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完整版)
多塔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

多塔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多塔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是在复杂多塔施工现场,为了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而制定的一系列施工方案和措施。
在多塔同时进行施工的情况下,碰撞事故可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严格执行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多塔施工前,应提前明确工程预算、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确保各个施工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同时,明确各个塔吊的工作范围和运行轨迹,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协调各个塔吊的施工时间,避免交叉干扰和碰撞风险。
3. 塔吊作业管理3.1 塔吊布置在多塔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布局和需求合理布置各个塔吊的位置,确保各个塔吊之间的作业范围不重叠,避免碰撞风险。
3.2 塔吊运行轨迹管理对每个塔吊的运行轨迹进行详细规划和管理,避免不同塔吊之间的轨迹交叉和碰撞风险。
同时,设置专人负责监控塔吊的运行状态,确保塔吊按照规定轨迹进行运行。
4. 紧急事件处理在多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紧急事件,如塔吊失控、工人受伤等情况,应班组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处理紧急事件,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5. 结束语多塔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多塔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措施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安全。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多塔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进行。
参考资料1.《多塔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2.《塔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以上内容为多塔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多塔施工防碰撞作业方案

多塔施工防碰撞作业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兴建也日益增多。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多塔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
然而,多塔施工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就是碰撞作业。
为了确保多塔施工的安全进行,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碰撞作业方案。
一、多塔施工的特点多塔施工是指在同一工地上同时进行多个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
这种施工方式具有高效、节约时间和资源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在多塔施工中,不同塔楼之间可能会存在碰撞作业的情况。
因此,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防碰撞作业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多塔施工防碰撞作业方案的制定1.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在进行多塔施工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应包括每个塔楼的施工进度、施工工艺、材料使用等内容。
通过详细的施工计划,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塔楼之间的碰撞作业。
2. 合理规划施工空间在多塔施工中,必须合理规划施工空间,确保不同塔楼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施工空间的规划应考虑到施工设备、材料运输等因素,避免不同塔楼之间的交叉作业。
3. 使用先进的碰撞监测技术为了及时发现碰撞作业的风险,可以使用先进的碰撞监测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不同塔楼之间的距离和高度,一旦发现碰撞作业的风险,立即发出警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4.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多塔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至关重要。
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施工人员,才能有效地避免碰撞作业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在多塔施工中,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应包括施工设备、施工空间、施工材料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 加强安全管理在多塔施工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多塔施工防碰撞作业方案的实施效果通过上述防碰撞作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多塔施工中的碰撞作业风险。
多塔防碰撞施工方案

多塔防碰撞施工方案
在多塔并存的建筑场景中,施工过程中的塔吊、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之间的碰撞问题是一项关键考虑因素。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高效性,工程团队需制定详细的防碰撞施工方案。
以下是一套综合考虑多塔防碰撞的施工方案:
1. 确定施工区域范围
在施工现场,首先需要确定各个塔吊、起重机的摆放位置和工作范围。
通过合理规划施工区域,避免设备之间空间重叠,减少碰撞风险。
2. 制定施工序列计划
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序列计划。
确保各个机械设备的工作路线、起吊高度、作业时间等信息都在计划范围内,避免相互干扰和碰撞。
