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恋父情结
论《麦克白》中象征死亡的睡眠

和莎士比亚同时代 的英 国作家本 琼生 曾经对莎士 比亚
饱含敬意地作了极有远见的评价: ‘ 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 他 于所有的世纪。” 使莎士比亚名垂千古的37部剧作中, 悲剧可
以说是他的最高成就, 特别是包括《 哈姆雷特》《 、奥赛罗》《 、 麦
克白》 李尔王》 和《 在内的四大悲剧, 以其激情澎湃的气势对人 性中软弱丑陋的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麦克白》 《 更是一 反以往欧洲悲剧中遵循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以品格崇高的正 面人物作为主人公的传统,让原来屡立战功的英雄麦克白在 争夺王冠的欲望驱使之下一步步沉沦 ,对妨碍他实现野心的 人们无情地进行杀戮 , 最终咎由自 , 取 成为可悲可叹的罪人。 为了加强悲剧性的艺术效果, 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 莎士 比亚把《 麦克白》 中的许多场景安排在黑暗的夜晚。著名莎学 家布拉德雷曾经指出:该剧中“ 几乎所有的场景全都迅速勾引 起人们对于发生在深夜或某些黑暗地点的往事的回忆。 静谧 ” 的夜晚, 本来应该是放松心情好好睡眠的时光,麦克白》 《 里的 人物却无法平静地人睡,而是在紧张的状态中上演了一幕幕 惨剧。实际上, 莎士比亚用睡眠作为死亡的象征, 正如剧中第 二幕第二场所言“ 那清白的睡眠, 把优虑的乱丝编织起来的睡 眠, 常的死亡, 那日 疲劳者的沐浴, 受伤的心灵的油膏, 大自然 的最丰盛的菜肴, 生命的盛筵上主要的营养, ” — 这里把睡 眠和死亡相提并论, 可见睡眠明显的死亡象征意义。 一、 邓肯王在睡眠中惨遭杀害 关于睡眠之于死亡的象征贯穿于《 麦克白》 全剧中, 对情 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身为苏格兰 国王的邓肯在沉睡中被麦克白杀死 , 他的人生就此落幕, 同时 也揭开了麦克白走向罪恶深渊的悲剧的第一幕。沙场上晓勇 善战、战功赫赫的麦克白在凯旋归来的路上遇到三个不祥的 女巫。 她们闪烁其辞地预言麦克白将会当上考特爵士, 而且将 要成为尊贵的君王。果然 , 前者很快就应验 , 麦克白一回来就
《简 爱》------恋父情节解读

父 爱 的 缺 失
素未谋面的医生劳埃德先生:
‚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温存体贴 地抱过我扶过我,我把头靠在一 个枕头上,或者是一条胳膊上, 觉得很舒服‛。(第17页) ‚(简爱)深信自己会受到保护, 安全有了保障‛(第17页)
对 婚 恋 的 选 择
罗切斯特: ‚他已不太年轻……我对他没有感到 害怕…不等他提自请帮忙了 ‛(第118 页) ‚在他那两眼深处,……这种变化即 便算不上温柔,至少会使你联想到这 种感情‛。(第136页) ‚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我的亲 戚……”(第154页) 成熟、冷静、坚毅、内敛、稳重、严 厉、温柔等性格,所建构的父亲形象
亲人的早逝—童年经历苦难—父 亲角色地位的凸显—邂逅有妇之 夫,产生爱情
故乡
埃热先生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 ‚文学想象则来自幻想或白日梦, 用来满足遭到压抑而无法实现的愿 望‛作家创作就像是做梦一样,是 一种愿望的达成,也许夏洛蒂正是 在自己恋父情结的驱使下才安排了 简· 爱的爱情故事。简· 爱在外表上 是夏洛蒂· 勃朗特的自画 像,在精神上是夏洛蒂· 勃朗特的 理想。
文 学 中 恋 父 情 结 的 作 家 、 作 品 、 人 物 形 象
张爱玲
·
《私语》 《心经》 《沉香 屑第二 炉香》 《多少 恨》
赛 珍 珠
·
大 地
纳博科夫· 《洛丽塔》
茨威格
《一个 陌生女 人的来 信》
张洁
·《拣麦穗》
福克纳
《献给艾 米丽的一 朵玫瑰花》
恋父情结的提出,不仅为我们解读文学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视角,大大加 强了文本拓展的空间,也让我们进一步 认识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文学作为一种人学,其终极关怀指向了 人类本身。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解读, 这就是文学永恒的魅力!
