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合集下载

脾的解剖学知识

脾的解剖学知识

脾的解剖学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脾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与胃和胰腺相邻。

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制造、存储和清除血细胞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脾的解剖学知识,包括脾的位置、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等方面的内容。

一、脾的位置脾位于腹腔左上部,主要靠近胃和左肾,并且与胰腺紧密相连。

脾的位置相对固定,一般不会出现位置移动的情况。

除非脾脏发生异常增大或者有其他疾病导致脾脏向下垂,才可能出现位置的改变。

二、脾的结构脾是由脾组织和包膜组成的,脾组织包括红髓和白髓。

红髓是由大量的血窦和淋巴细胞组成的,主要参与血液的清除和储藏功能;白髓则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参与免疫功能。

脾外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包膜,包膜下是脾实质,实质内分布有红、白髓。

三、脾的功能1. 血液储藏和清除功能:脾能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存储多余的血细胞,当有需要时释放出来。

脾脏还能够清除体内老化的、畸形的红血细胞和细菌等有害物质,保证血液的清洁。

2. 免疫功能:脾作为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脾脏内的白髓中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对外来病原体进行识别和攻击。

3. 血液生成功能:脾在胚胎期间具有造血功能,可以产生血细胞。

但成年后,血液生成功能逐渐减弱,主要以清除和储存血细胞为主。

四、脾的相关疾病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发生疾病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常见的脾脏疾病包括:1. 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是脾脏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脾脏过度活跃,造成过多的血细胞被清除,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2. 脾功能低下:脾功能低下是由于脾脏功能异常或退化引起的,这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血液生成功能,使机体易感染疾病。

3. 脾脏损伤:脾脏损伤常常是由外伤引起,或者是一些特定的疾病导致脾脏损伤和出血。

严重的脾脏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结语脾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PPT优秀版

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PPT优秀版

2 游走脾(异位脾)由于脾蒂过长造成脾坏死
3 门静脉高压征合并脾功能亢进者
4 脾原发性肿瘤
5 脓毒血症引起的脾局部感染或脾脓肿
66
各种原因性疾病致脾功能亢进,如原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等
术前准备
用物准备
ü敷料:大敷包 大容器 纱布垫 手术中单 ü器械:腹包 脾蒂钳 长剪刀、刀柄 传递桶 ü一次性物品:1、4、7#丝线 吸引器管、 头 11、22#刀片 粘贴巾 消融电极 敷贴 腹腔引流管 温盐水
脾的 脾静脉由脾门处2-6条属支组成,,走行较直,行程较恒定,位于脾动脉后下方,走行于胰后面的横沟中
脾详破细裂 检等查急创症面手,术彻,底由止于血出。血量多且速度快,手术开始前最好建立2条静脉通道,并保持输液畅通,术中大出血时及时补充血容量。
韧带 脾递静22脉#刀由切脾皮门,处递2-干6条纱属布支、组弯成钳,、,电走刀行、较丝直线,止行血程,较递恒甲定状,腺位拉于钩脾暴动露脉手后术下野方。,走行于胰后面的横沟中
注意事项
1.脾破裂等急症手术,由于出血量多且速度快,手 术开始前最好建立2条静脉通道,并保持输液畅通, 术中大出血时及时补充血容量。 2.巡回护士需提前准备止血药品及一次性用品,促 进手术切面广泛性出血时凝血止血。 3.做好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准备工作。 4.手术过程中洗手、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器械和 敷料,特别注意填压在脾床的纱布垫,避免遗落在 病人体内。 5.手术过程中要用温盐水冲洗病人腹腔。
思递考长题 镊:取脾出切塞除于术脾时床需的要纱切布断垫那,些大韧弯带钳?夹结出扎血哪点些,血4#管线?结扎或缝扎。
做好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准备工作。
分离脾蒂并切断,切除脾脏。
由脾肾韧带向上延伸至 膈,此韧带很短,有的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汇报人:2023-11-30•脾脏的应用解剖•脾切除术的发展历程•脾切除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与步骤•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脾切除术的相关研究与展望脾脏的应用解剖滤血储存血小板参与免疫反应制造补体脾脏的生理功能01020304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脾脏中有大量的血小板,这些血小板在出血或受伤时会被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抵抗感染。

