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数学古玩具

合集下载

七巧板的起源与发展

七巧板的起源与发展

七巧板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智力玩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巧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益智玩具,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巧板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设计原理、材料制作、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 起源背景1.1 中国古代的七巧板七巧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当时,七巧板被用于教育,帮助孩子们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由七个不同形状的木块组成,可以通过组合和拼凑形成各种图案。

1.2 七巧板在西方的传播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七巧板逐渐传播到西方国家。

在欧洲,七巧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它成为了数学教育的一部分,被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原理2.1 几何学原理七巧板的设计基于几何学原理,每个木块都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

通过不同形状的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多的图案和结构。

2.2 平面和立体结构七巧板可以用于构建平面图案,也可以用于构建立体结构。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创造出平面图案、立体模型、建筑设计等多种形式。

2.3 数学原理七巧板与数学密切相关,它可以用于教授几何学、代数学和数论等数学概念。

通过解决七巧板的问题,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材料制作3.1 传统材料传统的七巧板是由木材制成的,木材质地坚实,适合制作耐用的七巧板。

木材的质地和颜色也增加了七巧板的美观性。

3.2 现代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七巧板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制作,如塑料、金属等。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可塑性,可以制作出更多样化的七巧板。

4. 应用领域4.1 教育领域七巧板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巧板也可以用于教授数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学科。

4.2 娱乐领域七巧板也被广泛应用于娱乐领域。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七巧板都是一种有趣的益智玩具。

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锻炼大脑。

中国古典四大智力玩具

中国古典四大智力玩具

中国古典四大智力玩具中国古代益智玩具是经过了百年、千年的不断推进演变流传至今的,但古人留下的益智瑰宝有多少人在玩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典四大智力玩具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典四大智力玩具一 . 九连环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

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

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

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

它在中国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

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

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二 . 华容道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

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

不允许跨越棋子,还要设法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到出口。

三 .七巧板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

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就是“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变异的种类很多,这里是我国最常规的七巧板。

四 . 鲁班锁鲁班锁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拼拆,儿子忙碌了一整夜,终于完成了,这种玩具后人就叫鲁班锁,其实这就是一个传说,鲁班锁也叫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鲁班锁也叫孔明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古代玩具解法

古代玩具解法

古代玩具解法————————————————————————————————作者:————————————————————————————————日期:ﻩ经典益智玩具经典一:七巧板ﻫ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

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意即“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经过唐元的发展,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理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

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

七巧板玩法:ﻫ七巧板的玩法简易,就是用七巧板内七块板块拼出各种各样那千变万化的图案,也可以跟朋友们比赛试试看谁拼的最多。

现在公认的图案有1500多种。

它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具体如上图所示。

ﻫﻫ经典二:孔明锁ﻫﻫ孔明锁也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孔明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

孔明锁解法ﻫ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孔明锁,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拼装,的确比较困难。

如图,按照编号放好孔明锁的六个小块,黑色部分,表示凹下。

这种状态朝上的面,就是拼好后与其它小块合在一起的面。

为了便于表达,把它记作星面,标有星的一端,记作星端。

按照表格的顺序,将小块逐个搭起即可。

在所示拼装过程中,孔明锁位置方向不变。

星面朝向某方向,这个小块位置就在中心偏向反方向。

浅谈古典数学益智玩具的开发与运用

浅谈古典数学益智玩具的开发与运用
当代 教 育科 学 2 0 1 3 年第学益智玩具的开发与运用
● 孙 桂 芳

要: 古 典数 学益 智 ̄ - g . - 作 为人 类 智慧 的 结晶 , 在构 造 与操 作 中都 蕴含 着丰 富 的数 学元 素 , 具
有重要 的数 学课 程 资 源价值 。本 文 总结 并论证 了古典数 学 益智玩 具 对 于初 中数 学课 程具 有丰 富教 材 资源 、 渗透数 学思 想方 法 、 引领 学 习方法和 更新 数 学观 四方 面的教 育 意义 。 关 键词 : 古典数 学 益智玩 具 ; 课程资源; 数 学玩 具 ; 教 育 意义

