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分析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Adjective Overlapping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eaching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bstract: Adjective overla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the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djective overlapping, including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types, conditions, voice changes,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analysis the errors that foreigners m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Key words:Chinese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目录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 (1)(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 (1)(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 (4)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 (4)(一)AA的变调 (4)(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 (5)(三)AABB的变调 (5)(四)A里AB式变调 (5)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 (6)(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6)(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6)(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7)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8)(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 (9)(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 (9)(三)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 (10)(四)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 (10)(五)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 (11)(六)缺少“的”、“地”、“得” (11)(七)重叠残缺和赘余 (12)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12)(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 (12)(二)教学原则的选用 (13)(三)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13)(四)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五)从留学生角度分析出的对策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7)汉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重叠的类型繁多,语音变化多样,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汉维形容词重叠形式对比研究

汉维形容词重叠形式对比研究第26卷增刊20XX年6月喀什师范学院JournalofKashgarTeachersCollegeV oI.26Sup.Jun.2005汉维形容词重叠形式对比研究阿达莱提?卡斯尔(喀什财贸学校,新疆喀什844000)摘要:汉维语中都存在汉维语的重叠形式,汉语的重叠形式更为丰富,用途更为广泛.关键词:汉维形容词I重叠中圈分类号:H1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2X(2005)Sup.一0031—01 汉维语形容词都是表示事物性质,特征,状态的实词,二者在语法特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在句中主要充当定语,谓语,状语等成分,都不能带宾语.但是,汉,维形容词在语法特点和使用上仍存在不少差异,下面我们就形容词重叠进行对比研究.一部分形容词在修饰其它词语或单独作句子的某一成分时,可以重叠,构成更为生动的形式.这种重叠,或者使形容的程度有所加强,或者含有某种感情色彩.汉语形容词,其程度的强弱一般是靠前面的程度副词来协助表达的,如:远,较远,很远,最远.但它也可以通过"程度副词(较,略微,稍微等)+形容词""程度副词(更,非常,很)+形容词"或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表达程度的加深.如:稍厚略低亮堂堂非常正确可见,形容词的重叠在语法上表现得也极为明显.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对比.汉语中绝大多数形容词都有重叠形式,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各有区别. (一)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单音节形容词A构成AA(的/地).如:(1)他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高高的个子,很多女孩都很喜欢他.(2)我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3)慢慢吃.家里还有.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A式以后,在口语中读音也稍有变化,第二个A一般读阴平(一声),有些还要儿化.如:(1)你走得远远的.让我再别见你.(2)她生了个胖胖的小子.2.单音节形容词A加上后辍BB构成ABB(的/ 地).如:(1)家里的馕硬梆梆的.(2)教室里乱哄哄的,没法学习.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为ABB式,BB在口语中一般也读阴平(一声).单音节形容词A与后缀BB的搭配是习惯性的,一个形容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后缀.如:白皑皑白苍苍白花花白净净有些BB可以加在较多的A后,如:喜洋洋懒洋洋活生生好生生3.单音节形容词A构成A不BB的重叠,这是一种特殊的用法,是在重叠词缀的前面加上一个"不"字.如:酸不溜溜脏不兮兮椤不叽叽(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双音节形容词AB构成AABB(的/地),这是大多数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如:(1)她长得大大方方.(2)他在教室里老老实实地坐着.