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的防治具有特色。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方法,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及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中医护理脑卒中主要指各类因素导致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术后的高发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占比20-78%[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血压、血糖波动加大,加重病情。
西医对脑卒中后睡眠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具有便捷、经济、安全且疗效理想等优势,如中药贴敷、足浴、耳穴压豆等,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中医学中并无睡眠障碍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纳入“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范畴。
针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作出诸多论述。
如《景岳全书》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
外邪侵心,统摄肺腑之能下降,进而导致不寐;营主血,血虚则心神失氧,魂不舍守,导致不寐。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情志不畅导致病邪侵脾胃,胃气失和,导致不寐。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对该疾病的治疗遵循调和虚实的原则,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促进阴阳恢复平衡,营卫合和[2];同时还要注重安神镇静和情志调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2.1 中医药物干预2.1.1 内服药物中药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特点,相关研究显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3]。
睡眠障碍与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 74 •国际呼吸杂志2021 年 1 jj第41 卷第 1 期Im J Respir,.丨amiary 2021 ,V〇U1.N〇.1.综述.睡眠障碍与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张庆龙1蒋雪龙1王勤」卜欣欣1何忠明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834000通信作者:何忠明,Email:z h o ngming_he@【摘要】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血赀疾病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W之一。
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芥功能恢复•〗L降低口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M:。
目前有充分证据表明,识別和处理睡眠障碍应该是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部分。
本义就近年来有关睡眠障碍和卒中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睡眠;卒中;睡眠障碍;相关性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016);新疆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D01B06);克拉玛依市人才创新项目(2019R C001 A-11)D O I: 10.3760/c m a.j.c n l31368-20200423-00325Progress in research of the sleep disorder and strokeZhcuif^ Q b i^l o n^ 1 . J iajifi X u^/〇T if>1 . Qin , B u X ifi.rin 1 , H e Z h o n^ ?/i i n^ 11 D e p a rtm e n t o f R e s r a t o r y a n d C ritical Care M e d ic in e, K a r a m a y C entral H o s p ita l o f X i n j i a n gU y g u r A u to n o m o u s R egion, K a ra m a y831000, China -,Departnietit o f P sy c h ia tr y, K a ra m a yC entral H o s p ita l o f X i n j i a n g U y fiu r A u to n o m o u s R egion, K a r a m a y831000, ChinaC orresp o n d in g author: H e Z h o n^m i n^, E m u i l: z h u n^m in^;_he@siiia. coni[A bstract】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isease e n c o m p a s s i n g b o t h ischemic a m i h e m o r r h a g i c、strokes area m o n g the leading ca u s e s of disability a n d mortality globally.Sleep disorders not o nly affect the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tients,but also reduce the abilily of daily activities a n d quality of life.T h ecurrent evidence strongly s u g g e s t s that identifying a n d a d dressing sleep disorders sho u l d l)e a part ofb o t h p r i m a r y a n d s ec o nd a r y stroke p r e v e n t i o n.T h i s artic r e v i e w e d s o m e studies al)〇ut therelationship b e t w e e n sleep a n d stroke for these recently y e a r s.【Key w o r d s】S l e e p;S t r o k e;Sleep d i s o r d e r s;AssociationsFund program:National N a t u r e Science F o u n d a t i o n of C h i n a(81360016); Xinjiang NaturalScience F o u n d a t i o n (20201)01 B〇6); K a r a m a y T e c h n o l o g y Innovation Ta l e n t Project(2019R C001A-11)D O I:10.3760/c m a.j.c n l31368-20200423-00325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和致残的疾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M示,我N个: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为2.丨6.8 10万人,患病率为1114.8/10万人,现存卒中患者超过1100万1。
卒中后不寐的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

非药物疗法
一、现代医学疗法:包括心理疗法、非侵入性脑刺激以及自然光疗法 等。 二、传统医学疗法:主要以针灸疗法为主,以及推拿、艾灸、穴位贴 敷、足浴、穴位按摩、磁疗贴、五行音乐疗法等等。
心理疗法
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目前最有希望且得 到最广泛应用的心理疗法,其通过纠正失眠时的无益思维模式,引导 患者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从而改变对失眠的看法与态度,调整心理 状态,缓解失眠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穴位按摩 8.磁疗贴 9.五行音乐疗法 10.埋线疗法 11.皮肤针刺疗法 12.综合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方法在失眠治疗期间的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期间根据不 同患者辨证分型,予以辨证选取穴位,进而对相关穴位实施针刺。通 过选取主穴配合相关的配穴,实施针刺治疗,并根据针刺治疗情况进 行动态调整。目前失眠症针刺治疗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方案,比如 百会透前顶法、水五针法、调肝安神针刺法等。常用的主穴如百会穴、 三阴交、神门穴、四神聪穴位等,使用率较高的配穴如:阳陵泉穴、 风池穴、太冲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等。
