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渗血次数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归类,以及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护理对策。

结果: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渗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和胶布固定是居前两位的因素。

结论:加强透析护士穿刺的规范化培训及透析过程中的巡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及动静脉内瘘针的有效固定,减少渗血概率,切实提高透析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好的血管通路应当保障此次透析血量充足,可长时间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避免在透析过程中引发并发症。

与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动静脉内瘘的安全系数更高,且能够为患者长久使用,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

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频率约为2~3次/周,每1次动静脉内瘘穿刺需要2针,长期反复穿刺导致相应穿刺的孔径较大,以及使用抗凝剂、穿刺技术不正确等多种因素导致穿刺处出现渗血的问题。

一旦在穿刺中出现渗血的问题,不仅仅会导致患者面临更大的痛苦,还有可能会感染其他并发症,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试验,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渗血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提出了预防和护理的对策,希望能够减少穿刺渗血的现象,减轻为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的痛苦,以供实践参考。

临床资料2018年1月~2018年6月某市某三甲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58.1±2.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9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0例,其他1例。

共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7 800次,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59例,其中区域穿刺法10例,扣眼穿刺法5例,凝血功能及抗凝药物使用3例,护理人员穿刺技术20例,动静脉内瘘静脉回路压力高4例,胶布固定原因17例,总渗血发生率0.75%。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及内瘘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表 1 76例 出 血 渗 血 患 者 的 发 生 率
透 析 。 3.1.3 由 血 小 板 异 常 引 起 的 出 血 ,最 好 使 用 低分 子肝 素钙 , 因其 对 体 内 、体 外 血 栓 ,动 静 脉 血 栓 的形 成 有 抑 制 作用 ,并 能 刺 激 内皮 细 胞 释放 组 织 因 子 凝 血 途 径 抑 制 物 和 纤溶 酶原 活
2009一 O2~ 2010一 O1对 我 透 析 中 心 76例 次 出 血 渗 血 患 透 析 后 对 透 析 器 及 管 路 凝 血 情 况 进 行 评 估 ,并 做 好 记 录 ,结
者 进 行 研 究 ,出血 患 者 29例 次 。
合 体 重 制 定 患 者 使 用 的最 小 且 最 安 全 的 肝 素 使用 量 。在 患 者
2.1.2 透析 中使用抗凝 剂如肝素 ,患者 全身肝素化 ,凝血障 碍 是 最 常 见 的 出血 原 因 ,占整 个 出 血 的 85 。 2.1.3 由于 尿 毒 症 基 础 疾 病 引 起 的 血 小 板 质 量 下 降 引 起 血
小 板 功 能 异 常 。 2.1.4 高 血 压 平 时 血 压 控 制 的 不 佳 ,血 透 时 由 于 紧 张 血 压 增 高 ,血 液 对 血 管 的 侧 压 力 增 大 ,加 上 血 透 时 抗 凝 剂 的 应 用 , 使 患 者 血 压 较 透 前 增 高 ,可 能 造 成 眼 结 膜 充 血 或 直 接 引 发 脑 出血 。另 外 顽 固性 高 血 压 患 者 透 析 结 束 后 在 内 瘘 的 护 理 过 程 中 ,不 恰 当 的进 行 热 敷 ,往 往 会 引 起 局 部 小 毛 细 血 管破 裂 ,导 致 内瘘 侧 手 臂 肿胀 ,甚 至 发 生 皮 下 内 出 血 。 2.1.5 患 者 伴 有 其 他 的 慢 性 病 如 胃 部 疾 病 引起 的 消 化 道 出

品管圈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

品管圈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
、 r 0 l _ 3 2 20 1 4 No . 1 1