论父爱缺失对简·爱的影响

爱有时会被他吓得 手足无措 , 因为面对 他 的恐 吓和欺 侮 ,
简 ・ 爱无处哭诉 。佣人 们不愿 站在 她一边 去得罪他 们的少
爷 , 里德 太 太 则 装 聋 作 哑 。所 以在 简 ・ 的 心 中这 个 表 兄 而 爱 无 疑 “ 个 暴 君 , 个 杀 人犯 ” 。生 活 在 这 样 的 家 庭 里 , 是 是 ¨
第2 5卷第 7期 2 0 年 7 月 09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0 HA G I E C E SC L E E O R A FS N Q U T A H R O L G
V0 . 5 No 7 12 .
J l. 2 0 u的 影 响 爱
斯 特也绝不是简 ・ 爱最合适 的爱人 , ・ 简 爱无法 自拔地 爱上 罗切斯 特 , 并最终与之 结合 , 这看 似美丽 的爱情故 事背后 其 实都是 恋父情结所致 。
一
简 ・ 爱从小就父母双亡 , 在她 的舅妈里德太太 的家 里 是 长大的 , 以里德太太就在简 ・ 所 爱的童年扮演起 了母 亲的形 象, 可是她却没有很好地履行一个母 亲的职责 ,充 当一个 自 “
、
弗 洛 伊 德 恋 父 情 结 思 想 介 绍
恋父情结 和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 学家弗洛伊德在 《 梦
的解析》 中提出来 的。恋父情 结也被其 称之为 “ 厄勒克 特拉 情结” Eet o p ) 这个名字来 自于古希腊神话 。传说 ( 1c ac m l , r
中阿 伽 门农 在特 洛 伊 战 争 之 后 被 自 己 的 妻 子 及 其 情 人 谋 杀
恋父情结文档

恋父情结引言恋父情结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子女对父亲的情感依恋过度或畸形。
在心理学领域,恋父情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能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恋父情结的定义、成因、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定义恋父情结指的是子女对父亲的情感依恋过度或畸形的心理状态。
这种情结可能表现为对父亲的过度倚赖、对父亲的情感过度投射、对父亲的过度依恋等等。
恋父情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成年子女身上,但在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成因恋父情结的形成通常与个体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成因:1.缺乏母爱:当母亲对子女的照顾不足时,子女可能会将父亲视为替代品,寻求情感上的满足。
2.父亲的威严形象:有些父亲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强势和权威的形象,导致子女对父亲产生过度依赖和敬仰。
3.父亲的缺席:当父亲经常不在家或不参与子女的生活时,子女可能会对他产生强烈的渴望和依恋。
对个体的影响恋父情结可能对个体的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情感方面恋父情结的个体常常表现出以下情感特征:•对父亲的过度依赖和依赖•对父亲的情感投射和过度依恋•情感的不稳定性和容易受伤的情绪行为方面恋父情结的个体可能表现出以下行为特征:•缺乏独立性和决策能力•对父亲的意见和指示极度依赖•对父亲行为的不健康模仿人际关系方面恋父情结可能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以下影响:•难以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人的情感需求过度依赖•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出现控制欲和矛盾解决方法针对恋父情结,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和缓解情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1.寻求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帮助个体了解恋父情结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建立新的支持系统:培养和发展其他亲密关系,例如朋友、伴侣或导师,可以帮助个体稳定情感和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3.接受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浅析《简爱》的恋父情结

浅析《简爱》的恋父情结浅析《简爱》的恋父情结《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惊世之作,它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一位其貌不扬、身份低微的家庭女教师实现了自身的爱情梦想,亦宣告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建立,证实了"自我造就"的非凡价值。
