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的内部

合集下载

南美白对虾主要形态特征

南美白对虾主要形态特征

•体型和外壳特征•头部特征•腹部特征目•尾部特征录体型较大虾体直挺腹部发达030201体型大小及形状外壳颜色斑点分布外壳颜色及斑点分布外壳表面质感粗糙,布满了许多微小的凹凸和纹路,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加外壳的摩擦力,使虾体更易于在水中运动。

外壳硬度与质感质感粗糙外壳硬度颜色大小眼睛的颜色和大小形状南美白对虾的触角细长,分节明显。

这种细长的触角形状使它们能够更灵敏地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如水流、温度等。

颜色触角通常为透明或半透明状,这使得它们在水中的伪装能力更强,不易被猎物或捕食者发现。

触角的形状及颜色结构功能颚部的特点腹部的颜色和斑纹腹部颜色南美白对虾的腹部通常呈现出透明的白色,这是由于其腹部内部没有色素细胞所导致的。

这种颜色使得虾的腹部看起来清透且富有光泽。

腹部斑纹在腹部的透明背景下,南美白对虾的腹部上通常会分布有一些褐色或者黑色的斑纹。

这些斑纹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密度可能会因个体和种群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它们的存在为南美白对虾的腹部增添了一定的辨识度。

腹足的形状和数量腹足形状腹足数量南美白对虾的游泳足位于其腹部的末端,形状扁平且宽大,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增加游泳时的推进力。

游泳足功能游泳足是南美白对虾主要的游泳器官,通过不断地划动游泳足,虾能够在水中保持平衡并快速移动。

同时,游泳足也可以用于虾在水底爬行或者抓住猎物时的辅助工具。

游泳足形状游泳足的特点VS尾扇宽阔,呈扇形南美白对虾的尾扇宽阔,展开时呈扇形,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游泳能力。

要点一要点二颜色通常为透明或淡蓝色尾扇的颜色通常是透明或淡蓝色,这使得虾在水中具有很好的伪装能力。

尾扇的形状和颜色存在尾刺南美白对虾的尾部通常配备有尾刺,这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于抵抗天敌。

尾刺的颜色和形状因个体而异尾刺的颜色和形状可能会因不同的个体而有所变化,但通常都较为尖锐。

尾刺的存在与否尾部与身体比例协调尾部鳞片清晰可见尾部肌肉发达尾部的其他特点。

甲壳纲动物

甲壳纲动物
触角(大触角)感觉;大 颚 嚼食。
胸部8对:第1小颚、帮助摄食及感觉;第2小颚、
帮助摄食及呼吸;第1、2、3颚足、是摄食的辅 助器官,与大颚、第1、2小颚共同组成口器。
腹部6对:第1、2、3、4、5步足:主要用于爬行。
前5对称为游泳足,用于游泳;尾肢与尾节共同 组成尾扇,舵。
(二)内部解剖
1、消化糸统:(贲门胃—钙质胃磨,幽门胃—刚
毛过滤,中肠有消化腺);
2、循环糸统 :开管式循环(心孔3对)
心脏
前大动脉 (1) 触角动脉 (2) 肝动脉 (2) 腹上动脉 (1) (后大A) 下行动脉 (1)(胸直动脉)
胸下动脉 腹下动脉
内部解剖
3、呼吸系统: 鳃(7对—后2对颚足+5对步足); 4、排泄系统 : 绿腺; 5、神经系统和感官 :链式神经系统,
6节 (不含尾节)。
1、19对附肢
除第一体节的一对附肢已完全退化外,其余各体节 即使愈合也仍保留一对附肢,因此全身共有19对 附肢,除小触角(第一对附肢)为单肢型外,其 余18对为双肢型。
步足共有7个肢节,即,基节、底节、坐节、长节, 胫 节、跗节,趾节。
具有19对附肢:
头部5对:
藤壶
鳞 笠 藤 壶
海 蟑 螂
中华绒螯蟹
红 星 梭 子 蟹


Thank you
日本沼虾的外形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日本沼虾
日 本 沼 虾 19 对 附 肢
日本对虾
日 本 沼 虾 19 对 附 肢
对虾19对附肢
虾类内部结构模式图
磨胃模式图
感官发达(复眼、平衡器等);
6、生殖系统:♀♂异体,
♂生殖孔开口于 第5对步足 基部内侧, ♀生殖孔开口于 第3对步足 基部内侧;

