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基本步骤

合集下载

马铃薯转基因步骤

马铃薯转基因步骤

马铃薯转基因步骤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作物之一,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

然而,马铃薯也面临着许多的病虫害威胁,这些威胁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转基因技术被用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和抗病性。

本文将讨论马铃薯转基因的步骤。

1. 确定目标基因马铃薯转基因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基因。

这个基因可能是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也可能是与马铃薯的营养价值相关的基因。

确定目标基因是转基因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克隆目标基因一旦确定了目标基因,就需要克隆它。

这个步骤通常涉及到DNA 插入和PCR放大等技术。

克隆目标基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转基因过程。

3. 构建载体为了将目标基因引入马铃薯细胞内,需要构建一个载体。

载体是一个DNA分子,可以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其中。

常用的载体包括农杆菌和病毒等。

4. 转化马铃薯细胞将构建好的载体引入马铃薯细胞中,从而将目标基因引入到马铃薯细胞中。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

农杆菌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可以将外源DNA插入到植物细胞中。

5. 筛选转基因植株一旦转化成功,就需要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基因检测技术和抗性筛选等方法。

只有成功筛选出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株才能进一步培育和繁殖。

6. 验证转基因植株的品质和安全性需要验证转基因植株的品质和安全性。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对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生长性能、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

只有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才能保证转基因马铃薯的品质和安全性。

总结马铃薯转基因的步骤涉及到目标基因的确定、克隆、载体构建、转化马铃薯细胞、筛选转基因植株和验证品质和安全性等环节。

这些步骤都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每个步骤都严格把控,才能成功地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品种。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徐飞洋技术原理:转基因即将人工分离、修饰后的DNA、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基因组,在导入基因表达的影响下,原有生物体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化。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里,从而使获得优良基因的生物的基因得到改善并能进行表达和遗传,进而使生物获得优良性状如抗虫性、抗逆性、抗倒伏、抗盐碱性等。

基本技术过程:(1)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4)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5)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

(6)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技术应用:1、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乳牛是产奶的母牛,为了提高其产奶量,又不影响奶的质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牛的生长激素(Bovine Somatotropin,BST),并注射到母牛体内,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量的目的。

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的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Recombinant)的猪生长激素,并注射到猪体内,便可使猪瘦肉型化,有利于改善肉食品质。

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动物生长激素(Porcine Somatotropin,PST)对加速动物的生长,改善饲养动物的效率及改变畜产动物及鱼类的营养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性食品原料也可用转基因技术改良。

如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马铃薯比一般马铃薯含有较高的固形物含量,大豆、芥花菜经转基因技术改造后其植物油组成中含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食用油的品质。

2、改良微生物菌种性能由于把具有优良性能的酶基因转移至该菌中,使该菌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酶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高,面包加工中产生CO2的量也较高,最终制造出膨发性能良好、松软可口的面包产品。

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步骤是

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步骤是

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步骤1. 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的技术,用于改变目标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产生许多有益的效应。

2. 转基因技术的实施步骤转基因技术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目标基因和接收体首先,需要确定要导入的外源基因和接收体(宿主生物)。

外源基因是来源于其他物种的基因,具有特定的功能。

接收体是目标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步骤二:基因克隆在这一步骤中,外源基因被放入载体DNA中,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

载体DNA是一个能够被生物体识别和复制的DNA分子,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和病毒。

步骤三:转化转化是指将克隆好的基因导入到接收体中。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农杆菌介导转化、生物微粒枪法和化学法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是将外源基因送入接收体的细胞中,并使其稳定地整合到接收体的基因组中。

步骤四:筛选和验证此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接收体是否成功转基因。

一般会使用筛选标记基因来验证导入的基因是否已在目标生物体中表达。

例如,在植物转基因中,常常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步骤五:后代选择和培育经过筛选和验证后,成功转基因的生物体将被选中并进行后代培育。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杂交和选择等方法,选择具有期望遗传性状的后代进行进一步培育。

