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卫生法律医疗案例分析(3篇)

卫生法律医疗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持续性腹痛,于2021年5月1日到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医院经过初步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安排李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肠梗阻。

经过多次治疗,病情仍未见好转,李某遂于2021年6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分析1. 误诊事实根据李某提供的病历资料和相关证据,法院认定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误诊。

医院在手术前未能准确判断李某的病情,导致手术方案不恰当,进而引发了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2. 医院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诊断,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因医疗过错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诊给患者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本案中,李某因误诊导致的肠梗阻,需承担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诊给其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均应由医院承担。

三、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万元。

四、案例分析1. 误诊的原因本案中,医院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生经验不足:医院在诊断过程中,主治医生可能因经验不足,未能准确判断李某的病情。

(2)检查手段有限: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因检查手段有限,未能全面了解李某的病情。

(3)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在病历管理、医生培训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误诊事件的发生。

2. 预防误诊的措施为预防误诊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
分析焦点
刁春晶事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三)
案例简介
某外科医生与一农村女子李某相爱,为了使李 某的户口能够得到解决,外科医生主动要求支 援三线调到一个小城镇,李某的户口得以解决, 但李某忘恩负义,另找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儿子 结了婚。
某日,李某患急性阑尾炎入院,正巧该外科医 生值班,只好由他主刀做手术。术中,他在切 除了阑尾后,顺势将双侧卵巢切除。术后李某 闭经并长期不孕,经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事 情的真相。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
分析焦点
1
邱小强的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邱小强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二)
案例简介 1998年1月11日,刁春晶来到某红十会医院作整形美容手术。早在1月9日,她被医务 人员告知术前必须绝对禁食。刁春晶表示没有进食后被全麻由主任医师归来主刀进行手 术,周晓天任助手。 当晚6时,刁春晶用手指口腔示意不舒服,周晓天用吸引器为其吸出口腔内容物30毫升, 之后刁有两次气促,周用同样的方法救助。6时40分,刁突然呼吸因难,周为她解除绷 带并置开口器,并通知其它科室医生一起来抢救,当晚8时,刁春晶死亡。经尸体解剖, 患者胃内有30毫升食物残渣,曾术前私自进食,属术后食物误入呼吸道窒息死亡。
案例分析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一)
案情简介:
苏州某医院医生邱小强因家庭琐事和婚外情而产生杀死妻子顾苏的歹念。 2003年9月11日晚8时许,邱小强在家中趁顾苏洗澡之机,以让顾苏喝 咖啡提神为由,泡好一杯掺有从自己所在医院手术室内窃取的500毫克 麻醉药剂氯胺酮的咖啡间,导致顾抢救无效死亡。
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讨论
分析焦点
该外科医生构成医疗事故罪吗?

医疗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医疗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头晕、乏力等症状到某医院就诊。

该院医生根据李某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为贫血。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李某的症状并未明显改善。

随后,李某到另一家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其实患有严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李某认为某医院误诊导致其病情延误,遂将某医院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某医院是否构成误诊?2. 某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某医院是否构成误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本案中,某医院在诊断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导致误诊。

因此,某医院的行为构成误诊。

2. 某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本案中,某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李某的病情延误,给李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某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李某的病情延误,给李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某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法院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判决某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医疗事故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本案中,某医院的行为构成误诊,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2.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本案中,某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李某的病情延误,给李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案例分析

医疗事故责任案例分析

医疗事故责任案例分析医疗事故责任案例分析案例名称:李某患者医疗事故责任案案例细节:时间:2008年3月15日地点:某市人民医院主要当事人:李某(患者)、赵医生(医生)事件经过:2008年3月15日,李某因为剧烈腹痛被家人送到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赵医生值班,被招呼去看诊李某的入院病情。

首次检查中,赵医生怀疑李某患有急性阑尾炎,但为了确诊,他决定进一步做腹部CT扫描。

不幸的是,由于CT机器故障,赵医生无法立即为李某进行扫描。

赵医生随即将李某暂时送到了住院病房等待CT机器维修。

然而,由于当时住院病房的医护人员繁忙,李某一直等待了近8个小时才被送回急诊科进行CT扫描。

时间已经过去了约12小时,经过CT扫描的李某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紧急进行了手术。

然而,由于手术延迟,患者的病情恶化,导致手术风险增加,术后恢复也较为缓慢。

律师的点评:这是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责任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赵医生的初步诊断存在问题。

赵医生在第一次检查中怀疑李某患有急性阑尾炎,但没有立即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手段,而是选择进行腹部CT扫描。

