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梁衡散文》是1999年1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衡。

本书主要收录了梁衡先生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读《梁衡散文》有感(一)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1500字《梁衡散文》是一本集合了梁衡先生的众多散文作品的选集,其中包含了他平淡而真挚的文字,以及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梁衡先生的散文笔触细腻而真实。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击人心。

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洞察力。

他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之处。

例如,他在《落叶归根》一文中写道:“秋天是最有情调的季节。

在飒爽的秋风中行走,你会感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道路是那样的畅通。

”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

其次,梁衡先生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

他的文字中流露出对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社会的爱和关怀。

他的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庭的关爱。

他在《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了。

她始终是你无法割舍的家人。

”这样的观点让我思考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带给我了温暖和力量。

此外,梁衡先生的散文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以幽默的笔触,传递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见解。

在《人生的延伸》一文中,他写道:“人生如同一场旅行,你可以选择悠然自得地游玩,也可以选择仓皇匆忙地奔波。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梁衡先生的散文中还蕴含着关于人性、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使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梁衡散文》,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也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和启发。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激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热情。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成为了我心灵的指南。

总而言之,读完《梁衡散文》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入的思考和富有启发性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读这本书是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阅读之旅,也是一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希望梁衡先生能够继续创作更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是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的散文大师,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生活、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美好的追求。

今天,我读了梁衡的一篇散文作品,深受触动,感悟颇深,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描述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之中。

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气息,心情也不由得变得愉悦起来。

除了对春天的描绘,作者还在文章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是否也能像作者一样,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呢?除此之外,作者还在文章中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他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于人性的话题,比如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他人的关怀等等。

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作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梁衡的这篇散文作品,我深受触动,感悟颇深。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篇散文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篇散文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学魅力,也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愿我们都能像梁衡一样,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一颗关怀他人的心去对待他人,让生活充满爱与美好。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梁衡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散文家,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2024年梁衡散文集所包含的作品也不负众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散文集中,梁衡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既有关于生活的琐碎,也有关于人性的追问,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让我感受到梁衡是一位真正的观察者,他不仅仅看到表面现象,还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深入挖掘与解读。

在阅读梁衡的散文作品时,我被他细致入微的描写所吸引。

他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与美妙,他能通过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滴雨水等微小的事物,揭示出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他用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使我在阅读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

梁衡在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以自己的观察为基础,力求深入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他从人们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对人类善良与恶意的思考让我深思,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梁衡散文集中的作品还着重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他用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点破人情。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并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激发了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总的来说,2024年梁衡散文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入思考。

他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探讨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

同时,他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我对社会公正与正义的思考。

阅读这本散文集,让我收获了智慧与感悟,引领我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

梁衡的作品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一本珍贵的读物,我想将其珍藏在心灵深处,时刻汲取其中的养分,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和深度。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读书心得
《梁衡红色经典散文》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红色经典散文的精髓,也受到了作者梁衡的启发和感召。

首先,梁衡的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红色主题,他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刻画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红色画卷。

他的笔力雄浑,语言清新朴实,文字流畅有力,展现出了他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

其次,梁衡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所写的内容。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怜悯之情,让我对那些曾经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红色经典散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发和提升。

红色经典散文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阅读《梁衡红色经典散文》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红色经典的力量和意义,也让我对梁衡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了赞赏之情。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受到了作者的鼓舞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追求理想、奋发向前的信念。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梁衡散文有感篇1我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因为在我的认识里,政治是一个复杂的喧嚣的很难给心灵以纯洁和平静的世界。

它的天空有太多的变幻莫测,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那份深邃的阴霾下隐匿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蛰居了太多的肮脏龌龊和萎靡奢华。

习惯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适应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肠断有谁怜”的凄伤哀恸。

因而当读到有关政治的文章时,总无法激发内心深处的热爱,但梁衡的政治散文却给人无法躲闪的震撼和美感。

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实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出大散文的气韵。

一些文摘对梁衡散文的评价可谓鞭辟入里。

的确梁衡散文就是这样。

在跌宕起伏中给人以极具震慑的感动。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里璀璨的群星,光芒虽不及圆月,却能驱散黑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怎样的壮志豪情?“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又是何等的愁苦无奈?曾经的种种不解,在随着梁衡把栏杆拍遍后,终得释然。