3. 加强监控与通讯
在施工现场设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各个机械设备的位置和作业情况。
同时,建立良好的通讯机制,保证各设备操作人员之间的快速沟通,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提高操作员素质
对各个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确保操作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在发生碰撞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
5. 定期检修维护
定期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碰撞事故发生。
结语
通过以上综合考虑的多塔防碰撞施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碰撞风险,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工程团队应根据具体场景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完整版)

多塔作业方案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措施二○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1.1、施工组织总设计 3 1.2、安全文明组织总设计 31.3、塔吊施工方案 31.4、施工图 31.5、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31.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总体概况 42.2、建筑设计概况 42.3、结构设计概况 52.4、水电工程概况 62.5、现场概况 6第三章、施工部署 73.1、技术准备 73.2、平面布置的原则 73.3、组织及管理 73.4、各种塔吊机械性能及参数 93.5、塔吊安装情况一览表10第四章、群塔附着及顶升程序 10 4.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 11 4.1.1、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 11 4.1.2、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 12 4.2、塔吊顶升的程序 14第五章、防碰撞安全技术措施 15 第六章、防碰撞操作要点及具体操作要求 17 第七章、塔吊遇突发停电应急措施、附后页第八章、塔吊防碰撞应急措施、附后页第一章、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总设计1.2、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1.3、塔吊施工方案1.4、施工图1.4.1、1#、2#楼建筑施工图1.4.2、1#、2#楼结构施工图1.5、主要规范、规程、标准1.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五节现场情况本工程位于六安市解放路以北;地下一层;地上1#楼十七层;地上2#楼、3#楼、5#楼、6#楼十一层,由4栋单位工程建筑组成。
属于高层结构形式,占地面积大、单体较长,小区场地容积率较大,并且小区内建筑物间均设有地下车库。
根据甲方提供的现场条件,组织各幢号先后开工;因此、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和工期要求现选择使用三台塔式起重机。
1#外起重臂长为48米、2#楼外起重臂长为42米、6#楼外起重臂长为56米。
第三章、施工部署3.1、技术准备本工程由4个单体建筑组成,分为4个栋号作业施工队,每个施工队根据栋号工程需要选择和布置塔吊;塔吊安装前,各施工队必须收集相关的塔吊资料和现场数据,编制单体塔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经过分公司总工审批,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各栋号间塔吊相互错开,尽量保证塔吊起重臂与塔身、起重臂与平衡臂间相互错开。
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安全专项方案

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安全专项方案XXXXXXXXX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四、安全技术措施五、应急措施六、应急预案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5、《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6、《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除、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7、塔机使用说明书8、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安排及塔机周边环境二、工程概况1、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XXXX设计单位:XXXXX监理单位:XXXXX施工单位:XXXXXX2、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XXXXXX。
3、建筑概况本工程包括:XXXX二期8#楼、10#楼、11#楼、幼儿园等单体工程。
8#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10#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11#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三层。
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4、塔吊安装情。
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施工现场安装四台塔式起重机:5、塔吊平面布置情况(附图)结合现场实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较复杂,塔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主要道路、施工现场临建设施上空高空坠物,邻近在建建筑物碰撞重大安全隐患,为确保塔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该安全专项方案。
三、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根据现场塔机布置及周围环境,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形,针对危险情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表,各塔机分别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表四、安全技术措施:(一)安全技术措施1、相交塔机高度错开,始终保持至少5m高差。
