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齿轮的互换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一)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方法。
(二)加深理解齿轮径向跳动的定义。
实验内容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
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齿轮径向跳动误差△F: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如实验图38所示。
齿轮径向跳动误差可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万能测齿仪或普通的偏摆检查仪等仪器测量。
本实验采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来测量,该仪器的外形如实验图39所示。
它主要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6、调节螺母7、回转盘8和指示表10等组成,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
该仪器可测量模数为0.3~5mm的齿轮。
为了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
按GB/Z18620.2-2008规定,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应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故测量球或圆柱的直径d应按下述尺寸制造或选取,即d=1.68m. 式中m—齿轮模数(mm)。
此外,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还备有内接触杠杆和外接触杠杆。
前者成直线形,用于测量内齿轮的齿轮径向跳动和孔的径向跳动;后者成直角三角形,用于测量锥齿轮的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
本实验测量圆柱齿轮的径向跳动。
测量时,将需要的球形测头装入指示表测量杆的下端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一)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合适的球形测头,装入指示表10测量杆的下端(实验图39)。
(二)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拧紧紧固螺钉4和5。
(三)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表测头位于齿宽的中部。
通过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头位于齿槽内。
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并使其指针压缩1~2圈。
.(四)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把9,使指示表的测头离开齿面。
逐齿测量一圈,并记录指示表的读数。
(五)处理测量数据,从GB/T10095.2-2008查出齿轮的径向跳动公差F,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齿轮齿数Z=30,2、根据da=m,得m标准值为:.d=mz=45mm4、:.rmax=2rmin=-45、所以Fr=rmax-rmin=6、查表,得Fr=23um Fr≤Fr检验合格实验结论由实验过程可得,齿轮得最大跳动径向为0.2mm。
互换性期末复习题纲

4、泰勒原则对量规形状的要求?
5、量规的设计尺寸及上下偏差的确定
第七章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作用、组成、种类?
2、滚动轴承精度等级?
3、滚动轴承公差带的特点?
4、滚动轴承与轴颈、轴承座子孔的配合制度及种类?
5、滚动轴承常见形位要求?
第八章 尺寸链
1、尺寸链的定义、组成?
3、齿轮的可检指标
1、切向综合总偏差(ΔF'i)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Δf’i)及检测 1)、合格条件:ΔF'i≤F'i;Δf’imax≤f’i 2)、检测方法:齿轮单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2、齿轮径向圆跳动(ΔFr)及检测 1)、合格条件:ΔFr≤Fr; 2)、检测方法:指示表
3、径向综合总偏差(ΔF”i)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Δf”i)及检测 1)、合格条件:ΔF”i≤F”i;Δf”imax≤f”i 2)、检测方法: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2、封闭环、增环、减环的判定?
3、正计算、反计算、中间计算的概念?
4、计算尺寸链的方法?
5、完全互换法求解常见尺寸链?
第十章 螺纹结合互换性
1、影响螺纹互换性的主要参数? 2、螺纹作用中径及判断准则?
3、普通螺纹的公差等级及偏差代号,基本偏差特点?
4、普通螺纹公差代号及选用?
5、普通螺纹代号含义及标注?
10、给定基本尺寸和孔轴配合要求(间隙或过盈量),确定孔轴配合 基准制度、公差等级、配合代号?
11、能确定常见孔轴之间配合代号,如齿轮和轴、轴承和轴颈、座子 孔、套筒和轴、盖子和座子孔
第三章 测量技术基础 1、测量的要素? 2、量块的作用、精度等级和使用?
3、计量器具的基本指标和测量方法?
