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合集下载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旨在适应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化,提高IMF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一般背景、过程和成效的概述:背景:1.全球经济变化: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金融危机的教训: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金融治理的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改进国际金融机构。

过程:1.代表性改革:改革旨在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代表性。

这包括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和代表席位,以反映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

2.资金配额改革:IMF进行了资金配额改革,增加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并提高了其在IMF中的声音和决策权。

3.变革治理结构:改革涉及IMF的治理结构,以更好地反映和代表全球经济的现实情况。

这包括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执行董事会的代表席位和权力。

成效:1.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IMF改革增加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发言权,增强了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增强国际金融安全:改革使IMF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动荡,为全球经济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和稳定。

3.加强合作与协调:IMF改革鼓励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经济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IMF改革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进程,涉及各个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利益考虑。

进展可能会受到不同国家之间立场的差异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IMF将继续努力推动改革,以提高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效益和适应性。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监管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监管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监管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建立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改革具有长期性。

在长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不断改革imf的治理机制与世界金融形势的协同性,各国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imf;金融监管3000亿美元规模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却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即使处于美联储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双重保护下,美国的金融体系仍然面临着瞬间崩溃的风险。

雷曼兄弟的破产成为了导火索,美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都成为了下一个倒下去的潜在目标。

这场危机不仅发生在美国的金融界,还危及了美国整个实体产业,更是导致全球金融与贸易的动荡。

这场金融危机真正的制度性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一切都得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寻找原因。

一、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20世纪初期,金本位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及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与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停止了运作。

为了恢复和重建世界经济得以运行的体制,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取得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局限。

其致命缺陷在于,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1]正因为如此,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4901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

4901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引言金融危机是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这场危机无疑促使了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

那么,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有哪些变革和现状呢?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变革1. 国际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和组织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例如:美国金融体系改革法案、欧洲银行业监管机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金融监管的角色和影响,还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2. 重塑世界金融治理格局金融危机后,经济实力得到提升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权利得到了新的肯定。

例如,G20成为了国际金融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被认为是新世界金融治理体系的代表。

在G20平台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推动国际财经问题的协商和决策。

3. IMF的角色得到加强作为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MF在金融危机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不仅体现在IMF加强了对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调整,而且还体现在IMF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并通过技术援助和借款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加强了支持。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现状虽然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际金融治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1. 贫困和不平等尽管国际金融治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贫困和不平等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少的发言权,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一些国际财经决策还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这必须在今后的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2. 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对国际金融治理构成了重要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更加紧密地协作和合作,提升监管和协调的效果,有效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贸易纠纷和保护主义在当前全球发展的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然而,一些国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采取出口控制、贸易保护、贸易战等措施。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

[ 要 ] 国际货 币体 系 的发 展 大 致 经 历 了 国 际金 本 位 制 、 雷顿 森 林 体 系和 牙 买加 体 系 三个 阶 摘 布 段。 牙买加 体 系实 际上 实行 的“ 元本 位 制 ” 美 。此 次全 球 金 融危 机 在 相 当大程 度 上是 美 国滥 用 其在 现
行 国际货 币体 系下 的特权 的结 果 。不合 理 的 国际货 币体 系是这 场全 球金 融危机 的制度根 源 。危机 的爆
界 各 国经 济发 展 带来 了严 重 的影 响 。因此 , 重建 国 际 经济秩序 便成 为促 进战后 经济恢 复 和发展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映在 国际 金 融领 域 就 是要 建 立 一个 稳 反
采 用 的金本 位制 为基础 的 国际货 币 体 系 , 成 于 1 形 9 世纪 8 0年代人 类 历史 上 第 一 次大 规 模 的经 济 全 球
上 来看 , 国际货 币体 系 的 发展 大 致 经 历 了国 际金 本 位 制 、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 和 牙 买 加 体 系 三 个
阶段 。1 ’ _ (撕 ]
71
国和全球 资产 泡沫 , 济 的过 度 泡 沫化 最 终 导 致 了 经 金融泡 沫崩溃 。 而更 进 一 步从 深层 次 来 看 , 一 切 这
元 为 中心 的 国 际 货 币 体 系 成 为 可 能 。在 这 一 背景
下 ,9 4年 7月 , 美 国新 罕 布 什 尔 州 布 雷 顿 森林 14 在 召开 的国际金 融会 议 上通 过 了美 国主 导拟 定 的 “ 布
化时期 。该体 系包 括 金 币 本位 制 、 块 本位 制 和 金 金 汇兑本 位制 三种 形 态 。其 中 , 币本 位 制是 金 本 位 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与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与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与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与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IMF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全球金融稳定的贡献。

首先,IMF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之一是提供了资金援助。

面对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遭受到了严重的金融冲击,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剧烈减缓,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IMF通过提供贷款等方式,向危机国家提供急需的资金援助,帮助它们渡过了难关。