脾脏中的肝脏和其他组织共同制造补体,补体是一种能够增强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脾脏位于胃和结肠之间,略偏左侧,紧靠背部。

位置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通常与成年人的拳头差不多大。

大小脾脏是一个扁平的器官,略呈三角形或半月形。

外观脾脏由若干个称为小梁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这些小梁将脾脏分为许多小的区域。

内部结构脾脏的解剖结构脾脏由脾动脉和脾静脉供血,这些血管与腹腔动脉和门静脉系统相连。

血管分布脾脏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些神经与脊髓和脑干相连。

神经支配脾脏的血管分布与神经支配脾切除术的发展历程脾切除术的历史背景在古代医学中,脾脏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与消化、免疫和内分泌等功能密切相关。

然而,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脾切除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脾切除术的起源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生开始尝试通过切除脾脏来治疗一些与脾脏相关的疾病,如脾破裂、脾脏肿瘤等。

最初的手术方法比较简单,但效果并不理想。

手术技术的改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脾切除术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采用了更加精细的手术器械和更加先进的手术方法,使手术效果逐渐提高。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明确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医生逐渐明确了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脾脏肿瘤、脾破裂等;而禁忌症则包括患者年龄过大、身体状况较差等情况。

脾切除术的演变与发展现代脾切除术逐渐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通过腹腔镜等技术进行手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汇报人:2023-12-13•脾脏应用解剖•脾切除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目录•手术方法与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01脾脏应用解剖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部,与胃、膈肌、肋骨等相邻。

位置脾脏呈扁椭圆形,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呈暗红色。

形态脾脏位置与形态脾脏是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参与红细胞的代谢和免疫。

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储血功能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

脾脏可储存一定量的血液,在需要时释放入血,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030201脾脏功能与作用脾脏与胃相邻,两者之间有脾胃韧带相连,共同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与胃的关系脾脏位于膈肌下方,膈肌的升降可影响脾脏的位置和功能。

与膈肌的关系脾脏位于肋骨的深面,受到肋骨的保护,避免受到外力损伤。

与肋骨的关系脾脏与周围组织关系02脾切除术适应症与禁忌症脾脏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瘤等,当肿瘤较大或出现破裂出血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脾脏外伤当脾脏受到外伤,如车祸、跌落等,导致脾脏破裂或大出血时,需行脾切除术以控制出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脾脏功能亢进,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可考虑行脾切除术。

如果患者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打击,不宜行脾切除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等,手术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不宜行脾切除术。

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脓毒症等,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不宜行脾切除术。

感染性疾病如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等,不宜行脾切除术。

其他禁忌症03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肠道准备,如禁食、灌肠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同时,还需要进行皮肤准备,如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清洁皮肤等。

术前评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腹腔镜下脾切除脾血管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脾切除脾血管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临床论著腹腔镜下脾切除脾血管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许景洪① 卢榜裕3 蔡小勇 陆文奇 黄裕斌 黄 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南宁 53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血管解剖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T LS)47例资料。

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1例,地中海贫血1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脾血管瘤1例,脾囊肿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1例。

根据胰尾段内结扎脾动脉后,脾脏呈现颜色改变,总结脾血管腔镜下解剖分型。

结果 脾血管为Ⅰ型(分支型)者占72.3%(34/47);Ⅱ型(主干型)占19.1%(9/47);Ⅲ型(迷走型)占4.3%(2/47);腔镜下解剖不清2例(413%)。

46例成功完成T LS,手术成功率97.9%(46/47),14例同时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地中海贫血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广泛创面渗血而中转开腹行创面止血。

