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案例分析
双十一定金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双十一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在购物时,为了享受优惠,常常会提前支付定金。
然而,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消费者也面临着定金法律风险。
本文将以一起双十一定金法律案件为例,分析定金的法律规定及其风险。
二、案件事实2019年10月,消费者张女士在京东商城购买了一款手机,价格为3000元。
为了享受满2000减100的优惠,张女士在10月20日支付了100元定金。
然而,在10月30日,张女士发现该款手机已经降至2500元,心中十分懊悔。
于是,张女士联系京东客服,要求退还定金。
京东客服回复称,由于活动规则,定金不予退还。
张女士不服,认为京东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遂将京东诉至法院。
三、案件争议焦点1. 定金的法律性质2. 定金合同的成立及生效条件3. 定金合同的解除条件四、案件分析1. 定金的法律性质根据《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由此可见,定金具有担保的性质。
2. 定金合同的成立及生效条件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当事人约定以定金作为担保的,应当书面约定。
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因此,定金合同的成立及生效条件包括:(1)当事人书面约定以定金作为担保;(2)实际交付定金。
3. 定金合同的解除条件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定金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1)当事人一方违约;(2)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3)给对方造成损失。
五、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女士与京东之间的定金合同成立且生效。
双十一消费者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双十一,即每年的11月11日,是我国最大的购物狂欢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双十一购物节已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购物平台。
然而,在狂欢购物节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双十一消费者维权案例的解析,探讨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概述2019年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小王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手机。
下单后,小王收到商品信息显示,该手机具有“限时优惠”活动。
然而,在收到手机后,小王发现该手机并非限时优惠产品,而是正常售价。
小王遂向商家提出退款要求,但商家以“优惠活动规则”为由拒绝退款。
小王无奈之下,向电商平台客服投诉,最终在平台介入下,成功获得退款。
三、案例分析1.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本案中,商家在宣传过程中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真实、全面地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有关情况。
”商家未履行真实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 电商平台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本案中,电商平台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积极介入调查,最终帮助消费者维护了合法权益。
这表明电商平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 消费者维权途径本案中,消费者小王通过以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1)与商家沟通:小王在收到手机后,立即与商家沟通,要求退款。
(2)电商平台投诉:当商家拒绝退款时,小王向电商平台客服投诉。
(3)法律途径:若电商平台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依法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
四、启示与建议1. 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电商平台应加强自律,规范商家行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3. 商家应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真实宣传商品信息,不得误导消费者。
电子商务·消费心理学·双十一典型案例分析

满足了消费者的 眼球,面子需要!
对消费者的 好服务!
消费者普遍 怕麻烦!Leabharlann 商家满足了那些消费者心理要求
双11体现的消费者心理学
广告的心理暗示效应
“双十一”的广 告早就充斥于地 铁、公交站等人 流量大的地方。 在频繁的心理暗 示下,人的购物 欲望被激发。
从众心理
获取心理补偿
不少人听别人说便宜、 划算,往往会不问自 己的需求,就跟着买。 同时,人常有怕吃亏、 想占便宜的心理,生 怕打折时不买,以后
从众心理商家成功利用了光棍节这个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宣扬单身者内心的寂寞空虚调动他们的心理补偿机制使丌少单身汉或内心空虚的人通过购物来弥补感情上的缺失获得心理平衡
消费心理学 双11
广告宣传, 刺激消费者买!
迎合新的消费模式 满足消费多样化
吸引消费者 对新货的热情!
满足了消费者 对质量的考究!