2、为防止塔机间可能发生的碰撞,在高塔塔身与低塔前臂相交部位,用架管搭设一防护栏,外围悬挂旧汽车轮胎作为吸能减震装置,最大可能的减轻因碰撞带给塔身的损伤。
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背景
在高空作业中,多塔作业由于涉及多个塔吊同时作业,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繁忙的城市中心区域。
因此,为了确保塔吊作业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前准备
1.制定合理的多塔布置方案,确保吊臂的活动范围不会相互交叉。
2.对吊装设备和塔吊进行严格检查,保证运行正常。
3.制定塔吊操作规程,包括信号指挥、协调沟通等规范。
三、防碰撞措施
1.安装碰撞检测系统:在各塔吊上安装碰撞检测设备,实时监测附近各
设备的位置,一旦发现接近碰撞,立即报警。
2.制定交通管理计划:在施工现场设置指定的行车道路,规定作业人员
和设备的活动区域,防止交叉作业。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禁止超载作业,严格按照载重标准进行作业,
确保塔吊安全运行。
4.安排专人负责碰撞预防:在作业过程中,设立专门的碰撞预防人员,
负责监控各吊臂的位置,及时通知各操作人员调整位置。
四、紧急应急预案
1.制定工地紧急撤离计划: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及时将所有相关人员撤
离现场,保障人身安全。
2.做好事故处理准备:建立事故处理小组,提前准备好应急设备和救援
措施,确保有力的事故处理。
五、总结
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塔吊作业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考虑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规范施工流程,加强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将有效降低多塔作业安全风险,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方案

多塔作业防碰撞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二、多台塔机安全要求每台塔机技术条件必须符合(GB/T9642-2008)要求,安全规程必须符合(GB5144-2006)要求。
每台塔机要经特种设备检验所检验合格并到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三、工程概况一、火炬(翔安)产业区后滨安置房二期D区项目由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本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后滨村,周边交通便利,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0340.72m2。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面积90340.72m2,其中,地上6894.156㎡(计容)1618.184m2(不计容),地下11840.518㎡,地下1层,地上11~18层,最大建筑高度57.1m。
结构质式:框剪结构基础类型:静压式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情况:商品混凝土。
质量标准要求:达到合格;工期要求:施工工期为785日历天。
安全生产要求: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厦门市“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争创福建省“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施工范围:本项目的地基及基础、主体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2、建筑设计概况建筑层数:1#、2#、3#、9#楼11层,10#、11#、13#、14#楼18层。
建筑功能特征:地上1~3#,8#、9#、12#、13#、14#为小高层住宅,一层为店面、二层以上为住宅;10#、11#楼为商住宅,一层为生鲜超市,二层以上住宅。
地下共1层为设备用房及车库,战时人防。
建筑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地上10#、11#为一级外其余均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建筑分类:10#、11#为一类商住楼,其余均为二类高层住宅。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四、多台塔机操作方案本工程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布置四台塔机,10#(塔机型号为QTZ80(5613),起重臂长为51m最大独立高度为40m,现安装高度30米;11#塔机型号为QTZ80,起重臂长为40m最大独立高度为40m,计划安装高度40米;14#塔机型号为QTZ80(5610),起重臂长为50m,现安装高度37.5米, 13#塔机型号为QTZ80(5610),起重臂长为45m,最大独立高度为40m,计划安装高度35米。
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图文

绿地·滨水印象多塔作业防碰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上海绿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0月12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 (54.安全技术措施 (75.安全管理措施 (106.塔机防雷避雷 (187.安全应急预案 (198.附图 (23一、编制依据1.1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2006》。
1.2 《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 JG/T 100—99》。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4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1.7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8 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图。
二、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1.1.1绿地集团合肥恒锦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滨水印象项目,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锦绣大地南侧,宿松路西侧。
本工程主要包括一个整体地下车库(2层、7栋住宅(2栋18层、1栋28层、3栋33层、1栋41层、6栋商业(2层、3层具体情况如下:1.1.2 塔吊作业范围周边环境本工程西南角为在建厂房工程,西面距离习友路600米中间为空地,东面临近宿松路(规划中,北面河道,塔吊周边环境详见平面布置图。
