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阅读:盐的世界
食盐的千年往事阅读答案

食盐的千年往事阅读答案《食盐的千年往事》①中国人很早便发现了盐。
在古代,人们称自然盐为“卤”,《说文解字》中也记述天生者称卤,即“卤”经过加工后,才能被称为“盐”。
②对古人而言,盐的意义就像是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可以用于保存菜、肉、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物可以长期保存,但用盐将其腌制成酸菜、火腿、戚鱼,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
③除了食用之外,盐还有杀菌消毒、护齿、清洁皮肤、去污等作用。
更重要的是,盐富含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如果长期不吃盐,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头痛、无力、恶心等.症状。
所以,人类离不开盐,在“五味”之中,盐当之无愧排在首位。
④既然盐如此重要,所以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控制。
⑤根据《周礼》记载,周朝就已设立了“盐人”,专门管理盐政。
到了春秋时期,齐桓公手下的名相管仲第一次提出“官山海”的思想。
官山海,亦称“管山海”,山即矿场,海是用海水煮盐。
所以,官山海主张由官府专营盐业、矿产。
政策出台后,齐国很快富了起来。
与此同时,管仲还严格控制食盐出口。
和平时期,把盐卖给地处内地、不产盐或产盐很少的诸侯国。
这样,齐国不但赚了别国的钱,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听话就不给盐吃,这也是齐国能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
⑥后来,安史之乱让唐朝财政陷入困境,于是唐朝统治者也打起盐的主意。
当时,一位叫第五琦的“理财专家”创造了“榷盐法”,即在产盐的地方设盐官,将盐民编入亭户,产的盐由官府统一收购、销售,禁止私卖。
后来,朝廷进一步改革:将盐税加入盐价,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卖给普通消费者。
搞批发的改革很成功,到了大历年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从此以后,食盐专卖成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要财源,掌握了盐业资源,就如同掌握了一座“金山”。
⑦盐,虽然被许多封建统治者当作一种敛财工具,但那并不是盐的错。
实际上,盐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作用,甚至还推动了历史文明的发展演变。
⑧作为一种硬通货,盐曾经作为货币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极北之地黑龙江漠河,1月3日这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冰天雪地中温暖上演。
来自广西的11颗“小砂糖橘”,跨越数千公里,抵达了中国最北哨位,在寒风中站成一排,以【甲】的歌声唱响国歌,向戍守边疆的武警战士表达敬意。
这一幕犹如冬日暖阳,融化冰雪,照亮人心。
“小砂糖橘”排列整齐,宛如一支未经雕琢却充满力量的童声合唱团,在中国最北端的边防哨位前zòu ()响了【乙】的《义勇军进行曲》。
每一颗“橘子”都化身为小小歌唱家,唱出了对祖国无比炽热的爱恋。
这首由“小砂糖橘”演绎的国歌,不仅是对边防英雄们无畏坚守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方式。
这场发生在遥远北方的“砂糖橘”sòng()歌,以其独特且富有诗意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态,其背后yùn hán()()的是对边防精神的传承弘扬,也是对下一代品格塑造的殷切期望。
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情怀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嘹亮【乙】激烈B.【甲】响亮【乙】激昂C.【甲】嘹亮【乙】激昂D.【甲】响亮【乙】激烈(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排列整齐”“爱国主义”“传承弘扬”“殷切期望”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爱国情怀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灯塔”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情怀是灯塔。
C.选文中“小砂糖橘”加上引号,表示这个词语具有特殊的含义。
D.划横线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砂糖橘”的歌唱给人带来的温暖和激励。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②大漠孤烟直,。
③天时不如地利,。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古往今来,历代先贤为我们谱就了无数名为“家国”的铿锵誓言。
2025中考专项训练小说阅读01 江苏卷13篇(原卷版)

2025中考专项训练小说阅读01江苏卷13篇(原卷版)(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考卷叶惠娟①秋末冬初,暮色渐近。
晚饭刚过,他慢条斯理地披上外套,找来老花镜,打开台灯,在柔和的灯光下端正地坐好,展开手中的考卷。
②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
好嘞。
他答道,却没回头。
③考官是他年仅9岁的孙子,考卷自然是孙子的杰作,每月一考,美其名曰“月考”。
孙子的字显得稚嫩,内容却是古怪习钻。
他认真看了一会儿,摇摇头笑了起来,嘴里念叨,这个小毛娃。
④小毛娃是他和老伴对孙子的昵称。
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
⑤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把树根深扎在泥土里那样,他的心也一直扎在农村。
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
对,就是申请。
现在是儿子和儿媳说了算。
想到这里他又笑了一下。
没什么不好的,退休就应该有退休的样子,不能什么时候都自己说了算。
⑥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
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成水?他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
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可。
他恍然大悟。
孙子要给他出难题,他乐得当起学生。
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张考卷。
⑦按照孙子的话说,爷爷做题的水平很“菜”,正确率不到十分之一。
这不,刚刚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
题目是,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他百思不得其解,偷东西还能不犯法?⑧他拿着卷子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步。
他这辈子经历的考试千千万,对错均有,最后还不是一样过来了。
现在,他有的是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月。
日子慢慢过,卷子慢慢答。
⑨以前,他可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疾如风,脚步声很响、很重,隔很远就能分辨出是他来了。
他骑上那辆上了年纪的凤凰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⑩他先是在村里做村支书。
当年,村子是贫困村,所在的县也是贫困县,全村老老小小把双手都奉献给了贫瘠的土地,也不过是挣个温饱。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乔正芳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
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
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
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
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
”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
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
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
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
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
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
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
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
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
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
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
2025年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试题原创模拟卷(八)含解析