买就贵了。
商家成功利用了“光棍 节”这个年轻人的娱乐 性节日,宣扬单身者内 心的寂寞、空虚,调动 他们的心理补偿机制, 使不少单身汉或内心空 虚的人通过购物来弥补 感情上的缺失,获得心
理平衡。
小组成员:
郑旭、胡海涛、李浩、严旭庭 林国冠、刘宇、郭金和、王浩儒 罗江明、童语洲
谢谢观赏
THANKS
串货案例分析

串货案例分析近年来,电子商务市场的只增长已经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串货案例的不断增加。
串货是一种欺诈活动,其背后的目的是通过低价销售不健康或错误标识的商品获取不当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最近的串货案例以及这些案例的原因。
一、“双十一”期间的串货案例随着“双十一”期间的消费热潮,串货事件也开始渐渐扩大。
在该年的“双十一”期间,一些电商平台发布了不同形式的折扣和优惠活动。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遇到了虚假宣传和错误标识的情况。
例如,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发现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一致,部分商品的质量甚至存在问题。
有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发生是因为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更多流量,而往往会承诺不切实际的折扣,从而迫使卖家在价格上“削减成本”,进而导致串货事件的发生。
二、在线教育平台的串货事件在在线教育领域,2019年某些在线教育平台被曝光涉嫌串货。
这些平台声称“首课免费”,然而,在教学内容中突然要求学生购买一些必要的课程材料,才能完成学习。
这些课程材料的质量也不令人满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这种串货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和快速赚取利润,采用低价课程和欺骗性宣传方式,隐瞒真正的教学成本。
这种行为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同时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维权难导致客户被骗的更严重一些消费者因为自己的不知情而成为串货的受害者,他们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轻信所有广告和营销手段。
因而,电商平台需要提供更多的真实信息,以避免消费者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曝光串货行为后,往往会因为维权难而无法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导致商品串货和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起来,串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电商平台和商家希望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然而,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他们必须在推销商品时提供真实信息,遵守贸易准则,切勿采取欺诈行为。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规范市场,降低串货行为的发生率。
淘宝双十一案例分析

淘宝双十一案例分析案例一:淘宝商城双十一订单无效长时间无人处理网友韩小姐称参加淘宝商城双十一活动,于0:16 购买淘宝商城西街网商品(订单号为115290723759338),由订购信息可知为第一个购买此商品的用户,且通过淘宝支付平台支付宝正常付款159.6 元。
其后开始等待卖家发货,一直过了3 天没有发货,后通过淘宝旺旺联系卖家西街网多次,均没有回应。
一直到11 月18 日通过热线拨打西街网电话,才被告知这个订单由于淘宝系统问题是无效订单,要求我退款处理。
然后联系淘宝处理,淘宝给出的意见确实是由于当时系统问题,订单有问题,只能退款,而且发给我3000淘宝商城积分作为补偿。
投诉内容:1.网上订购一旦下订单付款,就应该视为合同成立,单方面要求取消订单无效,淘宝和卖家有义务履行合同!2.系统出现问题后淘宝和卖家长时间不联系,使买家误认为订单是延期发货,造成159.6 元一直放在淘宝的另外一家公司支付宝账户内。
众所周知支付宝靠着用户存放的现金进行投资交易,此种长期不告知行为涉嫌故意占用用户资金牟利! 3.淘宝单方面提出所谓商城3000 积分作为赔偿,未挣得买家的同意,完全不顾及用户熬夜参加活动感受,纯属单方面行为。
案例二:促销期间购买的商品现质量问题商家不予处理网友王先生称于2011 年11 月11 日购买商城kasimir 鞋类旗舰店590 元男士皮靴一双(订单号为115633243079433)。
17 日收到货物,21 日穿着后右脚后部皮饰在轻轻提拉过程中脱落,左脚后部皮面断开要求退货退款商家表示非质量问题不予同意。
案例三:团购聚划算U 盘淘宝金冠卖家发空邮网友邹小姐称在淘宝网聚划算团购了一个火盟通讯店8G 的U盘(订单号为107884698446978),收货的时候没有发现邮件包裹有问题,但是里面只有一个空的U 盘盒和一些报纸,什么都没有。
