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异常处理8D报告

合集下载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

I P Q 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IPQC巡检流程.七大手法.八大原则.九大步骤IPQC目的:巡检生产过程,有效检查及控制个工序生产状况能完全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IPQC职责:生产线员工:负责本工位产品的自检。

生产领班:负责监督和跟踪生产与品质达成状况及指导员工正确作业。

IPQC:负责制程的巡检与监督异常处理。

相关部门:参与并协同制程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生产技工:负责车间机器设备的调试。

一、IPQC作业要求:①IPQC巡检时必须依据SIP,工程蓝图,SOP,物料清单,工艺标准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包装,性能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

②巡检的频次:抽检产品的数量及检查项目等根据SIP进行。

③当客户对重点管制项目做SPC管制时,必须根据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

④当发现异常时应通知车间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善,必要时应对责任部门发出PDCS。

二、IPQC现场巡检内容:①检查该产品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是否齐全。

②检查生产设备与治工具是否定期保养,并留下书面记录。

③工艺参数的设定是否与工艺参数要求相符。

④产品生产环境<包含了温度,湿度,洁净度,光照度,静电防护>是否符合生产制造及检验作业规范等相关要求。

⑤物料是否与BOM一致。

⑥各产品品质状况是否已做好唯一性标识区分。

⑦发现不良后是否有做及时彻底追溯。

⑧员工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⑨现场是否有不安全隐患。

⑩员工自主检查是否在彻底有效的执行。

11,员工作业手法是否严格按照SOP操作。

12,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佩戴相关的劳保用品。

13,现场使用的相关执行文件,样品,量治具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14,其它相关要求是否能满足。

三、巡检制程的异常处理作业:①主要制程异常类型:设备异常,治工具异常,品质异常,工艺参数异常同时也包括IPQC巡检内容。

QC七大手

QC七大手

QC七大手法(定义、特点、用途)一、品管二十四字真经: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落实执行二、QC七大手法:1、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特点:比较作业用途:应用层别区分法,找出数据差异的因素,而对症下药例:某一学生考试成绩5科总分为440分,各科成绩如下:语文95分;英文92分;历史85分;地理78分。

分类后,易于采取因应措施。

2、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特点:重点把握。

用途:决定改善目标,明确改善的效果,掌握重点分析。

例: 先用层别法分类统计(见附件:柏拉图)3、特性要因图: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之,亦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

因其形状象鱼骨,又称“鱼骨图”特点:分类清楚用途:管理教育、改善解析用,源流管理,现场操作标准用。

例:(见附件:鱼骨图)4、查核表法:就是备忘条,将要进行查看的工作项目一项一项地整理出来,然后定期或定时检查特点:简易有效用途:日常管理,收集数据,改善管理用例:点检用查核表、记录用查核表5、直方图法:特点:了解品质用途:1、了解分布,制程能力2、与规格比较3、各批品质情况例:CPK的计算6、散布图法特点:相关易懂用途:1、了解二种因素(或数据)之间的关系2、发现原因与结果的关系7、管制图法特点:趋势明朗用途:掌握制程现状的品质,发现异常即时采取行为管制图的总类:P管制图: 不良率管制图C管制图: 缺点数管制图Pn管制图: 不良数管制图X-R管制图: 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三、新QC七大手法(见付件:新QC七大手法)1、关连图法特点:关系明了用途:A、能导出适当解决对策的有效方法B、用于要因具有复杂的关系2、系统图法特点:层次分明用途:A、可应用5W2H法B、以展开找对策型C、基本机能之展开3、KJ 图特点:化繁为简用途:A、烦杂的文字语言结合成易懂的方案B、用以认清事实与突破现状4、矩阵图法特点:简单明了用途:A、应用系统展开B、工程不良原因追查C、多重性考虑,可明确找出问题的方法5、箭头图法:特点:进度掌握用途:A、找工作中之要径踏线法B、用于如期完工或焊工作业可降低成本6、PDCA法特点:事先考虑用途:寻找最佳决策案:A、目标管理的策定B、寻找最佳决策案C、系统上预测及对策的策定7、矩阵数据解析法特点:由数据求真理用途:A、复杂工程解析B、复杂多变量的品质评价C、数据之解析品质知识大盘点(5W3H/8D&5C/7M1E/QC 7 tools/10S&五常法/TS 五大手册/SPC 八大判定准则/IE 7大手法)一、内容提要:1、5W3H2、8D/5C报告3、QC 旧七大手法4、QC 新七大手法5、ISO/TS16949 五大核心手册6、10S/五常法7、7M1E8、SPC八大判异准则/三大判稳原则9、IE 七大手法10、ISO知识大总结二、详细内容规纳:1、5W3H思維模式What,Where,When,Who,Why,How,How much,How feel(1)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或理由)(2)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3)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4)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检查?(时间)(5)Who:何人----谁去做?(由谁来承担、执行?)谁负责?谁来完成?(参加人、负责人)?(6)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7)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果?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概括:即为什么?是什么?何处?何时?由谁做?怎样做?成本多少?结果会怎样?也就是:要明确工作/任务的原因、内容、空间位置、时间、执行对象、方法、成本。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qc七大手法及8d”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QC七大手法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查检表(Check List)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1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