抛开作者与评论家们苦于表达与追索的主题,我们还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简爱爱情观形成的深层原因,即简爱的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即弗洛伊德提出的"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原型为希腊神话中厄勒克特拉公主杀母、为父报仇的故事。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将小女孩 "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探究简爱的恋父情结,能为简爱爱情观的成因提供一个新的阐释,丰富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一、父爱的缺席与母爱的扭曲《简爱》前四章讲述了孤女简爱被寄养在里德舅舅家的痛苦经历,作为"父亲"的里德舅舅过早离世,舅妈无疑是最恶毒的"母亲",使简爱一度被亲情抛弃。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如果父亲有喜爱女儿的表示,她就会从中得到自身存在的极为有力的证据;这样她就有了其他女孩很难具有的优点;她可以借此实现自我并受到崇拜。
"小简爱一直设想:"如果里德舅舅在世,他一定会待我很好。
" "母亲"里德太太她冷酷偏心,简爱于她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外来人罢了"。
幼时的痛苦经历让简爱具备了萌发恋父情结的条件。
她渴望能有一位像父亲般坚强的男子保护她,这为简爱与相差悬殊的罗切斯特的相恋埋下了伏笔。
二、罗切斯特的父亲象征意味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女孩的成长,其恋父情结"会投射到应该和她在一起的异性身上"。
罗切斯特的登场是夏洛蒂.勃朗特在情节上的精心安排,他接受了简爱对"父亲"的神情专注。
浅析《简爱》的恋父情结

艺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ຫໍສະໝຸດ 2 O 1 3_ 0 l 8
浅析《 简爱》 的恋父情 结
晏资 芬 赵 先栋
( 中国石油大学( 华 东)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摘 要: “ 恋父情 结” 是指女儿爱父嫌母 、 想要取代母 亲的复杂情感 。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看 , “ 恋父情 结” 是简爱爱情观
( E l e c t r a C o mp l e x ) ,原 型 为 希腊 神话 中厄 勒 克 特拉 公 主 杀母 、
约翰 的出现无疑在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设置了巨大屏障 。 周 国平在《 谈爱情》 中说 : “ 我觉得 真正 的爱情 , 它里面应 该有一种最重要 的激情 ,就是给予 的激情 ,或者说奉献 的激 情 。” 圣约翰代表一类 自私的婚姻观 , 他对简爱的追求 是基 于 传教者的义务 : “ 我有权要求你——不是为 了我的欢乐 ,而是 为了我主的工作 。 ” 相反 , 罗切斯特代表为爱而结合的婚姻 观, 他能为简爱奉献全部 , “ 他对她爱得非常深 , 非常体贴” 。这种 从比较 中做 出的选择 , 更凸显 出隐藏在简爱心中的恋父情 结。
为父报仇 的故事 。弗洛伊德在《 梦的解 析》 中将 小女孩 “ 爱父
嫌母” 的潜 在 愿 望 , 称为“ 恋父情结” 。 探 究 简 爱 的 恋 父情 结 , 能
四、 从 作 者 经 历 看简 爱 的恋 父
弗洛伊德说 : “ 作家是这样的人 :他 由于在现实 中得不到
本 能 的满 足 , 便 从 现 实 转 向幻 想 ; 在幻想世 界里 , 他 尽 情 地 满
的“ 母亲” , 使 简 爱 一 度 被 亲情 抛 弃 。
父爱的缺席与简爱的恋父情结

父爱的缺席与简爱的恋父情结父爱的缺席,通常是指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陪伴、等方面的不足。
这种缺席分为几种情况,例如父亲长期忙于工作、离异或缺失等。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由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父爱的缺席会导致孩子在情感、性格和行为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简爱是一个典型的恋父情结的例子。
她对父亲有着强烈的依恋和崇拜,这种情感甚至在父亲离世后依然持续。
在小说中,简爱的父亲早逝,母亲也不在身边,她由姑妈和表兄妹抚养长大。
这种成长环境使得她极度缺乏父爱,并对父亲的角色产生强烈的渴望。
父爱的缺席和简爱的恋父情结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和困境。
一方面,简爱因为缺乏父爱而对父亲的角色产生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不断受挫,这使得她对父亲的情感变得复杂。