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IMF积极提供资金援助,帮助了许多受影响国家应对金融危机。

这种资金援助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宏观经济压力,也有助于改善国家信誉,增强市场信心。

其次,IMF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提供政策建议。

IMF通过定期的经济监测和政策对话,向各成员国提供专业的经济政策建议,帮助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国情的经济政策。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IMF就如何应对危机、稳定金融市场等问题向各成员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的提供不仅使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还有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增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此外,IMF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还发挥了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的作用。

IMF拥有全球最全面的经济数据和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险,对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问题进行预警。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IMF就多次发出警告,警示各国注意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IMF的预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为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应对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IMF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还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IMF积极倡导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减少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监管和治理水平。

IMF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增加国际金融资源等。

金融危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稳定受到许多威胁,其中最显著的是金融危机。

自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来,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国家已经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但危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讨论金融危机对全球货币体系的不利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对未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第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很多国家的央行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印钞票等。

由于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许多国家的货币都出现了贬值和通货膨胀。

这对于国际贸易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进口成本的上涨和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第二,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和扩散,整个全球经济系统都动荡不安。

市场不断波动,投资者和企业不断受到不确定性的困扰。

这种不稳定性加大了全球货币体系的风险。

第三,金融危机对货币的信誉造成了破坏。

许多国家的经济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了重大裂痕,导致人们对这些国家货币的信心受到严重削弱。

例如,欧元区各国经济的表现不均导致了对欧元的信誉缺失。

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货币的使用和流通。

因此,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国都需要采取措施来保障其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推出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监管和透明度,以及加强消费者的财务素养。

鉴于这些影响,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来保护全球货币体系。

这包括加强国际协调,确保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在未来,人们需要对货币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各种货币储备和汇率决定的因素,并通过合作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最后,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全球需在稳定各国经济体系和保障全球贸易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和谐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

从金融危机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从金融危机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以 美 元 为 本 位 货 币 的 顽 疾 仍 未 取 得 根 本 性
改 变
布雷 顿森林 体 系崩溃 后 , 元尽 管 已不是 唯一 的 国际货 美 币, 欧元 、 日元 等强势 货币也 占据 了 国际货 币的 一席 之地 , 但
美元 本位 仍是 当前美 元 霸 权地 位 的一 种描 述 。 国际 货 币基 金组 织 2 1 0 0年 9月 3 0日发布 报告 显示 , 二季 度 美元 占全 第 球外 汇储 备的 比重仍 高达 6 . , 元 只 占到 2 . , 28 欧 6 5 日元 和英 镑合计 不 到 l % 。可见 美 元仍 然 是最 主 要 的 国际储 备 O 货 币 。 自从 货 币脱离 了金本 位 , 货币 价值没 有客 观 的衡 量标 准 , 币的发行 就依 靠 国家 信 用 , 使 得 美元 的发 行 更无 约 货 这 束 而听任 于美联储 的操 纵 。1 1月美 联储 公 布 了第 二 轮量 化 宽松 货币政 策 , 2 1 年 第二 季度 结束 前购 买 6 0 在 01 0 0亿美 元 的长 期 国债 , 望 以此维 持 低 利率 以刺 激 贷款 和 支 出 , 而 希 从 拉动 美 国经 济 的强 劲 复 苏 。政 策 一 出 , 刻 引来 一 片 哗然 。 立 美联储 的做法 无异 于全力 开 动 了“ 印钞 机” 意味 着将 大量 流 , 动性重 新投 入市场 , 势必 导 致美 元 的大 幅贬 值 , 并加 大美 国 国 内通 货膨胀 的风 险 。而 美 国作为 全球最 大 的经 济体 , 货 其 币政 策对世界 经济 的 影 响甚 为 深 远 。 目前 欧 洲 一些 国家 已
Hale Waihona Puke 过去 不合理 的 国际金 融体 系, 力争建立 新的 国际金 融新秩 序 。如今 2 1 0 1年 已经到 来 , 回顾过 去 的 两年 多, 些 改革 这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巨大波动和不稳定。

这些危机的爆发不仅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货币交换和支付的一套规则和机制。

它的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许多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是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所引起的。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高风险投资导致的。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心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首先,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了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引发了货币汇率的剧烈波动。

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各国经济增长受到了限制。

其次,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

许多金融机构因为过度杠杆和不合理的风险管理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这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为了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各国采取了货币政策的调整措施,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各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避免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暴露。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危机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然而,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并不容易。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由于各国的利益和政策差异,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例如,全球贸易不平衡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创新都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全球金融危机需要综合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对其爆发和传播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都直接指向了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各国学者和政要都以不同形式发出了改革现行体系的呼吁,使其成为了近期国际经济协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对现行体系的批评由来已久,要求其改革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而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次重大调整,无不伴随着经济形势的骤变。

