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 第三部分 地价管理篇

合集下载

地价管理制度有

地价管理制度有

地价管理制度有一、地价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地价管理制度包括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土地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土地价格政策调控机制、土地价格监督和执法机制等。

具体来说,地价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土地价格形成机制是指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确定土地价格的机制。

土地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土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功能和土地产权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竞拍、土地出让、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土地价格的形成。

2、土地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土地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是指政府建立监测土地价格变动的系统,及时掌握土地市场的动态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土地价格异常变动进行预警和调控。

这样可以避免土地价格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3、土地价格政策调控机制土地价格政策调控机制是指政府根据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土地价格政策,以及对土地价格进行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土地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功能、以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方式来影响土地价格的走势。

4、土地价格监督和执法机制土地价格监督和执法机制是指政府对土地价格行为进行监督和执法。

对于存在违法违规的土地价格行为,政府应该及时采取监督和执法措施,维护土地价格的正常秩序。

二、地价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地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价管理制度可以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资源过度浪费。

通过对土地价格的调控,可以避免土地价格泡沫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防止土地价格泡沫化地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防止土地价格泡沫化,减少土地投机行为,避免土地市场出现过热现象。

这样可以保护土地投资者的利益,保障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保障公平和社会稳定地价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防止土地价格过高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的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禀赋、土地的利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价格,保障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维护社会的稳定。

地价管理--自学

地价管理--自学

地价管理1、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的管理称为地价管理。

工作主要包括:(1)对土地价格及土地价格体系进行管理,调控地价水平;(2)对土地价格评估工作进行管理;(3)对土地市场中因土地价格引起的各种纠纷进行管理。

2、地价管理的目的:(1)促进土地合理利用;(2)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3)规范土地交易行为;(4)规范土地估价行为;(5)减少土地投机;(6)防止地价暴涨。

3、地价管理的措施:(1)提供地价信息;(2)制定地价标准;(3)宏观调控地价水平;(4)监管土地估价行业。

4、地价管理的内容:(1)土地等级、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确定、更新和公布制度;(2)土地价格评估制度:土地估价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发、成本逼近法、剩余法、基准地价系数调整法、路线价法;(3)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制度;制定最低限价制度的目的:防止地方政府压价竞争,造成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提高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透明度,便于实施监督;便于土地使用者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

(4)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不得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

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标准。

(5)城市地价动态检测制度:是政府宏观管理中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

(6)地价集体决策制度:(7)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8)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制度。

5、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地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6、基准地价的特点:(1)基准地价是区域性价格;(2)是土地使用权价格;(3)一般都是覆盖整个区域,在整个市域内具有可比性;(4)基准地价是单位土地面积的地价;(5)具有现实性,是评估出的一定时期内的价格。

7、基准地价的作用:(1)建立健全地价体系,完善地价管理制度,为各部门和土地使用者、经营者服务;(2)为制定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法规、措施提供依据;(3)充分发挥政府地价的控制和导向作用,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和土地利用方式;(4)为征收土地税费提供依据;(5)是政府制定出让最低价标准的依据;(6)为政府管理地产市场提供价格数据;(7)为企业改制、核定企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土地资产量提供依据。

土地经济学第三编答案

土地经济学第三编答案

土地经济学第三编答案名词解释1.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和接触点,是土地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土地市场可以依交易的权利类型、交易方式、土地区位、用地类别等不同分为各个特定的市场,如土地所有权市场、土地使用权市场、租赁市场、城镇土地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工业用地市场、住宅用地市场等。

2.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这是一种有效供给。

3.土地需求土地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被购买或租出的数量。

土地需求即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4.土地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称为土地的自然供给。

为此,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经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

5.土地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个变量。

6.地租地租是出租土地获得的经济报酬,或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经济代价。

但就其经济关系的本质来说,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7.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组,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8.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9.级差地租资本主义极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所以称为极差地租。

土地价格的管理(ppt版)

土地价格的管理(ppt版)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xíngchéng)与变动
如果政府同时采取剌激需求的政策
(zhèngcè),需求量增大,曲线DIDl便移 至D2D2并与 S2S2 均衡于E2点,确定
了新的土地价格,此时,P2>P1
P2
P1 P0
假定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采 取措施增大土地供给, 如取消农 用地保护制度, 供给曲线便向右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xíngchéng)与 变动
(三)土地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兴旺和城市CBD地区常比落后地区和郊区变化大。
(四) 地价在房地产价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在房地产价格构成中, 劳动力价格, 建筑材料价
格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 在总价格 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而土地需求会随着经济开展、 人口增加而扩大,因而(yīn ér)土地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 势, 其在房地产总价格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
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 3.未开垦的土地“没有价值〞。 4.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下产
生地租,产生土地价格。 5.地租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6.土地资本的利息、折旧(zhéjiù)和地租一样都构成了土地所
有者的收入。
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xíngchéng)与变动
第一节 土地价格的形成(xíngchéng)与变动
(二) 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1. 土地价格的周期性变动受经济开展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 土地价格上涨。在经济萧条时, 土地价格下跌。
2.土地价格变动受政府调节的影响-反向调节机制 在经济开展不稳定(wěndìng),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业开