步骤六:监管和应用在实施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监管规定。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估和审批程序。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包括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产量、抗病虫害和逆境等能力。

3. 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与风险转基因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

争议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环境影响和道德伦理等方面。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同时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此外,食品安全、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也是争议的焦点。

转基因步骤

转基因步骤

农杆菌诱导的棉花下胚轴遗传转化1:无菌苗的制备a:现将准备好的棉花种子去掉外面的硬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的升汞灭菌8分钟(期间不断的摇晃小三角瓶)。

将升汞倒回原来的瓶子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5min左右一次(清洗的期间不断地摇晃小瓶子)。

b:清洗完毕后,将种子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5—6颗每瓶(在转移时,所用到的勺子,镊子注意用酒精灯烧好,注意无菌操作)。

c:将已经转移好的培养基封口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

d:恒温培养箱培养48h后扶苗(扶苗主要是将种皮去掉,将已经长出来的跟插入到培养基里面)。

e:96h后根据下胚轴生长情况切苗转化。

注意:上述全部过程都是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的,注意各个细节确保无菌操作。

需要准备的器具有无菌水,两个灭菌的空瓶子,升汞,镊子,无菌培养基,酒精灯,种子。

2:切苗转基因a:准备好需要的器具,两个带滤纸的大皿,带滤纸和不带滤纸的小皿数个,两把镊子,酒精灯。

b:切苗的要求,将生长正常无菌的下胚轴从无菌培养基上取出来去掉两端多余的部分,用已经灭菌的刀片将其切成6-8 mm的小段,在切得时候要做到一刀两段,不能用刀片将下胚轴损伤。

C:在切了一半的时候可以准备要用的菌液(假设同时转两个基因,只用一瓶菌液)1:取10ml MGL到三角瓶之中分别加入25ulAS2:将已经准备好的菌液取适当的量到离心管中,离心一分钟后待菌体沉积到离心管底部时即可。

3:将需要转化的基因在三角瓶上编号,用MGL抽打菌液后,取少量菌液转入到不同基因的三角瓶内(在光下看到溶液为薄雾状即可)。

4:将带有编号的三角瓶放到摇床上>30min5:将菌种转入到4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

6:待切苗完成后,将下胚轴转入到对应的菌液中,8min后倒掉菌液,待下胚轴上的菌液完全干之后(可用小皿里的小滤纸反复吸收上面的菌液),将下胚轴转入到带有小滤纸的共培养。

的培养皿中。

将转好的小培养皿放到恒温培养箱中,72h后转皿。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到植物细胞的过程,从而改变植物的表型特征。

在植物转基因技术中,将外源DNA插入到植物细胞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DNA片段的生产和收集:DNA片段的生产和收集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比如PCR扩增技术、染色体复制,等等。

(2)特異性克隆:特異性克隆是一种利用抗原受体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将无菌的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使改变细胞表型性状的抗原受体获得潜在的克隆特异来源。

(3) 载体特异性转染:载体特异性转染是将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的过程,它通常是利用哺乳动物质粒等载体将外源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

(4) 转化:转化是植物细胞在受到DNA片段植入后,能够形成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的过程。

2、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方法
(1) 诱导细胞抗性:植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利用一些诱导剂,如多聚糖、双链RNA等,通过诱导植物细胞的自然抗性,让其增加免疫反应及抗外源性抗原的能力,从而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转化效率。

(2) 共价结合技术:共价结合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将外源DNA植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它通常利用某种活性稀释剂将DNA片段与
植物细胞表面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从而使外源DNA片段能够植入宿主细胞。

(3) 转化抗性:转化抗性是一种利用抗生素来抑制植物细胞的自然抗性,从而促进植物细胞内部外源DNA的转化。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和环丙沙星。

(4) 小麦内含体技术:小麦内含体技术是一种利用小麦内含体将外源DNA植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它通常利用小麦内含体外质壁偶联(ECC)促进外源DNA的转化。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
内容: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目的基因。

