑,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影片刚开场的枪

战场面就十分符合好莱坞大片的拍摄手法,先给观众一个高潮戏,使观众马上投入到影片中去,这样观众就不容易分神,很自然的跟随影片的节奏去观赏下一环节。 在色彩方面,整个剧情都贯穿着一种轻松、幽默、诙谐的气氛。但是在幽默、诙谐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血腥与残暴。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就显现出了《让子弹飞》杀伤抢夺的本质,在剿匪过程中(姜文和黄四郎的斗争中),汤师爷阵亡了,姜文为了给六子、老二、县长夫人和汤师爷报仇决定和黄四郎血拼到底,在姜文他们回到乡亲们来迎接他们的时候,整个色彩和他们去剿匪的时候是一样的大红色,这里红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也是最后一次正与反的对决,最后黄四郎和姜文的对话的场景是绿色背景为主,绿色代表着和平、祥和、宁静、希望。绿色给人一种新生希望的感觉,也充分表达了《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表面的喜乐背后那种更深层次的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正义与公平的存在。在个场景下说明了战争的结束,邪恶的灭亡,黄四郎与姜文的斗争到此结束,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的真理。 一开始,影片就在视觉上奠定了张扬的基调,被斧头卡住轮子的火车从头顶上越过,溅出的火锅汤

让子弹飞赏析(1)

让子弹飞鉴赏 镜头的合理运用 1、镜头构图的特色 电影《让子弹飞》镜头运用多使用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个景别,小景别之间的链接创造一致的时间和空间的秩序,突出演员表演如:神态、动作、语言、情绪等。 如电影开篇火车内吃火锅那场戏,总共22个镜头,除了两个从汤师爷背后拍的三个人的全景:第一个位于这组镜头开始,另一个位于三人唱《送别》歌的结束外,其他都为三人的中近景,展示唱歌时的神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这些小景别的切换,使观众清楚的看清和弄懂电影故事的人物,并被演员夸张搞笑的演技逗得开怀一笑。 又如电影中,假扮县长的张麻子和六子谈莫扎特一场戏,总共10个镜头只有第1个镜头使用的长镜头,张麻子把唱片放好镜头上移,然后随着张麻子的走动,镜头推过去,拍张麻子和六子的中全景,这一个镜头介绍了场景和人物的动作,镜头的剪切完全为叙事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镜头的切换。 2、小景别大量运用的优势 中景捕捉一个演员的姿势和肢体语言,且范围足以捕捉脸上表情微妙的变化。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大都是使用中景、中近景,电影四分之三的镜头以人物的上半身来完成,整部电影却不显单调庸俗而且趣味盎然,这些小景别的大量运用合理恰当,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人物特色突出:电影《让子弹飞》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十六个,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活。恰当的小景别表现人物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印象深刻。如作为黄四郎的替身出现的杨万楼,除外貌酷似周润发外,他搞笑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物动作方向明确:小景别展现人物,人物动作动向鲜明,如花姐想加入麻匪行列一场,一手拿枪指着张麻子一手拿枪指着自己。 视线剪辑的成功运用: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多处应用了视线剪辑,电影导演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使镜头连贯顺畅,如电影中最精彩的“鸿门宴”一场戏,多处使用张麻子、黄四郎和马邦德的视线进行剪切,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使这场戏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 3、跳轴的大胆运用

让子弹飞镜头分析

花姐问: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上海还是浦东?葛优(马邦德)回头看姜文并大声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黄四郎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笑的就是黄四郎。 夫人被花姐代替。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这样就解释齐全了。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姜文被诛心了。 知道老二为什么死吗?你们看啊第一次得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仔细去看看。然后看看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只有老二,没在乎钱,只有老二,在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老二没心疼。所以老二必死无疑。 看这个电影,有很多个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来。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摆桌子上那一段。从一桌子钱开始,到张麻子说把钱发出去。你们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脸。那里是故事的转折点。从那时起,老大输,老二死,就基本确定了。老大从头到尾,就没看过那桌子钱。老二除了拿枪顶葛优脑袋替六子说话,其他时间一直在看老大,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吵架. 葛优说老二:你别拿枪指着我,我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儿的土匪------说练块儿,是啥意思?就说他没脑子。其他土匪都干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给大家说一个惊天的地方。就是周润发唯独一次和葛优见面那天晚上---那个黄四郎是真的----但听说死了六个人之后,跟葛优一起出来的那个,不是跟葛优交谈的那个 从假的黄四郎被弄走当人质之后,我们几乎就没再见到真正的黄四郎了,而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以为张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其实有张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黄四郎在掌控一切。他用钻石瓦解了葛优,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钱瓦解了四五七。张麻子先发钱给穷人,岂不知黄四郎也用两大家族的钱送给了他的弟兄们。最终,黄四郎用一场小小的失败,一个小小的碉楼,一点家里的珠宝。瓦解了张麻子的GM意志。所谓诛心。