其次 , 建立“ 空 间与 图形 ” 观念 。数 学 玩具 本 身 是
对 勾股 定理 的应用 ; 神奇 四块 、 三 角 变 正方 、 四巧 板 等 滑 板 类玩具 亦 有对 勾股定 理 的应 用价 值 。
孙 桂 芳/ 潍坊 市实 验 学 校 校 长 , 主要 从 事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研 究
图案 设计 的 简单介 绍 。 此 时教 师可 以根 据 教学 实 际 引 学生 掌握数 学 的思想 和方 法 ,特 别 是一 些具体 的 、 技
进 四巧板 、 五 巧板 、 八 巧板 、 十 五巧 板 以及 立体 七巧 板 巧 性 较 强 的方 法 , 如 换 元法 、 因 式 分解 法 、 公 式 法等 ; 等, 作 为校 本课 程供 学 生 了解和 体验 。 对 于七 巧板 , 有 第二 , 通过解 决 实际 问题使 学 生在 掌握 所要 求 的数 学 个珍 贵 的 资源应 该 开发和 利 用—— “ 一 副七 巧板 能 内容 的 同时 . 形成 那 些对 人 的素质 有促 进作 用 的基 本
以七巧 板 、 九连 环 、 鲁 班锁 、 华 容道 为 代 表 的古典

中国古代的四大益智玩具

中国古代的四大益智玩具

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这4种玩具甚至被人誉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刚”。

这些体现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的玩具已成了世界智力游戏界的“宠儿”,在世界益智玩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们的历史悠久,同时在于其丰富的智力内涵,而且大多数在很早就传到国外,成为西方人津津乐道和迷恋的玩物,有的甚至导致了许多西方新的智力玩具的衍生和发明。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

它是一种拼板玩具。

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规”和“矩”。

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1813年)的《七巧图合璧》是至今发现的有关七巧板的最早著作。

中国另一种更简单的古老四巧拼板“调合板”传到日本后,改称为“博士板”,声称能拼出一种最复杂的图形,其智商可达博士水平,于是这种玩具竟成为日本学校必备的考验学生智商水平的教具。

在清朝,学者童叶庚将七巧板扩展为十五巧板,干脆命名为“益智图”,意即此图有益于提高智力。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

这类玩具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代的《战国策》中就有记述。

在这本记述当时游说之士的策谋集中,讲到秦始皇曾遣使入齐,使臣就带了一种玉连环(即解环玩具)。

他拿出来对齐君王后说:“齐多知,而解此环否?”意思是说,齐人知多识广,能不能把其中的环解出来?看来,当时就用这种玩具来作为衡量知识和智慧的工具。

我国将解环玩具称作“巧环”,环数从一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复杂,其中九连环最为知名。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认为九是阳数之极,所以一般都用“九”来言多。

即然九已到了极点,那就十分难了。

所以用九连环来代表解环之难了。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一般人总是认为既然此玩具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命名,那它一定是三国时代发明的。

其实,这类玩具的发明远此三国时代古老,它的发明要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洛书(即幻方),后来传入宫庭,演变成了“重排九宫”游戏。

这就是“华容道”的雏形。

此游戏在元朝时传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了在西方轰动一时的智力玩具“移动十五”。

神奇的数学游戏七巧板

神奇的数学游戏七巧板

神奇的数学游戏七巧板七巧板,作为一种古老的益智玩具,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七巧板的起源、构造和数学背后的原理,以及它对孩子的益处。

一、七巧板的起源七巧板源于中国古代的智力游戏,被认为是一种受到皇家贵族青睐的娱乐方式。

据传说,七巧板最早出现于宋朝,并在明朝时传入欧洲,成为欧洲贵族们的时尚玩具。

现在,七巧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知名数学游戏之一。

二、七巧板的结构七巧板由七个不同形状的木块组成,这些木块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各种几何形状。