根据医疗常识,对于高度怀疑阑尾炎的患者,及时手术是必要的,而非等待CT扫描。

赵医生的这一决策导致了病情延误,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第二,CT机器故障导致李某的等待时间过长。

虽然CT机器故障超出了医生的控制范围,导致赵医生无法立即为李某进行扫描。

然而,由于当时住院病房的医护人员繁忙,未能及时将李某送回急诊科,引发了长时间的等待。

医院在设备维护和人员分配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此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手术延迟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后果。

由于病情延误,李某的急性阑尾炎恶化,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都大大增加。

赵医生应该迅速采取手术措施,避免进一步恶化病情。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这起医疗事故中,医生赵应承担一定的医疗事故责任。

首先,赵医生在初步诊断上存在错误判断,违背了常规医疗操作规范,导致了李某病情的恶化。

法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3篇)

法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中,该院却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以该医疗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及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患者李某,男,60岁,因患肺癌于2018年8月1日入住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给予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于2018年8月15日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患者家属随后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对医院进行调查。

经调查,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三、案例分析(一)医疗过错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以下医疗过错:1. 诊断错误:患者入院后,医院未能准确诊断其病情,导致治疗措施不当。

2. 治疗延误:在患者病情恶化后,医院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导致患者死亡。

3. 抢救不当:在抢救过程中,医院未能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导致患者死亡。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以下责任:1. 医疗事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责任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完全责任。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医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医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李某因持续头痛、恶心等症状,前往某市某三甲医院就诊。

经初步检查,医院诊断为“偏头痛”,给予对症治疗。

然而,李某的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李某病情恶化,再次前往该医院就诊。

经详细检查,医院最终确诊为“脑肿瘤”,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此时,李某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恶化,最终不幸去世。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医院是否构成医疗过错?2. 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例分析1. 医院是否构成医疗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医院在李某初次就诊时,仅诊断为“偏头痛”,未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导致李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根据诊疗护理规范,医院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应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可能性,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因此,医院在初次诊疗过程中,存在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行为,构成医疗过错。

2. 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李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恶化,最终不幸去世。

根据法律规定,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医院在李某初次就诊时,未进行全面检查,导致李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构成医疗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李某家属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等共计人民币30万元。

五、案件启示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2. 患者应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如有医疗纠纷,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3.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医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医院是一家具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均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纠纷中,该医院却陷入了法律困境。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患者甲,男性,45岁,因突发性心肌梗死被送往某医院就诊。

入院后,医生乙立即为甲进行了急诊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乙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甲的冠状动脉受损,手术失败。

术后,甲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甲的家属认为,医生乙在手术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导致甲死亡。

于是,甲的家属将某医院和医生乙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事故损失。

二、案例分析1. 医疗事故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本案中,医生乙在手术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患者甲的冠状动脉受损,手术失败。

根据上述定义,本案符合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2. 医疗事故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某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其医务人员医生乙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因此,某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赔偿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赔偿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

在本案中,甲的家属要求某医院赔偿医疗事故损失。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某医院应当赔偿甲的家属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

4.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事故案例及分析

医疗事故案例及分析

医疗事故案例及分析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过失或疏忽造成患者身体损伤或死亡的事件。

医疗事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以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手术误诊。

某医院一名患者因头痛、呕吐等症状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脑肿瘤需手术。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实际上是脑血栓,而非肿瘤,导致手术方案的调整和患者的不必要痛苦。

分析,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了误诊,导致了错误的手术方案。

可能是由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不够准确,或者是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了失误。

这需要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细致,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造成误诊。

应对方法,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诊断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确认。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误诊。

案例二,药物过敏反应。

一名患者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在开具药物处方时未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导致了错误的药物使用。

也有可能是患者自行服用了不符合自身情况的药物,或者是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

应对方法,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而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者更换药物。

案例三,手术操作失误。

一名患者在手术中因为医生的操作失误导致器官损伤,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修复。

分析,手术操作失误可能是由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疏忽或者技术不过关导致的。

也有可能是手术室内设备的故障或者不合格的操作流程导致了手术失误。

应对方法,医务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卫校毕业学生替医院护士上班,输液致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某卫生院值班护士由于家中有事,就让一位刚刚卫校毕业的学生顶替自己上夜班。