让子弹飞人物分析

谜样的“马邦德” ——《让子弹飞》之“葛优”人物分析《让子弹飞》上映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去电影院观赏的冲动,这种冲动既源于我对姜文的喜爱,也源于我对这部影片的好奇,其实很少有影片让我有这种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我去冲动…… 前些日子读木心,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我很喜欢他提到的“气息”和“脉息”这两个词,让我想起电影。在我看来,如今的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经常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清新,但是脉息微弱,格局小了,不再有豪壮狂放的气象。但子弹不同,它让我们感到真正的淋漓尽致,感受到麻匪的霸气,妓女的娇气,师爷的精气,黄四郎的财气……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一个个性太过鲜明的人,在当今的社会是不会太受欢迎的,因为生活习惯于将我们的棱角磨平,可姜文不同,他的棱角是他的特色,是他的标志,是他内心的纯净和敞亮,即使是做麻匪,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张麻子! 葛优在《赵氏孤儿》里只有单一的表演,因为角色单一,但是在子弹里,他呈现出他最好的表演。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

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因为复杂,所以丰富。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大多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他们世故通达,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如果单纯的从葛优的表演来评析,我想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葛优用他独特的表演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剧作者深邃的意念——人性在善与恶之间的挣扎。葛优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形象表现力专注的用在了塑造马邦德这个复杂的人物身上,他一方面贪财好色,习惯于坑蒙拐骗,可是在生命的尽头,他却想要把错误的过去改写,希望把说过的谎话揭穿,但是矛盾的人生,在最后一刻还是纠结着没有打开……从子弹中我发现葛优是一个十分注重银幕逼真性的演员,影片中,马邦德的表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

让子弹飞剧情解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今天就让我们来全解析一下《让子弹飞》把大家的问题汇总汇总~! 1.一共出了多少钱? 2.葛优到底想杀谁? 3.二哥怎么死的? 4.葛优到底骗了姜文哪两件事葛优到底是师爷还是马邦德 5.谁是张麻子? 6.姜文的兄弟为什么要离开姜文?

1.这里周润发本来看到姜文来到县城就枪毙马匪,就想出钱让他和马匪火并,但是被葛优拒绝了。于是才有了合伙骗鹅城两大家族的钱。这里周润发说他出多少,两大家族必须出多少,所以计划是180万*3=540万两白银。这段剧情有两个细节大家必须注意。第一:就是两大家族做的买卖,是贩卖中国人到美国修铁路,说明两大家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第二:就说是周润发说“他的货十回有八回被张麻子给劫了”,这里其实周润发是在撒谎。这其实就和后面交代真正的张麻子的身份有关。 2.周润发的钱已经在县衙了也就是说周润发答应出的180万两白银。 3.绑架鹅城两大家族的时候又出了一笔银子。 4.在出城剿匪的时候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这个数应该是一家180两银子也就是180*2=360万两白银 5.在抓到假张麻子后他手里的钻石,姜文又得到了两颗钻石。周润发说过这两个钻石至少也值180两白银。 让我们合计一下总是:两个钻石+周润发剿匪的钱+两大家族有出了剿匪的银子+绑票的银=180+180+360+360=1080两白银!总计一千万两白银!最后大家钻石