实验9甲壳纲的解剖

实验9甲壳纲的解剖
附肢简图
实验九甲壳纲动物的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对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 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 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 对虾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基围虾标本,解剖器、解剖盘等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解剖注意事项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如附肢 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 但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剪开甲 壳时,剪刀不宜从头胸甲背面中央插入和沿腹甲背中 线剪。 去甲壳时应先仔细将甲壳与附在其内缘的肌肉及其他 内脏器官剥离开,以防损伤内部器官。
(2)胸部附肢(8对) 颚足三对、步足五对, 颚足三对、步足五对,附肢基部均具鳃 颚足是协助口肢摄取食物的辅助器官3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 颚足是协助口肢摄取食物的辅助器官 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 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 颚均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颚均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第一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小不分节,外肢基部大, 第一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小不分节,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 第二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指状, 节 第二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指状,5节,外肢鞭状分节 第三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足状, 节 第三颚足:原肢节两节,内肢节足状,5节,外肢节小鞭状
2、附肢:头胸部附肢:13对
(1)头部附肢(5对): )头部附肢( 对 触角:2对,小触角在眼之下,具两根触鞭,具嗅毛,化感; 触角 大触角具有一片状物和一长鞭,具有触毛,机械感受器 口器:3对,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 口器 大颚具坚硬的角质,特化成门齿突和臼齿突,起咀嚼食物的作用; 小颚扁平呈叶状,用来辅助大颚咀嚼食物或传递食物。
(二)外形:基围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 几丁质外骨骼。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emei),又称白脚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目,对虾科,对虾属。

生产于南美洲沿岸海域,在厄瓜多尔、巴拿马、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尼加拉瓜等国沿海都有分布。

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为南美洲主要养殖虾类。

南美白对虾在世界对虾养殖业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与中国对虾,班节对虾并列为当前世界上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三大经济虾类。

南美白对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南美洲引入我国,先后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广西、浙山东的省沿海区域及北京等内陆养殖,显示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明显优势。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在国内发展迅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国内外养殖概况 南美白对虾自然种群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沿岸,养殖地区主要位于南美洲各国沿海,其中厄瓜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较为发达,养殖历史较长,其养殖规模为目前世界之首,产量最高是达年产20万吨左右。

其它国家对南美白对虾的引种养殖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巴西较早,于1984年引进南美虾苗,同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试验,最初三年,南美白对虾的自然交尾率仅为1.5%,每尾虾平均怀卵量只有4.5万粒,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仅有25%,至1992年,自然交尾率提高到7.5%,为平均怀卵量最高达12.5万粒。

培育成仔虾的成活率提高到40%,到1995年已可批最生产虾苗,每月可向巴西国内养殖者提供6.5×107尾南美白对虾苗,现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有一定的规模。

台湾对南美白对虾引进也较早,最早于1985年由巴拿马引进虾苗,经3年培育,尾产卵量达粒以上,最高达120万粒,自然交尾成功率15.8%,精英移植成功率达25%。

但由于当时台湾地区草虾养殖业发达,南美白对虾未引起养殖者的重视,1987年草虾养殖受病害影响一蹶不振后,掀起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

我国于1988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1992年8月人殖获得成功,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

对虾卵巢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对虾卵巢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对虾卵巢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对虾的卵巢发育一般根据卵巢的形态、颜色可分为若干个期别,在每个期别中都有相应的细胞学及发生学的变化。

通常将对虾卵巢发育分为以下各期:
形成期:此期指卵巢形成阶段。

中国对虾体长为15毫米左右即可从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初始的、将发育成卵巢的细胞群。

此时的卵巢外观不可见。

增殖期:此期卵原细胞多次分裂增殖,发育成卵母细胞,卵巢渐渐增大,解剖对虾时可以看到透明的线状卵巢。

小生长期:此期内卵母细胞发育,体积逐渐增加。

卵巢体积增大,条状卵巢已经可从体外直接看到。

大生长期:此期内卵母细胞开始积累卵黄,并由于卵黄的增加而使卵径增大。

卵巢体积迅速增大、颜色加重,由土黄色渐渐变为嫩绿色、黄绿色。

在生产中可分为大生长初、中、末三期。

成熟期:卵黄积累在此期内已经完成,卵细胞开始成熟分裂,并逐渐游离。

卵巢体积膨大至最大,颜色转为褐绿色、黑绿色。

此期卵巢在环境适宜条件下很快即可产卵。

恢复期:又称产后期。

成熟卵子产出后,卵巢体积缩小,颜色消失,内部另一批卵母细胞又开始进入生长期并通过积累卵黄,再次成熟,再次产卵。

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对虾卵巢可以多次成熟,多次产卵。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产过卵的对虾可以在7-10天内再次成熟并产卵。