他虽有岳飞般“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豪情,但“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徜徉在这样的文字间我读懂了稼轩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导语:《梁衡散文》,是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下面是XX整理的《梁衡散文》读后感,共3篇,希望大家喜欢。

我喜欢阅读梁衡的散文,梁衡的散文就像一曲曲动听的歌,令人着迷,又令人陶醉。

这些年来,我先后读过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读韩愈》、《读柳永》、《晋祠》、《夏感》等文。

读梁衡的文章,有一种愉悦、一气呵成,欲罢不能,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我颇为感慨,当今散文诸家中,梁衡的散文不仅动听,而且最富有“真、善、美”的内涵。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衡散文》,在给人以散文艺术美享受的同时,更给人散文创作对“真与善”追求的启示。

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散文艺术境界的全心追求与创作实践方面;而这种创作“真与善”的启示,又着重体现在作者对散文艺术境界有深刻的、有见地的理论探讨方面。

在这里,通常读过梁衡散文的人,一般认为,梁衡最忠实于散文境界的三个层次,即客观描写的第一个层次:描写美;主观描写的第二个层次:意境美;主客描写的第三个层次:哲理美。

笔者认为,第一个层次“描写美”的文字是以《晋祠》为代表。

该文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说明描写的十分具体形象。

形神兼美的特点十分明显。

语言又形象、生动、流畅。

实在是一篇精美的范文。

第二个层次“意境美”的文字是以《西北三绿》和《壶口瀑布》为代表。

这类文字的特征,主要是渗进了梁衡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层次“哲理美”的文字,作者自叙为数不多,主要是《马列公园赋》和《泰山——人向天的倾诉》等。

近几年,梁衡创作了数篇人物大散文,可以说篇篇是“美”文、是精品,1996年创作的这篇《红毛线,蓝毛线》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大公;《大无大有周恩来》(1998)。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第一篇:《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

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

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

”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

”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

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好像我已经失踪……”读到此处,就不禁笑了起来。

想起原来老师和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问:“知不知道梁衡是谁?”生答:“不知道!”师问:“怎么会不知道,初一学过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还是不知道。

”师问:“知不知道朱自清的《春》?”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师晕了…… 读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晋祠》,他细腻的描摹令我羡慕。

例如写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用了多种修辞,把树的姿态写的具体生动,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绝。

读晋祠的另一感受是读书要多积累,多背诵。

正如梁衡所说“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衡散文》读后感
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

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

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

”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

”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

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好像我已经失踪……”读到此处,就不禁笑了起来。

想起原来老师和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问:“知不知道梁衡是谁?”生答:“不知道!”师问:“怎么会不知道,初一学过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还是不知道。

”师问:“知不知道朱自清的《春》?”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师晕了……
读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晋祠》,他细腻的描摹令我羡慕。

例如写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用了多种修辞,把树的姿态写的具体生动,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绝。

读晋祠的另一感受是读书要多积累,多背诵。

正如梁衡所说“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

当时听得朦朦胧胧,现在却真感到其言不谬。

这篇小文也是这样。

比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写山,朱自清《松堂游记》写树,柳宗元《小石潭记》写潭,这些在本文的山水、树各节中都能找到影子。

另外还有,《史记》写人状物之笔力刚劲,我在写木龙、石虎时,虽数字,却实赖太史公之气;徐志摩写康桥风光时色调之艳丽,我在写山水绿阴时,实向他借过颜料。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应是一样的道理。

至于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应该是《夏感》吧。

作者视角独特,另辟蹊径,赞美夏天。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也许,春的百卉萌发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吧,也许,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肥,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几乎趋之若过江之娜。

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醉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失和谐超力度负荷过重之感。

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样地受着“快乐原则”所支配的骚客文士的心理认同?怎能不被他们付诸阅如!即使有人写写,也难免写成“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象快干死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写成“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 “手倦抛书午梦长”(蔡榷》—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

可是,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份金的夏季。

”须知,这种赞美本身就很值得我们赞美。

《夏感》中写到“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其实,“那春天的灵透之气”所积蓄所酿成“磅礴之势”,正是一种“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伟力的奔突,一种由孕育到丰登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律动,一种印着人类巨大的钤记的创造之波的流泻。

作者热情讴歌的,就是这样一首力、生命与创造的诗。

梁衡的散文,精美,朴实,独特,而富有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