定义
古代中医典籍无“失眠症”病名记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可归属于 “不寐”范畴。
不寐之名首载于《难经•四十六难》:“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 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 行,不失其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 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能寐也。”阐述了老 人因气血不足而导致失眠症,其发病高于少 壮者。
推拿治疗:引阳入阴推拿法
操作前准备:舒适卧位,涂按摩油,身心放松 操作步骤: 1.开天门:两拇指以“一指禅”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由眉心按揉至百会 (两眉中间至前百会成一直线)。经穴:眉心、天心、天鹰、囟门、 眉冲(入发际0.5寸) 2.推坎宫:双手大鱼际及拇指自印堂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作分推至太阳 穴,又称分阴阳、推印堂。 3.揉太阳:以蝴蝶飞手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太阳穴。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 关 键 词】 脑 卒 中 ; 睡眠障碍 ; 研 究 进 展
【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4 3 .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6 ) 2 3 — 0 0 7 5 — 0 3
脑 卒 中后 睡眠 障碍 在 临 床 上 常 有 以 下几 种 表 现 : 入睡 困 难, 入睡时间长达 3 0 46 0 ai r n , 夜 里 伴 焦 虑 及 烦 躁 等症 状 ; 有 的表 现为 清 晨 觉 醒 时 间 比正 常 时 提前 1 h以 上 , 且 早 醒 不 能 再 度 入 睡口 ; 部分 患者 表 现 为 睡 眠 颠 倒 , 白 天 睡 眠 和 夜 间 清
中 国实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2 o 1 6年 1 2月 第 1 9卷第 2 3期
0 1 6 Vo 1 . 1 9 N . 2 3 ・7 5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Dec 2
醒 的 症状 ; 也 有 的 是 睡 眠维 持 障 碍 , 睡 眠 时 间短 , <5 h或 中
途 觉 醒 3次 以上 的情 况 _ 4 ] 。
赖 右 侧半 球 的 功 能 。多 因素 的逻 辑 回归 研 究 表 明 , 皮 质 下 和
左侧大脑半球的脑卒中 , 很 可 能 是 睡 眠 障 碍 的 危 险 卒 中、 睡眠颠倒 等症状 , 部分 患者夜 间入 睡后常 伴精 神症状 等 , 直 接 影 响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康 复 及 生 活 质 量Ⅲ 1 ] 。脑 卒 中后 睡 眠 障 碍 的发 病 原 因及 发 病 机 制 十 分 复 杂 。本 文 拟 开 展 脑卒 中后 睡 眠 障碍 的发 生 机 制 以及 对 目前 脑 卒 中后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过度睡眠则表现为过度困倦、无法醒来,甚至在白天也会感到疲劳。
睡眠呼吸暂停则表现为在睡眠中呼吸突然停止,导致缺氧和醒来。
睡眠行为异常则表现为在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如梦游、说梦话、夜间惊恐等。
睡眠障碍分类
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表现
2
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睡眠障碍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是由脑卒中这一特定疾病引起的。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加重患者的身体症状,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评估
03
诊断方法
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研究意义:通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为医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背景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通过收集和分析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睡眠评估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长期预后
长期预后取决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康复进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持续性睡眠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情况
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直接影响睡眠结构和节律。病变部位、程度及并发症(如疼痛、肌肉无力等)均可影响睡眠质量。
生理因素
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加重睡眠障碍。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莉徐波颜丙春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8期[摘要]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死亡率远超北美。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为76%~82%。
卒中和睡眠互为因果,睡眠障碍(包括睡眠障碍性呼吸异常、运动障碍及睡眠异常)与并存的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甚至诱发或加重卒中的风险因素,导致卒中复发。
对睡眠障碍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睡眠相关症状,也可促进卒中的恢复,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降低未来复发的风险。
识别和解决睡眠障碍应是原发性和继发性卒中预防的一部分。
因此,探究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能更好地针对其机制制订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就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病机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6(c)-0045-04[Abstract] Strok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in the world.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burden of strok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in north America. Sleep disorders are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 and the incidence are 76%-82%. Stroke and sleep are cause and effect since sleep disorders (including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dyskinesias, and sleep disord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morbi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hich ma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even induce or aggrav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troke leading to recurrence.