Ⅱn
管圈降低透析 中内瘘 穿刺点渗血率
纪元春 , 黑 生瑛 , 李 爱萍 , 张 兴
( 兰州大学第一 医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要: 目的 运用品管 圈( Q C C ) 降低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 透析 中内瘘 穿刺点渗血 率。方法 选定 Q C C活动主题 , 拟订 活动
我科 品管 圈小组于 2 0 1 3年 1月 5日开展 了“ 如何减少透析
1 . 3 现 状把 握 ,
中内瘘 渗血 ” 的调查 。将护 士分 为两组 , 实施组长负责制 , 根据 自制调查表 , 就我 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内瘘渗 血情况 进行调查 , 并作 了临床 资料 比较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
计划 。 观察透析 中 内瘘 穿刺点渗血发 生情况, 分析原 因制定对策并 实施 , 总结临床护理 经验 。结果 Q C C活动能显 著降低 维
持 性血液透析 患者透析 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结论 Q C C能够 降低 透析 中 内瘘穿刺点渗血率 , 提 升护理质量 , 减 少护 患纠
纷。 提 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品管圈; 透析 ; 内瘘 穿刺点渗血
中图分类号 : R 4 5 9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4) 1 1 _ o 1 4 8 - o 3
表 2 品管圈活动主题选定
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 由于反复 内瘘穿刺 、8 — —
重视 , 内瘘局部硬结 , 伤 口愈合慢 。
淤血吸收) ; 有硬结 时 , 每 日用喜疗妥软膏涂擦按摩 , 每 日两 次 , 每次 1 5 mi n , 或每次治疗时用 内瘘 宽谱治疗 仪照射 4 0 r a i n 。热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3T06:07:34.10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黄朝芬[导读] 目的:简述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护理对策。

方法:该实验的时间线为2018-7至2019-6,实验对象为59例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区分组别: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针对性护理。

将满意度用作比较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科学的护理对策,能够优化血液透析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黄朝芬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简述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护理对策。

方法:该实验的时间线为2018-7至2019-6,实验对象为59例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区分组别: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针对性护理。

将满意度用作比较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处渗血原因,给出科学的护理对策,能够优化血液透析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满意度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情况时有发生[1]。

该情况下,需对穿刺部位进行更换,难免加剧患者的痛苦,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染情况,导致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缩短[2-3]。

在护理实践中,要明确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的危害、原因,借助专业的护理方法,控制此类情况,使血液透析效果得到全面优化。

见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自2018年7月开始,至2019年6月结束,在该时段内随机选取5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划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29例,后者3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5:14;年龄最小42岁,年龄最大78岁,均值(60.41±2.35)岁。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如何居家处理?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尿毒症毒素作用、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因合并高血压而服用扩血管药物等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减退、加之内皮细胞损伤而引起内皮细胞收缩能力降低,使得血管对损伤刺激的收缩反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等毒素作用引起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低下而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尿毒症患者时常合并出血倾向,特别是创面、伤口处。

因此,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是血液透析后最常见的短期并发症,如不能妥善处理,可能会造成局部血肿、感染,甚至影响以后血液透析内樱的使用。

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对于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内痿穿刺点出血,应延长压力绷带的压迫时间,并相应延长止血贴或创可贴的使用时间。

②对于止血压力绷带压力偏低所致的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应在严密观察内疹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止血绷带压力,控制内痿穿刺点针眼渗血。

③对于止血棉块压迫位置不当或移位所致的穿刺点渗血,可在洗手并手消毒后,用手指压迫动静脉内疹近端阻断血流的同时,立即调整止血棉块的位置,使之压迫于内痿血管穿刺点所对应的体表部位,而非皮肤上的进针部位(有时这两个点可能会重叠),才能有效地制止动静脉内痿穿刺点渗血。

