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博爱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散文复习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能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二、能掌握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能完成一定量的对应散文阅读。

四、能积累一定量的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博爱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把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博爱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把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情感变化》课堂学案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

”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

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

“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

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

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

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

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

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

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

“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

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

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

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

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2. 散文的主题与结构3. 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讲解散文的主题与结构:讲解如何通过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来表达主题,并分析一些典型的散文结构。

3. 讲解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运用、词语选用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

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初中生散文佳作,让学生欣赏、分析并模仿。

5. 练习与创作:布置一些散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散文写作的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佳作选集:用于示例和欣赏。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散文佳作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散文概念,散文特点及散文分类2、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3、掌握并运用各种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把握散文概念,散文特点及散文分类2、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3、掌握并运用各种答题技巧教学难点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答题技巧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试题研究》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写作中的情感变化:捕捉并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 教案

写作中的情感变化:捕捉并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 教案

教案写作中的情感变化:捕捉并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与发展教案一、引言1.1情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1.1情感是故事的核心,使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1.1.2情感增强读者的共鸣,提升作品吸引力1.1.3情感表达是评价作家写作技巧的重要标准1.1.4情感变化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1.2写作中情感变化的捕捉技巧1.2.1观察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情感反应1.2.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情感表达的多样性1.2.3练习细腻的观察力和同理心,深入理解人物内心1.2.4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情感变化的合理性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培养学生捕捉和表达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1.3.2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水平1.3.3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感知能力1.3.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二、知识点讲解2.1情感的种类与特点2.1.1基本情感:喜怒哀乐等,具有普遍性和直观性2.1.2复杂情感:如爱恨交织、悲喜交加,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2.1.3情感的层次:从表面到深层,逐渐揭示人物内心世界2.1.4情感的动态变化:随着故事发展,情感不断演变和深化2.2情感变化的写作技巧2.2.1利用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现人物情感2.2.2运用动作和表情描写表现情感变化2.2.3借助环境描写和氛围营造强化情感表达2.2.4通过对比和冲突突出情感变化的戏剧性2.3情感变化在故事中的作用2.3.1推动情节发展:情感变化引发事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2.3.2丰富人物形象:情感变化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2.3.3增强作品感染力:情感变化引起读者共鸣,提升作品吸引力2.3.4传达主题思想:情感变化反映作品的主题和深层意义三、教学内容3.1情感变化的案例分析3.1.1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如《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3.1.2解读现代小说中的情感变化,如《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的情感成长3.1.3分析电影剧本中的情感变化,如《泰坦尼克号》中Jack 和Rose的爱情故事3.1.4讨论学生习作中的情感变化,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2情感变化的写作练习3.2.1描述一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如失恋、重逢等3.2.2编写一个包含情感变化的故事梗概,突出情感变化的转折点3.2.3练习使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表达情感变化,如对比、象征等3.2.4互相评价和反馈,提升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3.3情感变化在写作中的应用3.3.1将情感变化融入小说创作,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3.3.2在剧本创作中运用情感变化,提升角色塑造和情节推进3.3.3在诗歌和散文中表达情感变化,传达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3.3.4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情感变化的捕捉和表达,提升写作水平四、教学目标4.1理解和掌握情感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种类4.1.1能够准确描述情感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1.2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情感变化,并给出实例4.1.3能够分析情感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4.1.4能够运用情感变化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4.2学会捕捉和表达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和技巧4.2.1能够运用观察、阅读和心理学知识捕捉人物情感变化4.2.2能够运用对话、动作、环境描写等技巧表达情感变化4.2.3能够创作包含情感变化的故事梗概和片段4.2.4能够评价和分析他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4.3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水平4.3.1能够运用情感变化丰富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4.3.2能够通过情感变化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深层意义4.3.3能够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作品吸引力4.3.4能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地表达情感变化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情感变化的捕捉与表达5.1.1难点:细腻观察和感知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5.1.2难点:运用合适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5.1.3难点:情感变化的合理性和戏剧性5.1.4重点:情感变化的多样性和层次性5.2情感变化在故事中的作用5.2.1难点:情感变化与情节发展的关联5.2.2难点:情感变化与人物性格的关系5.2.3难点:情感变化与作品主题的呼应5.2.4重点:情感变化对读者的影响和吸引力5.3情感变化在写作中的应用5.3.1难点:将情感变化融入不同类型的写作中5.3.2难点:情感变化与作品风格和语言的关系5.3.3难点:情感变化与作家个人风格的结合5.3.4重点:情感变化在提升写作水平中的作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教案和课件6.1.2经典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材料6.1.3写作练习题目和示例6.1.4影视作品片段和情感分析工具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阅读材料和相关书籍6.2.3写作练习和自我评价表6.2.4小组讨论和反馈工具6.3教学环境准备6.3.1舒适的教室环境和座位安排6.3.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3.3写作练习和讨论区域6.3.4情感变化相关的海报和提示物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热身7.1.1引入情感变化的概念和重要性7.1.2学生分享对情感变化的理解和体验7.1.3通过小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对情感变化的兴趣7.1.4引导学生思考情感变化在写作中的作用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详细讲解情感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种类7.2.2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案例7.2.3讨论情感变化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作用7.2.4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情感变化的合理性7.3写作练习与讨论7.3.1分发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创作包含情感变化的故事梗概或片段7.3.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7.3.3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写作练习,互相评价和反馈八、板书设计8.1情感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种类8.1.1情感变化的定义和特点8.1.2基本情感与复杂情感的区别8.1.3情感变化的层次和动态性8.1.4情感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8.2情感变化的写作技巧和方法8.2.1对话和内心独白的运用8.2.2动作和表情描写的技巧8.2.3环境描写和氛围营造的方法8.2.4对比和冲突的运用8.3情感变化在写作中的应用8.3.1情感变化与情节发展的关联8.3.2情感变化与人物塑造的关系8.3.3情感变化与作品主题的呼应8.3.4情感变化对读者的影响和吸引力九、作业设计9.1情感变化案例分析9.1.1分析指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9.1.2描述情感变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9.1.3讨论情感变化在作品中的艺术效果9.1.4评价作家运用情感变化的技巧和效果9.2情感变化写作练习9.2.1编写包含情感变化的故事梗概或片段9.2.2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表达情感变化9.2.3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写作练习9.2.4提出改进写作练习的建议和措施9.3情感变化拓展阅读9.3.1阅读指定文学作品,关注情感变化9.3.2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及其作用9.3.3思考情感变化对自己的写作启发9.3.4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10.1.3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0.1.4反思教学环境和材料的适应性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情感变化在不同类型写作中的应用10.2.2研究情感变化与作家个人风格的关系10.2.3分析情感变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10.2.4探讨情感变化在跨媒介创作中的运用和效果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情感变化的捕捉与表达:这是教学难点之一,需要通过观察、阅读和心理学知识来捕捉人物情感变化,并运用对话、动作、环境描写等技巧来表达情感变化。

