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
宋词四首

可堪孤馆 闭春寒
杜鹃声里 斜阳暮
实
(借景抒情)
杜鹃声:①春暮②假借其声 表现了人 暗喻“不如归去”【归乡】 生无限凄 斜阳暮:① 一日之暮②春暮 凉的况味。 ③人生之暮
小结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 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 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 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 的情怀。
驿寄梅花,
宋词四首
《雨霖铃》 《踏莎行 郴州旅舍》
《苏幕遮》 《声声慢》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 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 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 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 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 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 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 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1、词的别名 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举”字,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 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了神韵。
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是什么时间的景物?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问 五月份左右 雨后的早晨 溽暑 侵晓 题 二、这些意象调动了几种感觉器官?构成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解
析 • 五月盛夏的汴京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
•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羁旅愁思 是他诗歌的重要题材。所作咏物词较多,如咏新月、春雨、 梨花、杨柳等。
•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 人。
作 者 简 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拟人 “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 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 的神态。“窥檐语”把鸟儿东张西望的 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指出表达作用以及表达 感情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

二、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一词多义
③大江东去 ______ . 流淌 (1)去 离开 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______ . 铲除 ⑤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______ . ⑥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距离 ____ .
2.资料链接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 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 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 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 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
孙仲谋:孙权的字,三国时吴主,曾在京口建都,赤 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的军队。作者认为南宋的政权
①赢得仓皇北顾 _____ . 回头 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
四、词类活用 ①强虏灰飞烟灭 . . 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烟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尚能饭否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设帐幕 ③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7课 宋词四首
诗海探珠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 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 的一个侧面:悲年华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在 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 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华的一部分,慨叹空间 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 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 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 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 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宋词四首之《雨霖铃》

分析鉴赏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此去经年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总结全 词,设想离别后相思的 景况。因意中人不在身 景况。 即使良辰美景, 边,即使良辰美景,也 无心欣赏, 无心欣赏,表达了词人 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著 缠绵的情思。 缠绵的情思。
分析鉴赏
“执手相看泪眼,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写离别之际 两人极其复杂微妙的内 心活动和难舍难分、 心活动和难舍难分、缠 绵悱恻的情景, 绵悱恻的情景,细腻生 动,如在目前。 如在目前。
分析鉴赏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 念去去千里烟波 实景还是虚景?有何作用? 实景还是虚景?有何作用? 虚景, 虚景,由现实引向设想 未来。 未来。 表明词人的愁绪如千里 烟波般的绵长、 烟波般的绵长、沉沉雾霭般 的浓重、楚地天空般的深沉。 的浓重、楚地天空般的深沉。 结构上紧扣上句的“无语” 结构上紧扣上句的“无语”, 贯通下阕的描述。 贯通下阕的描述。
知人论世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 云便,争不恣狂荡。 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 斟低唱!
分析鉴赏
景语 别 时 情语 作用 离 别 难 无绪、 寒蝉、 寒蝉、长亭 无绪、留恋 渲染足以触动离 情别绪的气氛, 情别绪的气氛, 晚、骤雨歇 无语凝噎 先给人一种无可 奈何的感受 实写) (实写)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虚写) 虚写) 良辰美景 虚设 千种风情 与何人说 景色暗淡, 景色暗淡,衬托 离别时黯然的心 情,且更添前途 茫茫的愁绪; 茫茫的愁绪; 清冷、 清冷、惆怅
高二语文宋词四首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xiè
yē
ǎi
jǐn
lèi
qiáo cuì
xiànɡ hànɡ
和蔼 暮霭 亭榭 凋谢 难堪 勘测
宵夜 云霄 憔悴 樵夫
ɡuān lún
向东 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 向北
设帐幕 吃饭
凄凉急切地鸣叫 多情旳人
指英雄旳流风余韵
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旳。
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旳
请缨无门 壮志难酬
廉颇
了。说:“我也不懂得,自己也没招惹过谁啊。”婠青昂首看着天空缓缓开口:“他们已经找到你了,过不了多久成群结队旳 暗部涌向这里,我不是他们旳对手。所以你必须走了。”暮雨打了个冷颤,一脸无奈说:“我也想离开啊。”婠青看着她说: “看你那么蠢,我于心不忍,让我来拯救你吧。”婠青拉着暮雨来到瀑布边,水依然是倒流旳,没有丝毫变化,只是比起刚刚 更汹涌,水流更大些。每个水柱,每幅水帘,冲击而上,如千万猛兽再向上奔跑。婠青周身青光大作,刺眼至极,亮不刺目, 从地下缓缓升入半空之中,全身上下青衣舞动。“九天凡尘,以水引之”片刻间,天际乌云顿时翻涌不止,雷声轰轰,黑云边 沿不断有电光闪动,在电光强烈照耀之下以如白昼。气压沉闷,不禁给人无比压抑之感。瀑布旳水开始像下雨一般一滴一滴漂 浮在空中,似雨神滴在空气中静止一般,暮雨想:牛顿在世会不会被气死呢。晶莹透明旳水柱漂浮在空中珍珠大小,暮雨看见 自己映在水滴上,顿觉奇。一会狂风大作,全部旳水滴汇聚成刚刚旳巨龟,往前面旳树林飞去。一路之上,草木砖石,无不激 震飞扬,只有当中道路,留下深深一道痕迹。婠青拉着暮雨,两人跟在巨龟背面进入山林。这片树林似乎有灵性一样,全都让 开一条通道,但见树林全是叶子和枝干,根本没有见到树旳身躯和根,无穷无尽,一层一层迎面而来暮雨口干舌燥,心中有些 不安。婠青似是看出暮雨心中所想说:“这片树林其实是一棵树,但是却无穷无尽,除了我,没有妖能进入树旳根部,因为这 棵树就是我。”桫椤树说完自豪地看着暮雨,似是想要从她旳嘴里听到夸奖旳话,可是暮雨什么也没有说,依旧紧皱着眉头, 不安旳样子。婠青带着暮雨在空中飞行,水汽不断地涌向她旳脸,又温又湿,说不出来究竟是舒适,还是难受。不一会,终于 见到了树干。暮雨不禁感叹:“外面那么多枝叶,可看这树干似乎与日常旳树干并没有什么两样,假如非要找出不同,那就是 这棵树愈加粗壮。”这棵树旳树干周身充满苔藓绿哒哒旳,上面还有几只蚂蚁在爬行,这棵树五个成年男子应该能够合抱围住。 婠青笑笑说:“可别这么早下结论啊。”巨龟竟在树干前消失不见了。暮雨旳嘴巴微微张开,婠青和暮雨来到树干前只见一阵 白光闪过,光刺旳人睁不开眼睛,再次睁眼,却来到了另一种地方。显目前眼前旳是一条又长又大旳环形回廊,边沿隔三丈便 有一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精美旳花纹,巨龟消失不见。婠青说:“欢迎来到我这里做客,你不懂得,我自从在这里修炼还历 来没有妖来过这里,这里此前是山神爷爷住旳地方,可是他灰飞烟灭了后来就是我住在这里。” 他们边说边走,走了好一会, 才看到这条走廊旳尽头,却是一面用木头雕刻镂空旳墙,下面开了一
宋词四首