12-齿轮的互换性--new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2、齿轮的加工误差
一、偏心
(1)几何偏心ej (2)运动偏心ey 二、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 三、滚刀的加工误差 四、滚刀的安装误差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滚刀的加工误差
主要是指滚刀本身的基节、齿形等制造误 差,它们都会在加工齿轮过程中被复映到加 工齿轮的每一齿上,使加工出来的齿轮产生 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2、齿轮的加工误差
当齿轮只有长周期误差时。其误差曲线如 图所示,将产生运动不均匀,是影响齿轮运动 准确性的主要误 差,但在低速情
况下,其传动还
是比较平稳的。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2、齿轮的加工误差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有关齿轮、齿轮副误差及其公差代号的含义
其他注脚多为通用代号。例 P 一齿距; Pt—周节 ;Pb-基节; f一齿形;W一公法线; S—齿厚;a一中心距。
jn是Jen normal(法向侧隙)的第一个字母。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速比变化(最大转 角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从动件与主 动件的运动协调一致。
互 换 性 与 技 术 测 量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的 互 换 性
1、概 述
对齿轮传动的要求因其在不同机械中的用途 不同而异: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动的平稳性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传动侧隙
互换性

.第二章2-2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67.02067.01967.01867.01567.0184x mm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0.0020.001x σσ±===±极限误差:lim 30.003x x mm δδ=±=±测量结果:lim 67.0180.003x x x mm δ=+=±2-3算术平均值:124.957Nii xx mm N===∑各残差的数值经过计算后列表于根据残差观察法,残差大体上正负相间而无明显变化规律,所以测量值列中不存在变量系统误差。
在肖维纳准则,知Zc=2.13,由于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1.36vmσ=≈则 2.9c Z vm σ=因为测量列中残差均下于2.9vm,所以不存在过失误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1.360.35xvmσσ===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lim3 1.05x xvmσσ=±=±测试结果:lim24.9570.00105xx x mmσ=±=±2-4 12222D DL L=--lim66.33 L vm ∆==±第三章3-1解:∵基轴制配合∴es=0Xmax=ES-ei=0.023Ymax=EI-es=-0.018Ts=es-ei=0.016∴解得:ES=0.007mm EI=-0.018mmes=0 ei=-0.016mm孔公差:TD=ES-EI=0.007-(-0.018)=0.025mm 配合公差:Tf=TD+TS=0.025+0.016=0.041mm∵ES>ei,且EI<es ∴该配合时过渡配合公差带图如下3-2∵基孔制配合∴EI=0Xmax=ES-ei=0.041Xmin=EI-es=0.007Ts=es-ei=0.013∴解得:ES=0.021mm EI=0es=-0.007mm ei=-0.020mm 孔公差:TD=ES-EI=0.021-0=0.021mm配合公差:Tf=TD+Ts=0.021+0.013=0.034mm间隙配合公差带图如下:3-3孔轴配合的公差带图如下:∵ES>ei,且EI<es∴此配合为过渡配合∴极限间隙:Xmax=ES-ei=0.023mmXmin=EI-es=-0.018mm 极限过盈:Ymax=EI-es=-0.018mmYmin=ES-ei=0.023mm 公差带图如下:3-4选用基孔制:H∵配合公差:Tf=Smax-Smin=0.035mm暂取TD=Td=Tf/2=0.0175mm由附表3-2,查得TD=IT7=21µmTd=IT6=13µm要使得es=-0.020mm ∴查表得轴基本偏差为f ∴配合为Φ30H7/f6第四章1,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2,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3,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12齿轮的互换性new

3、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在齿轮传动中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主要是 齿轮的长周期误差,由第 I 公差组检验,共有以下五 项误差:
切向综合误差Δ Fi′与切向综合公差Fi′
齿距累积误差Δ Fp与齿距累积公差Fp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 Fr与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 径向综合误差Δ Fi″与径向综合公差Fi″ 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 FW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
其他注脚多为通用代号。例 P 一齿距; Pt—周节 ;Pb-基节; f一齿形;W一公法线; S—齿厚;a一中心距。
jn是Jen normal(法向侧隙)的第一个字母。
3、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在齿轮传动中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主要是 齿轮的长周期误差,由第 I 公差组检验,共有以下五 项误差:
一、偏心
(1)几何偏心ej (2)运动偏心ey 二、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 三、滚刀的加工误差 四、滚刀的安装误差
滚刀的安装误差