中考复习教案:抒情散文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教案:抒情散文专题复习

2018年中考复习教课设计:抒怀散文专题复习抒怀散文专题复习一、设计思想:1.课内文本向课外文本的迁徙。

走进美文,感觉生命。

二、教课目的:1.抒怀散文知识线条梳理。

2.对散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育。

3.写作素材的累积丰厚,抒怀散文的写作指导。

三、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抒怀散文知识线条梳理。

教课难点:1.对散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育;2.写作素材的累积丰厚,抒怀散文的写作指导。

教课方法:知识线条建立法;迁徙融合复习教课法。

课时:1课前准备:图书室课内外优美散文采集采集。

四、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美文,感觉自然的蓬勃(一)经典介绍,感觉生命:1.花和人都会碰到各种各种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边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构成了万花绚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2.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低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转。

要记着: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久快乐,也不是永久难过,快乐和难过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过不一样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1/72018年中考复习教课设计:抒怀散文专题复习难过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诚然喜悦,苦痛又何尝不漂亮?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漂亮的傍晚”。

冰心《谈生命》(二)永久的记忆,蓬勃的生命1.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野外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尽是的。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味,混着青草味,还有各栽花的香,都在轻轻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轻轻露出点粉色。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内容预览: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五-情感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课标指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

⑵立意自定。

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⑷题目自拟。

⑸不少于600字。

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

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暗香. 爱香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

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漾。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doc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doc

初中文作文教案之五—情感教学目的1. 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 引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重点1 、引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点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二教学程一、引入新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修辞立其”,刘勰主“ 情而造文”,白居易“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些精辟的述告我,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感。

指出:“写作要感情真,力求表达自己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写作要“表达真情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感”作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些要求及定,在各地中考作文分准中也得到了充分体。

我今天行第五个——情感。

二、学生合自己的写作,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及原因。

具体表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

原因是表达方式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和抒情。

⑵、感情虚假失真。

由于少,所之事又感受不深,以写出真情感,“ 文造情”。

⑶、感情夸失度。

出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烈的情感体,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了小大做、大小用、感情夸失度、抒情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⑷、感情消极低沉。

主要是因受“新事物、新念”的影响,反面事物大唱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学生掌握表达真情感的方法。

1 、学生合秀作文分析其方法。

考回放: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他人开一小花,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一切在你的心田漾着漪的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的芳香。