(3)大家高高兴兴地唱了起来.在口语中,AABB中的第二个A常读轻声,BB多读为阴平,有时候,第二个B还要(下转第33页)收稿日期:2005.06—06作者简介:阿达莱提?卡斯尔(1973一),女(维吾尔族),喀什财贸学校教师. ?31?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如:Lookatthedarkclouds.Itwill(begoingto)rain.但两者的意义侧重略有不同.Begoingto包含某种因果关系,而will则相对比较中性.所以begoingto通常不用做无端的猜测.如:Therewilladaywhen allpeopleintheworlddisappear……(而不用begoingto).除此之外,为避免意义重复,begoingto一般不用在条件句的主句里.如:Ifyouacceptthejob,youneverregretit.(而不用begoingto).2.从语义结构来看,begoingto的非情态意义是指主语的意图有待于将来实现,此时与will的"意愿"基本相同, 并可用在条件句的主句中.如:Heisgoingto/willborrow methedictionary.但是begoingto的意义强调的是事先经过考虑的将要做的事情,而will相比较中性.如:(5)Whydidyoucallhim?(6)I'mgoingtohavedinnerwithhim.(7)Oh,Iforgetmydictionaryinmydormitory.(8)Don'tworry,wewillshareone.值得注意的是,begoingto的情态意义和非情态意义均包含在将来和现在的紧密关系中,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 begoingto谈及的不是将来的事情.如:1willgoabroadin theyeartime.此句中不能用begoingto代替will.从时间结构来看,"will+不定式"与"begoingto+不定式"并无时间远近的差别.如:(9)1willsnowtonight.(10)Heisgoingtobeateacheraftergraduation.3.Begoingto的将来是必然性的,而will的将来具有偏发性.如:(11)Sheisgoingtoteachlessonten.(12)Shewillteachlessonten.Begoingto限制着不定式toteach的时间意义,从而决定了将来时间的必然性,也就是说,有迹象表明toteach动作发生.而will的时间意义并不体现在时间流动的方向上. 它仅仅是对不定式toteach的预测,不能确定其必然发生. 在给别人许诺时,如果用begoingto而没有去做,会引起对方的抱怨,而用will,则很少抱怨.三,结束语笔者在多年的语法教学实践中,力图用三个平面观点解释各种语法现象,从而使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时体观,不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本文仅对will和begoingto主要表现手段进行了时间结构分析与语用解释.关于它们与不同时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时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上接第31页)儿化,并且是重音所在.如:慢慢腾腾m&nmant6ngt6ng干干净净gringanjingjing但是在正式场合BB没有语音的变化.2.双音节形容词AB构成不完全重叠式A里AB(的/地),这种构成较为少见,从意义说多为贬义词,含有厌恶,轻蔑的意味.常见的主要有:傻里傻气罗里罗嗦糊里糊涂慌里慌张在这些词语里,"里"读轻声,词语的重音有的放在第一个音节,像"慌里慌张";有的放在第四音节像"糊里糊涂".放在第四音节上,使语气更重些.(3)双音节形容词AB构成ABAB的,这种形容词也不太多.如:雪白雪白的冰凉冰凉的通红通红的重叠后的形容词有以下几种功能.其一,修饰名词性成分.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胖乎乎的小男孩干干净净的床单通红通红的脸其二,修饰动词短语.如:关关地吃一顿急冲冲地跑进来热热闹闹过年快快乐乐地玩其三,用作谓语.如:(1)眼睛大大的,像个娃娃.(2)外面黑乎乎的,你不害怕?(3)你的手怎么冰凉冰凉的?其四,在"得"字后作补语.如:(1)房子里搞得乱槽槽的.(2)书架收拾得整整齐齐的.(3)他说得罗里罗嗦的.维语形容词的重叠有两种方式:1.一一原级形容词+从格附加成分+原级形容词.如:c=Ij一.j(长长的?曹一I:—L(气乎乎的)2.原级形容词+原级形容词.一(高高的)片一片(大大的)由此可见,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较维语形容词更丰富多样,并且汉语形容词的这些重叠形式用途很广,几乎随处可见,而维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并不那么常用,多见.?33?。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习得偏误及其教学对策

摘 要形容词的重叠是汉语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不仅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北语和暨南大学动态语料库对外国留学生习得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总结了留学生习得偏误出现的原因。
并通过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着重从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就本文的选题意义、本体研究成果、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是考察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及进行相应的偏误分析。
通过考察HSK动态语料库,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留学生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把留学生习得偏误的类型进行了归类。
第三部分是偏误原因的分析,通过找出偏误原因,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提出可行实用的教学策略。
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教学策略的探讨,这一部分着眼于为教材、教师、学生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结论部分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说明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对策ABSTRACTWords overlap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in China, it is also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article mainly to 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 overlapping AA type are analyzed,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teaching material writing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selected topic significance,ontology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 Then,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selection of the source of corpus.