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

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

QC七大手法、异常处理8D报告

QC七大手法、异常处理8D报告

柏拉图法
总结词
通过排序和累计百分比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详细描述
柏拉图法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解决关键问题的工具。它通过将问题按严重程度排序,并计算每个问题的 累计百分比,从而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直方图法
总结词
通过直方图展示数据的分布和集中趋势。
详细描述
直方图法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分布和集中趋势的工具。它通过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区间, 并用直方图的形式表示每个区间的频数或频率,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总结词
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是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将解决方案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 系中。
详细描述
在实施永久对策后,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并将解决方案标准化。这包括将 解决方案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等。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施临时对策
总结词
实施临时对策是为了快速控制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同 时为永久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争取时间。
详细描述
在明确问题定义和影响后,需要立即采取临时对策来控 制问题,如紧急修复、替代方案等。临时对策的实施需 要迅速、有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问题对生产和服务的 影响。
确认并验证问题的根本原因
总结词
管制图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图展示过程的状态并控制过程的稳 定性。
详细描述
管制图法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控制过程稳定性 的工具。它通过将实际数据绘制在控制图上, 并与控制限进行比较,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异 常和偏差,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过程 的稳定性。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

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

(一)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质量七大手法五大工具8d报告培训心得

质量七大手法五大工具8d报告培训心得

《质量七大手法与五大工具在8D报告中的运用》导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解决质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8D报告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常用的工具之一。

在实施8D报告的过程中,质量七大手法和五大工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企业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质量七大手法和五大工具在8D报告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工具,加强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一、质量七大手法的概念和作用1. 概念质量七大手法是指在质量管理中,解决常见质量问题所使用的七种基本工具,包括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流程图和蕴含图。

这些手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指导。

2. 作用质量七大手法在8D报告中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这些手法,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并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五大工具在8D报告中的应用1. 概念五大工具是在质量管理中,用于解决问题和支持决策的五种基本工具,包括核对表、直方图、因果图、散点图和控制图。

这些工具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企业识别问题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应用五大工具在8D报告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找出根本原因,并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目标。

三、8D报告在质量管理中的心得和体会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8D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质量七大手法和五大工具的灵活运用,我成功地解决了多个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已经对质量七大手法和五大工具在8D报告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8D报告解说及范例

8D报告解说及范例
8D 36
散佈圖 (Scatter Diagram)
• 目的:為便於探討製程參數與品質特性 相對關係之圖形
背景資料
問題的相關資料
歷史資料 發生時機
不良樣品
問題相 關的資料
實際不良率
原物料追溯記錄 現場觀察結果
8D
參數條件 相關記錄
8
壹. 問題篇
例:
捕魚的方法: (一) 線釣 (二) 拖綱 (三) 電魚
8D
問題方法與技巧
方法與技巧
捕魚的技巧是什么
?
9
壹. 問題篇
何謂方法
問題方法與技巧
方法與技巧
直方圖 (Histogram)
• 步驟2:決定最大值(82.8)及最小值(77.5)
• 步驟3:決定組數≒√ 數據數(100)=10 • 步驟4:決定組距= (最大值-最小值)/組數 =0.53≒0.5
• 步驟5:決定組界 第一組下限=最小值-(最小測定單位/2) =77.5-0.1/2=77.45 第二組下限=第一組下限+組距 =77.45+0.5=77.95 8D 29 依此類推
8D
21
壹. 問題篇 3:活動計劃擬定
• • • • 依活動步驟擬訂管制項目 決定活動期限(以週為單位) 依管制項目決定分工合作 依活動步驟以虛線表示預定進度;以實線表 示實際進度 • 活動計劃表常使用甘特圖,也可使用箭線圖 • 擬定活動計劃取得共識及主管承認
8D 22
壹. 問題篇 4:現狀把握
8D
5
壹. 問題篇
產品設計相關 制程參數
問題的類別
材料應用
問題的類別
控制制程 治工具
判別標準
8D
生產設備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分层法(Stratification)散布图(Scatter)排列图(Pareto)直方图(Histogram)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控制图(Control Chart)1. 查检表(Check List)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