1.2 塔吊选型及布置1.2.1 塔吊选型及布置原则1、塔吊尽量覆盖整个施工区域,减少盲区;2、塔吊最大起重量能满足施工要求;3、保证每台塔吊的工作效率,既不闲置又能满足施工吊次要求;4、充分考虑塔吊安装和拆除所需空间,满足塔吊安拆的要求;5.充分考虑到塔吊在高度和平面位置上的避让,同时考虑到和周围高层建筑之间的避让,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
1.2.2 塔吊布置为保证本工程起重施工运输需要,本工程中拟投入6台QZT80(最大R=55m塔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塔作业防碰撞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组织总设计2.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3.塔吊施工方案4.主要规范、规程、标准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书香苑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开德路北、濮上路东,本工程临近6#、9#楼,为小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9990.63㎡。
2.塔式起重机技术参数4.塔吊平面布置图三、群塔附着及顶升程序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多塔机同时作业,既要使塔机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垂直运输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塔机安全高差的控制。
安全高差的控制在于保证群塔的安全;高差太小,有可能造成高位塔吊钩与低位塔吊起重臂碰撞;高差过大,由于多塔的连续排序,造成连锁反应,结果是:①要求过多的塔机进行附着;②建筑物结构施工达到的高度太低,不满足塔机锚固高度要求。
因此,塔机的高差须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现行规程中,许多规程对塔机的高差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12中第10.5条规定:“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位(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
这是最低的高差要求。
新颁布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第4.4.25条规定“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塔机时,应保持两塔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的小于2m”。
2、最底层塔机的顶升高度最底层塔机的计算顶升高度H'塔5H'塔= ΣH i + D+ [h f] - H6i=1式中:H1—H6----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D-----塔机吊钩至起重臂下弦的极限距离;h f------塔臂架弹性变形端头下沉值。
其中h f对空载时的大臂上扬的塔机一般影响不大,但对于空载仰臂的塔机影响就比较明显,根据经验值,塔机在端头额定负载时测定的下垂值为1.2~1.5m,取1.2m。
H6的取值按塔机基础(顶)与建筑物(底)标高的相对值计算,即如果塔机基础(顶)高于建筑物底标高。
H6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由于本工程塔机埋深不一,为方便计算均按±0.00m以上计算塔机高度,H5=54m,其他参数取值分别为H1=1.5m,H2=3m,H3=1.5m,H4=1.5m,D=2.1m,h f=1.2m,计算可得:H'=54+1.5+1.5+3+1.5+2.1+1.2=64.8m,即满足最高点施工时塔吊起重臂距±0.00m 塔高度为63.9m,如不考虑楼梯间及电梯机房使用大模板施工,则最大高度为:63.9-3≈61m3、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计算塔机高差常用的参数有:①塔基高差Hj,②塔机起重截面高度Bh,③塔机塔帽高度Tm,④高地、低位塔机起重臂到基础顶面高度HG、HD,⑤高、低位塔机起重臂安装高差△H。
多塔布置竖向设计中,塔机高差参数的合理确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⑴、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B h + h f + D⑵、起重臂交叉大于1/2起重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Tm⑶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 = H G - H D + H j≥Tm+2m4、塔吊顶升的程序(1)塔吊顶升应遵循安全距离要求,如平面位置不能错开,则应在竖向进行错开。
(2)塔吊附墙部位,应对墙体或顶板结构进行验算,不满足强度要求时作加强处理。
(3)尽管塔机臂竖向已错开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两台相邻塔机的塔机臂同时处在同一平面位置,仍然会相互妨碍并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塔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相邻塔机的动态。
信号员在发出启动信号之前要观察相邻塔机臂是否在离自己的塔机臂较近的地方或正向自己的塔机臂方向移动,根据情况决定发出启动信号的时间;在塔机臂移动的过程中,塔机司机也要密切注意相邻塔机臂的移动情况,一旦发现两个塔机臂向一个方向靠近,应立即停止移动或向反方向移动塔机臂。
(4)塔吊附着完毕后的标准节顶升,必须根据当时其他施工段塔吊的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若与其它施工段塔吊大臂干涉,可将塔吊的标准节顶升分2次进行,先顶升本道工序的一部分标准节后,等所干涉的其他施工段塔吊下次附着顶升后,再顶升本塔本道工序所剩余的标准节,以便错开大臂节的干涉,因此产生“一次附着,两次顶升”现象。
塔吊顶升前应向项目部提出申请,填写《塔吊顶升申请表》,经项目部同意后方可顶升。
附《塔吊顶升申请表》:四、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熟悉和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2、塔吊拆装作业,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及工法进行,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起重人员完成,严禁无证操作。
3、顶升作业必须在专人指挥下操作,非作业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严格听从信号指挥。
4、项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塔吊附着点的施工必须尽可能地提前进行。
5、作业现场的正下方必须设置不小于20米×20米的安全作业区,并做明显标志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6、4级风以上严禁顶升作业,5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附着安装。
