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经典: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经典: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 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 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时, 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 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 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用于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 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承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 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一、评主题 《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主人公福贵 的遭遇异常凄惨,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有的风雨,仿佛在他的身上或 多或少的看到了我们祖辈的影子。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了人 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生死之间的苦笑。
正是每一位演员的倾力出演,让这部电影惟妙惟肖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我们在感慨的同时,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的主 人公徐福贵——葛优。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 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 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 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这种叙述方法很 好的表现出编剧的才华。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 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很坚强。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 了别人一箱皮影戏,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中,最初当少爷时
纸醉金迷,为赌钱舍妻弃子,气死父亲,十足的纨绔子弟,到五颗子弹的 恐惧,打倒地主豪坤,龙二的子弹本应打在他身上,到儿子夭折之时的悲 痛控诉,如此多的不幸却戏剧般的降临到他身上,像是命运的使然,无可 奈何,只能承受!由此揭示出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由时代大 河所袭卷。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威尔斯 主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曼凯维茨、奥逊·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一、好莱坞的崛起
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美国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四个要素:
1、行业内的垄断 八大电影公司: 米高美、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 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
2、分工细致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8、宗教:神职人员之所以不能成为滑稽 可笑的角色或歹徒,是因为对待他们 的态度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宗教的态度。 观众对一位教士不够尊重,宗教在观 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下降。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历史1895年以前11世纪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

“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

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

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1、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

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

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

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特吕弗 《四百击》
特点:侧重内心描写,试图把人的内心搬上银幕。
左岸派: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群电影作家的创作。 阿伦· 雷乃 瓦尔达 科尔皮
6.意识流电影
特征:1.剖析深入
2.内容深远
3.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化构造。
4.反对超出电影门房一般的伦理
伯格曼《野草莓》 费里尼《八部半》
四.好莱坞类型电影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 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
主讲人:
杨昌林
一、电影的诞生
视觉暂留理论 1894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西洋镜)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法国
《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梅里爱 法国 ——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99年《德雷福斯案件》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宾逊漂游记》、 《格利佛游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的 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1929 ,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技巧。最 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1931) 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工 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艺术 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把D.W.格里菲斯引进了电影界,启用他在影片《从鹰巢中救出的 人》(1907)里当演员。鲍特自1916年以后转而从事研制电影放映机 和其他电影新技术。1929年因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失败而破产。1941 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酝酿与尝试:短片时代的格里菲斯 1:让剪辑深入到场景之内 2:情感的介入与叙述的复杂化 《陶丽历险记》《姑娘和她的忠诚》《埃德加· 爱伦· 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Charlie Chaplin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
二、摄影术
“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穆布里奇获得“拍摄活动物体的方
法及装置”专利权 马勒的摄影枪
三、放映术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电影终于诞生——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再现美国西
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 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 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 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 党 同 伐 异 》
四、无声电影与美国电影喜剧学派
美国无声喜剧学派的代表人物: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制 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格里菲斯的贡献: 探求与实践蒙太奇手法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的单位开始从“场景”变成“镜头”; 镜头开始大规模运动; 电影奠定了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基础;
《党同伐异》(1916年)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 《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 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 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二章 美国电影与电影叙事
形式的发展
早期美国电影的探索
通过模仿梅里爱和卢米艾尔的影片和当时欧洲较为 先进的机械发明,在电影制作领域迎头赶上。
原本只是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很多马戏团、魔术 师在市场需要下纷纷改建了简单的电影院。这使电 影走出了一人单独观看的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市场机会。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发明人:法国兄弟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 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 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 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 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 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了传 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先由 “出主意者”提出一个原始点子,然后交由“剧本会 议”设计人物和故事,成型后由“噱头部”负责添加 滑稽场面和情景。这种由制片人专权,强调集体智慧, 精细分工的制作方法在今天的好莱坞仍占主导地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他的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