土地管理基础:地价管理的内容

土地管理基础:地价管理的内容

地价管理的内容(掌握) 1、定期公布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制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重置价格应当定期确定并公布。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2、建⽴⼟地价格评估制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

房地产价格评估,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为基础,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进⾏评估。

” 3、房地产价格评估⼈员资格认证制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房地产价格评估⼈员资格认证制度。

” 4、建⽴⼟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

房地产权利⼈转让房地产,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者作不实的申报”。

⼟地交易权利⼈转让⼟地使⽤权,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地管理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者作不实的申报”。

5、制定协议出让国有⼟地使⽤权最低限价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条规定,采取双⽅协议⽅式出让⼟地使⽤权的出让⾦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

《协议出让国有⼟地使⽤权规定》第五条规定,协议出让不得低于新增建设⽤地的⼟地有偿使⽤费|考试⼤|、征地(拆迁)补偿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70%。

例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协议⽅式取得⼟地使⽤权时,交易双⽅只能在不低于( )的基础上,确定其成交地价。

(2000年⼟地管理基础试题) A.基准地价 B.标定地价 C.政府最低限价 D.宗地评估价 答案:C 解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条规定,采取双⽅协议⽅式出让⼟地使⽤权的出让⾦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

6、政府⾏使优先购买权 《中华⼈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地使⽤权出让和转让暂⾏条例》|考试⼤|第⼆⼗六条规定,⼟地使⽤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36212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36212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6212制定单位: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制定人(执笔人):江民锦审核人:周早弘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2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1《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36212课程代码土地资源管理学课程名称资源经济学、管理课程性先修课专业选修232周学时总学时江民旅游与城市管理学任课教开课院201江民编写时周早江民大纲主审课程负责《土地资源管理学(第二版,王万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使用教《土地资源管理学,刘卫东,彭俊主编,复旦大学出版, 2005.8 .教学参考资《土地资源管理学,张正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5《土地资源管理学,张占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课程教学目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课程教学要详见三、教学目本课程的重详见三、教学重点难和难闭卷考课程考2二、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分实验(上机668462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讲绪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原理。

【重点难点】土地的概念、管理的要素和原理【授课要点】第一节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第二节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原理;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讲地籍管理第二章地籍管理概述【教学目的】了解地籍与地籍管理,掌握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

【重点难点】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授课要点】第一节地籍与地籍管理;第二节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第三节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第四节国外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与价格调控

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与价格调控

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与价格调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调控是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调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土地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土地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的形成和调节。

首先,土地资源的市场价格是通过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给方面,土地资源的供给受到政府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出让等因素的影响;需求方面,土地资源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供需双方通过市场交易来确定土地资源的价格,供需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价格。

其次,市场机制可以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机制下,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实现调节。

当土地资源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会增加土地资源的供给,鼓励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土地资源供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会减少土地资源的供给,限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价格的调节,市场机制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流向效益最大化的领域。

最后,市场机制可以激发土地资源的创新和创造。

市场机制下,土地资源的价格反映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可以激发土地资源的创新和创造。

高价的土地资源会激励开发商进行创新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低价的土地资源会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土地资源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释放。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价格调控土地资源管理的价格调控是指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土地资源的价格,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价格调控的核心是政府的定价和市场监管。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定价来调节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式来确定土地资源的价格。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第三章 地籍管理
地籍和地籍管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
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四节 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统计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定级单元划分的方法