这种矛盾和困境对简爱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父爱的缺席使得简爱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
她不断寻找父亲的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可以归结为父爱的缺失。
简爱的恋父情结也对她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她对父亲的崇拜和依恋使她在与同龄男性的交往中表现得过于独立和强势。
她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但结果却往往使她与周围的人产生冲突。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父爱的缺席与简爱的恋父情结之间的矛盾和困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社会文化背景对父爱的缺席和简爱的恋父情结有着重要影响。
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和孩子的榜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父亲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这使得孩子们对于父爱的理解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家庭环境对父爱的缺席和简爱的恋父情结也有着直接影响。
在《简爱》这部小说中,简爱的家庭环境使她缺乏父爱和母爱。
这种成长环境使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产生了对父亲的依恋和崇拜。
读书心得——从童年阴影理论分析简爱的爱情选择

读书心得——从童年阴影理论分析简爱的爱情选择一、引言弗洛伊德提出童年阴影理论来解释童年时的创伤经历会对一个人产生重大影响。
即使是在成年之后,虽然我们认为创伤已经被抚平,但一不小心被某事触动,它还会跳出来,让你痛不欲生,甚至情绪失控、行为失控。
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交往过程中的表现起因就在于这样的童年创伤,弗洛伊德的童年阴影理论从心理学上解释了简爱性格弱点的形成和她最终在爱情上的选择。
自《简爱》出版以来,它受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评论,评论家们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叙事手法等探讨《简爱》这篇文本,还研究探讨了简爱和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简爱就是勃朗特的缩影,《简爱》也可看作是勃朗特的一部自传体式小说。
对于简爱这个人物,很多评论家非常看重她对于自由和爱情的斗争,李云评论说,“她是不可能接受没有爱的婚姻的”。
就简爱而言,爱情的中心在于彼此的平等,而评论家们往往忽视研究简爱在爱情中表现异常的原因,这个原因同时解释了简爱在逃离罗切斯特之后又回到他的身边。
本文深入挖掘简爱的童年经历并解释由此产生的性格弱点,这样的弱点在简爱的爱情选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简爱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是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
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他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但自卑感并非一种疾病,有时候它是通往健康、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催化剂;而当这种情绪过于强大使人丧失自我的时候,自卑情绪就会让人消沉失望,不利于自我成长。
简爱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对外貌的自我否定,她认为自己贫穷、低微、矮小、不美,并嫉妒乔奇安娜粉嫩的脸颊、金色的卷发,羡慕布兰奇的高大漂亮、多才多艺。
如果一个女孩子认为自己相貌平平,她通常会产生自卑感,于是当里德太太把简爱关进红房子时,简爱这样想:“我明白,如果我是一个聪明开朗、漂亮顽皮、不好伺候的孩子,即使同样是寄人篱下,同样是无亲无故,里德太太也会对我的处境更加宽容忍让;她的孩子们也会对我亲切热情些;佣人们也不会一再把我当作保育室的替罪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爱》中的恋父情结系别:中文系
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3班
姓名:陈容娇
学号:B2012012314
《简·爱》中的恋父情结
摘要:《简·爱》可以说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诗意的生平”,我们在书中可以了解到夏洛蒂的自尊、自立、自爱,同时又可以清楚看到其精神层面上的状态--恋父情结。