④居家对动静脉内腰穿刺点渗血紧急处理后,应就近到社区医疗中心或开展血液透析的医院再次进行规范处理。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血液外渗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血液外渗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位 的渗血J 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并 制订了相应 的预防护理措施 ,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作者简介 : 郭秀红 , 本科 , 女, 副主任护师。
E- al u g 9 m iy k 99 9@ 1 3.o : 6 c m
方轻拉至渗血处 , 纱线两头对在穿刺点渗血处的上方呈绳状拧
紧 。然后用胶布将拧紧的线绳 固定妥 当 , 确保线 绳不会 松开 ,
用无菌纱 布覆盖在渗 血部位上方[ 1 ] 。
1 . 用绳 线拧 紧还 稍有 渗血 , .3 2 还可 以在渗血处撒上云南
白药 , 面再覆盖无菌纱布。 上
1 . 如果采 用以上方法依 旧渗血 , .4 2 须关 闭血泵 , 另行选
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 内瘘穿刺部位血液外渗的患者 12例 , 0 男
6 6例 , 3 , 女 6例 年龄 1 9岁 7 0岁 , 平均年龄 4 . 59岁。 中动脉 其
内瘘穿刺渗血的有 3 例 , 0 静脉内瘘穿刺渗血的有 7 例。 2
1 方法 . 2
瘘 穿刺点血液外渗 的因素很 多, 对血管通路 和穿刺点皮肤制订
13 90
3 渗 血 因素 与 护 理 措 施
管。
31 因素分析 ①反 复穿刺 同一点 3 例 ( 3 .%)② . 1 占 04 ;
3 。 提 高护 理工作责 任心 ,做 到经 常巡视 患者 和机器 , .6 2 做到异常情况早发现 、 早处理 , 提高患者满意度 。 32 健康宣 教时告知 患者 内瘘使用年 限的长短 与 自己 .7 . 生命的长短有关 。内瘘侧 不可受压 、 不可提重物 , 当活动保护 适 内瘘 , 内瘘侧手握拳头 1 后松开再握如此反复 2 3 , s 0s 0 每天 ~ s

内瘘渗血或血肿的定义、原因及分类处置应急处置

内瘘渗血或血肿的定义、原因及分类处置应急处置

内瘘渗血或血肿的定义、原因及、分类处置应急处置定义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或内瘘临近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由此导致的皮下血肿。

原因内瘘穿刺因素;透析过程中流量不足,调整穿刺针导致血管损伤;患者体位变动,穿刺针导致损伤;拔针后按压不当,包括止血带脱位。

临床表现:穿刺部位出血、肿胀,个别患者皮下血肿明显,动脉出血者(多由于穿刺损伤)处置不当,血肿张力过大,属于急症处置范围。

内瘘出血或血肿的分类处置1. 内瘘穿刺时,如穿刺失败需立即判断穿刺渗漏程度,对于新建内瘘、疑难血管通路、有效穿刺长度限制等病例,建议穿刺针拔出后进行指压法(此处特别强调「指压法」即点压,而非面积比较大的棉球或者纱布垫)按压止血,避免渗漏外延,造成更大面积的血肿影响功能。

2. 若少量渗血发生在动脉端,可尝试引血上机观察血肿是否增大,此时可用棉柱对内瘘穿刺处进行适宜力度的外力加压避免血肿扩散,如果持续渗漏血肿扩大则只能拔针后压迫止血,视血管条件另外选择穿刺点或待止血后再穿刺。

3. 若渗血发生在静脉端,则避免再调针,建议立即拔针压迫止血,视血管条件另外选择穿刺点或待止血后再穿刺。

4. 针对穿刺引起的渗漏血肿,必要时立即拔针使用指压法进行加压止血,不能直接使用止血带进行直接加压,止血带加压造成血液回流受阻,血肿消散更慢。

5. 对于拔针后患者诉穿刺处疼痛的处理:不可轻易松开止血带,否则可能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6. 当自体内瘘穿刺血肿淤青发生后,如果血肿严重影响了内瘘血管的穿刺进针,淤青迟迟不消散时,若导管未拔除可用导管进行继续过渡,应选择让内瘘休息 1-2 周避免二次穿刺损伤,止血时可酌情使用冰敷减少渗血和炎症扩散,止血 72 小时后可使用热敷理疗方式促进淤青和炎症消散,72 小时后进行内瘘握球锻炼促进血肿消散、淤青恢复。

