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1500字《梁衡散文》是一本集合了梁衡先生的众多散文作品的选集,其中包含了他平淡而真挚的文字,以及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梁衡先生的散文笔触细腻而真实。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击人心。

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洞察力。

他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之处。

例如,他在《落叶归根》一文中写道:“秋天是最有情调的季节。

在飒爽的秋风中行走,你会感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道路是那样的畅通。

”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

其次,梁衡先生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

他的文字中流露出对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社会的爱和关怀。

他的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庭的关爱。

他在《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了。

她始终是你无法割舍的家人。

”这样的观点让我思考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带给我了温暖和力量。

此外,梁衡先生的散文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以幽默的笔触,传递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见解。

在《人生的延伸》一文中,他写道:“人生如同一场旅行,你可以选择悠然自得地游玩,也可以选择仓皇匆忙地奔波。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梁衡先生的散文中还蕴含着关于人性、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使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梁衡散文》,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也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和启发。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激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热情。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成为了我心灵的指南。

总而言之,读完《梁衡散文》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入的思考和富有启发性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读这本书是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阅读之旅,也是一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希望梁衡先生能够继续创作更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

作文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通常都是主题集中思想明确的,作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小编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梁衡散文读后感”的范文,请勿遗忘收藏本页的链接以便下次浏览!梁衡散文读后感篇1当我乘交通艇,一进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时,便立即倾倒于她的绿了。

这里的.景色和我此时的心情,是在西北各处和黄河中下游各段从来没有过的。

一条大坝拦腰一截,黄河便膨胀了,宽了,深了,而且性格也变得沉静了。

那本是夹泥带沙,色灰且黄的河水;那本是在山间湍流,或在垣上漫溢的河床,这时却突然变成了一汪百多平方公里的碧波。

我立即想起朱自清写梅雨潭的那篇《绿》来。

他说:“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我真没有想到,这以“黄”而闻名于世的大河,也会变成一张绿荷叶。

水面是极广的。

向前,看不到她的源头,向后,望不尽她的去处。

我挺身船头,真不知该作怎样的遐想。

朱自清说,西湖的绿波太明,秦淮河的绿波太暗,梅雨潭的特点是她的鲜润。

而这刘家峡呢?我说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

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

我们平时看惯了纸上、墙上的绿色,那是薄薄的一层,只有一笔或一刷的功底。

我们看惯了树木的绿色,那也只不过是一叶、一团或一片的绿意。

而这是深深的一库啊,这偌多的绿,可供多少笔来蘸抹呢?她飞化开来,不知会把世界打扮成什么样子。

大湖是极静的,整个水面只有些微的波,像一面正在晃动的镜子,又像一块正在抖动的绿绸,没有浪的花、涛的声。

船头上那白色的浪点刚被激起,便又倏地落入水中,融进绿波;船尾那条深深的水沟,刚被犁开,随即又悄然拢合,平滑无痕。

好固执的绿啊。

我疑这水确是与别处不同的,好像更稠些,分子结构更紧些,要不怎会有这样的性格?这个大湖是长的,约有六十五公里,但却不算宽,一般宽处只有二三公里吧,总还不脱河的原貌。

一路走着,我俯身在船舷,平视着这如镜的湖面,看着湖中山的倒影,一种美的享受涌上心头。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1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

梁衡的创作态度求“真”务实,宁缺毋滥。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读《梁衡散文》有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嘛“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会便是,他干嘛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认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别人论功行赏,他依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平,为林则徐喊冤。

有时我还觉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则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则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不会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心国事,他依然为国效力,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褒奖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凭合法职位,贪赃营私的官员,无论大奸巨贪都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林则徐与“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韩愈,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梁衡散文有感篇1我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因为在我的认识里,政治是一个复杂的喧嚣的很难给心灵以纯洁和平静的世界。

它的天空有太多的变幻莫测,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那份深邃的阴霾下隐匿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蛰居了太多的肮脏龌龊和萎靡奢华。

习惯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适应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肠断有谁怜”的凄伤哀恸。

因而当读到有关政治的文章时,总无法激发内心深处的热爱,但梁衡的政治散文却给人无法躲闪的震撼和美感。

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实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出大散文的气韵。

一些文摘对梁衡散文的评价可谓鞭辟入里。

的确梁衡散文就是这样。

在跌宕起伏中给人以极具震慑的感动。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里璀璨的群星,光芒虽不及圆月,却能驱散黑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怎样的壮志豪情?“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又是何等的愁苦无奈?曾经的种种不解,在随着梁衡把栏杆拍遍后,终得释然。

他虽有岳飞般“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豪情,但“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徜徉在这样的文字间我读懂了稼轩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3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3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3下面是整理的梁衡散文集读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欢。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1秋白不朽,不朽在何处?我翻遍他很薄却又很厚的36页人生,想找到答案,却又很茫然。