与商家联系后,他们否认没发货这事而且推卸责任,拒绝退款。
双十一精品商家促销活动案例5篇

双十一精品商家促销活动案例5篇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商家在网络电商平台打造的狂欢购物节日,消费者们可以在这一天买到比平时优惠许多的心意商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双十一精品商家促销活动案例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十一精品商家促销活动案例范文篇1一,活动背景:“双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称为光棍节。
淘宝商城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
20___年11月11日前后,在淘宝上,众多商家推出5折优惠促销活动,2100万人的集体疯抢,150多家知名品牌参加。
单日成交额9.36亿!二,活动目的:由于“双十一”活动主会场分会场的展示位有限,我们旗舰店开业才1个多月,还无法得到淘宝商城展示位支持。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次高流量高成交的机会,在店铺内推出相应活动,在这次疯狂网购中分一杯羹。
三,活动内容:全场满2元减1元(相当于全场五折)拍下即减!还全场包邮哦!宣扬语:陈慧琳告诉您:全场五折还包邮!活动时间:20___.11.11凌晨一点至24点。
四,活动分析:目前我们店铺共79款商品,其中55款是出厂价的2.5倍,22款式出厂价的2倍,2个特价款是出厂价的1.76倍。
五折后只有两个特价款会亏损,但是特价款图片效果很差,基本不会带来销量。
所以预计“双十一”五折活动只会有不超过5%的佣金亏损。
预计“双十一”当天10亿的成交,80%的销量集中在20%的大店铺,我们属于80%的中小店铺范畴,共同分担剩余的2亿成交,平均到每个店铺基本成交在5000元。
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平均值5000元。
五,团队配合:美工:设计以“双十一”为主题的首页,以及活动广告图片。
文案:提炼活动广告宣扬语。
推广:删除搭配减价以及删除第三方打折软件设置的折扣,互联网上关于泰丰家纺的网页做好回帖和店铺活动宣扬。
客服:做好活动内容细节解释的快捷回复语。
修改部分商品价格,发货员:备货以及快递公司提前联系准备。
“双十一”经济学案例分析

关于“双十一购物狂欢”的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13级市场营销2班30号陈闰11月11日被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本是青年男女单身为傲的娱乐与情感的表达随着网络通讯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文化。
2009年以来“光棍节”更是被商家巧妙利用变成了商家促销的噱头。
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两大网络购物商城的策划下发起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以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电商为配角,在这一天商家们通过打折、降价、优惠券、返现、赠品等各种手段促销,掀起一场网购盛宴。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4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始后1分11秒交易额破亿,2分钟破110亿,38分钟交易额破百亿,24小时总交易额达到571亿,其中无线成交达到243亿。
零点15分第一单货物通过物流到达顾客手中。
2014年双十一阿里巴巴公司策划的第6个“双十一购物节”是阿里巴巴上市后首个双十一,它此次将活动范围拓展至全球,吸引了数百家海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
公司自身加上商家,共投入近百万的客服力量,菜鸟的14家物流快递合作伙伴125万快递员参与其中。
除了交易额逐年猛增以外,今年双十一的一大特点是无线端交易额占比明显上升,网友用无线手机端支付将近占了一半,躺在被子里就可以下单。
“双十一购物节”为什么能掀起这场购物狂欢呢,它的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呢?消费需求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是购买的欲望,一个是购买力。
价值决定价格,网店与实体店相比减少了租赁商铺销售人员和各种中间渠道的成本本就占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双十一这天商家打折降价优惠券返现主动降低利润甚至是“赔钱赚吆喝”商品价格格外低廉极大刺激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此需求猛增。
这就是价格影响需求,一般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商家不可能把全部商品投入一次促销,淘宝天猫也限定了商品总供给数量,因此商品被爆抢供不应求。