这七个木块分别是:正方形(1块)、梯形(2块)、等腰三角形(2块)、菱形(1块)和正方形(1块)。

这些木块可以组合成数千种不同的图案,是一种多样性非常高的游戏。

三、七巧板的数学原理七巧板的拼图过程实际上涉及到许多数学原理。

首先,拼接七巧板需要运用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形状的认知能力。

孩子们在拼图过程中需要理解每个木块的形状和尺寸,并将它们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这需要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空间关系的把握。

其次,七巧板还能让孩子们学习到平面图的变换和对称性。

拼接七巧板的过程就是将各个木块进行各种角度的旋转、翻转和平移,这样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变换方式,并锻炼他们对对称性的感知能力。

还有,七巧板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拼接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找到最佳的拼图方案,这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七巧板的益处七巧板游戏对孩子们的益处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形状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这对于孩子们未来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七巧板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拼接七巧板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找到合适的拼图方案,这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最重要的是,七巧板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孔明锁与数学的关系

孔明锁与数学的关系

孔明锁与数学的关系说到孔明锁,大家的脑海里大概都会浮现出那个由多个木块组成、需要动脑筋才能拆开的谜题吧。

这个东西可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智慧玩具呢,最初它可能只是中国古代工匠为了打发闲暇时光,顺便锻炼自己的动脑能力而发明的。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孔明锁里面隐藏的不仅仅是智力挑战,它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

你可能觉得,哎呀,这不是个小玩具嘛,数学能跟它有啥关系?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木头玩意儿,细细琢磨起来,里面竟然充满了数学的奥秘,跟我们平常学的那些几何、组合数学啥的,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地方说起吧。

孔明锁的形状基本上都是由几个木块交叉在一起,构成一个看似简单的结构。

可你一动手去拆,哎呀,别说,一开始真的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怎么转啊,怎么推啊,都不行。

其实这就是它的奥妙之处——你看它的每一个木块都像是在跟你玩心理战。

没错,它和数学中的“空间想象”有很大的关系。

每个木块的位置和运动都需要你精确地把握,而且它的结构能让你直观地感受到三维空间的关系。

这种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形式,这不是很酷吗?再说了,孔明锁的结构本身就有点像是一个三维的迷宫。

你想要把这个锁从各个角度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或者拆开它,就得考虑每个木块的角度、顺序和排列方式。

嘿,你拆得对不对,动得对不对,完全是由数学来决定的。

数学在这里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和符号,它实际上在每个动作中都显现出来了。

孔明锁里还有很多排列组合的玄机哦。

比如你刚开始把几个木块按顺序放好,可能感觉挺简单的,但一旦试图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和插拔,哇,难度一下子就增加了。

这就像是在做一个复杂的组合问题。

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哪怕是移动一个小小的木块,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解法。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点就是孔明锁的解法往往需要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

你不能只是凭直觉去拆,要动脑筋分析每个木块的相互关系。

比如你一开始可能会觉得随便弄一弄,试试手感就能搞定,结果搞了半天还没有找到突破口。

九连环的历史、玩法和它的数学问题

九连环的历史、玩法和它的数学问题

九连环的历史、玩法和它的数学问题九连环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智力玩具,2004年A版的《普通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标)数学5中,已编入。

这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智力开发大有益处。

本文就九连环的历史、玩法及引出的数学问题,作一论述。

一、九连环的历史九连环是中国人的发明,这是没有疑问的。

宋代(公元960-1279)已经流行,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有关它的发明史,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1,春秋战国说《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有人以此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九连环玩具。

这“玉连环”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九连环,还须证据。

但那时已经有了连环一类的玩具。

2,西汉说西汉司马相如与妻子通信,妻子回信中有: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里明确用了“九连环”这个词。

是连在一起的能玩的玩具一类的东西。

时间是西汉。

3,三国说认为是诸葛亮发明,但这并无证据,估计是由于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特别是他能造出木牛流马这样不可思议的东西。

那么不知来历的巧妙玩意儿,像孔明灯、孔明锁,都冠以诸葛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是这样,那九连环的流行,应在三国之后。