根据转基因的目的,从供体中选择想要的目的基因,这通常是编码某种有用蛋白质的基因。

2. 构建载体。

将选定的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分子中,例如质粒或病毒载体。

载体可以帮助目的基因进入目标生物的细胞。

3. 将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

使用微注射、电穿孔、基因枪等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目标生物的细胞中。

4. 筛选转基因细胞。

通过抗性筛选、荧光筛选等方法,从导入重组载体的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导入了目的基因的转基因细胞。

5. 转基因细胞培养。

对转基因细胞进行培养、繁殖,获得足够数量的转基因细胞。

6. 转基因植株再生。

通过组织培养等手段,从转基因细胞中再生出完整的转基因植株。

7. 鉴定转基因植株。

通过、杂交等手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

8. 转基因植株评价。

对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进行评价,确定是否达到了转基因的预期目的。

这就是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

不同的转基因目的和对象,具体操作可能会有所调整。

转基因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方法ppt(共22张PPT)

转基因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方法ppt(共22张PPT)

【DAWN_ZX】
•优点: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
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动物转基因方法
原核显微注射法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
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法
线粒体介导法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动物转基因方法
原核显微注射法(最常用)
【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
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DAWN_ZX】
转基因技术的步骤
STEP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导入植物细胞一般用农杆菌转化法,也可 用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 (2)导入动物细胞一般用显微注射法。 (3)导入微生物细胞一般用感受态细胞吸收DNA 分子的方法。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转基因技术的步骤
STEP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方法: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方法: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方法: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 抗原-抗体杂交。 4. 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 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 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 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 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 基因植株。 •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重组法酵母转基因的操作流程

重组法酵母转基因的操作流程

重组法酵母转基因的操作流程1.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酵母基因组DNA提取的目的是获取酵母菌体内的DNA用于后续的操作。

一般采用裂解酵母菌体的方法提取DNA,具体步骤如下:-通过酵母预培养,得到酵母菌悬浮液。

-沉淀酵母菌悬浮液,去除培养基。

-使用细胞裂解缓冲液裂解酵母细胞,释放DNA。

-使用丙酮沉淀DNA,去除其他杂质。

-通过洗涤、溶解等步骤得到纯化的酵母基因组DNA。

2.外源DNA的构建外源DNA的构建是将目标基因或其他DNA片段经过特定的操作,构建成可用于转基因的载体DNA。

-针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或使用其他适当的方法获得目标DNA片段。

-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一般采用限制酶切和DNA连接酶的方法。

-外源DNA还可以构建其他特殊序列,如启动子、标记基因等,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3.酵母菌体的转化转化是将外源DNA导入酵母中,使酵母细胞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酵母菌体转化一般有两种方法:化学法和电转化法。

-化学法转化:-制备酵母靶菌株,包括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株及对应培养基成分的调整。

-制备产生低盐胆固醇溶液和转化缓冲盐溶液。

-稀释酵母导入质粉末,并加入充足的低盐胆固醇溶液。

-在冰上孵育一段时间,将混合液通过热激冷冻的方法转移到电泳气泡中。

-通过勺子串入导入液,冻结导入液后,电泳电环泵注入电泳。

-电泳过程中伴有导入液的减量。

结束电泳时,针尾切割成小片。

-电转化法转化:-将酵母细胞培养至对应的生长期。

-调整酵母细胞浓度。

-准备转化缓冲盐溶液和性相为空凝气泡的溶液。

-将酵母细胞和目标DNA溶液混合。

-通过不同电压的电击法将酵母细胞进行电转化。

-回收转化后的酵母菌体并进行培养。

4.筛选转基因酵母为了筛选出成功转基因的酵母细胞,一般采用标记基因的方法。

-构建一个可表达特定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酵母菌株。

-将转化后的酵母菌种悬浮液培养在含有选择性的培养基中,使只有转基因酵母能够存活下来。

-通过对菌落进行PCR扩增或其他方法,确认是否成功获得目标基因的酵母菌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 转化的概念:
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