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春离线《学前儿童游戏论》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奥鹏平台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作业2020年

奥鹏平台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离线作业2020年

离线作业考核《学前儿童游戏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感觉运动游戏答: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游戏期现象答:19世纪末德国学者格鲁斯根据生物学研究成果,最早明确提出了游戏期现象,它是指游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不成熟期特有的现象,不成熟期越长,游戏期也就越长。

3.前练习说答: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游戏的个体因素答:游戏的个体因素是指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主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它使儿童的游戏具有个性的特征。

5.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答:学前儿童游戏的环境创设是指为学前儿童的游戏创设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氛围,环境创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将教育目的体现在环境中的过程,以发挥环境的潜在影响作用,以间接方式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

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答:错误,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40至60年代的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该学派的游戏理论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作用。

2.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以人代人和情景转变。

答:错误: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即情景转变和内部规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松弛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A.剩余精力说
B.复演说
C.松弛说
D.成熟说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皮亚杰划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运动前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BCDE
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贡献包括:
A.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B.充分肯定儿童主体性对游戏作用
D.媒体
正确答案:C
3.认为活动理论是游戏教学的哲学基础,为儿童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出了新方向是:
A.杜威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欧文
正确答案:A
4.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散块,儿童按规定方式进行拼摆,拼摆成一定图形的游戏是:
A.积铁构造游戏
B.拼棒游戏
C.结构游戏
D.3拼图游戏
正确答案:D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指:
A.游戏的内容
B.游戏的过程
C.游戏的目的
D.游戏的评价
正确答案:A
2.属于游戏物质条件的是:
A.伙伴
B.家庭
C.玩具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学前儿童规则游戏由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和游戏的结果三部分构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7.加维提出了游戏四成就感,又称胜任感,是他人对自己力量与能力的认识与判断。
A.错误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1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1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儿童能够留意身旁其他幼儿的活动或加入对方的游戏中,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这一游戏形式是: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正确答案:C第2题,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象征性游戏结束于:A、感知动作阶段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逻辑运算期正确答案:C第3题,角色游戏的中心是:A、角色B、情景C、材料D、场地正确答案:A第4题,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的教育家是:A、艾里康宁B、皮亚杰C、斯宾塞D、欧文正确答案:A第5题,语言游戏、数学游戏、科学游戏和智力竞赛等是:A、角色游戏B、智力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B第6题,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B、体育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B第7题,一些小动物或人物的滑稽造型如不倒翁等是:A、娱乐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音乐玩具正确答案:A第8题,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是:A、本体性游戏B、工具性游戏C、教学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A第9题,女孩玩过家家游戏,是为将来做妻子及养育子女做准备,体现的游戏理论是: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松弛说D、成熟说正确答案:B第10题,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儿童具体运算阶段游戏的主要形式是:A、象征性游戏B、感觉运动游戏C、练习性游戏D、规则游戏正确答案:D第11题,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A、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B、游戏处于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C、游戏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或宗教活动D、游戏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E、游戏跨越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正确答案:C,D,E第12题,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A、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B、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C、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D、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E、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正确答案:B,C,E第13题,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标准包括:A、昂贵B、具有教育性C、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D、符合艺术要求E、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正确答案:B,C,D,E第14题,玩具的种类、特点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对儿童游戏类型的影响B、对儿童游戏范围的影响C、对游戏对象的影响D、对游戏时间的影响E、对游戏场地的影响正确答案:A,B第15题,游戏能够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体现在:A、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B、促进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C、丰富儿童对事物特征、事物之间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D、丰富儿童的社会性知识和经验E、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正确答案:C,D,E第16题,克拉思诺和佩培拉提出游戏的特征是:A、灵活性B、肯定的情感D、控制性E、内部动机正确答案:A,B,C,E第17题,游戏场地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体现在:A、游戏人数的影响B、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的影响C、游戏场地的地点的影响D、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的影响E、游戏设备的空间位置的影响正确答案:B,C,D,E第18题,游戏时间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体现在:A、影响游戏的数量B、影响游戏的质量C、影响游戏的场地D、游戏时间短会降低游戏的发展价值E、影响游戏的材料正确答案:A,B,D第19题,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体现在:A、发展儿童的成就感B、丰富儿童的情感C、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D、有助于儿童学会区别自我和他人E、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来看问题正确答案:D,E第20题,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A、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B、儿童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精力之外还有剩余精力C、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D、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E、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正确答案:A,C,D,E第21题,大班儿童能够提出游戏的主题。