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acquisi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rrors analysis. Through the HSK dynamic corpus,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verseas acquisi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students learned the types of errors are classified. The third part is analyzing the cause of bias,through identify the reasonsof the errors,we can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last part is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discussion, this section is focus on teaching materials,teachers,students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Conclusion will summarize research results,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and the deficiency.Key words: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analysis, teaching measures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 I 1. 绪论. (3)1.1 选题意义 (3)1.2 研究综述 (4)1.3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5)2.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偏误情况的考察5 2.1应重叠而未重叠 (5)2.1.1做谓语时应该重叠却未重叠 (6)2.1.2充当定语时应该重叠却未重叠 (6)2.1.3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时应该重叠却未重叠 (7)2.2不应该重叠却重叠 (8)2.2.1单音节形容词本身不能重叠却重叠 (8)2.2.2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应该重叠却重叠 (8)2.2.3单音节形容词谓语后带了“了、着、过”时不该重叠却重叠 . 92.2.4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时不应该重叠却重叠 (9)2.2.5形容词“多”做状语时不应该重叠却重叠 (11)2.2.6形容词被程度副词修饰时不应该重叠却重叠 (13)2.3形容词重叠后残缺“的” (15)2.3.1做谓语时缺失“的” (15)2.3.2做定语时缺失“的” (17)2.4搭配不当导致的偏误 (18)2.5小结 (19)3.留学生习得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的偏误原因分析 (21)3.1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1)3.2教师方面的问题 (21)3.3学生方面的问题 (22)3.4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 (23)3.5小结 (24)4.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建议及教材编写 (25)4.1 案例分析 (25)4.2 教学建议 (29)4.3教材编写的建议 (31)4.4小结 (32)结 语 (30)参考文献 (32)致 谢 (33) (34)1.绪论1.1 选题意义词的重叠变化这种综合性的语法形态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属于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段。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重叠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本文对汉语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以期增进对重叠问题的认识。
本文将汉语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扩展型、附缀型。
单纯型包括AA、AAA、AABB、ABAB、AXBAXB、AXYAXY、ABCABC,扩展型包括ABAC、AAB、ABB,附缀型包括XAA、XAYA、AXA、AXYA、AAXBB、ABXAB、AXAB、ABXB、AAXB、AXBB、AAX、AAXY、AXX、AYXX、AYXXX(X)(X)。
通过单纯重叠、扩展、附缀,形容词重叠式可表示出程度的加强或减弱,并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主要作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形容词基式与重叠式、形容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之间存在量的变化和量的级差。
三种重叠类型广泛分布于十大方言区,但在具体形式上有一定的地理倾向性。
形容词各重叠形式的分布范围、使用频率不同,一些重叠形式之间具有蕴涵共性。
汉语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在形式、语义、语法方面与普通话相比,有其特点。
形容词重叠也广泛分布在藏缅、苗瑶、壮侗语族的诸多语言中,是汉藏语言的共性。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

汉语中方言重叠形容词的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方言重叠词的结构方式方言重叠形容词和现代汉语的重叠形容词一样,构造形式有单音重叠,双音重叠的AABB等形式,还有后缀式的ABB式。
因为是方言,形容词重叠还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像“A里BC”,“A头A脑”,“A手A脚”等形式。
(一)单音重叠式无论南北方言,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比较丰富,并且没有地域之分,像“高高、胖胖、矮矮、黑黑、肥肥”这一类。
但有一些单音重叠形容词有地域性,经过大众传播,才成为南北通用的,像东北方言中的“刚刚的”,形容过硬、了不起的意思,这个词语原先在东北通用。
通过春晚小品的传播,渐渐被大多数人所用。
单音重叠形容词都是在形容词的基础上,进行重叠,这样表达的效果明显强于单音词。
例如“他有一张黑脸”给人的印象,远不及“他有一张黑黑的脸”生动形象。
(二)双音节重叠式双音节重叠式是在形容词AB的基础上,分体重叠为AABB式和整体重叠为ABAB式。