本文便是对《简·爱》这一情结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简爱恋父情结
《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它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一位其貌不扬、身份低微的家庭女教师实现了自身的爱情梦想,亦宣告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建立,证实了“自我造就”的非凡价值。
这个主题已经成为《简·爱》的研究主流,这是总所周知的,但是我却是对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产生了兴趣。
简爱爱情观形成的深层原因,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简爱潜意思里的恋父情结。
首先,了解下我们所说的“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在提出来的,也叫“厄勒克特拉情结”。
朱智贤主编在《心理学大辞典》具体解释了“恋父情结”:“恋父情结”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
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把母亲置诸一边,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
其次,我们可以从作家自身的因素进行探讨。
了解过一些资料的都知道简爱在外表上是夏洛蒂的自画像,在精神上
是夏洛蒂的理想,就如弗洛伊德所说说:“作家是这样的人:他由于在现实中得不到本能的满足,便从现实转向幻想;在幻想世界里,他尽情地满足情欲和野心的愿望。
” 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企图通过书中的简爱来争取完满的爱情。
因此探讨简爱的恋父情结的缘由我们就必须先从作者夏洛蒂切入。
夏洛蒂的父亲是一个有卓著才华的人,他出版过一些诗集和散文集,激发了孩子对文学的兴趣,他热爱自己的家庭。
在夏洛蒂母亲去世后,他给予幼小的孩子们更多的真挚父爱,鼓励她们智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兴趣,并允许她们自由阅读各种各样的报刊和书籍。
这对夏洛蒂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父亲的付出成了夏洛蒂人生的支柱。
因此夏洛蒂非常崇拜她的父亲,在她心中已经将父亲当做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存在,所以在她以后的伴侣选择中,总是喜爱那些温柔、成熟的男性。
这种取向被夏洛蒂带入到了《简·爱》这部作品中。
最后,我们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进行研究。
小说中的简爱比作者夏洛蒂更加凄苦,出生不久便成为了孤儿,寄住在舅父里德先生家中。
幼年时期的简爱只在舅父那里得到过温暖,而舅母却把她当作眼中钉,对她冷漠至极,简爱于她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碍手碍脚的外来人罢了”。
简爱曾这样说过她的舅母“我一想起你就觉得恶心,你待我残酷到了极点。
”⑤以至于简爱幼年记忆中只有父爱让她感
受到温暖,而舅母在母爱上的缺失,使简爱加深了对父亲爱的深情专注。
而父爱的昙花一现更让她在潜意识对成熟男性父爱加深了渴望,在舅父去世后她时常在想:“如果里德舅舅在世,他一定会待我很好。
”⑤父爱的缺失以及变形的母爱导致了其恋父情结的产生,她渴望能有一位像父亲般坚强的男子保护她,这为简爱与相差悬殊的罗切斯特的相恋埋下了伏笔。
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恋之心是其恋父情结的典型体现,是罗切斯特具有父亲的象征意义。
第一次见到罗伯斯特给简爱的印象是“他的脸庞黝黑,面部严厉,眉美貌浓密;他的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像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
他的青春已逝,但未届中年。
大约三十五岁。
”⑤这时候的简爱还未对罗伯斯特产生感情,只是单纯的监护人与教师。
随后在两人的频繁接触中,简爱感受到了罗伯斯特身上那种经历世事后的沧桑与成熟,“我想我现在对你只该抱着父亲般的感情” 当简爱说出这句话时,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简爱已经对他情更深种了。
即使在怎么克制自己,当对于从小对父爱抱有巨大渴望的简爱来说,成熟、冷静、内敛、坚毅、稳重、严厉的罗伯斯特符合了简爱心中所渴望的一切父亲的品质,对她充满了吸引力,简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实在害怕再去尝尝那种无家可归的可怕滋味”,⑤所以当罗伯斯特能给她一直安全的保证的感觉时,再加上罗伯斯特对简爱呵
护备至,赋予她完美的爱情,这让简爱享受到独立与自由的快感。
无论在怎么挣扎,最后仍然会越陷越深。