如何表表达愁情别绪?
思念家乡不得回。 和朋友、恋人或者亲人分别。 过去学习成绩很不错,时时处处顺风顺水, 而今 无论怎样挣扎努力,却时时处处举步维艰。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雕栏玉砌 虚写:往事,故国,朱颜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下阕:用“凋” 字,写碧树一夜凋去,写 风的劲厉肃杀;“独”字 与上阕“燕子双 飞”映衬,写孤独无依 ;“望尽” 与碧树 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最后,以景语 结尾,山长水阔 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 阔的境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2、对比
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 小楼东风的永恒 雕栏玉砌应犹在
往事的短暂 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 朱颜改 人生无常
宇宙永恒
3、比 喻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 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 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 象的东流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 白)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 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贺铸)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 ——李煜《相见欢》
上阕:用“愁烟”、“泣露”将“菊”、 “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 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借对 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 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八年级语文《宋词四首》学习要点

《宋词四首》学习要点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宋词是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宋词按其风格流派可分为婉约、豪放两种。
清王士禎道:“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称首”。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亦工文章,李清照自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十八岁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是一位金石专家,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一方面又从事学术研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曾合著《金石录》。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南下,辗转江南。
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飘泊,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112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格调优美,热情明快,而又委婉含蓄。
如《一剪梅》、《醉花阴》。
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宛转,凄苦深沉,如《声声慢》就是她晚年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在宋代词坛上,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
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雨疏风骤(zhòu)海棠(táng)东篱(lí)消魂(hún)麾下(huī)的卢(dí)霹雳(pī)(lì)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诗句积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词四首 理解性默写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 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 的语句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词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 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词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 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 月的语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词中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离别之后, 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 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动描写赤壁 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词中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 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 概括得了的语句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词中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 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 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 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 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声声慢
1、词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看似平平淡 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 是愁,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 创巨痛之后的愁苦心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 最难调养身体的语句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词中由景入情,将作者的情感渐渐融 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 瓣地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 神伤的句子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词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 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 功的句子是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7课《宋词四首》课件

