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清文章顺序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a489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课堂小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叙述的顺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迁移能力。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 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04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与交流
朗读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情境表演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表演,通过表演展现课文内容 ,加深对叙述顺序的理解。
创作实践与展示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叙述顺序知识,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是一篇短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场景描述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叙述的基本顺序和 方法,掌握常见的叙述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
06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
作业内容及要求
阅读课文《了解叙述的顺序》,并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叙述顺序。
叙述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或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使用表示时间的词 语和连接词。
作文训练
布置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叙述顺序进行写作,注意条理 清晰、语言流畅。
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2、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
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
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文章类型。
3、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三、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认读的字:强调“鉴”“馁”“剥”的读音。
要记的字:先进行分类,再针对字形或字音进行重点识记。
停写有困难的字。
2、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课后第3题的词语。
3、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自认为较难读的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交流。
四、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课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两个人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一个是司马光的事,一个是童第周的事。
)教师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2、课文中的两个人都成功了吗?那么他们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呢?读一读课文第2、3小节,找出有关他们成功和勤奋学习的句子。
《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设计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 《了解叙述的顺序》这一主题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 时反馈,肯定正确的回答和表现,纠 正错误的理解和做法。
小组讨论反馈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对学生在讨论中 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践教学
组织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掌握叙述的顺序。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
作业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 习状态和效果。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叙述顺序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
测试与考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 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叙述顺序的掌握程 度。
特点与作用
详细分析不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巩固练习
判断与选择
给出一些叙述片段,让学生判断其叙述顺序并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分类。
改写与创作
让学生尝试将一段顺叙的叙述改为倒叙或插叙,或者创作一个使用特定叙述顺 序的故事片段。
归纳小结
总结重点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不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 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 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 同叙述顺序的选择对文本表达 的影响。
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掌握叙 述顺序的运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 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篇目梳理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篇目梳理教学目标:1. 通过对初中语文篇目的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
2. 篇目的作者、背景、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3. 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语文篇目,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篇目及其原因。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语文篇目梳理。
二、篇目梳理(15分钟)1. 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对初中语文篇目进行梳理,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
2.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篇目,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背景、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篇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写作、文学鉴赏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给出一些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等。
3. 教师给出一些建议,如多读书、多写作、多进行文学鉴赏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初中语文篇目梳理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语文篇目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023莫泊桑拜师教案(实用模板)

2023莫泊桑拜师教案2023莫泊桑拜师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1、同学们平常你们觉得写作文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平常常,不吸引人……)2、你们觉得难,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对写作跟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就去请教福楼拜,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
今天,我们也跟着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吧!简介莫泊桑、福楼拜。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顺课文,有不懂的词语。
2、出示生字,指名读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思考1、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
2、从福楼拜的几次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4、简介福楼拜。
散文鉴赏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散文的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 散文的文体特点及分类。
2. 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散文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2. 散文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散文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如:形散而神聚、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等。
(二)新课讲授1. 散文的分类及特点(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为主,通过对人、事、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2)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事物的分析,阐述作者的观点。
2. 散文鉴赏方法(1)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关注散文的标题,了解文章主旨。
(3)品味散文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4)把握散文的意境,领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范文赏析1. 散文范文:《荷塘月色》(1)简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赏析:a. 描写手法:通过对荷塘、月色、荷叶、荷花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
b.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c. 语言特点: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诗意。
2. 学生练习:阅读《荷塘月色》,尝试用鉴赏方法分析文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强调散文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一篇散文,用鉴赏方法分析文章。
2. 撰写一篇散文赏析,字数不少于500字。
范文:《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以“荷塘月色”为线索,通过对荷塘、月色、荷叶、荷花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
教案模板

题: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3 分) 1、 2、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4 分)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 不理解的词、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0 分)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默读思考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3、 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适当点拨。 4、学生讨论、交流分段结果。 5、概括段落大意。 三、指导写字。 (10 分) 1、出示生字: 2、师重点指导生字 3、学生写字 个性修改
4、展示评议 四、课堂小结(2 分)
五、布置作业(1 分)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 2 遍。
板书 设计
课
题: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检查(3 分) 1、听写生词 2、集体纠错 3、 二、精读课文(34 分) 个性修改
三、总结课文(2 分)
五、布置作业(1 分) 1、完成补充习题 2、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第【1】篇〗24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美丽的月景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
2.助读资料:走进作者:贾平凹:1952 年2 月21 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著有小说集《下棋》《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重点)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四、品读释疑1.屋中盼月(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的特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主题:
理清文章顺序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技巧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顺序,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写作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愉快的情感体验。
2.呈现
一:要求
(1)从整体到局部读
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从头到尾认真读几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
然后再一段一段地读,把握每段所写的意思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认真地读书,为理清文章顺序做好准备。
(2)要找到叙述的线索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以后,还要开动脑筋,从文章中找到叙述的线索。
要想一想,文章开头写的是什么,故事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叙述的。
把握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尾,也就找到了叙述的线索,从而理清了叙述的顺序。
二:理清顺序的方法
文章的叙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三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并掌握以下三种基本的方法。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叙事的文章,常常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安排材料。
阅读这样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在公共汽车上
一天晚上,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我看完电影乘公共汽车回家。
车上的乘客不多,有几个座位还空着。
可是一位解放军叔叔却站在车窗旁,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看到车上的空座位。
我感到很纳闷,这位解放军叔叔真有意思,车上有座位他不坐,偏偏要站在窗户边,又冷又累,这是为什么呢?