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can not only improve sleep-related symptoms, but als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troke, increas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erve cell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future relapses. Identifying and resolving sleep disorders should be par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can better develop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heir mechanism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Key words] Stroke; Sleep disorders; Pathogenesis; Progress; Review卒中相關睡眠障碍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是近年来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等特征,尽早开展治疗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症状,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最为常见。
睡眠占人一生1/3的时间,若长时间处于睡眠障碍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以及疾病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
所以,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开展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睡眠障碍;临床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易出现睡眠颠倒、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等症状,这不仅影响疾病好转,还可诱发患者出现负性治疗态度,开展正确治疗方案同时给予其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睡眠障碍,确保睡眠质量[1]。
因此,本文就针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护理干预进展实施综述,希望可给予临床工作中一点参考价值。
1脑卒中后睡眠障碍诱发因素1.1 心理状态脑卒中疾病发作后,多数患者易出现行为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情况,从而导致其内心出现焦虑、烦躁以及压抑等情绪,长时间负性情绪无法有效释放,进而导致睡眠障碍。
1.2 脑卒中疾病脑卒中疾病发作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气道肌肉松弛与下咽部下垂,影响上气道压力,进而诱发睡眠障碍。
此外,患者的下丘脑、额叶底部、眶部皮质、丘脑等部位受损,也可诱发睡眠障碍。
1.3环境因素患者身处陌生的环境、夜间护理操作等因素影响患者睡眠完整性,进而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率。
1.4药物因素对脑卒中疾病进行治疗时,应用相关药物导致神经元兴奋,使大脑皮质处于觉醒状态,其中乙酰胆碱类药物既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2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基础护理措施2.1 环境管理有研究者认为:更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环境非常重要,定期对病房通风,确保病区安静,利于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2]。
2.2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正确、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钠以及浓茶、咖啡等饮品,睡眠尽可能控制饮水量,减少夜尿次数,保证睡眠质量的同时提高自我免疫能力。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汇报人:2023-12-01•引言•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特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与诊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预防策略与康复管理•总结与展望01引言睡眠障碍昼夜节律失调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定义睡眠障碍影响康复效果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预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普遍存在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特点随着脑卒中患者数量的增加,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率与患病率患病率发病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身体功能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情绪状态认知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影响03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与诊断失眠过度睡眠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异态睡眠临床表现及分型有明确的脑卒中病史,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病史睡眠障碍症状量表评估辅助检查存在上述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日常生活。
采用相关量表对睡眠障碍进行评估,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
脑电图、多导睡眠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和标准原发性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药物及物质所致睡眠障碍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睡眠障碍鉴别诊断与排除标准04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探讨1 2 3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衡炎症因子与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神经生物学机制03对疾病的认知与应对方式01焦虑与抑郁情绪02社会支持不足心理社会因素疼痛与不适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肢体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药物副作用脑卒中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温度等也可能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其他可能影响因素0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镇静催眠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030201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物理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个体化治疗药物与非药物结合定期评估与调整综合治疗方案优化建议0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预防策略与康复管理预防策略制定01020304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环境调整药物干预康复训练计划设计设定康复目标评估患者功能状况调整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方案依据康复目标,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内容、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2-02T16:57:43.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陈长江付玲
[导读] 治疗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状况。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402660