晚上收治了一名患大叶性肺炎的病人,遂给予输液治疗。

夜里,当第一瓶液体滴完后,病人家属找护士续下一瓶液体。

该学生睡意朦胧,在昏暗的房间中信手拿起一个“葡萄糖”液体瓶,以为是那瓶已事先加入抗生素准备继续给病人用的液体,换上液体后,继续给病人滴注。

大约10分钟后,病人突然大声惊叫,继之抽搐,迅速死亡。

再仔细检查输入药物,发现是将装在葡萄糖瓶中的煤油误输给病人了。

二.事故分析
1.本案不属于医疗事故。

因为该学生没有得到任何部门的批准和认可,不属于医务人员。

但由于是因学生的过失导致了病人的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该学生应承担刑事责任。

而正是由于值班护士的严重不负责任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如果值班护士不让学生顶替自己值班或该学生稍加查对,这起严重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2.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3.医疗事故责任主体中的医务人员也应包括取得了相应资格、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并直接造成医疗事故的人员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责
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法规,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学习并全面理解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内涵,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全面的“三查,七对”.
4.完善医疗差错上报制度,无论是个人或科室,一旦发生医疗差错
都应及时上报,由当事人写出发生差错的全部经过,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调查,实事求是写出调查报告,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定性和提出处理意见,根据造成差错的环节提出防范措施,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不允许瞒报,漏报或迟报情况的发生。

案例2“恶性疟”患者以“重感冒”收住观察治疗,两天后死亡
一.事故经过
某疟疾疫区,一男性青年因高热、全身酸痛两天到当地卫生所就诊,以“重感冒”、“劳力感寒”收住观察,并给予抗感染、解热镇痛药物输液治疗。

第三天上午,患者上厕所时晕倒,返回观察室不久即进入昏迷状态,经多方抢救无效,于下午3时20分死亡。

后经当地防疫部门血检,确定为“恶性疟疾”。

经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患方不服,请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再次鉴定。

二.事故分析
本例患者,如医生能按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血检,及时确诊、对症治疗,年轻的生命就不至于过早地失去。

虽不是医生直接造成病人的死亡,但其却是违规过失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构成了事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因事故责任人没有违法过失行为,因此不构成医疗事故。

但是在平常工作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是因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产生的。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责
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法规,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3. 临床科室在新病人接诊,疑难病人的诊治,危重病人的抢救,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等重点病人的处理过程中,要坚持对各项诊疗常规,制度,标准的落实。

要注重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要求对每一个病例诊断分析思路清楚,病程记录规范及时,抢救处理措施得当,对各种预后估计充分。

应坚持三级医师相依检诊,把关制度,尤其要把好重点病人诊治过程的环节质量关。

案例3老人就诊,气死在医院门诊
一.事故经过
一位老人因感冒去某医院看病,在收费处因故换了三次科室,收费员不耐烦了,就在挂号单上写了三个字:老混蛋。

老人候诊时看到这三个字,气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分析
本案中,老人是在候诊时死亡的,按现行的有关规定,老人还未进入诊疗护理过程中,不属于医疗事故。

本案中,挂号员不但没有协助病员,反而出言辱骂,是典型的违约行为,医院和挂号员应承担对老人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承担医疗事故的责任。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责
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法规,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3.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行,行为举止上讲究文明礼
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现念。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中应以病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化服
务,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医患沟通,营造正常良好的医疗氛围。

案例4低热患者,门诊输液过程中死亡
一.事故经过
某病员因低热在亲属陪同下去卫生院就诊,接诊医师通过检查后,认为其发热需要静脉输液,即开处方给予输液处理。

2小时后,发现病员气喘、抽搐,病员家属大声呼叫医生、护士,但该医生已不在位(不到下班时间),另一位医生叫护士拿强心药和急救药品,但药房没人,10分钟以后,病员死亡。

二.事故分析
本案中,接诊医生误开处方和擅离职守、药房人员擅离岗位是造成病员死亡的直接原因。

若没有医生的误开处方,则药房人员的擅离岗位并不能造成该病员的死亡,因为没有输液反应也无所谓急救。

但若医生误开处方以后,药房人员不擅离岗位,在病员出现输液反应以后,医生组织急救,也有可能挽救病员的生命。

由于上述两人同时的过失行为造成了客观上病人的不救而亡,因此,两人均应对此事故承担责任,当然医生要负主要责任。

因此过失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分为单因单果、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

在许多医疗事故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体质的差异性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原因,致使事故的发生多属于多因单果。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责
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3.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于急,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患者的利益和医疗安全为重,不行以种种借口互相推诿拒收患者,以免造成延误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4.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得点病人,上级医师及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对于病情危重,复杂,疑难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的医疗纠纷患者,必须及时报告科主任,加强科间协作,尽快组织会诊,必要时可请院外专家会诊,如条件允许应建议患者转院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