虾蟹类的内部构造

虾蟹类的内部构造

四.窦腺还分泌一种性腺抑制激素(GIH),无种类及性别特异性。
五.去除眼柄则经常导致蜕皮速度加快,并且诱导血淋巴蜕皮类固醇水平上升,从而刺激卵母细胞的生长。
六.Y-器官:从血液中吸收由食物中获得的胆固醇合成类固醇激素。
功用:
○ 窦腺系统释放许多
MIH 、GIH
○ 重要神经肽激素如
GHH –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对虾胸部侧面解
剖图示新鳃-围心
腔血道
鳃-围心腔血道 2.围
心腔 3.心脏 4.鳃
附着位置 Mxp:
颚足 P:歩足
自心脏向前伸出眼动脉、触角动脉,向后伸出后大主
动脉至腹部后端,自后大动脉基部向下伸出胸动脉
(下行),通至腹面的胸下动脉(向前)和腹下动脉(后
伸)。
血液自心脏经身体前后的动脉,送至各部组织的血窦
腹部、附肢关节处外骨骼不钙化,柔韧可曲。
功能:提供保护、身体运动的支架
二.外骨骼的成分与
分层构造
主要成分:几丁蛋白和
Ca,少量Mg、P
分层:
表层6~9um
外表层:脂类
(完全钙化) 内表层:脂肪蛋白;但具有渗透
性的外骨骼—鳃,则不具有外表层。
外层 60~120um 最厚、高度钙化的几丁质层
生殖器官差异显著。
单击添加大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
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
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
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
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
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研究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研究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研究摘要:本文综合研究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性。

首先介绍了南美白对虾的生物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解剖结构。

接着细致分析了南美白对虾的生理特性,包括呼吸、消化、排泄、运动和生殖等方面。

最后讨论了这些研究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引言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种类,具有快速生长、耐高温、高产量等特点,在国内外广泛被养殖。

研究其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南美白对虾的生命活动、健康管理以及养殖技术的改进。

二、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身体呈延长的椭圆形,通常呈透明状,便于观察内部器官。

它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须,用于感知环境和捕食。

胸部包括五对步足,用于行动和摄食。

腹部上有一对尾叶和数对足板,用于游泳和平衡。

内部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消化系统由口器、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其中中肠是主要的食物消化和吸收位置。

呼吸系统通过鳃片进行氧气交换,将水中的氧气吸入,将二氧化碳排出。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起到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作用。

排泄系统由一对绿腺和一对Antennal gland组成,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离子浓度。

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精巢,南美白对虾为雌雄异体动物。

三、生理特性1. 呼吸南美白对虾通过鳃片进行呼吸,鳃片的表面积大,且密布有血管,有利于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对虾的呼吸受到水温、水质和养殖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较高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有利于呼吸器官的正常运作,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

2. 消化南美白对虾具有两栖性消化系统,同时具备滤食和捕食的能力。

它的口器适合捕食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中肠发达,适应各种饵料的消化吸收。

消化功能会随着温度、养殖密度和饵料种类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调整。

对虾的解剖教案

对虾的解剖教案

实验九对虾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了解甲壳动物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1.对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体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显微镜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对虾的活体或浸制标本、常见节肢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一)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外形的观察取对虾标本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头胸部和腹部以及额剑、复眼等,然后,左手拿虾,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镊子从腹部一侧最后一个附肢开始,摄住没个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将附肢取下,将取下的附肢,按照顺序排在蜡盘内,加少许水,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个附肢的构造。

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全体为二十一节。

头部六节,胸部八节和腹部七节组成。

除头部的第一节及最后一个节不具附足外,其它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故共有十九对附肢。

1、头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节。

(1)头胸甲(carapax):为覆盖于头胸部的外骨賂。

额剑(rostrum):为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长刺。

螯虾的额剑是上、下扁齿在两侧。

(2)复眼(compound eye):一对。

位于额剑的两侧,具柄。

2、腹部(abdomen)七节。

最后一节称尾节(telson),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3、附肢(appendaga)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全体共有十九对。

头部五对,依次为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胸部八对,依次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对,第一至第五腹节的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节的腹肢为尾肢。