因为在他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并且她需要这样成熟果敢、人生阅历丰富、富有男人味的男性的呵护与庇护。
就如基·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爱情,含有对异性情侣的最亲密最透彻的理解和最无私的奉献。
”④切斯特为简爱提供了活生生的父亲模型,他弥补了简爱生活中亲情与爱情的缺失,成为简物质与精神上的最大支柱。
在简爱第三次出走后,夏洛蒂·勃朗特精心设计了一场爱情角逐:圣约翰与罗切斯特。
弗洛伊德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承认同龄人之间的暧昧能让“患者”的恋父情结暂时隐藏。
圣约翰的出现无疑在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设置了巨大屏障。
周国平在《谈爱情》中说:“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它里面应该有一种最重要的激情,就是给予的激情,或者说奉献的激情。
” 年轻潇洒的圣约翰与简爱的爱情美好且值得期待的,但是,简爱却下意识的拒绝了圣约翰懂的追求,因为圣约翰代表的是一类自私的婚姻观,他对简爱的追求是基于传教者的义务:“我有权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欢乐,而是为了我主的工作。
”在“牧师法衣下,跳动一颗政治家、军人,渴望成名、醉心荣誉,贪图权利之心”。
⑤他年轻洒脱,相貌英俊“他的脸庞引人注目,像一张希腊人的脸轮廓非常完美、有一个笔挺的古典式的鼻子,一张雅典人的嘴和
下巴”⑤,却冷酷自私而有缺乏责任心,冲动而急促,缺乏温和,还以上帝的名义为借口强迫简爱嫁给他,和他去印度。
相反,罗切斯特代表为爱而结合的婚姻观,他能为简爱奉献全部,“他对她爱得非常深,非常体贴”。
所以即使罗伯斯特“一只眼睛给砸了出来,一只手也压烂了”、“另一只眼睛也跟这发炎了,最后也没能保住视力。
”⑤这种情况下,简爱还是选择了和罗伯斯特在一起。
那是因为罗伯斯特曾经给了她父爱般的呵护。
常年的流离失所,颠沛的生活,使得她渴望一个稳定的家庭,圣约翰不能想罗伯斯特那样给她带来温暖的避风港湾,圣约翰本身血气方刚也少了罗伯斯特的成熟可靠,难以让简爱产生依恋之心,所以圣约翰的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简·爱》是夏洛蒂通过文艺创造实现本能愿望升华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与书中简爱的经历极其相似,她出身贫穷,幼年丧母,她曾被寄养于舅妈家,后又被送至一所地狱般的寄宿学校。
她也当过家庭教师,得到过两个年轻人的求婚,但最终爱上了年长的埃热先生……虽然现实中的夏洛蒂与埃热先生的爱情无疾而终,但通过《简·爱》,夏洛蒂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正是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对白日梦的抒写,让研究简爱恋父情结的意义更为深刻。
仔细比较夏洛蒂和其作品在中的简爱,我们可以发现两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时何其相似,可以从简爱身上找到作者的影子。
从作
者夏洛蒂的人生经历反推简爱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作者的确是较多的个人角色写进了作品,相似的主线可以概括为:亲人的离去——童年遭受磨难——父亲角色地位的凸显—邂逅有妇之夫,产生爱情。
简爱的亲情、友情、爱情构建起她传奇的一生,这些地方无不透露出她的恋父情结。
现实中父爱的缺失与对完美父亲形象的期待,行动上表现为对与父亲形象相近的中年男子的爱的追求与特别的好感,正是这些因素让她产生了对父亲的依恋。
除了夏洛特的作品有浓烈的恋父情结外,还有赛珍珠的《大地》,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洁的《拣麦穗》、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与夏洛特相似的我国作家张爱玲的《私语》、《心经》、《多少恨》等作品中也有着体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恋父情结的提出,不仅为我们解读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视角,大大加强了文本扩展的空间,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同时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新领域,也为作品增添了别样的意蕴。
【参考文献】:①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出版社,1989.
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周国平. 谈爱情. 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④基里尔•瓦西列夫. 赵永穆等译.情爱论.三联书店,1984.
⑤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