等。
答案
(4)辛弃疾(1140—1207),幼字安 ,自号“稼轩居士”,济南
历南城人。豪放宋
派词人。在宋词史上,辛弃疾苏在轼文学上与
齐名,李号清称照“苏辛”济;南与二安 并称“
”。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
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
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
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 辛弃疾 、苏轼 、
(3)《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 照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当然是对她最沉重的打击; 在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侵扰,所积存的金石字画, 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命运的残酷而消极绝 望,对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就是在 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 时南宋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 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再次遭到失败。 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答案
重点突 破
1.阅读《雨霖铃》,回答问题。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 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 “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案 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 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 强化了感情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 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 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 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 风黄花表 现得淋漓尽致。
高峭
形
夸张
惊
拍
汹涌
水石相击 声 形 色 比拟 比喻
向 往 英 雄 心 情 澎 湃
卷
雪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总束上文,带起下文,由描景过 渡到写人,非常自然。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 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这样,便将 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一、描绘壮丽之景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 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 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 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 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 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 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 第一全才。
“人生如梦”两句,兼超脱与虚无而有之, 同前面追慕古人的逸气豪情放在一起,展示了 作者思想上的矛盾。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 “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三、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 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倾诉壮志难酬 的苦闷,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 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 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 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 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 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 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 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柳永和苏轼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 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 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 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豪放派特点
风格豪迈、奔放, 视野广阔,气象恢 弘,结合现实生活 来思古抒怀或写景 言志,词句质朴, 表现远大的理想报 负。
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 哀婉、悲伤、凄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离别之前
勾勒环境
融情于景
长亭晚
骤雨歇
渲染气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离 别 时 刻
帐饮 无绪 执手 相看
细腻的动 作暗示无限 的依恋,无 限的酸楚
念 去 去 千 里 烟 波 〄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
婉约派特点
多写男女欢爱、柔 情、触景伤情等内 容,词句委婉、缠 绵、清丽,追求精 巧、细腻的感情和 韵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定风波 苏轼
苏轼只是借题发挥,“借古人酒杯,浇 胸中块垒”,借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 业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
整体感知
•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 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 现在哪些方面?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三句,有种纵观古今、横看天下的 气度,融历史与现在,时间与空间于一体, 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组成了开阔、悠久的 时空背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声声慢
教学目标
• 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 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 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 密切关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此 恨 绵 绵 无 绝 期 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明主旨,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意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真切、冷清、凄惨的画面。
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美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进一步设想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情景, 将离情推到高潮。
雨霖铃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7 宋词四首
• 词,又称词余、长短句,最早出现在唐、 五代时期,称为“曲”、“杂曲”或“曲 子词”。到宋代发展至高峰,形成“豪放 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出现了 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人,柳永、李清照 等婉约词人。作词又叫“填词”、“倚声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 上)。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基本上是上阕 写景、下阕抒情。
柳 永
雨 霖 铃
走近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 田”、“柳郎中”。他精通音律, 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 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 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词风婉 约,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雨 霖铃》是他的代表作。有《乐章 集》传世。
宋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欧阳修、 苏轼
宋诗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宋代书画的代表人物:苏轼、黄 庭坚、米芾、蔡襄
苏黄
苏辛
宋四家
苏轼《赤壁赋》墨迹
简介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 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 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 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 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 “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 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 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从元 丰二 年 (1079)到 元 佑元 年 (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 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 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 叮嘱友人 “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 也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 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 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 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 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 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追忆周瑜 指挥若定 谈笑却敌 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慨叹自己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
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长江
(大、去、淘尽) 山
壮阔激荡
(乱、穿)
险峻雄奇 汹涌澎湃
赤壁
水 (惊、拍、千堆雪)
情感美满(婚姻幸福) 形象饱满(儒雅英武) 功业圆满(战果辉煌) 神游 “我” 多情 如梦 酹
遥 遥 雄想 遥 想 姿想 英公 公 公 小瑾 发谨 小瑾 。当 乔当 乔当 年 初年 初年 〄 嫁, 小 雄 嫁, 雄 乔 了 姿 了 姿 初 英, 嫁 英, 发 发 了 〄 。。
为什么要在“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两句中间插 进一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
周瑜结婚: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
故 多国 情神 早 应游 生 华笑〄 我 发 〄 。
项目
年龄
周瑜
24岁
苏轼
45岁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感奋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借酒浇愁,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 未就,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 苏轼虽然遭贬斥,但创业的雄心未泯, 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 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 易安居士,齐州章丘(山东章丘)人, 两宋之交着名女词人。父李格非是当 时着名学者,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 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 能书画,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 一指的女作家。 词分前后期:前期生活优裕,词作 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孤苦飘零, 多悲叹身世之作,情调感伤。现存词 六十首左右,作品主要收集在《漱玉 词》。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 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 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表达了 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赤壁三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散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
苏轼所游的赤壁,并不是真正 的赤壁古战场,但词题又是“赤壁 怀古”,怎样理解?
把时间拉到了三国, 把地点锁定在赤壁,把人 物定格在周瑜身上。在广 阔的时空背景中凸现特定 的“这一个”,为下文专 写赤壁和周瑜奠定基础, 转化自然,不着痕迹。
故 垒 人西 道边 三 是〄 国 周〄 郎 赤 壁 。
赤壁壮景
岸乱 〄石 卷穿 起空 千〄 堆惊 雪涛 。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