总之,九连环产生在古代中国,这已为世界所公认。

又在《红楼梦》第七回中,就有大观园中小姐们玩九连环的描写,……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送一些宫制的堆纱假花给园子里的姑娘们,每人两朵。

找黛玉时,“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

二、九连环的结构1、环钗:由一根金属丝制成(图1)图1环钗2、环底:一椭圆金属盘钻有9个小孔,可穿环干。

(图2 的中部)图2环环杆环底3、环与环杆:环由金属丝制成,每一环带一金属环杆(图2)将环及环杆编号如图2,每一个环由环杆穿过下一个环,再连按到环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智数学古玩具,营造孩子寓教于乐新天地
——别让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断流”
吴中区浦庄中学周灵敏
摘要:
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四喜人……这些流传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数学玩具,渗透了我们祖先的神奇智慧。

这些看似简单的玩具,应用了许多高深的数学原理,西方有时将这些玩具统称为“中国的难题”。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却热忠于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电脑游戏中,在现各大商场中各种电动玩具琳琅满目,也鲜见中国古典玩具的踪迹,这些曾经是多少代人最有效的启智玩具对他们来说却十分陌生,我们不尽要惊呼别让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断流”。

关键字:古典益智数学玩具
一、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对世界数学的影响。

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老的智力游戏和古典数学玩具就是见证之一”。

中国古老的智力游戏和古典数学玩具,如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四喜人等把数学和游戏玩具结合起来,涉及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运筹学、图论等多门学科。

七巧板运用了几何学原理;九连环的解法用的是二进制原理,解的过程包含拓扑学原理;鲁班锁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拼接;华容道更复杂些,它的有限空间里的图形调动用的是图论和运筹学。

它们其实都是数学问题,美国一所大学就曾用计算机编程算出解华容道所需的最少步骤为81步。

这些对于提高玩具品位、开发孩子思维智力具有独特的功能,西方有时将它们统称为“中国的难题”。

著名英国皇家协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中曾
把七巧板称作“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日本《数理科学》杂志将华容道称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

国外称九连环为“中国环”,称鲁班锁为“六根刺的刺果谜”。

美国智力大师马丁·佳德纳认为西方著名的智力玩具“驴的魔术”的灵感来自中国的“四喜人”。

与益智数学玩具打了近半世纪交道的上海老人方不圆,首次用自己的益智玩具,奇迹般地解开了一道尘封130多年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寇克曼15个女生问题”。

日前,当这位83岁的老人在美国一次演说中,透露其解题思路是排列组合拼盘时,在美国数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智力玩具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和世界对中国古典数学玩具的重视。

二、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种类
所谓益智,英文就是puzzle,本来是解谜题或解困惑之意。

它以推理为主,知识性和机智性的考察为辅。

良好的益智古典数学玩具大多以推理的方式来解答,而且问题与解答都很有趣,设定各种令人莞尔的情境,集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

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益智玩具,最著名的是“华容道”,它和法国人的“独立钻石棋”、匈牙利人的魔方一起被称为世界“益智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

益智玩具的集大成者──英国的霍夫曼教授,在他的名著《新与旧的益智玩具》中,以机械性为主、形状和材质为辅,将益智玩具分为十大类,我国古代数学益智玩具可分为以下五类:
1、环。

名声最大的就是起源于宋代的九连环。

它包含了极为深奥的数列原理,如果找不出其中的规律,是很难解开的。

还有如万寿环、花篮环、迷宫、梅花三弄、银蛇狂舞、银蛇摆尾等技巧类游戏,均含有很深的数学道理,有助于培养提高人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2、扣。

包括鸳鸯扣、吉祥扣、同心结、千千结、M扣,这类游戏大多利用了绳的柔韧性原理,其中的M扣最具代表性,你可能会在无意中把它分开,但装上后又不知所措,掌握其规律性有相当难度。