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

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

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二: 8D 8D 的原名叫做 8 Disciplines,意思是8 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3
— — — —
D4
3.267 2.575 2.282 2.115
A2、D4、D3可查表:
6
7
0.4.076 1.924
演习题一

éº ³ Å 1
A公司工程内检查每时段随机抽样5台来称重, 共得25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X-R管理图。
2 49 52 52 51 50 3 3 47 45 53 50 51 8 4 47 46 53 50 51 7 5 50 51 51 51 46 5 6 50 54 50 49 51 7 7 50 50 48 50 50 2 8 46 53 51 51 50 7 9 51 52 50 49 54 5 10 48 48 52 48 52 4 11 52 50 52 47 49 5 12 47 49 49 50 52 5 13 49 48 50 50 52 4 14 53 49 53 46 48 7 15 51 51 51 52 51 1 16 48 50 47 49 51 4 17 52 52 51 48 53 5 18 48 51 53 50 50 5 19 48 51 50 50 46 5 20 48 52 50 48 51 4
2.2
作用
柏拉图的运用
图例:
AÉ ú ² ú Ç ÷ ² » Á ¼ Ç é ¿ ö
60 50 40 30 20 10 0
» ® É Ë Ò ë Î ï Æ ÷ Å Ý ² É È ± Ô Ó ± ß Á Ï É « Æ Á Ñ Ë õ Ë ® ± ä Á ÷ Ð Î Î Æ
Ï ¼ º Æ Û » À ý ° Ù ² Ö ± È
下 限 LCL=P-3
P(1-P) ———— n
(6)记入数据履历及特殊原因,以备查、分析、判断。
5. QC工具——直方图
定义: 显示长度、重量、时 间、硬度等数据的分配 情形。
解释: 直方图亦称柱状图,其中的数据可以分为小组,并用条 形来代表小组。 用测定质量特性(如长度,重量,时间,湿度等)所获得 的数据的频率(发生次数),围绕一个趋向为最大的特殊值, 然后,远离此特殊值逐步变小,这称为“分布”。
定义:指用设计的表格来收集资料,
并透过统计整理而获得情报的手法。

使用检查表可以一面测定,一面用简单记 号作记录,然后求出次数分配的情形,而获 得种种情报,对于检查管理、解析等工作很 方便。
3.1
QC工具——检查表
制作和活用 要点
1、检查表必须适合所想达到的目的; 2、检查表必须是简单的;
3、要检查的项目必须小心评估,并及时更新;
2. 品质保证与品质管理
最初,品质控制思想是:“通过对完成品进行检查,除去劣 质产品以保证产品品质。”——检验阶段(QC)
后来,这种思想发展为:“通过对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检查 来防止生产出劣质产品。”——品质保证阶段(QA) 再后来,就发展到了现在的品质管理阶段(QM)。 考虑到国内不少生产厂家的品质控制仍处在品质保证阶段, 我们就从品质保证和品质管理的区别开始谈起。
作用
1、明确的区分正常和异常; 2、即时发现、了解异常;
3、若有异常,便于立即找出原因, 并采取适 当的措施。
4.1
管理图的种类
管理图主要分计量值管理图和计数值管理图两种。
平均值与全距管理图 _ (X —R图) 平均值与标准差管理图 _ ( X —σ图) 中位值与全距管理图 ~ (X —R图) 个体数据管理图(X图) 最大值与最小值管理图 (L—S管理图) 不良率管理图 (P图)
3. 品质管理的定义
•品质管理是“以最小的成本科学地(以事实为基础,通过组织 的活动)生产满足顾客要求的优质产品”。
•JIS(日本工业标准)则定义如下:
统计方法 (根据事实) 系统/ 组织活动 管理 ( 改善、维持) 品质管理当今的含意指 “工作”本身而不是“产品”
最经济地生产满足顾客需求产品的方法、 系统或服务
4、检查方法必须是标准的; 5、被检查的项目和作业流程必须一致;
6、必须清楚地显示数据历史;
7、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行动; 8、当获得数据时,必须核对项目。
3.2
记录用检查表
检查表图例
A工程不良记录表
ÕÆ Ú »¼ ² ÁÄ ÚÈ ÝÈ êÌ ± ù® »É Ë êÌ ± ù© ÂÌ ù ÝË Â ¿Î ´Å ¡½ ô ßÊ Ï ÷Ë ðÉ Ë â¿ Í Ç» ®É Ë â¿ Í ÇÆË ð ÔÊ Ï ¾Æ ÁÆË ð
5.1 直方图的目的和优点
1)在一个数据集中,只凭看一下数字值,你不可能看到