阿里巴巴利用宣传提前营销造势,使很多消费者特地等到这一天购买商品,叠加了消费需求。
促销案例及分析

促销案例及分析一、综述当我们谈论促销活动,是不是眼前就浮现出了熙熙攘攘的商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的场景呢?促销可以说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场“互动游戏”,商家拿出诱人的优惠,消费者则享受到实惠和乐趣。
但在这背后,成功的促销案例背后,可是蕴藏着不少智慧和努力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促销案例,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又是如何经受市场考验的。
别急让我带你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奥妙。
说到促销大家肯定都有过亲身体验,有时候是看到商场里的打折信息,有时候是收到商家的优惠券。
别看这些小小的举措,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商家精心策划的。
成功的促销活动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还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销售额。
不过要想做好一场促销活动,可没那么简单。
它需要团队的精心策划、市场情况的准确分析,还得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咱们接下来要聊的这些案例,都是在实践中经历过风雨、接受过市场检验的真实案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事情吧!1. 介绍文章的目的和背景,引出促销案例的重要性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促销案例,以及分析它们的重要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促销活动是商家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的常用手段。
你是否曾在某个吸引人的促销活动的吸引下,不由自主地走进商店或点击购买?这些促销活动背后有着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策略和智慧,了解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购物时机,还能从中汲取经验,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商家,都能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呈现几个典型的促销案例,并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让我们开始吧!这段内容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口语化,用平易近人的词汇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同时通过简单的逻辑过渡,为接下来的内容铺垫。
这样的写法既接地气又富有情感,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促销案例介绍去年夏天某城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美食节活动,商家们纷纷推出各种诱人的美食套餐,吸引了大批食客前来品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十一2009至2015的营业额
2015双十一营销活动
广告方式:————围绕低价以折扣、红包、优惠券、满减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轰炸式的广告宣传
具体实施方式:
全民参与引爆双11话题
我们从以下几个数据就能看出在微博上双11有多火:
1、微博上参与抽红包的人次超过3600万,共发出500多万个红包
2、话题#双11来了#产生阅读量17亿、讨论量4297万;
3、话题#天猫双11#产生阅读量6.5亿、讨论量74.3万;
天猫双11狂欢夜出场的约30位明星,微博粉丝总计高达4亿,这一数据是微博月活跃用户的两倍,日活跃用户的四倍,是双11手机淘宝访问峰值的三倍,也大于支付宝3.2亿的月活跃用户。
这场晚会的话题#双11狂欢夜#阅读量突破8亿,讨论量近1000万。
全面包装营造节日气氛
从连续二十天不同主题的微博客户端开机报头广告,到客户端发现频道的深度定制,再到PC 端微博右侧导航栏的天猫双11专区。
整个双11期间,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只要打开微博就能看到天猫散布在各处的狂欢活动信息。
除了热门话题、右侧导航栏、发现页和开机报头等广告以外,甚至底部的发现按钮也被包装成了天猫的logo,这样的包装让微博上的每一个用户都能感受到天猫活动的氛围。
KOL联动引爆营销效果
和以往发红包等单一的玩法不同的是,天猫在今年双11中首次全方位、系统的联合微博上的KOL资源进行多样化的社交电商尝试,以内容营销的方式带动传播。
这其中包括“透视眼”