分体重叠式主要有:高兴———高高兴兴欢喜———欢欢喜喜干净———干干净净模糊———模模糊糊安静———安安静静客气———客客气气明白———明明白白整体重叠的有:雪白———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漆黑冰凉———冰凉冰凉邦硬———邦硬邦硬碧绿———碧绿碧绿滚圆———滚圆滚圆在皖南方言中,还有“老长———老长老长老粗———老粗老粗”东北方言中的“拔凉———拔凉拔凉”这个重叠形容词也是通过赵本山的小品为全国人所知,并迅速使用的。
(三)扩展型重叠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将形容词从一个字扩展为四个字,三个字来加强形容词的使用效果。
四个字的扩展型重叠形容词大多和人体器官有关,有“A头A脑”“A 手A脚”“A声A气”“A眉A眼”等形式,如“呆头呆脑,笨头笨脑、鬼头鬼脑、憨头憨脑、愣头愣脑”,“大手大脚,碍手碍脚、蹑手蹑脚”,“粗声粗气、细声细气,尖声尖气”,“贼眉贼眼,鼠眉鼠眼,冷眉冷眼”。
形容词的重叠式研究综述

形容词的重叠式研究综述
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其研究综述可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容词重叠式的形式和特点: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有多种形式,如 aa 式、aabb 式、abb 式等。
重叠式形容词的特点包括音韵特征、重音、节奏等方面。
2. 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的作用:形容词重叠式在句中可以用于表示程度、指示、描写等语境,同时也可以用于形容词谓语句中。
此外,形容词重叠式还可以用于成语、习惯用语等中。
3.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意义: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对其重叠形式和特点的分析来确定。
例如,aa 式形容词重叠表示“非常、极”等程度意义,而 aabb 式形容词重叠则表示“一再、重复”等语义。
4. 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演化:形容词重叠式的用法和演化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现代汉语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演化和发展,一些新的形容词重叠式也在不断地出现和演变。
形容词重叠式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其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汉语语法和语言演变的理解和认识。
语境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考察

语境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考察引言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提出讨论。
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范围、语用功能、条件、意义等分别作出了论述,但至今对动词重叠问题仍存在分歧。
就可重叠动词的数目来看,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由孟琮、郑怀德等合著的《动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2117个动词中,单音节可重叠的动词有374个;而在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黄伯荣等主编的《动词的分类和研究文献目录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中,列举出472个可以按AA方式重叠的单音节动词。
而在之前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研究中,有学者对重叠的语境问题只是略微提到:“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因为语境的不同,能否重叠的性质也有变化。
”①但是没有详述具体在哪些情况下单音节动词可以重叠,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重叠的。
本文将就此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实际材料入手,做一个定量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一、单音节动词的定义和划分(一)单音节动词的定义“词,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词汇意义相结合,并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②动词与形容词同属于谓词,但是动词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多数能受“不”修饰,除了心理动词,一般不受“很”修饰;多数能加“着”“了”“过”;多数可以重叠。
③单音节动词就是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而单音节动词在形式上就是一个汉字代表的动词,在形式上为单独的A。
目前学术界对以上各类是否都属于动词重叠的形式还在争论之中,④但是AA式是被普遍承认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结构,也是本篇讨论动词重叠形式。
(二)单音节动词的分类讨论动词的重叠,我们的目的是试图得出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可以重叠的动词之间有何种共同点。
而关于动词的分类,可以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语法角度来看,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其中及物动词又分为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谓宾动词分为真谓宾和准谓宾动词。
此外,还有名动词、助动词等。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重叠形式、语法功能和意义、专书方言研究等方面,描述概括汉语重叠的研究概况,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标签:汉语重叠研究综述一、引言(一)研究概况汉语重叠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下面通过两个表格宏观介绍一下重叠的研究概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汉语重叠研究的重点为动、形两大词类以及各重叠现象的综合研究,动、形之外的词类研究仍然比较少。
从纵向看,近十几年来汉语重叠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上,尤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共时研究上,而历时研究、汉外对比研究的论文成果不太丰富。
(二)重叠的分类现代汉语重叠分为完全、不完全重叠,构词、构形重叠,变形、不变形重叠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情况:朱德熙(1982)提出了顺向、逆向重叠,李宇明(1996)提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等,孙景涛(2008)将重叠分为双向重叠、裂变重叠。