滚刀偏心使被加工齿轮产生径向误差。滚 刀刀架导轨或齿坯轴线相对于工作台旋转轴 线的倾斜及轴向窜动,使滚刀的进刀方向与 轮齿的理论方向不一致、直接造成齿面沿齿 长方向 ( 轴向 ) 歪斜,产生齿向误差,主要影 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的加工误差
一、偏心
(1)几何偏心ej (2)运动偏心ey 二、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 三、滚刀的加工误差 四、滚刀的安装误差
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
加工直齿轮时,主要受分度链中各传动元 件误差的影响,尤其是分度蜗杆的安装偏心 eω (它引起分度蜗杆的径向跳动 ) 和轴向窜动 的影响,使蜗轮(齿坯)在一周范围内转速出现 多次变化.加工出的齿轮产生齿距偏差和齿形 误差。加工斜齿轮时,除分度链误差外,还有 差动链误差的影响。
互换性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 ) 答案:错2、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 答案:错3、由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可以说,最大实体尺寸控制孔轴的作用尺寸。
( ) 答案:对4、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其配合精度就越高。
( ) 答案:对5、最大实体尺寸是指孔的最大极限尺寸。
( ) 答案:错6、圆度是形状公差,没有基准要素。
( ) 答案:对7、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 、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 、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 、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 、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 、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答案:B8、当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则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可补偿给形状误差,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小于给定的公差值。
( ) 答案:错9、在装配尺寸链中,每个独立尺寸的偏差都将影响装配精度。
( ) 答案:对 10、建立尺寸链时,应首先确定其组成环,最后的封闭尺寸即为该尺寸链的封闭环。
( ) 答案:错二、填空题(5小题,共10分)1、从零件的功能看,不必要求零件几何量制造的( ),只求在某一规定范围内变动。
该允许变动范围叫做( )。
答案:绝对准确、公差2、对于相对运动的机构应选用( )配合,对不加紧固件,但要求传递较大扭矩的联接,应选用( )配合。
答案:间隙、过盈3、0.02130φ+mm 的孔与0.0070.02030φ--mm 的轴配合,属于( )制( )配合。
答案:基孔制、间隙 4、某配合部位比相应典型实例的旋转速度增高时,若为过盈配合,则过盈量应( );若为间隙配合,则间隙量应( )。
答案:增大、减小5、平行度公差中,线对线在任意方向上的公差带形状为( )。
答案:圆柱面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 、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考卷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互换性是指产品在()方面的特性。
A. 功能B. 结构C. 尺寸D. 性能A. 最大极限尺寸B. 最小极限尺寸C. 基本尺寸D. 实际尺寸A. 机械测量B. 电磁测量C. 光学测量D. 声波测量A. 卡尺B. 千分尺C. 百分表D. 量规5.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消除D.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减小6. 在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是指?()A. 起始环B. 中间环C. 最终环D. 任意环A. RaB. RzC. RkD. Rp8. 下列关于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形状公差仅限于线性尺寸B. 位置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C.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可以同时标注D.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是相互独立的A. 螺距公差带B. 牙型公差带C. 螺纹直径公差带D. 螺纹长度公差带A. 齿轮压力角B. 齿轮模数C. 齿轮齿数D. 齿轮齿宽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互换性按其范围可分为______互换性和______互换性。
2. 尺寸公差带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 技术测量按测量方法可分为______测量、______测量和______测量。
4. 测量误差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
5.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______法和______法。
6.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 形状公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 位置公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 螺纹的公差带包括______公差带、______公差带和______公差带。
10. 齿轮的互换性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参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意义。
互换性习题及答案

一、 判断题1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
( ∨ )2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 × ) 3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
