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
语文小说阅读命题角度及答题模式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汇总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小说的叙述顺序:叙述顺序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序就是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倒叙就是先说结果,再说开端、发展等等;插叙就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别的内容,一般来说就是回忆之类的,作为解释说明。
介绍同一时间内不同处所发生的两件或几件事的,叫平叙。
(高考限于篇幅,很少用平叙)顺叙的好处是,整个故事情节直接明了,一目了然,感情自然流。
倒叙的好处是,先给出结果,引起读者兴趣,或者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插叙的好处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3.小说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语文小说答题模板

语文小说答题模板
一、小说的基本信息。
1. 小说名称:
2. 作者:
3. 时间地点:
4. 主要人物:
5. 故事梗概:
二、小说的主题与思想。
1.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 作者通过哪些人物和情节来表达主题?
3. 小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三、小说的情节分析。
1. 小说的开头是怎样的?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
2. 小说的中间部分有哪些转折和高潮?
3. 小说的结尾是怎样的?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四、小说的人物性格分析。
1.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性格与故事情节有何关联?
2.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五、小说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1. 小说中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你觉得哪些语言和艺术手法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1. 小说对当代人有何启示?
2. 你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 你会向身边的人推荐这部小说吗?为什么?
七、你的读后感。
(在此部分你可以自由发挥,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以上就是语文小说答题模板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1.请概括某个人物形象?◆确定人物身份,分析言行与心理描写,把握共性与个性。
从外貌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声音描写等方面入手。
2.小说中借某人交代某物有什么作用?◆客观事实+主观感受,从内容、结构方面分析3.小说中以某人为叙述者,有什么作用?◆叙述者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某事的见证者,能够使故事更真实,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环境。
同时衬托主要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揭示了某种主题。
4.文中刻画某一人物的作用?◆通过刻画某一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出某人的某种思想。
同时也起到衬托衬托另-人物的作用,推动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了某个主题。
5.某人有什么性格特点?◆不要仅仅分析性格,要结合具体事例,从品德,品性,人格3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6.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什么(事件、场景、人物),表现/歌颂/揭露/批判了某种思想/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某种感情/观点/看法。
7.请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总分总方式来回答。
确定人物身份后,首先从整体上对人物的个性进行阐述,接着结合文章,从外貌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声音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言行与心理,分别阐释;人物性格和特色,最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可以和开头类似,但要更换表达)。
8.作者为何使用某一人称? 1为何在某处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更亲切自然,贴近读者,给读者以真实感,将读者带入文中。
◆第二人称:读者仿佛在和文中人物对话,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作者个人情感色彩影响,便于叙事和议论。
9.某段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景物描写的深刻意蕴?◆某处的景物描写,生动描绘出了某地的景色/环境,结合人物的某种心理活动,烘托了人物某种的性格和品质,为全文定下了某种的感情基调(以作者主观情感为主)。
10.背景描写有什么作用?◆交代社会背景,渲染了某种气氛,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衬托角色及其活动,为人物形象塑造而服务,使人物形象真实且活灵活现,揭示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一、小说概况1. 小说的题目、作者、出版时间、文学流派等基本信息;2. 小说的背景设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等基本概况;3. 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安排、时间顺序等基本特点。
二、阅读感受1. 对小说整体的评价,如情节设计、人物刻画、语言表达等;2. 对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感受。
三、文学特点分析1. 小说的文学流派、风格特点及其体现的方法、手法;2. 小说中立意和主题的阐释及其对整个作品的影响;3. 语言表达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的技巧及其意义。
四、人物形象分析1.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形象是否信息丰富、形象是否真实可信;3. 主要人物的变化和成长,人物形象是否有深度与张力。
五、情节分析1. 小说故事情节的设置、发展和高潮以及结局处理的方式;2. 情节的展开是否有逻辑、是否扣人心弦、是否让人联想;3. 情节的描写手法,如叙事、对话、心理描写、写景等。
六、语言表达分析1. 小说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等;2. 设计感强烈的句子、段落,对情节或人物的描写意义;3. 对比、比喻、修辞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意义。
七、主题思想探究1. 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刻画、语言表达等方面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2. 小说是否具有启示作用、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对读者有何影响;3. 小说是否有深层含义,是否具有普适性。
八、小说的价值和意义1. 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价值所在;2. 小说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是否有启示,对读者的意义。
以上是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的总结,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答题技巧与模板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人物1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及作用一、正面描写1. 肖像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语言描写:①鲜明的展示人物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动作描写:使人物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性格等。
4.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6. 细节描写:①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
它们的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技巧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从分析人物关系入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
理清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他们的交互评价、情感态度。
6.借助作者的议论或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句分析。
答题模式:……是一个……样的人物形象。
……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②……③……四、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情节是否有推进作用?2.对主题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高考语文一、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第二步,把握概括情节的角度,运用答题模板,准确概括。 ①从小说的角度。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模板加以 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特别是“何人”“做何事”必不可少。“做何事” 环节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②从主人公的角度。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叙述,做到前后一脉贯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答题模板
2.分析次要人物、物象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②小说对某一人物周围的人物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小说中多次写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中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⑤小说用不少笔墨写××,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 ⑥小说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环境类 1.概括环境特点 (1)常见题型 ①某处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某一地点怎样的特点? ②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③概括某段景物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④某段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情节类 1.梳理、概括情节 (1)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的脉络)。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部分的内容。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梳理情节。梳理小说的脉络或者概括小说的情节,首先要通晓故事的 梗概,厘清思路,明确线索;进而寻找相应的关键词,准确划分小说情节推进的各 个阶段。梳理情节时可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形式组 织语言。
(3)答题模板 ××人物(物象)
或具某一突出作用,或兼具多种作用
3.分析人物心理 (1)常见题型 ①根据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基础; ②根据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根据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依据。 (2)解题思路 ①紧密联系语境,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由表及里地把握人物心理; ②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是什么样人,该人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揭示了什么主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
1.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在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
“……”可见其a;“……”可见其b; 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6分,很能拉开差距。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暗示或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环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象征暗示作用。
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的思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 6.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7.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8.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9.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4)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5)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明了……主旨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如《书法家》。
作用: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解题模式:(1)梳理文章结构。
(2)概括内容主旨。
(3)联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主题的概括: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反映了……抒发……呼吁了……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就抓住了小说命题的精髓。
那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在应考时要充分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任何一点上设置问题,都可以联系到其他另外两点,特别是人物与情节之间。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一)题型有: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二)解题思路: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