3、绳。

它一般是将绳从设定好的框架中取出,如迷宫象、高音符。

这类游戏难度较大,这正如每位水手都必须掌握几十种绳结一样,绳因其最具柔韧性,变化也很多。

4、拼板。

这类游戏普遍属于高难度,如"T之谜"、"华太郎"、"七巧板"、"六巧板"这类游戏要求你完全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套,绝不能仅局限几块拼板的形状,你多花一点时间,它可以告诉你全新的思维方法。

5、综合类。

这类游戏品种繁多,较有代表性的有"孔明锁"、"魔盒"等。

"孔明锁"相传都是诸葛亮发明,对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绝对值得一试。

三、玩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根据《美国经典育儿游戏》系列丛书建议,在儿童从五岁开始就注重手工操作能力的训练,具有分解几何图形拼成方形或圆形的能力和简单的计算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儿童的科学观察能力及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益智玩具开展趣味性计算、走迷宫、下棋、七巧板等及一些益智游戏,因其变化多、可玩性强,很容易吸引孩子兴趣。

而且有些益智玩具结构简单,大部分益智玩具都不必花钱去买,通过网上查找或看到实物后,孩子自己可动手来做,从而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使能力得到提高。

2、有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也许有人认为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和华容道等不过是些玩具,登不了大雅之堂,然而古典益智数学玩具绝不仅仅是玩具,她因流传中外、喜者众多而博大,因文明高雅、造型优美、数学底蕴深厚而精深。

这些数学玩具在千变万化中,蕴含着传神深邃的诗的意境,形美、
神美、意美兼备,让玩着充分体味到古人变化中暗藏的幽雅和情趣。

这是培养数学亲切感的最好工具,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板着面孔的公式、原理,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许多益智玩具玩法多样,并可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孩子能在玩中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多渠道去看事物容易找出新的解决办法。

激发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而非沿袭惯性思维,因此有人将益智游戏称为“盛放积极头脑的容器”。

这更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拓展创造空间,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4、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有互动性,可双人或多人进行益智游戏,这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出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品质。

孩子们在竞赛中提高心理受挫能力,形成坚强的意识,有助于形成外向的人格。

四、几点思考:
益智玩具在欧美先进国家非常流行,尤其是其知识份子如医生、律师、数学家、科学家等更是乐此不疲,并且以玩益智玩具、收藏益智玩具为荣,蔚为风气。

反观国内,市面上的益智玩具数量并不多,玩益智玩具的人也很少,反而是声光一类的电子、电动玩具充斥市场,电脑游戏更是所向披靡,这种单一化的社会游戏格局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苍白的社会游戏心态,重视视觉刺激的沉溺性休闲方式对孩子一代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举行,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题词:“数学好玩”,大会主席吴文俊提出中国的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一些国外数学家也提出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也许这些中国
古典智力玩具能让中国孩子在游戏中领略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数学之美。

1、发挥一些老学者的积极性,加强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玩具的研究。

曾任《我们爱科学》杂志主编的余俊雄曾被邀请到美国参加“马丁·加德拉趣味数学聚会”。

当他在美国看到一些学者家里收藏的在中国都很难见到的象牙和银质九连环等中国古代玩具,回国后,余俊雄找到了研究七巧板的徐庄、傅起凤夫妇,研究鲁班锁的秦筱春、研究巧环和九连环的周伟中,创办北京玩具协会益智玩具委员会,一群老学者为拯救中国古典智力玩具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2、积极开展各种展览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古典玩具
在2002年8月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中国古典数学玩具展”中,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古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他们玩着充满“魔力”的益智玩具,在用心揣摸,认真思索,不知不觉地走进曾经感觉神秘、高不可攀的数学殿堂。

3、加强引导,提倡学校全面开展各类活动
开展中国古典益智数学竞赛活动是一项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科技教育活动,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多年实践来看,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也取得了一些的教学效果,希望教育产主管部门加强引导,可将此纳入到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可组织一批教师参加培训,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倡导学校经常性、有组织地开展好各类中国古典益智数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遇教于乐的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