43例经脾动脉结扎,45例经脾门血管分级离断技术得以完成手术。

T LS手术时间50~240m i n,(110±35)m in。

出血量20~1500m l, (160±87)m l。

 结论 腹腔镜下脾血管绝大部分以分支型为主,但可以在胰尾上缘结扎脾动脉阻断脾脏的大部分血供,脾门血管可以进行分级离断。

脾动脉结扎、脾门血管分级离断是控制术中出血、防止胰腺损伤的有效技术。

【关键词】 外科学;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604(2008)01-0026-03Ana to m ica l Ba sis a nd C li n i ca l Appli ca t i on of La pa r oscop ic Splenecto m y Xu J inghong,Lu B angyu3,Ca i X iaoyong3,et a l. 3D epart m ent of M ini m a lly Invasiv e Surgery,F irst Affiliated Hospita l of GuangxiMedica l U niv ersity,Na nning530007,China 【Abstra c t】 O b jec ti ve T o inv e stig a te the lapa ros copic ana t o m y of the s pleen v e sse ls and its clini ca l appli ca ti on. M ethods The data of47case s of t otal l aparoscopic splenec t o m y(T LS)we re analyzed.Among the pa tients,21had cirrhotic porta l hy pertensi on, 19had tha lasse m ia,2idi opathic thro m bocytopenic purpura,2hereditary s phe r ocyt osis,1angi oma of the s p leen,1s plenic cyst,and1 pri ma ry hypers p lenis m.T he color of the s p l een was observed afte r the splenic artery near the pancreatic tail was ligated.And then the s plenic ar t e ry wa s categ orized according to the col or. Re sults Among t he47ca ses,34(72.3%)were categori zed as ty peⅠ,9 were ty peⅡ(19.1%),and2we re ty peⅢ(4.3%).The arte ria l ana t o m y was unc l ea r under a laparoscope in2ca ses(4.3%). The T LS wa s co mple ted in46case swith a success rate of97.9%(46/47).Among the ca ses,14rece i ved extensive eso p hag og a stri c deva scula ri zati on si multaneously,and3pati ents who had thala ssem ia underwent cholecystecoto my aft e r the T LS because of ga llbladde r st one s.One ca s e was converted t o an open surge ry because of extensive bleeding o wning t o coagulati on dis orde r.The s p leen arterywas ligated in43ca s e s,and the hilar ve sse ls we re resected by dissec ting and ligating in45cases.The Ope rati on ti me averaged a t(110±35)m in(range50-240m in),and the mean intraope rative bl ood losswas(160±87)m l(range,20-1500m l). C onc lusi on s In s p ite of the p r om inent typeⅡof the s pleen ve sse ls,the s p l een arte ry can be dissec t ed and liga t ed at the leve l of t he superior edge of the panc reatic ta il t o stop the bl ood supp ly t o the s pleen.The hila r ve ssels can be re sected by dissecting and liga ting.The s p leen a rt e ry ligati on and hila r ve ssels re section by dissecti ng and li ga ting a re effective in contr o lling intraoperati ve bleeding and av oiding pancrea s injury.【Key W or ds】 Surge ry; Laparoscopy; Sp lenecto my; Anato my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 r oscop ic splenect om y,LS)创伤小,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目前已成为血液病脾切除术的“金标准”[1]。

脾脏—搜狗百科

脾脏—搜狗百科

脾脏—搜狗百科脾的⾎液通路脾动脉从脾门⼊脾后分⽀进⼊⼩梁,称为⼩梁动脉(trabecularartery)。

⼩梁动脉分⽀离开⼩梁进⼊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些⼩分⽀形成⽑细⾎管供应⽩髓,其末端膨⼤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在穿出⽩髓进⼊脾索时分⽀形成⼀些直⾏的微动脉,形似笔⽑,脾损伤故称笔⽑微动脉(penicillararteriole)。

笔⽑微动脉在脾索内可分为三段:①髓微动脉(pulparteriole),内⽪外有1~2层平滑肌;②鞘⽑细⽑管(sheathedcapillary),内⽪外有⼀厚的巨噬细胞鞘,但在⼈不发达;③动脉⽑细⾎管,⽑细⾎管末端的⼤部扩⼤成嗽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则直接连通于⾎窦。

⾎窦汇⼊由扁平内⽪细胞构成的髓微静脉(pulpvenule),髓微静脉汇⼊⼩梁内的⼩梁静脉(trabecularvein),最后在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

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梁,继⽽在门部汇集成较⼤的淋巴管出脾,淋巴内含有许多T细胞。