摘要:PSSD(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具体表现为发作性入睡、睡眠呼吸障碍、嗜睡以及失眠等,夜间入睡往往伴有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生活能力以及预后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PSSD的发生机制、与卒中关系、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是以发病迅速、弥漫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人数在200万以上,2/3的患者存活后遗留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发病率,给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但是极易被忽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一、PSSD的发生机制
(一)睡眠相关的卒中部位
脑卒中发生后,相关脑组织的病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脑功能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控制睡眠的解剖部位主要包括额叶眶面皮质、下丘脑、丘脑网状核、蓝斑、孤束核、中缝核、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从小到大依次是脑干、基底核、丘脑与大脑半球。
脑出血或者脑缺血时,脑组织出现水肿,压迫了脑细胞,进而出现了功能障碍。
左半球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远高于右半球脑卒中的。
患者的脑桥、中脑、丘脑、下丘脑以及皮质发生缺血性卒中时,患者伴随失眠的同时会存在睡眠异常,导致患者出现白天嗜睡严重、晚上亢奋严重等[2]。
患者出现梦魇、夜惊、睡行症等的原因是病变发生在右侧颞部。
卒中后出现缺氧、水肿,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大脑的结构损伤以及功能障碍,对正常的睡眠系统以及觉醒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了睡眠障碍。
二、卒中与PSSD的关系
睡眠可能间接或者直接的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卒中反过来也会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
丘脑、视前区、下丘脑以及脑干如果受损,会导致患者觉醒-睡眠紊乱,进而出现睡眠障碍。
日间过多的睡眠时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受到服药、发热、抑郁、焦虑、护士查房、光、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睡眠障碍。
脑桥、中脑以及丘脑会导致患者出现嗜睡,但延髓卒中会引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羟色胺主要是控制患者的睡眠以及疲惫感,机体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才可以确保患者处于觉醒状态,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3]。
此外神经细胞外的低5-羟色胺有助于睡眠,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觉醒时间。
脑卒中患者机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变化迅速时,尤其是在脑组织缺氧的状态下,在受损的脑组织中5-羟色胺会不断的增加,导致睡眠异常。
前列腺素D2具有一定的诱导睡眠的作用,y-氨基丁酸可以诱导自然醒的生理睡眠,对于紊乱的昼夜睡眠规律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褪黑素可使得机体内的y-氨基丁酸明显增加,调节患者的觉醒与睡眠过程。
白细胞介素-6对于睡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剂量大小与调节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白细胞介素-6的剂量如果过小,患者会存在发热症状,但不会引起睡眠障碍。
三、PSSD的临床表现
(一)失眠:入睡困难是主要的临床特征,睡眠的诱导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清晨觉醒以及早醒时间过长,比平时提前1小时醒,并且醒来后再次入睡较为困难,维持睡眠较为困难,睡眠的觉醒次数在3次以上,呈现出片段性的睡眠[4]。
(二)嗜睡:日间嗜睡严重或者夜间睡眠时间过长,平均日间的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
(三)睡眠呼吸障碍:具体特征是在睡眠时出现了异常的呼吸事件,包括睡眠低通气综合征、陈-施呼吸综合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四)发作性睡病:夜间不存在持续性的睡眠不足,日间存在难以抵抗的发作性睡眠症状。
(五)夜间入睡后伴随精神症状,例如强哭、愤怒发作、情绪欣快、兴奋躁动、不自主摸索动作以及自语等。
四、PSSD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PSSD患者一般给予抗抑郁以及抗嗜睡药物,临床上多采用安定、舒乐安定等苯二氮类药物,出现抑郁症状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抗抑郁药物。
思诺思治疗PSSD,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得到显著的改善。
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精神活动差以及嗜睡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莫达非尼,但此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与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患者的生理性睡眠[5]。
24小时睡眠-觉醒障碍的患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调节患者的睡眠生物规律。
孙华[6]等人研究发现,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黄连温胆汤与针刺联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24%,患者的失眠障碍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方药中的半夏具有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的作用,枳实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整方具有和中安神、清热化痰的效果。
其次针刺百会穴可以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6]。
(二)辅助治疗
PSSD患者可进行声疗或者光疗,以疼痛刺激以及运动功能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病情,调节大脑皮质的抑制与兴奋性。
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保持沟通愉快通畅。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家庭特点、经济状况以及性格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排除患者心中的担心与苦恼。
(三)放松诱导训练
告知患者不论是居家还是住院,每天睡觉前均应该用温水洗脚、洗脸,喝杯热牛奶,熄灯后,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维持呼吸与心跳均匀,改善睡眠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心情舒畅。
总结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复杂,当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奎瑜,李玲珠,李漾,等. 畅气通络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2014,35(4):601-603.
[2]张轩,薛蓉. 卒中后睡眠障碍[J]. 临床荟萃,2016,31(12):1291-1294.
[3]于逢春,周正宏. 卒中与睡眠障碍[J].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1):905-911.
[4]李宏建. 睡眠障碍可能会增加卒中风险[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11):997-997.
[5]王一斯,王莹,赵红,等.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诊疗新进展[J]. 河北中医,2016,38(8):1271-1276.
[6]孙华,肖洒,黄庆丽,等. 针刺结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