那么此刻是否到了重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得绝佳时机呢?可以期待的变革将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中国适宜在这场变革中的确立怎样的地位与角色?本文尝试围绕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发展的最新态势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
(一)从危机爆发的结构性因素来看
全球经济失衡早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多年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提出了长期出现“双赤字”的美国迟早将爆发金融危机的预言。

这个预言终于在市场泡沫最严重、最脆弱的一环兑现了,并给全世界经济带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至今日,也并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

对于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尽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Dooly等,2009),这只是金融市场失控造成的,因而只要对症下药的加强市场监管就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

但是更多学者认为,这场危机的病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如果说对“次贷”市场的过度放任是这场波及全球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在危机前,美联储为了应付上一轮的网络经济泡沫长期维持过低的利率水平,早已为这场危机埋下了隐患。

长期的低利率造成的结果,一边是美国国内需求的过度膨胀、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和流动性全面泛滥;另一边是新兴国家长期的高储蓄、高投资,经常账户巨额盈余。

而最终资本又重新流入美国,资助美国成为最终消费国。

这种微妙的均衡,在美国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苗头和利率水平快速攀升的情况下,立刻土崩瓦解,并显示其惊人的破坏力。

而这还只是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构性危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推动上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逐渐枯竭[1]。

概言之,我们认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因素并增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来说,我们既要重视反周期的刺激计划,又要针对结构性矛
腹有诗书气自华
盾做出适当的改革和安排,进而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们这里所指的结构性矛盾即是实质上以美元为中心并促使全球经济发展长期失衡的的国际货币金融体制。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既是长期失衡的原因,也是长期失衡的结果,可以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制导致了失衡的恶性循环——美国凭借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维持其巨额赤字而不对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作为核心国的美国经济失衡造成外围国家的经济失衡,另一方面外围国家的经济失衡又依赖并且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失衡,如此反复不已,矛盾日渐堆积。

(二)从危机的传导机制来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如果说增长性因素的变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力发展的自有规律,那么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则更直接地从结构方面促成了本次危机。

与以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南美金融危机不同,本次金融危机的波及面极广,传播速度极快。

从传导机制来看的,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地是现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

Kaminsky和Reinhart(2001)在考察了金融危机的系统性和地区性后,提出中心国家出现危机时,外围国家将会立刻成为中心国家的泄洪区。

目前的现实也很好的佐证了他们的论断。

何帆、张明(2005)也论证了美元霸权主导的中心——外围构架和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从传导机制上来说,美国向新兴国家输出储备而获得资源和商品,向欧洲、日本以及石油输出国输出金融资产而获得资本。

在这场危机中,很多金融资产变得一文不值,从而严重影响日、欧的金融体系。

而储备价值随着美元的疲软迅速贬值、美国进口需求的迅速衰退,使得长期靠外贸拉动经济增长和积累财富新兴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由于金融市场反应较快,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初期,欧、日必然遭受重创(J.Cailloux,2008);而随着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迅速蔓延,新兴市场势必受到严重冲击。

可见,在目前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资本、商品流动方向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危机的迅速蔓延扩大和不断深入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的实质在于,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其中心发生问题时,必然对外围带来全局的和快速的巨大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从应对危机的国际协调机制上看——国际金融机构
1945年,为了应对战后国际债务重新安排和国际经济重建问题,美国发起建立了极具美国和美元特色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核心是“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和“美元与黄金”的国际汇率和储备“双挂钩”体系;并辅佐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作为国际协调的组织和执行机构。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独一无二的领导和核心地位,美国也因此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收益。

同时,美国在IMF重大问题决策上的一票否决权制度则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这种即得利益[ii]。

然而单一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无法逃脱“特立芬难题”的困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要求。

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6年让步于“牙买加体系”。

新体系取消了固有的“双挂钩”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的多元国际储备货币开始并行。

然而支撑新体系职能的国际金融机构及其投票权制度,自从其成立和实施开始却没有任何变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严重滞后一览无遗.
我们已经论证,美国和美元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危机的爆发和传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轮危机日益彰显出这种体系内的固有缺陷,于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

然而当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在IMF中更大的发言权时,却屡屡碰壁,尽管他们事先得到了这样那样的种种诺言。

近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4月22日,IMF正式公布了“各成员国等比例增资”方案,中国3.72%的份额并未提高。

这也使得G20集团峰会时曾被广泛预期的“提高中国话语权”的期望落空。

而早在4月份伦敦金融峰会前,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西方国家领袖,都表示同意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界的作用和地位,英国首相布朗甚至暗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会得到显着提高,但结果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体系的载体和执行组织机构,美国正是以其在这些机构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掌握并实施着国际金融霸权。

于是问题的性质就很明显:核心国已经获得的巨大即得利益,绝不甘心将其出让与他人分享。

由此,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滞后就成为必然,应对危机的国际协调
机制也不可能真正有效。

G20公告的一纸空文就是最好的体现。

出师表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