脾内⼤部分⾎液流经脾的速度较快,约30秒,少量⾎液的流速较慢,需数分钟⾄1⼩时,依据脾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变化。

脾的神经分布近⼗数年对免疫系统各器官内的神经分布有突破性进展,发现淋巴组织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从⽽改变了过去认为神经不直接调节游离细胞的概念。

脾神经⼊脾门后,其分⽀除分布于⾎管及⼩梁平滑肌以外,还有许多神经末梢进⼊脾实质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红髓的脾索内较少见,淋巴⼩结内则⽆。

电镜下见到,有的神经末鞘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间隙仅6nm宽,未见突触形成。

说明神经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调节作⽤。

功能作⽤脾脏定义 功能作⽤脾脏定义 ⼈体最⼤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髓构成,具有造⾎和⾎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免疫应答、产⽣免疫效应分⼦的重要场所。

脾脏由脾动脉供⾎。

肝胆外科脾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疗法

肝胆外科脾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疗法

肝胆外科脾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疗法脾切除术在我国已是一种开展比较广泛的手术,用于治疗脾疾病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用于治疗脾外伤亦有300余年历史。

脾切除术对于没有粘连的一般肿大的脾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手术方法。

随着近代医学对脾生理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脾切除后对机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的认识,常规脾切除的指征受到了挑战。

文献报道的各种保脾术式,不下几十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脾切除术失去了应有的位置,至今其仍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

一、脾切除的适应证(一)脾功能亢进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大多与血液病有关。

有脾切除指征的血液系统疾病有以下几种。

1.某些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发生贫血和脾大,血红蛋白小于IOog/1者;有贫血、脾大与溶血性黄疸的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患者脾肝比值大于2和脾定位指数增高或输血量大,治疗效果差,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者;温抗体型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长期用药停药后复发者或并发血小板减少的EVanS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满意者或HCr核素测定,红细胞主要在脾内破坏者,或单纯28G型Coombs试验阳性者。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急性型患者用泼尼松、大剂量人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无效,出血严重危及生命时;慢性ITP患者病程大于半年,内科治疗无效者。

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好、红系偏高,并发溶血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H1Cr测定红细胞或血小板寿命缩短,主要在脾破坏者。

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脾引起压迫症状者。

5,伴有脾肿大和脾亢的毛细胞性白血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者,有时亦可考虑做脾切除术。

6.Gaucher病有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者。

7.骨髓纤维化内科治疗无效、发病年龄较轻,有骨髓硬化现象者其造血功能已移至脾,此种情况,脾切除应持谨慎的态度。

8.某些霍奇金病某些并发脾功能亢进的霍奇金病为了分级,也可剖腹探查切除脾,并进行肝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和临床分期,为选择恰当的治疗提供依据。

精通外科—普外部分-脾1

精通外科—普外部分-脾1

非胃肠腹部外科脾脏146脾切除术和脾修补术Seymour I.Schwartz在创伤和血液学疾病这两个方面,脾脏一直是外科关注的焦点,作为最易受损的腹膜内位器官,一旦损伤可能不得不选择切除或修补手术。

在许多病例中,脾切除术被用于治疗血液病,少数情况下,部分脾切除术也可在儿童群体中实施。

在过去,脾切除术被认为是霍奇金病分期过程中的必需步骤。

解剖脾脏位于左上腹深部,第9-11肋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相对应。

它的凸面、上缘和侧面与左膈穹隆的下面相邻,其凹面中央是由胃、胰腺、肾脏和结肠脾曲形成的压迹(Fig.1)。

脾脏有多条韧带与邻近器官相附着(Fig.2),除胃脾韧带含有自脾门到胃大弯的血管外,其余韧带通常不含有血管。

由腹腔动脉发出的脾动脉分为数支入脾,主干通常进入脾脏下极。

脾静脉是脾脏的主要静脉回流途径,它主要接纳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最后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副脾的发生率为14%-35%,在血液病病人中的发生率更高。

副脾主要位于脾门、胃脾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和大网膜中(按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亦可位于盆腔内骶前或与左侧卵巢相毗邻,在左侧阴囊中与睾丸并排(Fig.3)。