的去向也不明,因为后面姜文向鹅城百姓撒银子的原因,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姜文一定收拾了葛优爆炸后的银子,所以钻石可能在他手里. 这里大家看到没,葛优本片第一次举枪想杀人,他想杀谁呢?其实他是想杀周润发,因为他发现周润发太阴险了,根本没有合伙赚钱的意思,必须这时候杀了,否则他可能下次还要寻找机会。但是当他听到姜文安葬“刘嘉玲”计划时候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觉得姜文可能另有打算~! 这段就是姜文的计划,利用安葬刘嘉玲的机会绑架周润发和鹅城两大家族,计划是杀了周润发,敲诈两大家族!可惜被周润发识破利用替身金蝉脱壳了。葛优最后取笑姜文玩砸了! 1.在六子的葬礼上老七说“二哥喝醉了,让他带话为六子报仇”

《让子弹飞》人物解析精辟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以《让子弹飞》为例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 ——以《让子弹飞》为例 摘要 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引言 多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达不再单单局限于文字,众多非语言的信息也涌入人们的视野。人类交际行为的多模式化,使得单纯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蕴含了众多非语言因素的交际方式,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符号变体,因此它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试图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让子弹飞》的宣传海报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是如何共同实现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海报类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模态性 社会体系或文化可以表述为一种意义建构、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社会体系的意义是通过许多模态和渠道传递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交际模态,决非唯一的交际模态。多模态语篇是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换言之,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电影海报中有文字,有图像,还有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因此具有多模态性。 二、《让子弹飞》为例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平面视觉符号,主要是由醒目的文字、照片等视觉符号构成。它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电影的造势和票房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 与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对应的是图像的再现意义。克瑞斯、勒文认为,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所构建出故事情节、背景、参与者等因素,对于图像的再现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把图像分为两大类,叙事的和概念的。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方面;概念的再现相当于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同时,他们提出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概念图像中则没有矢量。动作者可以发出矢量,本身也可以构成矢量,当矢量仅仅是由参与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一,风格 这是一部走戏谑荒诞路线的技术派电影,对于大部分不经常看世界电影的人,它的很多奇思妙想绝对是新鲜的。当然姜文的一些小细节还是非常巧妙,非常给力的。中国导演普遍都是温情派的,以情感取胜但缺乏想象力,姜文在这方面是佼佼者,他不但有想象力且天马行空。 二,故事 编剧环环相扣,巧妙无比,几个人一台斗智斗勇的戏。场景很少但却引人入胜,没有丝毫拖沓的地方,畅快淋漓。尤其是一次次重复的报复与反报复都让你不觉得枯燥重复,层层叠加上去错落有致。这也是本片让人不觉得漫长意犹未尽的根本原因。 台词非常的夸张,但不是故意逗你笑那种。放在这几个人身上特别合适,每句话都能让你笑在心坎上。 在国产电影里这么诙谐有趣的剧本罕见,就冲这点是值得推崇的。 三,表演 让子弹飞演员的表情丰富而夸张,重点在夸张,可以起到腔调突出的作用,增强观影感受葛优,如果《赵氏孤儿》里面葛大爷的隐忍不是小年轻能够喜欢的,《让子弹飞》里面的汤师爷会加倍弥补你对葛优的喜爱!每一个动作都像漫画里的小丑,夸张却流畅自然,每个狡猾的眼神都透露着一股子鬼劲,你说他是好人?他每句话都在撒谎。你说他是坏人?他的胆小懦弱让你觉得他怎么会这么可爱? 姜文,霸气,生动,冷面幽默。他主导着整部影片的进程,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他为线索展开的,堪称主角中的主角。 周润发,发哥演了一堆不给里的角色之后,这次他终于给力了!而且一次演两个!奸诈,阴险中透露着一股子大亨的贵气。神经质很严重的四爷被他诠释的非常具有说服力,甚至看片的时候你会忘记他是巨星周润发,误以为他就是四爷本尊。 刘嘉玲,说她会,很勉强。说她不会,毕竟她的阅历还是能撑起来某些气场的。但我个人认为刘嘉玲是个顶级的社交名媛,但她不算是一个好演员。她的苦情往往没有感染力,她的风韵又总有一种刻意卖弄的空洞。当然她是超级大牌这点没人否认,有些人不算很漂亮,也不算演技派,没有什么代表作但又从不过气,天生就是有种巨星的架势。有没有作品永远都能霸占着各种媒体头版,显然刘嘉玲就是这种。 各种配角:各种配角各种给力,形象生动,把每个角色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毫不含糊。总结:这是一部非常经典和耐看的电影,值得咀嚼品玩的地方太多。看了这部电影就像在听