——给粉丝们一次洞悉明星私藏物品的机会;“花式电眼”——发动段子手一起为双11进行内容创作;“桃花眼”——发动微博时尚界博主,每人推荐一款天猫热门商品等众多活动。
这些活动通过明星和粉丝互动的社交方式,让粉丝广泛的参与到双11活动中来。
2009至2013年双十一的营销
1、2009 年,C2C 是电商行业的主流,淘宝商城没有自己的独立域名。
主打“品牌商品五折”活动,打出“光棍节一个人逛商场太凄惨了吧”的广告语来营造气氛,并称为“光棍节大促销”日。
2、2010 年淘宝商城投资2 亿做光棍节营销推广,主要有整点充钱送红包活动、全场包邮、半价等促销活动。
不少商家推出了“光棍节”创意产品。
3、2011 年,商城打出“错过今天,再等100 年”的广告。
对参与商家提出了店铺评分达标、不许超卖、不许价格欺骗、指定时间内必发货等要求。
有些商家借助主题事件营销实现线下活动和线上促销的互动[4]。
消费者可提前收藏标识“双十一”的心仪商品,可参与“顶品牌”活动获得现金红包。
4、2012 年变成整个阿里的项目。
前期进行了站内专题展示、广告宣传(“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站外各种渠道宣传推广、频繁广告更新等活动,设立了“倒计时”,让消费者既感期待又感紧迫,将节前消费需求积攒集中爆发;站外通过微博(如五折先生的闯关故事)、移动媒体、电视广告等各种途径宣传;采用预售模式,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活动中进行分时段抢购活动。
结束后仍可以活动价格购买,淘宝论坛微博官方频繁发出收货信息,以突出高效。
5、2013 年在营销方法上运作得更为精炼和成熟,层层递进的促销手段、宣传Logo 无处不在。
第一阶段,通过3 万家线上线下门店派发优惠卷,发微博话题赢取红包;
第二阶段,5 折好货提前曝光活动,引导消费者浏览添加购物车,并参与互动赢取裂变红包,从而缩短11 日当天的购物路径,提升购物效率。
第三阶段,抢红包,
第四阶段,充值支付宝,
第五阶段,5 折狂欢日。
手机客户端用户可提前以活动价拍下带有“无线专场”标识的商品。
首次成功登录阿里来往最新客户端可获现金红包,提出周期购模式,把日用消耗品化零为整,实现一次下单、定期配送、全单免邮。
消费者通过对自己留意的品牌“加关注”来定制属于消费者自己的购物天堂,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会场,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6、2014到2015结合了以上的营销模式并有所改进
“双十一”转型:“四大转型”应对“七年之痒”
转型一:从“一家独大”到“猫狗大战”再到“诸侯混战”
1、一家独大。
2009年,天猫(淘宝)开始在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试水“11.11”购物节,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销售额达到0.5亿,创造了电商的销售传奇,“11.11”由此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
2、猫狗大战。
2010年后,主打B2C电商的京东开始迅速崛起,“11.11”不再是天猫一家独大的局面,2012年京东当天销售额达25亿,仅次于天猫平台,拉开了猫狗大战的序幕。
3、诸侯混战。
2012年以后,“11.11”成为全电商平台的狂欢。
苏宁、国美、易迅、当当等电商平台争先涌入,蘑菇街、美丽说等由导购平台转型的垂直电商随后加入,欲从巨大的节日流量中分一杯羹,电商间争斗日益激烈。
转型二:从“一天疯抢”到“多天狂欢”
延长为购物狂欢时间,可以让消费者更趋于理性,避免一天的冲动消费。
同时,避免集中在一天的促销方式,会给商家、物流等行业减缓巨大负担,预售、延长促销时间等方式,也让“双十一”变得更轻松。
转型三:从“有线”到“无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的消费习惯日益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好友推荐成为重要的购物方式。
从PC主导到移动成为趋势,“双十一”正顺应着消费者的购物趋势而转变。
2014年,移动端消费占比42.6%;2015年,无线交易额占比74.83%,手机淘宝访问数昨已达1.3亿,远超14年“双十一”峰值。
转型四:从“中国购物节”到“全球狂欢节”
1、曾几何时,中国年轻人为“洋节”所倾倒,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都是中国年轻人的“狂欢节”,中国本土节日倒是引不起青年人的兴趣。
现今,“双十一”俨然不再局限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国青年“独乐乐”的狂欢节,这个节日走出了国门,成了全世界年轻人“众乐乐”的盛大节日。
2、“双十一”辐射全球“海外剁手族”俄罗斯排第一。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人民也热爱网购,2015年“双十一”期间,俄罗斯人从中国的网购需求预计将增加到20倍。
3、外国人通过“速卖通”加入今年狂欢节,海外华人也加入了其中。
根据阿里巴巴的交易
数据显示,今年的进口成交前五名的国家是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华人内森也在11号的晚上守候在电脑前,参加了这次的“双十一狂欢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