刘丹青(2012)区分重叠为原生重叠与次生重叠。
一般认为,刘丹青(2012)的分类对了解重叠的来源及其形态本质、语法意义等具有创新性。
二、各词类的重叠研究(一)动词重叠1.演变历程何融(1962)提出: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使用动词重叠的情况。
据考证,汉朝出现了极少数的动词重叠使用情况,动词重叠真正产生在唐宋时期,但此时也仅单音节动词可重叠。
在明清时期,动词重叠开始具有调量的语法意义,并从此开始逐步的过渡到现代汉语中进行使用。
汉语重叠的格式和语法意义基本固定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運动时。
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观点:(1)仅限于AA式,包括ABAB式。
代表人物有:李人鉴(1964)。
不少语法教科书都持这一观点。
(2)包括AA、A一A 、A了A、A了一A四式。
代表人物有:范方莲(1964)、刘月(1984)、房玉清(1992)等。
(3)除了AA、A一A 、A了A、A了一A的四种形式外,还包含A着A 着和AAB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3), 356-36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3049Analysis of the Duplicati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Based on Two Chinese CorporaXiulin Gu, Tongquan Zhou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Received: May 30th, 2019; accepted: Jun. 12th, 2019; published: Jun. 19th, 2019AbstractBased on the BCC 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Committee Corpu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upli-cation phenomen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sorts out the duplic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the duplicating form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ndi-tions on duplicating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are consistent with its semantic and syntactic aspects.Its function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being used as attribute components, and the dominant syn-tactic functions vary from different variants to different variants. The finding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its semantic functions.KeywordsMonosyllabic Adjectives, The Duplication of Monosyllabic Adjectives, Corpus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的分析——基于汉语语料库的研究顾秀林,周统权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日照收稿日期:2019年5月30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19日摘要本文基于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对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统计,并对重叠的条件以顾秀林,周统权及重叠后形式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梳理。
研究发现:制约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与否需从其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着手。
重叠后的句法功能不再局限于充当定语成分,而且不同变体之间优势句法功能已有所差异,这或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语义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语料库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重叠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现象,较早观察到不同语言中重叠形式的意义相似性的是萨丕尔[1],他通过对非洲、美洲等语言重叠现象的调查,把重叠的意义归纳为表遍指、重复以及习惯等[2]。
对于汉语这种外部形态不丰富的语言,重叠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尤为重要的构造手段。
重叠是一种形态,并因重叠在汉语中的普遍性,强调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典型形态。
汉语中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都可以重叠[3]。
而形容词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其中的单音节形容词个数相对固定,非常容易辨别,是形容词这个大类的核心部分,非常有研究价值。
为了对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情况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对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进行考察,并对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
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现象单音节形容词AA式重叠结构是由单音节形容词音节上的再次重复连用构成,在书写时则是原单音节形容词的两字重叠[2],比如“高高”“美美”“萌萌”等。
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也主要涵盖对其重叠形式[4]-[10]、其语法意义[5][7][11][12][13][14]、重叠限制[10][15][16]以及其方言差异和历史发展[17][18][19]的研究。
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条件,余霭芹[20]表示知觉的形容词更容易重叠。
朱景松[10]还认为形容词要具备形象性、感知性和自控性程度的特征才能重叠。
形容词的形象性质是指具有在客观或主观上能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性质。
感知性是关于词语具有抽象和具体的问题。
自控性程度指主体有自觉地控制形容词。