当你凝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他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去的生命,你会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面临中考,学生们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困惑较多,难于把握。

拿到一篇文章通常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如何答题,经常会出现失误导致丢分,让他们非常的苦恼。

所以设计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提高阅读水平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复习目标]: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重点难点]:
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根据课前测试时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点拨。

在此基础上独创一份与复习目标相配套的练习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完成测试练习《青涩的谎言》
2、老师:批改学生的测试练习,做好学情分析,并独创一份与复习目标相配套的巩固练习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

[教学活动]:
一、导入:(一)故事:话说,宋代有个词人叫元好问,他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而词的首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今天老师借用这两句词引出我们这节课的主题“问文中情为何物,直教人探寻不止”。

(二)、展示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要求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二、[“情”为何物]
(一)、复习目标: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中考回顾:命题类型:分析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高频考点:2012、2011、2008、2007、2006年考过)
1、(2012年广东)《淡淡的深情》
文中儿子对母亲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1)、踏上大学旅程时(上大学时),觉得很委屈,甚至赌气。

(2)、大学期间,对母亲充满思念。

(3)、回家探亲,听母亲述说关于“我”的种种事情,感到惊讶(震惊)、激情。

2、(2011年广东)《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分)
口口——口口——口口
答: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3、(2008年广东)《歪儿》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4分)
答案:拿他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
三、[“情”在何处]
(一)、展示《青涩的谎言》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并理清“我”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测试结果,成果展示
测试结果表扬名单:洁兰、嘉燕、秋盈、霜怡、舒雅、晓婷、泽鸿、俊星、宏森、恒生、儒泽、明阳、靓怡、润妍、雅婷、治海、钟洲、洁如、汉宏、泽峰、彩云、王欢、凌琪、开雪、思铭、永佳、思慧、浩祥
(三)、测试结果,发现问题(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2、情感把握不到位;3、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四)、针对问题,方法指导
“法宝”:1、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并理清“我”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涩的谎言》)
2、锁定区域,分析字句
▪造(编)谎
▪害怕、后悔
⑹回到家,我破天荒的帮助母亲做了晚饭,跟着母亲后面看她做完了全部的家务才轻轻地说:“妈妈,今天我们班一个同学没有来上学,听老师说他病得很重,老师组织让我们捐款,我准备给五十块”,我低着头,不敢看母亲,我怕母亲锐利的眼神看穿我的谎言。

⑺正在吃饭的母亲惊讶的抬起头,犹豫了片刻,微笑的说:“哦,好吧,人家有难,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再说平安就是福”。

想不到母亲这样的爽快,但我仍然感觉到母亲的话里藏着猜测。

⑻一瞬间,我有些害怕,更有些后悔,原来撒谎需要这么大的勇气。

我不敢去碰触母亲的眼睛,迅速转过身体,装做去做功课。

▪续谎
▪害怕、担心
⑽一个星期以后,我向老师请了半天的假,偷偷地跑到集镇上,精心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件白底细花的连衣裙,剩下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对漂亮的发夹,我对母亲说:“妈妈,我在学校数学比赛中得了一等奖,老师奖给我四十块钱,我用这钱买衣服了,还给你买了发夹”,我怕母亲怀疑,把原本四十块的连衣裙压成三十块。

母亲接过发夹,抱着我又亲又笑,并让奶奶杀了一只鸡来奖励我,当然还忘不了跑到村书记家给在上海做工的父亲打电话报喜。

3、斟酌情理,归纳内容
▪圆谎
▪不安、内疚(暗暗高兴)
⑾后来,母亲曾经问过我那生病的同学怎么样了,我告诉她,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病已经全部好了,现在在上学了,“那就好,那就好”母亲不停地说。

⑿岁月流逝,我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懂事,然而一种负罪感紧紧地包围着我,我一直想对母亲说,求她原谅……
揭(拆)谎
懊悔、感动
⒀不久前的清明节,我和母亲坐在奶奶的碑墓前,我们聊起过去生活的艰辛,我突然对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听了以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那天早上,我是卖掉了二只生蛋的母鸡才
有了这钱的”。

⒁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会不会哭?
展示结果:测试题目: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并理清“我”
四、[“情”归此处]
课堂演练:《麦黄黄杏黄黄》
本文围绕父亲出门做麦客展开,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并理清“我”和妹妹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设计如下:首先安排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练习;接着给5分钟的时间4人合作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本小组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参考答案:
[教学总结]:
回顾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了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这类题,至于练习中的其他问题留到下节课再来解决,希望同学们牢记“法宝”,带上信心,直攻中考,满载而归。

[板书设计]:
中考散文复习
“法宝”:1、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2、锁定区域,分析字句
3、斟酌情理,归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