(1)小触角(antennules):即第一触角,较短。

单肢型,外肢退化,内肢分为两根触鞭,原肢三节,基部丛毛内有平衡囊。

(2)大触角(antenna):即第二触角,较长。

双叉型。

外肢宽叶片状,称大触角鳞片,内肢细长,末端呈须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循环系统
五、生殖系统
• 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巢、输精管及贮精囊等组成。 • 雌性:包括卵巢及输卵管和纳精囊。
• 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由豆状体和瓣状体 组成。 • 生殖孔:开口于第5步足的底节基部。 • 交接器:由第一游泳足内肢联合组成。 • 雄性附肢:第二游泳足内肢内侧小突起(真虾类无)
三、呼吸系统
• 虾蟹类的呼吸器官是鳃,由其位置不同分为侧鳃、关 节鳃及足鳃。侧鳃直接生在身体左右侧壁上,关节鳃 生在胸肢基节与身体相连的关节膜上,而足鳃则生在 颚足或步足的底节上。 • 鳃的结构有枝状鳃、丝状鳃或叶状鳃,对虾类为枝状 鳃,其他虾蟹类为丝状鳃或叶状鳃。每个鳃由中央的 鳃轴及两侧的鳃瓣、鳃丝组成。鳃轴中有入鳃血管和 出鳃血管。
• 4.虾类的感光器官为眼 ,幼体时具简单的单 眼 ,成体具一对大而具柄的复眼。 • 复眼由许多个小眼组成,数目因种类而异, 中国明对虾约55000个,斑节对虾约80000个。 每个小眼由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细胞、基 膜及色素组成,视网膜细胞为光受体,内含 色素,通过视神经与前脑相连,小眼周围具 有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色素层。
实验二 对虾的内部构造
• 一、体壁 • 虾类具一硬质外壳,称之为甲壳。其主要成分为 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以及钙盐等。具支撑体 形及保护内部器官和防御的功能。 上表皮层 外 骨 骼 体壁 真皮层 结缔组织层 外表皮层 内表皮层
二、消化系统 • 虾蟹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消化腺组成。消 化道包括口、食道、胃、肠以及肛门组成。
八、肌肉系统
• 虾蟹类的肌肉分为躯干肌及附肢肌,以及内部脏器中 的肌肉,属横纹肌,其收缩与伸展运动控制虾蟹类身 体运动、附肢动作及内部脏器运动等。 • 各肌肉群内肌肉作用往往相互拮抗,完成不同的运动, 如伸肌和屈肌,外展肌与内收肌等。
九、感觉器官:
• 1.虾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化学感受器、触觉器 及感光器官眼等. • 2.第一触角鞭为十足目动物的特化嗅觉器官, 此外口器与螯足上也分布有化学受体,可感受 嗅觉和味觉。 • 3.触觉感受器:主要有分布于体表的各种刚毛、 绒毛结构以及平衡囊。平衡囊为特化的触觉器, 平衡囊的功能为平衡动物身体的矢轴旋转。
实验步骤
• • • • • • • • • 1、呼吸系统:区分不同的鳃 2、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3、生殖系统:雌雄分别解剖 4、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贲门胃、幽门胃) →中肠→后肠→肛门→肝胰脏 5、排泄系统:触角腺 6、肌肉 7、神经系统 8、内分泌 9、感觉器官
分组安排及作业
• 2人一组,雌、雄凡纳滨对虾各一尾进行解 剖。 • 工具:解剖盘1个、剪刀 2把、镊子2把、少 量棉花。 • 作业: • 1、文字描述凡纳滨对虾雌、雄生殖系统的 组成。 • 2、简绘凡纳滨对虾的消化系统。
类型2:开放式交接器
结构:骨片+甲壳褶皱凸起+刚毛
• 由(后)脑向后发出一对粗大神 经形成围咽神经, • 在食道后下方与咽下神经节 相连。 • 在围咽神经环上有食道侧神 经节, • 发出胃神经。 • 两食道侧神经节之间有横联 神经形食道后神经联合, • 并由其发出一对神经分泌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后接索器。
七、排泄器官 • 虾类的排泄器官为小颚 腺和触角腺。小颚腺多 见于幼体,成体大多仅 存触角腺。触角腺由中 胚层发育而来,位于第 二触角基部。 • 触角腺分为腺质部与膜 质部两部分,腺质部包 括一致密的腺体及通向 膀胱的排泄管,膜质部 为一膨大的膀胱,有尿 道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的乳突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