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脾脏不是人体的必需器官,但发挥着与血液细胞成分和多种免疫反应过程相关的重要功能。

它可清除人体内的僵硬结构如:Heinz小体、Howell-Jolly小体和来自红细胞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从变形细胞中清除非变形物质的过程被称为“剔除(pitting)”。

脾切除术后血细胞的特征性变化,是出现含有Howell-Jolly小体的红细胞。

在病理情况下,红细胞失去变形能力而被脾脏捕获并破坏。

脾脏还具有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能力,但它并不是破坏红细胞的唯一场所,因为事实证明,脾切除术前后红细胞的寿命并无差别。

虽然脾脏破坏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在正常环境中尚不确定,但在脾脏增大和自体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特定情况下可增强。

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3储存在脾脏中,但在明显脾大时可高达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6
神经
脾的神经支配来自脾 从。脾从沿脾动脉走 行和分布,它主要接 收腹腔神经丛,也接 收左肾上腺丛和左膈 丛的分支、左膈神经 终末支有时达到膈脾 韧带,故脾脏疾患, 有时出现左肩部牵涉 性疼痛。
Page 17
脾切除术
前言:由于脾脏时膈实性的储血性器官,因此即使脾包膜或脾实质 受到轻微损伤,多数情况下也很难止血。另外,脾肿大时常与周围 组织形成粘连,若伴有门静脉高压,创面有不停的静脉性渗血,很 难止住,往往导致大出血。切除无粘连的正常脾脏是非常简单的, 近年来对这样的病例已积极开展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脾切除的手术方式: 1.全脾切除术:通常所说的脾切除术就是全脾切除术。 2.脾部分切除术:由于脾切除术后,可发生全身性致死性脾切除后 感染(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g:OPSI),特别送儿童容易发生,因此近年来提倡尽可能 保脾的脾部分切除术。有日本的学者认为,为了保留脾脏的免疫功 能,必须保留1/4~1/2的脾脏实质。 3.脾修补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未损及脾门时可行此术式。
Page 7
脾脏的韧带
4.脾结肠韧带(splenocolic lig.)较短,连接脾下级与结 肠脾曲,脾切除时注意勿伤及 结肠。
脾结肠韧带
Page 8
脾动脉系统
脾动脉(splenic a.)为 腹腔干的最大分支。脾动 脉在网膜囊后壁的后面沿 胰上缘左行,依次越过左 膈脚、左肾上份和胰尾的 前方。经脾肾韧带到达脾 门。依其行程中的毗邻关 系,可将脾动脉分为4段 :胰上段、胰段、胰前段 和门前段。
Page 15
淋巴引流
脾小梁和被膜内的淋巴管行向 脾门,与来自胃低和胃大弯的 淋巴管汇合,注入脾门处的脾 淋巴结(splenic lymph node) 。脾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与脾 动脉伴行,沿途收纳胰淋巴结 ,注入脾动脉周围的胰上淋巴 结,然后注入腹腔淋巴结,最 终注入乳糜池。脾虽然是个淋 巴器官,但它不甚一个淋巴的 滤器,所以脾没有淋巴输入管 ,但在脾门处可见淋巴输出管 。脾的淋巴输出管进入脾门处 的淋巴结,再沿动脉至腹腔淋 巴结。因此,当胰胃或胰体部 癌行胰腺切除术时,应该并一 并切除脾。
Page 22
脾切除术
3.显露、结扎脾动脉:在胰腺 上缘,触知脾动脉搏动,剪 开胰脾系膜,分离显露出脾 动脉,予以结扎,阻断入脾 血流。这样,在手术早期结 扎脾动脉后,肿大的脾脏就 会缩小,便于之后的手术操 作。
Page 23
脾切除术