当患者没有中心静脉导管过渡时,则需要进行有效止血后充分评估血管情况,尤其是内瘘静脉端穿刺选择受限时,必要时可以酌情虑外周直穿作为回路,给予内瘘静脉以充分恢复的时间,但通常情况下止血理想且穿刺有效长度理想的,可以继续进行穿刺透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护 理研 究
品管 圈活 动在 降低 血液透析患者 内瘘 穿刺点渗血
发生率 中的应用
刘 晓丽 王 湛 徐 楠
(中国中医科学 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北京 朝 阳 100102)
【摘 要 】目的 探讨 品管圈活动对 降低血液透析 患者 内瘘 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 2013年 6月 一2013年 12月 ,我科以“降 低血 液透 析患者 内瘘 穿刺点渗血 的发 生率”为主题 ,开展 为期半年的品 管圈活动 ,分析 血液透析 患者 内瘘穿刺点渗血发 生的原 因, 探讨解决对策并 实施 ,进行 效果评价 。结果 血液透析 患者 内瘘 穿刺点渗血发生率 ,传统护理组和品管圈护理组平行对 比,差异有统 计 学意义(P<O.05)。结论 开展 品管 圈活动 ,运 用品管 固质量管理方法 能够 降低血液透析 患者 内瘘 穿刺 点渗 血率 ,提 高科 室护理人 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质量管理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 【中图分 类号 】tL472 【文献标识码 】B
进行质量分析 、成果讨论和措施 的修改 ,圈长并担任监督工作将 法 ,对其进行逐一演练 ,透析结束后 ,嘱咐病 人平躺 10分钟再离
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 ,有效 的完成 工作 ,进行 开病床 ,以免压力过大 ,胶 布崩开 ,告 知患 者在 家如发生渗血 ,应
持续性的质量改进 。
理组 ),B组 为 (品管 圈护理组 ),对 比两组透 析患者 内瘘穿刺点
的渗血发生率 。
1.2 Qcc活 动 方 法
1.2.1圈 的成立 成立 Qcc小组 ,遵循 品管 圈“自愿参加 ,上 下结 合”的原则 ,共有 6名护士 自愿加 入 ,设 立圈长 1名 (由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反复内瘘穿刺、抗凝药物的使用及穿刺技术等原因,容易出现穿刺点渗血。

所以,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也成为护士经常遇到的问题。

内瘘穿刺点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还易导致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内瘘的使用寿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配合,引发护患纠纷。

现我科对影响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鱼骨图分析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
1.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
(1)穿刺技术差,没有一针到位,反复调针或未按计划穿刺,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进针角度不当。

(2)患者凝血功能差,抗凝剂使用量大。

(3)针头固定不牢固,透析中患者肢体移动使穿刺针移位。

(4)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内瘘自护方法不得当或未给予重视,内瘘局部硬结,伤口愈合慢。

2.对策
(1)提高护士操作技能:学习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指派有经验的护士指导年轻护士操作,有计划地穿刺内瘘血管,对老年和年轻患者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和进针角度。

对老年患者采用斜刺法,血管旁0.5㎝、20°角刺入;对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在血管上方30°~40°角进针。

新瘘初次使用,由老护士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反复进针。

加强年轻护士穿刺技术培训与考核。

(2)合理抗凝:定期检测患者凝血指标,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治疗后及时评估透析器挂血情况,并询问患者穿刺针眼愈合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凝剂用量。

(3)安全固定:内瘘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胶布分别固定针柄、针眼处及针柄后软管,注意在针眼处放置无菌棉球后再固定或针眼处直接贴创可贴;血路管安全夹用血管钳固定在瘘
侧肢体旁,注意松紧适宜,防止患者移动肢体时使穿刺针移位、脱出。

(4)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年龄、理解能力进行个体化宣教,让患者真正掌握内瘘自护知识,采用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使内瘘修复达到最佳效果,即血流量充足、针眼愈合快、局部无硬结。

方法:每日自测内瘘杂音,勿受凉、受压、提重物、采血、测血压;透析后24h有效湿热敷,每次0.5~1h,可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外涂喜辽妥软膏软化血管,促使皮下淤血吸收;有硬结时,每日用喜辽妥软膏涂擦按摩,每日两次,每次15min,或每次治疗时用内瘘宽谱治疗仪照射40min。

热敷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代谢,促进炎症及淤血的吸收,缓解痉挛。

3.效果确认
学习了整改措施后,通过近期临床观察,病员内瘘渗血率明显降低,我科建立了标准化穿刺护理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