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主要因素判定法
网格法 固定网格法 动态网格法
确定定级单元边界应注意的问 题
自然线状地物和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 城镇中的铁路干线 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
类型界线
其他线状地物
各因素分值的计算及单元总分值的 计算
下面是3个计算工作中常用到的概念:
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
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级的顺序在每个 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 不具有可比性。
(四)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思路 从形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找出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指标定量 化,换算成不同的分值;根据各因素对土地 质量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将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划分土地级别;然后在土地级 别的基础上测算土地级差收益、行业及微观 区位增减系数,进行收益拟合和级别验证, 最后得到土地级别。
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该法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从土地收益的还原
量——地价出发,根据地价水平高低在城 市地域空间内划分地价区块,确定地价区 间,进而划分土地级别。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分等的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 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12.3.2地价的特点 ● 地价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市场上一般商品不同,
土地具有独特的属性,具体有: ① 每宗土地在其区位和构成上具备独特性; ② 土地实体具有不可移动性; ③ 土地具有永续利用性; ④ 土地供给有限性; ⑤ 土地对人类具有有用性
11
● 地价的特点: ➢ 地价是关于土地权利的价格
12
➢ 地价随社会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人地比率不断增大,社会对土 地需求日益扩大,从而使地租呈不断上涨的趋势,体现为 土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
地租的上升和利息率的下降,也就决定了土地价格呈上升 趋势。
➢ 地价由个别交易而形成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无法像其他产品那样可以到处流 动,因而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致使土地几乎 不能在统一的大市场内流动,而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均衡 价格。
土地买卖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利的买卖,人们购买土地并 不是要购买土地本身,而是购买土地获得收益的权利。
➢ 地价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土地是一种自然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没有价值,因 而其价格也就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 地价主要是由土地需求决定
土地的实质供给(即自然供给)是不能改变的,土地的经 济供给弹性也很小。因此,相对于需求而论,土地供给的 变动总是小的。这样,土地市场价格就主要由土地需求国地价评估现状 基准地价评估 标定地价评估 土地立体地价 城市间地价的比较与更新 地价指数体系和编制
19
● 13.1.1收益还原法 ● 收益还原法(简称收益法)又称地租资本化法、收
益资本化法,是国内外地价评估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 收益还原法是一种运用适当的还原利率,将未来的
16
● 1、何谓地价?何谓房价?房价和地价是何种关系? ● 2、进入中国土地市场网
(/)收集某一城市(如北 上广)2011年土地出让成交情况,并分析其地价和 楼面地价情况。 ● 3、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提供的数据测算某一城市地 价占房价的比重,并分析其合理性。
地价一般没有统一的市场价格,而由交易双方当面论价成交。
13
● 12.3.3地价的种类 ➢ 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分为公平交易价格和非公平交易价格)指土地 市场交易中成交的买卖价格,即市场价格。
➢ 评估价格 ➢ 估定价格
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课征地价税,由估价人员估定土地课 税价格,即估定价格,通常为市场交易价格的若干百分比。
地价概述 地价理论 地价的内涵和种类
5
● 土地价格是在土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 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 形式。
6
● 12.2.1马克思主义的地价理论 ➢ 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 土地可分为土地资本和土地物质
马克思把固定在土地中的劳动称为土地资本,它属于固定 资本范畴。
纯收益折算为现值的估价方法。 ● 收益还原法的基本思路为:土地具有永续性,耐用
期长,土地现在可以产生收益并能期待在将来继续 取得收益,将这种随时间的延长而能继续取得的纯 收益折算为现值之和,即贴现。所谓贴现,是指把 某一金额的将来值折算为现值的过程。
20
● 13.1.2市场比较法 ● 市场比较法是指根据替代原则,在同一市场条件下
1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 地籍管理篇 第二部分 地权管理篇 第三部分 地价管理篇 第四部分 地用管理篇 第五部分 城乡规划管理篇(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题)
注:第五部分为补充内容,供参考。
2
《土地管理学》第三部分
3
1 第十二章 地价管理概述 2 第十三章 地价评估实务 3 第十四章 土地经济管理
4
第十二章 地价管理概述
15
➢ 总地价、单位地价、楼面地价
总地价称为土地总价格,是指某地块的全部价格,视地块面 积大小不同,总地价也不同。总地价不能说明地价水平的高 低。
单位地价是指每平方米土地面积的价格,它可以反映地价水 平的高低。 单位地价=土地总地价/土地面积
楼面地价又称建筑面积地价,是单位地价分摊到单位建筑面 积上的土地价格。它与地块的容积率大小成反比。 楼面地价=土地总价格/建筑总面积 =单位地价/容积率
14
➢ 租赁价格
租赁价格指主佃之间发生租赁行为,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 赁权向出租方支付的代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权人都 可以把土地租赁出去,租赁价格的实质是定期支付的地租。
➢ 抵押价格
抵押价格指以土地为担保物而取得贷款时,银行对土地估 定的价格。
➢ 土地所有权价格 ➢ 土地使用权价格
土地使用权是一种财产物权,可以买卖、租赁、抵押等。
17
● 何谓地价?地价类型有几种?
● 土地价格是在土买卖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 用权的转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 交易价格、评估价格、估定价格、租赁价格、抵押价格、土地所有权价格、 土地使用权价格
● 简述地价理论及其差异。
● 马克思主义的地价理论、土地收益理论、土地供求理论
选择近期已发生交易的类似土地实例与委估土地加 以比较对照,经过类似土地的交易价格的修正,以 求得委估土地价格的一种估价方法。 ● 13.1.3成本估价法 ● 成本估价法(简称成本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 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一定的利润、应 纳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权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一种估 价方法。
贴现值的总和。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垄断而产生的 绝对地租和由土地的生产条件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9
● 土地价格内涵包含3 个部分: ① 真正的地租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② 土地投资的折旧; ③ 土地投资的利息。
● 土地出让金是指让与土地时政府所获或土地受让者 所付的全部金额,是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反映,是购 买或卖出若干年地租现值的总和。
而纯粹的自然土地,即抛开了土地资本或土地改良物价值 的土地就称为土地物质。
➢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7
● 12.2.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价理论 ➢ 土地收益理论
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
➢ 土地供求理论
8
● 12.3.1地价的内涵 ● 土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若干年的土地纯收益即地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