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性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哲学)
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合格考)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
知识点
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任意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要有条件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趋势)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判断】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A.正确B.错误【判断】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且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B)A.正确B.错误哲学是怎样的世界观。
(A)A.系统化、理论化B.不自觉的C.零散的、理论化的【判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A.正确B.错误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表述正确的是(C)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以上都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有(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B)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A)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判断】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合格性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哲学

《2018年会考说明》题型示例哲学部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8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
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
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
”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90.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9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92.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生活中萌发的A.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思想9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4.右图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95.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
2019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题哲学与生活共12页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生活与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矛盾分析法B.两点论、两分法C.扬弃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3.“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 右图漫画给人的哲学启示是A. 书本是认识的来源B. 尊重知识,尊重权威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7.“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8.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这一情形表明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来某种物质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历年北京高中政治合格性考试汇编:生活与哲学(学生版)

历年北京高中政治合格性考试汇编:生活与哲学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0•北京学业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全盘照搬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20•北京学业考试)下面漫画《方向比速度重要》启示我们()A.注重加快发展速度,促成事物质变B.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明确正确方向C.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保持乐观精神D.价值判断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3.(2020•北京学业考试)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立了“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
”同样都是“远”,意境却不同,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共性与个性相统一B.外因对内因起决定作用C.真理与谬误无界限D.想象可以直接变为现实4.(2020•北京学业考试)海绵城市体现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
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清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开释”并加以使用,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用和削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从哲学角度看,建设海绵城市()A.可改变水循环规律更好造福人类B.需抛弃以往城市建设的所有做法C.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要把人的主观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5.(2020•北京学业考试)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指示方向的路标牌并没有错,但跟着它还是容易走晕:如果加上全景图,并特别标注出“您的位置”,感觉就会不同。
这种体验表明()①作为整体的全景图发挥着重要作用,主导着行程的方向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利用全景图能更好地规划行程③未标注全景图的路标牌,不能单独发挥关键部分的导向作用④明确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有利于顺利抵达目的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20•北京学业考试)在科普作品《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中有这样的话,“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
江苏省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

第一部分 《生活与哲学》考点解读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1 美好生活的向导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
哲学是__________、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观都被称为哲学)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__________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__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________、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________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
考点2 百舸争流的思想1.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_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 __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024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等级)考试复习一本通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35条

…………………………………………………………………………………………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35条…………………………………………………………………………………………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指导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哲学卷

信宜一中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试卷本试卷共8页,6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然而,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思维活动B、人类的实践活动C、人类的生理活动D、人类的科学活动2、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科学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A、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B、具体科学的发展等于哲学的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上帝创造世界6、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9、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A、宇宙B、物质C、时空D、原子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客观存在性D、可知性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性B、静止C、运动D、客观存在12、纳米是一种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合格性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哲学)————————————————————————————————作者:————————————————————————————————日期:2《2018年会考说明》题型示例哲学部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8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
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
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
”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90.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9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92.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生活中萌发的A.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思想9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4.右图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95.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真理和谬误的关系96.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②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③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④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7.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9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都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99.人们经常引用老话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老话之间似乎也有冲突,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退一步海阔天空”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
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①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其正确性无法被检验③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④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0. 右图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
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
”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认识具有生动、具体和丰富的特性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101.右图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B.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2.《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
小泽同学到新华书店购买这两本书,他应该去图书专架查找。
A.马恩著作 B.列宁著作 C.毛泽东著作 D.邓小平著作10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 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D.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104.记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右图为高二某同学的笔记本。
“记录区”用来在上课时快速记录,“整理区”用来课后归纳重点、补充疑问,“提示区”用来写下整个笔记的提纲或延伸说明。
原始的记录一逻辑的整理一关键的提示,这一方法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系统与要素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105.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能够揭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是A.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106. 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3④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7.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楹联上下相接、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境相联。
这种表达方式与下列哲理相通的是A.矛盾双方相反相成B.矛盾双方相互均衡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8. 漫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以及各种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各方面都优秀。
也许你在某个方面略胜一筹,但在其他方面,别人却会领先。
”下列说法与漫画寓意相符的是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09.某同学的书桌上贴着这样两个公式:注:公式中的 1代表现有学习水平,1%代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或减少,365代表一年。
这两个公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关注事物变化的方向C.要善于抓住机遇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110.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1.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
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了鸿篇巨制《红楼梦》。
“一万小时定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否定一切D.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12.漫画“低头族”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A.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B.急功近利,没有注重量的积累C.墨守成规,没有坚持发展的观点D.囫囵吞枣,没有坚持辩证否定观11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114.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
“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有时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自带购物袋……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①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5.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走班制”体现了A.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C.外因对内因的决定作用D.部分大于整体的思想116.哲学课上,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以上四个图形,哪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特征不同?请说明理由。
四位同学发言如下。
甲:圆形,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乙:三角形,因为它是唯一全部由直线构成的。
丙:半圆形,因为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
丁:第四个图形,因为它是唯一的不是轴对称的图形。
老师点评: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这则材料表明A.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有许多真理B.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其性质根本无法确定C.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会不同D.价值判断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117.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45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我们之所以需要弘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因为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118.4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发35年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119.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 A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 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 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一诗句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 ④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非选择题:19. 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因为有多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因为走到哪里,那里就成为“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