他是一个艺术家吗?不错,他是一个才子,诗书、刻印、翻译,样样精通,也曾影响了一代文学人。

但在文学史上,只看到梁实秋在悠闲,鲁迅在疾呼,徐志摩在康桥,找不到瞿秋白的一席之地。

这也难怪,他短暂的一生根本不容他匀一点时间给美文或治学。

他是一个政治家吗?不错,他曾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批判陈独秀,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

但很快又被自己人打倒,永不重用。

那么至少他是一个烈士了?是的,在狱中从容斗敌,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

但偏偏又有一些《多余的话》:“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

”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有着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有着文弱书生的古典美和迂腐之气,有着几千年沉淀积累的知识分子的爱国和责任。

却偏偏没有学会聪明、世故,见风使舵或者一些政治家的圆滑、权术。

为了国家危难,他不惜以珠玉之身扑火,毫不可惜,不像梁实秋、陈望道之流懂得避让,修成金身;又因为知识分子本身的缺陷,不懂政治权谋,被拥上浪尖却又被抛下政治的深谷;又因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和迂腐作怪,他甚至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烈士都算不上。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秋白不朽,在于他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而不朽,像朱自清、文天祥那样。

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哺育了他的才俊,也造定了他多难坎坷的生命。

他一生都在苦觅,却一事无成,没有傍到一个好的渡口。

“觅渡,觅渡,渡何处”其实是他不屈,却又略带伤感、迷惘一生的写照。

他一生都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一直没有找到。

只是凭着一腔热血与信念,奋斗,碰壁直至死亡。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精选7篇)《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1青春易逝,容颜易老,每每念及自己的中学时光,惆怅不免占据心房。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与这些略带稚气的张张面孔擦肩而过,校服和书包是你的名片。

但今天,久违的你,可还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我能否接受你的改变?80后、90后,问题似乎越来越多,看似提供了更多答案的社会,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迷惘。

但我想:你可以特立独行,但你应常怀进取之心;你可以玩世不恭,但你心底应存有一份坚持;你可以桀骜不驯,但你应立足社会体现价值;你可以以凡夫俗子自居,但你心底应留有一方纯净。

海比陆大,天比海高,心比天阔,你拥有怎样的一颗心呢?珍惜吧年轻人!时间是冰冷却又公平的,你无情,它就无义,可你有心,它就会给予。

去做一只发更多光和热的蜡烛,留给自己最少的泪滴;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回望自己一年的收获,留给自己最少的悔意。

把握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拂去身上的灰尘,除去脑海的杂质,寻觅那个最纯粹的自己!读书吧同学们!读那些不仅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还能创造艺术和塑造美感的作品,读那些与时代旋律共舞,能抵达你灵魂最深处的作品!《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之幸甚,感之如上。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2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是一位惨淡经营的散文大家,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散文名家。

那么,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梁衡散文》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梁衡散文》读后感篇一梁衡的文章一开始我并不喜欢,那篇《晋祠》虽然写得真的不错,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冗长的文章,所以,对于这个作者也没太大的印象。

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依旧是没什么太大感觉。

直到他写的三篇散文作节选为课外读物发下来,《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课之后,当时就被他笔下的三个人物所深深折服。

这三个人物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风范,感觉他们在梁衡的笔下都鲜活了起来,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开始找梁衡的文集,却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

我也买过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文风。

总觉得他写的文章不够大气,有点优柔寡断的感觉。

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种很明显的被吸引被点拨,霎时有一片清明的感觉。

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栏杆拍遍》看完。

辛弃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轻时血气方刚,奔走沙场,却在南归之时被夺去手中的钢刀,只能以羊毫软笔写下一首首悲愤、无奈、自嘲的词。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首《永遇乐》。

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是我第一次看到,却被其中所隐藏的无奈嘲讽所深深震动。

他该有怎样的失意才会觉得自己的姓氏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是诞辰百年之时所写。

那些冗长的历史在梁衡的笔下一点不显繁复,反而,每一件都令周无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深被这个自己无缘亲眼见到的所感动。

诸如此类的写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觉作者笔下的人是个鲜活、生动、立体的伟人,并不是一个个已经归为历史、素不相识的不相干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从笔者十余年的教师、校长培训的工作经验出发,结合我对名师、名校长的研究,试图通过生动的故事阐述对做好的教师的理解和定位,为当下教师的发展给出方向。

下面是关于《做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弹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也不少。

比如《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巩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
这两部散文集,不仅体现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10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在第一单元的阅读中,我觉得自己似乎乘坐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回到了作者笔下那个人物的时代,似乎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在《把栏杆拍遍》这篇中,作者再现了一个一生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辛弃疾。

使我对辛弃疾这个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以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教科书中看到他的诗,那是对他
的了解,还只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伟大的诗人上,在阅读过《把栏杆拍遍》后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