4.切断脾结肠韧带:将脾牵 向上方,将横结肠牵向下方 ,仔细小心的结扎切断脾结 肠韧带,游离脾下极。
Page 20
脾切除术
1.切口的选择:可选上腹正中 切口、左肋缘下切口或上腹 ‘’L”形切口开腹。
Page 21
脾切除术
2.切断胃结肠韧带,结扎胃短 静脉和脾胃韧带:于胃体的 中点位置,结扎、切断胃网 膜动静脉的大网膜分支,打 开网膜囊,然后自此向上( 贲门)切开胃脾韧带,双重 结扎、切断胃短动、静脉, 分离胃和脾。要注意,在脾 上级处胃与脾紧贴,此时若 损伤了胃短动静脉可导致大 出血。因此,对最靠上方的 胃短动、静脉分支不要勉强 结扎、切断,留待之后处理 即可。
Page 9
脾动脉系统
1. 胰上段:长1~3cm,位 于胰上方,通常先行向 下再行向左下的凹向上 的弯曲,越过腹主动脉 前方,行向胰上缘续为 胰段。胰上段发出左膈 下动脉、胰背动脉、胰 横动脉、胃后动脉、脾 上级动脉,偶尔发出副 肝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等。
Page 10
脾动脉系统
2.胰段:最长,沿胰上缘 左行,有的脾动脉一小段 走行在胰胃实质内。在行 程中可有一个或数个袢状 弯曲或卷缩成血管环。脾 动脉迂曲程度与年龄有关 ,老年人最显著。胰段发 出脾上级动脉,胃网膜左 动脉、胰大动脉、胃后动 脉和胃短动脉,也可发出 胃左动脉。
Page 24
脾切除术
5.切断脾肾韧带:术者握住 脾脏,将其牵向右上方,紧 贴脾脏,自下极向上极,一 点一点的剪开后腹膜(脾肾 韧带),小心的将脾脏翻向 右上方,从后腹膜中分离出 来。一般情况下,脾肾韧带 内无粗大血管,以手指钝性 分离也不会出血,但在门静 脉高压患者中,脾肾韧带内 可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必须 一点一点地结扎、切断。在 此时立即缝合,针孔可成为 新的出血点,反而会加重出 血,因此对这样的损伤,可 覆以止血海绵,暂时压迫止 血。
Page 18
Page 19
脾切除术
术前的处理: 在切除病理性脾脏时,由于一般都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出血倾向等 因素,因此,术前要充分掌握具体的病情,对症处理可望手术。 1.必须注意术前有无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血小板计数:3万以下时,有出血倾向。手术当天应使血小板升至5万以上。因 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可输血小板,因ITP导致血小板减少时,术前5 天给予r-球蛋白(20g/d*5),可增加血小板的数量。 应该注意的术后并发症 1.胰漏:脾切除时,损伤了胰尾,可引起胰漏。 2.血栓形成:脾切除后,血小板可一过性的升高,术后1-2周达峰值。虽然亦有报 道认为血栓形成与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无关,但一般认为血小板超过80万时可发 生血栓,应给以阿司匹林。门静脉高压患者切除脾脏后,门静脉内可有血栓形成 ,应适时行超声等检查。 3.脾热:脾热指脾切除术后,没有明确的感染或其他原因,持续发热38℃左右, 呈驰张热。 4.脾切除术后全身性凶险性感染:OPSI的发生率为2%~10&,儿童易患。
Page 14
脾静脉系统
脾静脉(splenic v.):在 脾门处由2~6支终静脉汇 合而成。脾静脉较直,走 行于脾动脉下方和胰后面 ,沿途接受胃短静脉、胃 网膜左静脉、胃后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和来自胰的 静脉,呈直角与肠系膜上 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脾 静脉初始段位于脾肾韧带 内,与脾动脉和胰尾伴行 。脾静脉向右跨左肾及左 肾门的前面。
Page 2
脾脏的解剖异常-副脾、无脾、多脾、游 走脾、脾生殖腺融合症。