( × ) 4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 × ) 5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 ∨ ) 6国家标准中对不重要尺寸,非配合尺寸以及工艺方法可以保证的尺寸,其公差值未作明确的规定。
( × ) 7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与a ~h 的轴形成的都是间隙配合。
( ∨ ) 二、 填空题1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 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φ49.98mm ,公差为0.01mm ,则它的上偏差是_-0.01_mm ,下偏差是_0.02_mm 。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尺寸公差_决定大小,由_基本偏差_决定位置。
3φ50H10的孔,已知IT10=0.100mm ,其ES=_0.100_mm ,EI=_0.000_mm 。
4孔、轴的ES <ei 的配合属于 过盈 配合。
5 mm 的孔与 mm 的轴配合,属于 基孔 制 间隙 配合。
6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常用配合在孔、轴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采用“工艺等价原则”,标准公差大于IT8级的孔均与 同 级的轴相配: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7的孔均 和 高一 级的轴相配。
三、单项选择题1 配合属于( A )。
A 、基轴制过渡配合B 、基孔制间隙配合C 、基孔制过渡配合D 、基轴制过盈配合2 配合与下列哪一个配合的配合性质相同( B )A 、B 、C 、 D21,0030+φ007.0020.030--φ6750h K φ7650h K φ6750h K φ6750k H φ7650K H φ6750K h φA图是端面对圆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0.03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B图是端面对轴线的圆跳动公差,其公差带是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上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0.03的圆柱面上区域;C图是端面对圆柱轴线的全跳动公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0.03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a b c图a为给定平面上素线的直线度,其公差带为在给定平面内宽度等于公差值0.02mm 的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I公差组——④基节偏差Δfpb
Δfpb是指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fpb是允许
基节偏差Δfpb的两个极限值。
实际基节是指 基圆柱切平面所截 两相邻同侧齿面的 交线之间的法向距 离。
第II公差组——⑤齿距偏差Δfpt
Δ fpt是指在分度圆上(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实际 齿距与公称齿距的差,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 平均值。 ±fpt是允许齿
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指标
对于直齿轮,影响接触线长度的是齿向误差,影响接触高 度的是齿形误差。由第III公差组检验,共有以下三项误差:
齿向误差Δ Fβ
公差Δ Fβ
接触线误差Δ Fb 公差Fb
第Ⅲ公差组——齿向误差ΔFβ
Δ Fβ 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有效部分范围 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向线,且距离最小 的两条设计齿向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4、侧隙的评定指标 ——①齿厚偏差Es
4、齿轮副侧隙的评定指标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Δ EWm 是指在齿轮一 周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Δ EWm 与齿厚偏差 Δ Es的关系:
Δ EWm =Δ Es cosα
Δ FW 是指在齿轮一
周范围内, 实际公法
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
公法线长度W是指 跨k个齿的异侧齿廓 间的公共法线长度。
第I公差组——⑤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FW
FW是指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FW的最大允 许值。
1、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切向综合误差Δ Fi′
公差Fi′ 公差Fp 公差Fr
化尽量小。以保证低匀性
要求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良好,以免引起 应力集中.造成齿面局部磨损加剧,影响齿轮 的使用寿命。
传动侧隙
要求齿轮啮合时, 非工作齿面间应留有
一定的间隙。
对贮藏润滑油、补
偿齿轮传动受力后的
弹性变形、热膨胀以
及装配误差等都是必
须的。但间隙过大会
距偏差Δ fpt 两个 极限值。 基节偏差Δfpb与齿 距偏差Δfpt存在几何 关系
第II公差组——⑥螺旋线波度误差Δ ffβ
Δ ffβ 是指在宽斜齿轮齿高中部的圆柱面上,沿 实际齿面(螺旋线)法线方向计量的螺旋线波纹的最大
波幅 。
ffβ 是 指 螺 旋线波度误差 Δ ffβ 的 最 大 允 许值。
第一节
齿轮的使用要求
齿轮传动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常用机构,广泛 应用于机器、仪器制造业。
凡有齿轮传动的机械产品,其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使
用寿命和工作精度等都与齿轮传动的传动质量密切相关。而
齿轮传动的传动质量又主要取决于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及齿
轮副的安装精度。
研究齿轮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精度标准以及检测技
Δ Fi″主要反映径向误差,可代替Δ Fr。是评定齿