东北师范大学20春《学前儿童游戏论》在线作业1答卷附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春《学前儿童游戏论》在线作业1答卷附标准答案
答案:错误
26.乌申斯基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
答案:错误
27.儿童结构游戏的指导应结合儿童游戏的水平和特点
答案:正确
28.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
答案:正确
29.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A.运动前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CD
19.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有:
A.儿童不需要劳动,有剩余精力
B.儿童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
C.儿童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精力之外还有剩余精力
D.儿童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消耗的出路
E.游戏是儿童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A.游戏场地应越大越好
B.应促进儿童的发展
C.应发展儿童的自信心
D.应保证儿童的安全。
E.应具有多种类型
答案:BCDE
17.下面属于形象玩具的有:
A.玩具动物
B.交通玩具
C.医院玩具
D.镶嵌板
E.魔方
答案:ABC
18.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分为:
A.游戏行为说
B.游戏特征三内说
C.游戏四因素论
D.游戏五因素论
答案:B
6.工具性游戏又可以称为: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教学游戏
答案:D
7.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东师 20年9月《学前儿童游戏论 离线考核》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 20年9月《学前儿童游戏论 离线考核》期末考核答案

离线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娃娃游戏
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2.本体性游戏
答案: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3.游戏特征“三内说”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4.情景转变
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5.结构造型玩具
答案: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制造的,也有天然的,结构造型玩具主要运用在结构游戏中。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2.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错误:剩余精力说认为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而松弛说则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论》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论》网课测试题答案4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工具性游戏又可以称为:()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教学游戏2.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唯一有效手段。

()A.正确B.错误3.规则游戏的基本因素包括:()A、游戏任务B、游戏玩法C、游戏作品D、游戏规则E、游戏结果4.本体性游戏(名词解释)5.婴儿期和幼儿早期的儿童通常以单独游戏方式进行游戏。

()A、错误B、正确6.探索动作是指故意做“坏事”或用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

()A.正确B.错误7.从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出发,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本质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皮亚杰C、列昂捷夫D、乌申斯基8.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是:()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体育玩具D、音乐玩具9.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贡献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儿童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了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A、错误B、正确10.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是:()A.本体性游戏B.工具性游戏C.结构游戏D.自由游戏11.儿童在游戏时有无伙伴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

()A.错误B.正确12.纽曼的“三内说”是指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体验。

()A.正确B.错误13.高结构的课程有抑制儿童游戏数量、水平的倾向。

()A、错误B、正确14.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主体性活动。

()A.错误B.正确15.冒险性游戏场地属于传统游戏场地。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音乐玩具主要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如小铃铛、小喇叭、口琴、小铃鼓、花嘟棒等。

()A.正确B.错误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A.正确B.错误3.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贡献包括:()A.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B.充分肯定儿童主体性对游戏作用C.肯定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D.肯定儿童在游戏中的独立性E.肯定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4.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在游戏活动中儿童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学前儿童游戏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游戏的基本特征?A. 自愿性B. 重复性C. 想象性D. 情境性答案:B2.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感知游戏D. 情境游戏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A. 促进身体发展B. 促进认知发展C. 促进情感发展D. 促进学业成绩答案:D4. 学前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主要属于以下哪种游戏类型?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感知游戏D. 情境游戏答案:A5. 学前儿童游戏中的“娃娃家”属于以下哪种游戏类型?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感知游戏D. 情境游戏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A. 基础地位B. 主体地位C. 辅助地位D. 忽略地位答案:D7. 以下哪种游戏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感知游戏D. 情境游戏答案:B8. 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游戏行为?A. 自言自语B. 与同伴互动C. 独自玩耍D. 被动参与游戏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A. 尊重儿童意愿B. 以教师为主导C. 重视儿童参与D. 注重游戏教育性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A. 集体游戏B. 小组游戏C. 个别游戏D. 教师主导游戏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地位: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基础地位、主体地位和辅助地位。

作用:(1)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2)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4)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2. 简述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原则。

答案:(1)尊重儿童意愿,充分发挥儿童主体性;(2)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育性;(3)重视儿童参与,营造良好氛围;(4)注重游戏过程,关注儿童发展;(5)灵活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满足儿童需求。

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901

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20春在线作业1答案901

(单选题)1: 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
A: 角色行为
B: 角色扮演
C: 角色意识
D: 以物代物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系统的游戏理论是:
A: 经典的游戏理论
B: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C: 社会历史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D: 游戏的觉醒理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A: 真实性
B: 虚构性
C: 工具性
D: 社会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象征性游戏结束于:
A: 感知动作阶段
B: 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 逻辑运算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一些小动物或人物的滑稽造型如不倒翁等是:
A: 娱乐玩具
B: 智力玩具
C: 结构造型玩具
D: 音乐玩具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种游戏形式是: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的言语方法是:A: 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娃娃游戏
答: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2.本体性游戏
答: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3.游戏特征“三内说”
答: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4.情景转变
答: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5.结构造型玩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