他拥有着炙热的爱国之心,他空有一片忠心痴情,却不被重用,这一切的辛酸,辛苦,辛辣,在梁衡先生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在阅读时,内心万分惆怅。

短短的一篇散文,却浓缩了辛弃疾悲惨的一生。

在《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散文中讲述了李清照从欢乐世界迅速跌向愁苦深远的人生。

她出身官宦人家,也拥有过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的快乐到了她的后半生就停止了,一切的磨难便从她的后半生开始了,但她并没有选择消极地流泪哀愁,而是不惜两败俱伤的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她甘愿承受外界的种种压力,只为了与命运做抗争,她的坚持和坚强令我尤为钦佩!梁衡先生笔下的李清照是那么的美艳动人!她的超群脱俗让我敬佩不已。

尽管只是读了第一单元的几篇散文,但却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他将这些人的精神,人格生动形象地描绘在笔下。

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活了起来,引领我走进他们的人生,并使我被他们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知道梁衡,是从《读者》杂志中读他写的《大有大无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而熟悉的。

由文而及人,这是我阅读的一个习惯,凡是觉得一个作家某一篇非常优秀,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寻找他的其他作品。

碰巧,学校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一本书——《梁衡散文精选》,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本书非常适合我的口味,便迫不及待地向学生借来,了却自己对梁衡的亏欠之意。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经典,蓝白相间,透出一股书卷之气,书香之味。

这是一套书中的一册,是编选的中外名家的散文经典,以飨读者。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像石缝里的一颗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但前提是,你必须是一颗树,而不是一颗草……”梁衡的散文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读梁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绝,正是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梁衡就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代表。

如《读韩愈》、《读柳永》等历史名人的起宕的人生,无不感叹中国之所以在磨难面前坚贞不屈,正是有赖于这些人的脊梁。

梁衡的散文非常的优美,遣词造句,无不是匠心独运,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对仗,更显大家风范。

如“身在钓鱼台,心无明镜台。

镜中有日月,随缘照四海。

”这首缅怀赵朴初的五言律诗,无不彰显文化底蕴之深厚。

读梁衡,感受忠君报国的人文情怀。

这本书中分为《人生篇》和《政治篇》两部分。

无论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还是《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愈见光辉的灵魂》,都折射出中国士层独有的忠君爱国思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诗无不以心明志,感召日月。

张闻天即使在那动荡的岁月,仍不是一位革命家的本色。

无论自己遭受多大的委屈和打击,仍然坚信自己的爱国理想。

读梁衡,感受建党之艰和建国之难。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政治篇》中提到了我党之初的许多伟人,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如何将党建造成一艘驶向光明的船,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这是何等的艰难。

建国后,我们的方针忽左忽右,伤害了一部人,
但是我们能够在邓小平总设计师的带领下,我们行将在迈向理想的康庄大道上。

现在,提出中国梦,更是符合我们的愿望和理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珍惜现在的美好,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党和国家。

读梁衡,感受人性的光辉和理想的执著。

在《人生篇》中提到的“走西口”的歌词,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歌词背后的艰辛创作过程,无不是人性的真实流露,那种真挚的爱将传承下去,流芳千古。

这些经典的歌词,将传承不衰。

读这些优美的歌词,无不感到如身临其境,与之心灵相应。

在《政治篇》中,读到的《邓小平的坚持》,这不但是一个人的坚持理想,更是中国理想的执著。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伟人能够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担负的苦难和不幸。

作为平凡的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为理想而坚持吗?读读这些经典散文,我们将获得无穷的力量。

读梁衡,悟人生,让平凡的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的理想更加丰满,因为我们要做一棵树,而不是一颗草。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相关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_国学经典阅读感悟
国学经典是我国珍宝。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是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600字5篇
安徒生童话》是一本安徒生爷爷用心编织的梦,它们也许很美好,也许很残酷。

但是,那些精彩又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那幼小的心灵,渐渐编织成了童年的足迹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600字5篇,欢迎借鉴参考。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体会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爱读书心得体会
20 年参加这次学校开展的爱读书活动,是我们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继续高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描绘出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在此分享心得体会。

2020最新经典小说活着读书心得感悟精选
《活着》作为一部影响几代人的文学作品,的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阶段,时代特征突出,时代气息浓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乐。

护士读书笔记心得体会_护士读书心得体会
书籍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读书是提高国民素质乃至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护士读书更有助于学习更多知识,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护士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刚开始进入临床时,繁忙的工作、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知识的不...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体会
一个有担当,肯为他人付出的哑巴青铜和一个聪慧,惹人喜爱的葵花,创作了这世间最催人的泪下的亲情超越了这万万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对亲兄妹,分享《青铜葵花》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300字 _读后感优秀 300字
读书能够充实我们。

读书犹如我们的一日三餐,它是根据我们的口味、嗜好有所选择的。

下面是带来的读书心得3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