“解放军同志,请您坐到这个座位上来,站在窗户边太冷了。
“那边传来了销售员阿姨热情的声音。
“没什么,站在这挺好。
“解放军叔叔笑了笑说。
然后他又把身子往车窗户贴了贴。
这使我更纳闷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到车窗旁,仔细一看,噢,原来是车窗的玻璃破了。
解放军叔叔为了不让乘客爱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窗外刮进来的寒风。
这篇文章写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一位解放军叔叔在公共汽车上,为了不让乘客挨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外面刮进来的寒风的故事。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发展的顺序,警车上有空座位,解放军叔叔不坐,偏偏要站在窗户边。
接着写事情的经过,讲售票员阿姨请解放军坐下,可是他不坐,又把身体往车窗上贴了贴。
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将原来这床玻璃破了,为了不让乘客挨冻,他用自己的审题当着窗外刮进来的寒风。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2)按照时间先后理清顺序
有些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段落,理清叙述顺序。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种小树
春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校园,几只活泼的小鸟在枝头上喳喳喳地唱起了《春之歌》。
我们三2班的同学来到操场边,要把小树苗栽种在操场的四周。
随着李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王强同学抡起小锄头,刨起了树坑。
李芳同学扛起一棵小树苗一路小跑来到树坑旁。
我赶忙接过树苗,大声说:“现在咱们可以把小树放到坑里了。
“”那可不行,还得把树坑刨得深些。
“说完话,王强有挥起小锄头猛刨起树坑来。
树坑挖好了,李芳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放进树坑里。
我赶紧蹲在地上,双手夹住小树干,王强又拿起小铁铲把土铲进树坑里。
“浇水啦!浇水啦!”远处传来一阵阵呼唤声,原来体育委员韩伟拎着小水桶走来了,他把水倒进坑里,小树苗咕咕咕咕地喝饱了。
我们看见一棵棵棵小树站立在操场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哪!
第二天放学后,我们几个同学又来到小树旁,看见小树抬起头,挺起腰,就像列队在欢迎我们咧!我拿出“爱护小树,它是我们的朋友”的提示牌,挂在树干上。
李老师走过来,看看小树,又瞧瞧提示牌,脸上绽出了笑容。
望着小树苗,我想,再过几年小树就长高了,长大了,夏天,它会撑起一把绿伞,让我们在它身边游戏,唱歌,那该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
可爱的小树,快快长大吧!让我们在春光里一起快乐成长。
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们种小的事情,文章中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春天的早晨”,“第二天放学后”。
依据时间提示,我们可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先写“春天的早晨,同学们在操场四周种小树”,接着写“第二天放学后,同学们给小树挂提示牌,盼望小树快长大。
”最后写“让我们在春光里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
”文章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有序。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叙述的顺序,读懂文章。
作文时也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把文章写得有条理。
3、按照地点变换理清顺序
写游览、参观的文章,常常要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安排材料。
阅读这类的文章,要注意抓住那些表示地点变换的语句,根据地点的不同,去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游长城
爸爸要带我去游览长城,我是多么高兴啊!
天刚刚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了床。
可等旅游车开出北京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车子风驰电掣地前进,可我还是嫌车子开的慢,恨不得车子插上翅膀,立刻飞上长城。
长城终于到了,车刚一停稳,我就跳下了车。
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多么雄伟壮观啊!我迫不及待地随着爸爸登上了长城。
站在城楼上,我举目远眺:长城随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边。
城楼也是一个连着一个,直指蓝天,我是多么想走遍每一座城楼啊!再看那一条条矮矮的山岭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苍郁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庄稼,起起伏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多么伟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一个城楼走向另一个城楼,尽兴地饱览了长城的美景。
当我和爸爸踏上归途时,太阳已经西坠了。
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我远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城,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长城!”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和爸爸游览长城的事情。
在短文中表示地点变换的语句有“长城终于到了”“”站在城楼上“”我从一座城楼走到另一座城楼“。
依据这些语句的提示,我们可以理清文章的顺序:先写”我“和爸爸乘车到了长城;再写登上城楼看到美丽的景色:后写从一座城楼到另一座城楼,尽兴地饱览长城的美景。
全文的条理十分清晰。
按照地点变换顺序阅读文章,能够清楚地理清文章的顺序。
把文章读懂、说明白。
在作文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写景状物,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总的来说,就是
阅读文章理顺序边读边想做分析文章按照顺序写前后因果很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写从头到尾有条理文章按照地点写移步换景连一体
3.练习与检测
课堂练习
通过了分析,我们掌握了写作顺序,那么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下面的文章运用了什么的写作顺序呢?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对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别写了小院的西面,北面,东面,南面。
2、小草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
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写作。
4.小结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会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它
5.作业
我们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采用学到的顺序选择采艾高、吃粽子、赛龙舟等反映民风民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