副脾(accessory spleen):是指脾以外的呈 结节状的脾组织团块,出现率约10%,数量为 1~5个不等,有一个副脾占86.2%。约75%副 脾位于脾门及其附近的胃脾韧带、大网膜内或 脾血管周围。 副脾的临床意义:1、副脾的功能与脾脏相同 ,通常没有临床表现,当因脾功能亢进(如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黄疸)行脾切除术时 因一并将副脾切除,防止复发;2、副脾本身 也存在自发破裂、梗死或蒂扭转的可能,临床 应注意与其他急腹症予以鉴别;3、副脾常被 误诊为胃底肿瘤、结肠肿瘤、胰腺肿瘤、肿大 淋巴结等。副脾也有游走的。
Page 4
脾脏的韧带
脾是腹膜内位器官,由双层 腹膜构成的胃脾韧带、脾肾 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 带固定。 胃脾韧带 1.胃脾韧带( gastriosplenic lig.)为胃 大弯上部连至脾门的双层腹 膜结构,上接胃膈韧带,下 续胃结肠韧带,该韧带上份 内有胃短动、静脉及淋巴结 ,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和淋 巴结。
Page 3
脾脏的位置与毗邻
脾位于左季肋区,第9、10、11肋的深 面,人体仰卧时其长轴与第10肋平行。 前端平第1腰椎棘突,位于腋中线后方 。后端约在第10胸椎棘突平面靠近脊柱 ,距后正中线3~4cm。脾的下缘不超过 左侧肋弓,故正常时不 能触及,婴儿的 脾较大,有时在左肋弓下可扪及。脾的 位置可因体位和呼吸而变化,站立时比 仰卧时低约2.5cm。 膈面和膈相贴,借膈与左肺、左胸膜腔 及左肋膈隐窝相邻。脏面前部与胃底、 胃大弯后壁相临,后部与左肾、左肾上 腺邻近,脾门接近胰尾。脾下部与结肠 左区相邻,下端位于膈结肠韧带上方。
Page 28
脾切除术
9.关腹:电凝或缝扎脾动、静脉断端和后腹膜创面出血点,严密止血。然后,与 左膈下留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Page 29
谢谢各位的聆听,望批评指正!
Page 30
Page 27
脾切除术
8.结扎、切断脾动、静脉: 脾脏完全从后腹膜游离后 ,就可将脾脏托出切口, 从前后方触诊脾门。于脾 门处紧贴脾脏,结扎、切 断脾动、静脉,摘除脾脏 。双重结扎脾动脉。为了 避免损伤胰尾,尽可能贴 近脾脏切断脾动、静脉。 若损伤了胰胃,术后可并 发难治性胰漏。另外,在 外伤性脾破裂、进行性出 血时,可在进腹后尽快钳 夹脾门,阻断脾动静脉, 然后在游离脾脏。
Page 11
脾动脉系统
3.胰前段:位于胰尾前方 ,多分为上、下两支终动 脉干(86.12%),再相 继发出前终动脉和最后终 动脉入脾。该段脾动脉可 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脾上 级动脉、胃短动脉和胰尾 动脉等。
Page 12
脾动脉系统
4.门前段:为脾动脉 走行在胰尾与脾门间 的部分。如果胰尾很 长而伸抵脾门,则此 段缺如。
Page 25
和脾膈韧带
脾切除术
6.切断脾膈韧带:结扎、切 断残留在脾脏外后方的脾肾 韧带和脾膈韧带后,脾脏就 被充分游离了。
Page 26
和脾膈韧带
脾切除术
7.结扎、切断最上方的胃短动 、静脉分支:此时,若位于上 级最上方的脾胃韧带还没有结 扎切断,可暂时将脾放回腹腔 ,结扎、切断最上方的胃短动 、静脉分支,这样,就完全切 断胃和脾的连接。
研究生读书报告之
脾脏的应用解剖以及脾切除术
指导导师:尹思能教授 研究生: 罗 超
脾脏的大体形态
脾(spleen): 是人体最大的淋 巴器官。是深紫色、富含血管的 腹腔实质脏器,质软而脆,外覆 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内含少量的 弹力纤维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组织 。脾的形态不甚规则,大多数外 形似蚕豆状,也有楔形或橘瓣形 、四面体形或三角形等。我国正 常成年人脾脏体积大小男性约 13.36×8.64×3.07cm,女性约 13.09×8.02×3.05cm,重量 100~250g,病理情况下可增大至 正常的十倍至数十倍。脾有脏、 膈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 膈面光滑隆凸,对向膈。脏面凹 陷,朝向前内,中央处有脾门( splenic hilum),为脾的血管和神 经出入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