【精彩影评】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 导演:姜文 类型:剧情 主演: 姜文/ 葛优/ 周润 发/ 刘嘉玲/ 陈坤/ 张 默/ 姜武/ 周韵/ 廖凡 / 姚橹/ 邵兵/ 苗圃/ 冯小刚/ 胡军/ 马珂/ 白冰/ 杜奕衡/ 李静/ 胡明/ 危笑/ 杨奇雨/ 赵铭更多... 情节提要: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饰)携妻(刘嘉玲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饰)一伙 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

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本片根据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改编。 ? 评论: -----1----- 如果说电影是个男人,冯小刚不中看,张艺谋中看不给力,陈凯歌早泄,姜文纯爷们! -----2----- 又一部让我睡着的电影,一帮人乱哄哄的跑来跑去,枪也瞎打八打的,吵死了 -----3-----

横向比较?那中国其它垃圾导演的电影连1星都没有,尤其是张艺谋起头带着拍烂片,他的应该给负的,冯小刚以前的电影可以繿颗星,近几年拍的也该斿颗星都没有,陈凯歌的无机一样是1颗星都没有,跟这些垃圾还要横向比较? -----4----- 这么多好评~ 我来吐个槽吧~~ :看完《让子弹飞》想shi了,真是伤害感情啊…上班时间抽空去看电影容易么…大家慎重啊…还不如《赵氏孤儿》? -----5----- 并不是所说的那么出色,被过誉了。横向比很棒,纵向比是姜文几部作品中最差的 -----6----- 不是因为电影情节搞笑,是拍电影和演电影的人搞笑,无厘头到了脑残的地步。国产第N+2个烂片! -----7----- 三四年前看的,只记得全班人一起笑得跟傻子一样,挺不错的电影 -----8-----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心得体会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心得体会 电影《让子弹飞》影评: 刚完成了音乐和特效的《让子弹飞》昨天在京举行首映礼,观看了该片首次在北京的亮相试片。相对前作《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并不难懂,影片给人感觉透着一股狂气,更以镜头、音乐等向《七武士》《用心棒》《巴顿将军》等雄性之作致敬。 黑色幽默前仰后合 《让子弹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怀十足的“土匪”(姜文扮演)劫持了精明娘气的“师爷”(葛优扮演),一心想伪装成大权在握的县长,好去劫富济贫,没想到碰上了堪称“潮人类”的地方一霸(周润发扮演)这位对手——华语电影三大王牌男星在片中纷纷出奇招讨好观众。身为导演的姜文让发哥飙英文、说粗话,让葛优形象变得女气、顽皮,让英俊小生陈坤破相……影片的黑色幽默也不少,例如饰演土匪师爷的葛优,阴柔起来笑死人不偿命。有一幕戏,姜文看出师爷和县长夫人关系不一般,借着醉意试探,葛优开始以撒娇来对付,说:“你是要睡我呢,还是要杀我呢?”土匪一惊,声称要先睡后杀,师爷葛优一甩齐耳头发:“那你还是杀了我吧。” 大量段子重味细节 片中,姜文以大量密集台词挑战观众接受信息的极限,将大量段子和重口味细节塞在两个小时的片子里痛快释放。插入为了一碗凉粉开膛破肚、刀斩首级等限制级画面。试映之前,有工作人员特意提醒,该片节奏跟一般影片“很不同”。又多又快的台词,加上较多的剧情转折,“土匪”姜文和“恶霸”发哥互相频频出招,笑中刚带悲,黑色幽默即涌来。台词最密集、信息量最大的莫过于发哥、葛优、姜文同场飙戏的那一幕:片中土匪姜文携师爷葛优赴鸿门宴,三人各怀心事,葛优装傻充愣,姜文剑有所指,发哥发狠之中捉摸不透,对话中机锋毕露。 戏骨飙戏看得过瘾 最令人难忘的,是发哥奉献出近年来他最“阴险”的表演:公开场合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底下却大耍手段,害死了不少人。他的嘴皮子里总能冒出各种理论,忽悠手下为他卖命。这次跟姜、葛同台,发哥扬言:“在公在私,我都应对着他们干!”片中,发哥还一人饰演两角,一个恶形恶相,声音吓得死人,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