7、塔吊附着以下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2‰,塔吊附着以上塔身垂直度必须控制在4‰。
8、在塔吊顶升或降塔过程中,严禁回转、起升作业。
9、塔吊司机和信号指挥人员均须持证上岗。
在塔吊运行过程中,双方使用认可的信号指挥形式,如对讲机、旗语、哨音等。
10、塔吊司机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吊”,保证安全运行。
在停止作业时,必须保证大臂、小车及吊钩停放在安全部位,保证与其它塔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塔吊突然断电后应及时卸除吊物,将吊钩临时固定,防止起重臂转动,造成相连塔吊起重臂与钢丝绳碰撞;塔吊运行时,塔吊之间、塔吊与附近建筑物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11、塔吊司机在作业前和作业后,应对塔吊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须齐全可靠。
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销及其他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
12、在夜间工作时,除塔机本身备有照明外,施工现场必须备有充分的照明设备。
塔尖及起重臂端部设置安全警示灯,当光线不足时应打开安全警示灯。
13、塔机必须有良好的电气接地措施,防止雷击,遇有雷雨严禁在底架附近活动(接地电阻不大于4Ω,用∠50*50*5角钢预埋在地下并与塔身进行有效连接)。
14、塔机应定机定人,实行专人专机负责制,非机组人员不得进入司机室和擅自操作,要处理电气事故时,必须有专职维修人员二人以上。
15、加强联络、通讯管理。
群塔作业应对每台单机进行统一编号,确定每台单机操作及信号指挥人员,并保持固定。
现场应为塔机组操作及相关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每台机组对讲频率必须单独锁定,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人员组合,不得擅自改变对讲机频率,不得擅自指挥。
16、加强指挥管理。
信号指挥人员发出动作指令时,应先呼叫被指挥塔机编号,待塔机操作人员应答后方可发出塔机动作指令。
同时,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及吊物,塔机运行过程中指挥人员应环顾相近塔机及其他设施,及时指令;安全指令应明确、简短、完整、清晰。
17、塔吊司机在停止作业前,必须将塔臂锁定在季节性顺风方向状态,吊钩必须钩住地上配重,防止塔臂与塔臂之间由于自然风力作用相互碰撞。
五、多塔作业防碰撞措施塔吊相互作业由于距离较近,施工中既要满足生产要求,又要减少相互干扰,因此合理布置非常重要。
安装前制定平面布置和立体协调方案。
严格按照以下具体要求操作:1、塔与塔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塔吊臂架端部与两侧塔身之间至少有两米的距离,处于高位塔吊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塔吊中处于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一个标准节(一个标准节为2.4M)。
2、防止了两塔在同一作业面上互相碰撞。
为防止在施工中多塔塔臂相互碰撞,在设置塔吊位置和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必须遵照下列措施执行,以保证塔吊作业安全。
(1)7#楼塔吊塔臂只能往南西北方向旋转;(2)8#楼塔吊塔臂只能往北西南方向旋转;(4)二台塔吊旋转限位为270度,塔吊通过旋转限位控制;限位控制其转角度范围,保证两塔臂不交叉作业;(5)、二台塔吊安装时必须保证不在同一高度;(6)、二台塔吊下班时必须将大臂锁死或用地锚进行固定。
3、塔机垂直运输时应能穿越现场施工构件,确保不同几何尺寸的物件有足够的间隙距离提升到需要的作业平台。
4、塔机相互间的距离应错开,确保吊钩在最大高度回转时不相互碰撞。
5、避开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设施(如相邻建筑和高压架空线路等),在危险距离内应进行隔离防护。
6、坚持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由于中心位置塔机受周围塔吊的影响和制约较多,因此居中塔机应尽可能保持在高位,并保证其技术性能最好。
7、确保塔机回转时与相邻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他设施间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离大于2m,工作中吊物的水平和垂直安全间隙也必须大于2m。
8、同步升高和下降,确保群塔相互间的垂直距离符合立体协调方案要求。
9、将塔吊相交的区域设为吊装警戒区,并设立明显标志。
10、在吊装警戒区,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a、低塔让高塔原则:低塔在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b、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c、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
d、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的塔机。
e、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在进入他人塔机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
f、同步升降原则:所有塔机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升降,以满足群塔立体施工协调方案的要求。
六、现场管理1、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建立群塔作业统一管理组织和管理网络,配备足够的人员,明确领导、施工组织及驾驶、指挥和维修保养人员的职责,对现场使用和管理进行统一安排、使用和指挥,并完善群塔作业操作规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所有人员按程序进行操作指挥。
2、合理进行施工组织。
根据现场生产需求和风向气候情况以及每台塔机的维修保养情况,合理安排塔机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同步作业,并及时向操作和指挥人员下达协调作业通知。
3、健全报告检查制度。
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检查,及时通报,并合理安排维修保养,确保所有塔机经常性处于完好状态。
4、加强联络、通讯管理。
群塔作业应对每台单机进行统一编号,确定每台单机操作及信号指挥人员,并保持固定。
现场应为塔机组操作及相关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每台机组对讲频率必须单独锁定,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人员组合,不得擅自改变对讲机频率,不得擅自指挥。
5、加强指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