2025年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市级名校中考语文试题原创模拟卷(八)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百合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②雪罗汉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③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A.秀挺消融飞翔B.秀美消释飞翔C.秀挺消释飞窜D.秀美消融飞窜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边塞去慰问将士。
B.颔联运用比喻,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
飘零之感。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堪称干古绝句。
D.尾联写“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B.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C.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与儿共读绘本《盐的故事》(3)

《盐的故事》作者马克.克伦斯基,图是S.D.辛德勒,翻译赵静。
绘本内容讲述的是:(一)我的石头几年前,我在西班牙山中的小镇上买了一块石头。
这块粉红色的石头有着白色和咖啡色相间的凹槽。
虽然它不是钻石、祖母绿或红宝石,却也异常美丽。
其实,它不过是一个盐块。
我把石头带回家,放在窗台上。
一天下雨,它被淋湿了,粉红色的表面开始出现白色的结晶。
我的漂亮的粉红色石头渐渐看上去像一个白色的盐块。
它变得如此普通。
于是,我用水将石头表面的结晶冲洗掉,然后花了15分钟小心地用毛巾把它轻轻拍干。
第二天当我醒来,石头又恢复了粉红色,但是它卧在一汪自身冒出的盐水里。
太阳使水温升高,过了几个小时,方形的白色结晶开始出现。
这叫作“日光蒸发”,和海洋里的水变成盐的方式一模一样。
我感到似乎拥有了一块磨石,可以不断制造出盐水。
石头看上去也永远不会变小。
有时候,我以为石头已经完全变干。
可过不了多久,当遇到潮湿或是阴雨天气,不到半个小时,我看到它长出了钟乳石一般的白色结晶,就像是细长触角从烤架上垂下来。
我把它们刷掉,石头又恢复了原样。
我的石头用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有朋友来访,我会把石头拿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这是盐。
他们总是想要舔舔它,看是不是真的。
我的石头不过是盐而已,那种我们每天不用多想就会撒一点儿在食物上的东西。
但是,这个简单而普通的东西——盐,或者用化学术语来说,氯化钠——曾经是导致战争和革命的原因。
在有历史记载之前,它就令人们为之着迷,并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盐是什么地球上有92种天然元素,它们组合成大自然中的各种化合物。
当一种易于燃烧的不稳定的金属钠(Na+),与一种致命的有毒气体氯(Cl-)相结合,就形成了盐。
这种自然现象被称为化学反应——就好像两个平时表现不好的人,在一起却相处得很好。
这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使彼此稳定下来,形成化合物“氯化钠”。
它既不会爆炸也没有毒性,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盐”的东西。
盐,是人类唯一食用的一咱石头。
2013年地理高考押题卷及答案解析

卫星日凌示意图 2013年高考地理押题精粹(课标版)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一、 选择题部分(30题)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称:从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间,我国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绕地球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将进入日凌期,在此期间受影响的波段对应的电视台节目会突然出现图像不清晰和短暂雪花现象。
读图完成1~2题。
1.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与其它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A .通讯卫星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B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 C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D .通讯卫星与地球、月球、太阳共线2.地面接收站受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出现在一天中的 A .日出前后 B .日落前后 C .中午前后 D .午夜前后 下图为一年内某两日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新 课 标第 一 网乙3.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A .3个月B .6个月C .9个月D .12个月4.当①③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③两地均地方时24时日落B .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①③两地季节相同 D.①③两地盛行风向相同某学校组织学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
读下图完成5~6题。
805.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A.A地 B.B地 C.C地 D.D地6.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A.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 B.河道弯曲,河流湍急C.陡崖的相对高度一定不超过120米 D.山体险峻,坡陡谷深下图是亚洲东部2012年某日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
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A.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B.受冷锋影响,寒冷大风C.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D.受高压影响,晴朗干燥8.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为998百帕,它对菲律宾造成的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沙尘暴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与儿共读《盐的故事》5