整体的趋势。把数据集转换到直方图中,看整体的趋势 就很直观容易了。 2)从直方图上,你可以看到大致的平均值和差值,并计 算出一个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3)通过把直方图与标准图作比较,你可以看到不良率或 工艺的能力。 4)从分层直方图上,你可以看到因果关系。 5)从直方图的形状上,你可以看到比如工艺的异常性, 测量数据中的问题,或者有意的数据调整。 6)从两张直方图上(如改善之前和改善之后),你可以 检查措施的效果(如对策)。
X
UCL=10.77
CL=5.08
R 0 5 10 15 20
4.4.3
P管理图的作法:
管理图的作成方法③
(1)收集数据 ,至少20组以上。 (2)计算每组之不良率P. (3)计算平均不良率 P= 总不良个数 —————— 总检查数 (4)计算管制界限 中心线 CL=P 上 限 UCL=P+3
P(1-P) ———— n (5)绘管制界限,并将点点入图中。
2.
QC工具——柏拉图
柏拉图(Pareto Diagram)由意 大利Vilfredo Pareto所创,首先应 用于[所得曲线]绘制,认为少数人拥 有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控制他们 即可控制社会财富。这种控制重点的 方法,称为“柏拉图原则”或“重点 管理”。
我们可根据这个原理,统计收集的数据,区分优 先顺序,抓住重点问题,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4、如果有太多的项目,重新把项目调整到可控制的小组中;
5、确定此图是正方形的。在纵横轴上设定均匀的刻度; 6、出于分析结果的评价及研究目的,保存制作巴累托图的原始数据。
纵轴上合适项目: 金额、质量、时间、安全、士气
横轴上合适项目: 现象、机器、设备、作业者、作业方法、原材料、时间
3.
QC工具——检查表
6-12 20 14 8 1 2 1 1
6-13 10 15 10 2 1 0 0
6-14 12 12 13 2 3 0 1
6-15 14 11 14 5 1 2 1
6-16 10 10 15 4 1 1 0
º¼ Ï Æ 66 62 60 14 8 4 3
4. QC工具——管理图
定义 当时间、顺序推移时,数据显示 相应跟随变化,便于即时了解品质 变动情形的一种品管手法。
计 量 值 管 理 图
计 数 值 管 理 图
不良数管理图 (Pn图)
缺点数管理图 (C图) 单位缺点数管理图 (U图)
4.2
管理图的作成方法①
X—R管理图的作法:
(1)搜集100个以上数据,依测定时间顺序或群体顺 序、排列。 (2)把2~6个(一般采4~5个)数据分为一组。 (3)把数据记入数据表。 (4)计算各组平均值X。 (5)计算各组的全距R。
5.2
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例:某种成品之压力规格为130N至此190N,今按随机抽
测方式抽取材200个样品,其压力测定值如表,请制作直 方图。
132 137 145 142 137 139 126 145 138 162 162 126 162 150 136 152 151 146 144 138 142 124 162 124 165 133 134 144 147 146 142 143 125 127 162 125 145 147 142 143 144 125 130 131 132 126 162 125 153 150 149 148 147 143 144 156 154 143 162 143 151 152 153 150 149 150 151 152 142 146 153 142 144 143 142 141 147 148 149 150 151 142 151 141 147 148 150 151 152 157 148 146 145 150 157 145 127 137 152 170 126 134 141 146 145 153 170 126 132 142 140 141 143 151 155 157 160 150 160 132
在制图纸上记入横轴及纵轴。横轴代表项目,纵轴左侧代表
不良次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右侧代表累积影响度。
点上累积影响度,并以折线连接则得巴累托图。
记入数据收集期间、记录者、绘图者及总检查数、总不良数
等。
2.4 柏拉图的制作要点
1、从图上要看到 项目的大小顺序;
2、使用一个累积曲线允许你把握关键问题 3、即使幅度和特性水平较低,也可看出问题并立即解决此问题;
明确重要的问题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2.3
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柏拉图的作法
按结果分类:不良项目别、场所别、工程别; 按原因分类:材料别、机械别、方法别、作业者别;
按上述分类,收集数据。 按发生次数顺序,将项目及次数记入不良分析表。
按分类项目别,统计数据作统计表(见附例)。
∑X —— (6)计算总平均X= 组数 ∑R —— (7)计算全距平均R= 组数
4.3
管理图的作成方法②
N
2 3 4 5
(8)计算管制界限 X管制图:中心线CL=X 上限UCL=X+A2R 下限LCL=X-A2R R管制图:中心线CL=R 上限UCL=D4R 下限LCL=D3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