此外,还有学者之处能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在语义上一般不能重叠或者很少重叠的是贬义词[4][10]。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能重叠的形容词一般要具备非定量(或者说模糊量)的特征(是否可加程度副词:很、比较等) [3][9][10][20]。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能重叠的形容词大部分都有口语色彩[21][22]。
但是语料检索结果表明,不是所有含有口语色彩的形容词都能重叠,如“糟糕”“圆全”等;同样地,不是所有含有书面语色彩的形容词都不能重叠,如“绰约”的重叠形式在“一个人影绰绰约约地走过来”。
吴仁[14]提出了26个很少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因为它们大部分表示相当抽象的属性,而不是具体的感觉或知觉。
比如,“妙”“好”“对”等。
同时列出6个虽然代表具体的感觉但由于表示消极的属顾秀林,周统权性很少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
比如,“累”“疼”“脏”等。
笔者通过对吴仁[14]提出的26个很少重叠且具有抽象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以及6个进行检索,发现:1) 其中17个单音节形容词存在重叠形式;2) 6个表示消极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中全部存在重叠形式。
显然,具体与否、积极与否并非为判定单音节形容词能否重叠的标准。
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影响着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呢?本研究将通过语料库统计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情况来考察制约其重叠的条件。
同时,还考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式的句法功能。
3. 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郑怀德、孟庆海[23] (2003)《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163个单音节形容词和俞士汶[24] (1998)《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中收录的165个单音节形容词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一个由209个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词表,为本文的研究范围(详见附表1)。
本项研究使用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两个语料库来检索206个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考察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是词与否以及重叠后句法功能的情况。
期间基于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的考虑,使用在线汉语字典(/)来验证假设。
4. 讨论与分析4.1.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条件4.1.1. 重叠的标准本文借鉴朱德熙[4]和朱景松[10]提出的形容词重叠的条件分别根据意义的可感知性、“量”的特征、自控性和词的褒贬义对172个(占全部的82.30%)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和37个(占全部的17.70%)不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分析。
根据四条标准依次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 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基本满足两条以上标准。
极少数形容词仅满足一条标准,而且这类形容词重叠后多作定语且出现频率较低。
有的甚至无作定语功能,多数作补语、谓语、状语等,比如“手艺练得精精的”“净净身子”“盛盛地一笑”。
2) 不可重叠的单音节形容词中,有的形容词满足两条标准,其重叠形式未出现在语料检索之中,但是部分符合汉语口头语的表达习惯,存在重叠的潜力。
这些重叠式形容词分别是“广广”“旱旱”“俊俊”“老老”“聋聋”“妙妙”“能能”“强强”“杂杂”“糟糟”。
3) “意义”的可感知性为重叠与否的基本准则。
很多只满足一条标准的可重叠形容词,大多是满足可感知性这一标准。
4.1.2. 近、反义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分析留学生常常会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是一对近义形容词为什么一个可以重叠另一个却不能重叠?一般认为影响形容词不能重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语体,即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书面语(80%左右);其次是口语色彩(只占了20%) [22]。
比如,“美丽”和“漂亮”是一对近义形容词,一般来说前者不能重叠的原因是因为它包含书面语色彩,而后者因为具有口语色彩,所以才可以重叠。
张国宪[25]认为含有褒义的形容词,如“聪明、伟大、美丽、友好、贤惠”等不能重叠的原因大概是因其意义跟表示重叠形式不兼容。
“美丽”等形容词大多表示事物的恒久的客观属性;而重叠式却强调的是主观性特征。
另外,有研究表明语体对是否重叠影响并不明显,故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转至其句法功能方面。
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笔者找到一组近义词“良”和“好”、两组反义词“善”和“恶”,“强”和“弱”。
故此将分别根据其搭配名词的能力、搭配程度副词或状语的能力、充当补语的能力以及充当主宾语的能力进行统一考察,具体如下(见表1):顾秀林,周统权Table 1. The collocation of synonyms and their antonyms表1. 近义、反义词组的搭配情况名称搭配名词是否能接程度副词/补语充当补语充当主宾语充当定语的比例良抽象> 具体否否否33.20%好具体> 抽象是是是50.70%强具体≈抽象是是是24.68%弱具体≈抽象是是是59.49%善具体≈抽象否否是28.51%恶具体≈抽象否否是30.79%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 重叠存在差异的近义词在句法上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比如,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如“良”)充当定语时,跟它搭配的名词一般是抽象名词。
从充当定语的比例来看,比对应能重叠的近义词(如“好”)比例要低;在充当谓语时,不能重叠的形容词很少带程度补语“极”“坏”“透”;在充当主宾语时,不能重叠的形容词也极少情况下充当名词性成分。
2) 重叠存在差异的反义词在句法上却表现出一致性。
研究表明,充当定语比例较高的形容词更易重叠。
总的来看,具有相同或相反含义的单音节形容词在能否重叠方面存在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