今天讲《盐与自由》尽管盐贸易越来越国际化,统治者仍然把盐作为自己国家的筹款工具。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个人目的提高盐税,不久,人们开始为了逃税而非法走私盐。
有的人在夜里把盐偷运过河,有的人把盐藏在装咸鱼的船里,有的人甚至把盐藏在妇女的内衣里。
为了打击走私盐的行为,国王专门设立了警察分部负责此事。
到18世纪后期,在法国,每年有大约3000名男人、女人甚至儿童因为与盐有关的罪名而被逮捕,有的甚至被判处死刑!(国家之船:法国国王的皇家餐桌上放着一个巨大而华丽的盐罐,它叫“奈夫”,在古代法语中是“船”的意思。
“奈夫”用珍贵的金属制成,总是放在餐桌上靠近国王的位置,因为它也是“国家之船”。
对法国人来说,“奈夫”晶在的盐象征着坚持、健康,而国家的稳定取决于国王的健康。
有时候,“奈夫”上的小抽屉会用来装解毒药——帮助国王保持健康的方式可不止一种!)北美洲的短处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人和其他大洲的人一样,遵循同样的模式——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中美洲的玛雅人、秘鲁的印加人和哥伦比亚的奇布查人都是控制着盐贸易、占支配地位的文明族群。
当他们丧失威权时,他们也丧失了对盐的控制。
当英国人到达北美洲时,也试图控制盐贸易。
1607年,约翰.史密斯船长在弗吉尼亚州创建了殖民地詹姆斯敦,并开设了一个盐场。
1660年,荷兰人在他们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开设了盐场,把制盐权授予了附近的一个小岛,今天这个岛被人们称为“康尼岛”。
随着弗吉尼亚的火腿日益远近闻名,新英格兰人通过鳕鱼和皮毛贸易变得异常富有。
但是这些殖民者用的盐大多是从加勒比海的其他英国殖民地,或者直接从英格兰利物浦的盐场购买的。
当美国宣布脱离英格兰而独立时,他们的盐供应突然被切断。
乔治.华盛顿的军队缺少盐来制造火药、为行军保存食物、养护马匹及治愈伤口。
大陆会议随即不得不决定给殖民者支付报酬来建立盐场,此后不久,美国终于可以给自己的人民和军队供给盐了。
美国的盐补给独立战争后,美国开始不断拓展疆域,但在把盐运往新领土时遇到了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阅读:盐的世界
你见过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如宝石花般的盐吗?没见过,那就让我领你到那五彩缤纷的盐的世界去看看吧!
在我国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有一块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大盆地,这就是我国三大盆地之一——著名的柴达木盆地。
这里有丰美的牧场,肥沃的农田,欢腾的河流,肥壮的牛羊。
春夏百花争艳,秋来遍地黄金。
在这富饶美丽的盆地里,还有如点点繁星般的三十几个盐湖,被称为“盐的世界”。
盐湖,有的就是盐的湖泊。
例如,已有二百多年开采历史的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乌蓝县茶卡镇南山脚下。
它洁白如雪,在太阳照射下闪着银光。
蓝天、白云、雪峰倒映湖中,真像一幅画。
它面积105平方公里,从上到下全是盐。
捞出来的原盐,堆积得如巍峨高耸的雪峰。
另一种盐湖并没有水,整个大地披着厚15米至18米的坚硬如铁的盐盖。
例如,我
国最大的察尔汉盐湖,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储盐量四百多亿吨,够全世界食用一千多年。
这里有一座有名的“万丈盐桥”,其实那是一条长达40公里的盐筑的公路。
由于它质地坚硬,汽车在上面行驶速度会快一倍。
据说盐桥若出现坎坷不平的情形,只要泼上盐湖的水,晾干后就立刻平整了。
这里还有用盐修的房子,用盐垒的墙,连青藏铁路有一段都是从坚硬的盐盖上通过的。
这里吃盐方便极了,随便在地上刨一块,或打洞拿勺子顺手一舀,就可以拿来炒菜。
谁想腌咸菜,只要出门刨个坑,把菜往里一埋,就可以等着吃了。
当地有一句民谣:“想吃盐,不用买,拿着勺子随便擓。
”而且是边挖边长,真是无尽的宝藏啊!
这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不但十分富饶,而且多姿多彩、五彩缤纷。
里面的盐论形状有雪花盐、珍珠盐、粉条盐、蘑菇盐、葡萄盐、花环盐、钟乳盐、水晶盐;论颜色有乳白、淡蓝、橙黄、粉红,如灿烂的宝石花。
多么奇妙而美丽的盐的世界呀!
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有机会请到美丽
奇妙、五彩缤纷的盐的世界一游,长大去开发建设美丽的柴达木盆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