轮传递运动准确性一项较好的综合性指标。
优点:检测效率高 成批生产采用
缺点:与工作状态不相符合,只能反映齿轮的径
向误差,而不能反映切向误差,故并不能确切表示
齿轮的运动精度。
Fi″是径向综合误差ΔFi″的最大允许量。
第I公差组——⑤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FW
Δ 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 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的双啮中心距的最大 变动量。
双面啮合仪测量Δfi″
第II公差组——③齿形误差Δff
Δff是指在齿轮的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 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且距离最小的两条设 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ff是齿形误差Δff 的最大允许值。
公差Fr
公差Fi″ 公差FW
第I公差组—— ① 切向综合误差ΔFi′
Δ 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 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它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 之差的总幅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第I公差组——①切向综合误差ΔFi′
说明齿轮运动的不均匀性,在一转过程 中其转速忽快忽慢,周期性地变化。 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较为完善的 指标。反映了齿轮总的使用质量,因而更接 近于实际使用情况。 Fi′是指切向综合误差(ΔFi′)的最大允许 值。
引起反向冲击。
第一节 齿轮的使用要求
分度齿轮和读数齿轮 传递运动准确性 较高的传动平稳性 齿面接触均匀 高速动力齿轮(汽轮机减速器) 低速动力齿轮(轧钢机、矿山机械) 任何齿轮 传动侧隙
对上述要求通过一些评定参数对其进行约束,将这 些评定参数分为三个组。
第二节
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
◆
第Ⅰ公差组:影响齿轮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Fr是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 Fr的最大允许值。
第I公差组——④径向综合误差ΔFi″
Δ 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 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的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双啮中心距是指被测齿轮与精确测量齿轮紧密啮合时 的中心距。
双面啮合仪测量ΔFi″
第I公差组——④径向综合误差ΔFi″
术等.对提高齿轮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齿轮的使用要求
不同的机械对齿轮传动的要求不同: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动的平稳性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传动侧隙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速比变化(最大转
角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从动件与主
动件的运动协调一致。
传动的平稳性
要求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转一齿的转角)的变
第Ⅱ公差组: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第Ⅲ公差组: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
◆
◆
1、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
主要是齿轮的长周期误差,由第I公差组检验,共 有以下五项误差:
切向综合误差Δ Fi′
公差Fi′ 公差Fp
齿距累积误差Δ Fp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 Fr
径向综合误差Δ Fi″ 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 FW
第I公差组——③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
Δ Fr 是指在齿轮 一转范围内,测头在 齿槽内(或轮齿上) 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 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
线的最大变动量。
第I公差组——③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
它以齿轮一转为周期,属长周期误差和径向 误差,Δ Fr必须与能揭示切向误差的单项指标
组合,才能全面评定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Fβ 是指齿向误差Δ Fβ 的最大允许值。
4、齿轮副侧隙的评定指标
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 误差主要是:
齿厚偏差Es
公差Ts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 EWm 。
4、侧隙的评定指标 ——①齿厚偏差Es
Δ Es 是指分度圆柱面上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 差。图中Ess表示齿厚上偏差,Esi表示齿厚下偏差(对 斜齿轮是指法向齿厚而言)。为了保证齿轮传动侧隙, 齿厚的上下 偏差均应为负值。 Ts是指齿厚偏差 ΔEs的最大允许值
第I公差组——②齿距累积误差ΔFp
Δ Fp是指在分度圆上 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 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 最大差值,即最大齿距
累积偏差(Δ Fpmax)与最小
齿距累积偏差(Δ Fpmin)之
代数差。
测量图见11-5。
第I公差组——②齿距累积误差ΔFp
Fp 是齿距累积误差ΔFp的最大允许值。
必要时还应控制k个齿距的累积误差ΔFpk。
齿形误差Δ ff
基节偏差Δ fpb
公差ff
极限偏差±fpb
齿距偏差Δ fpt
螺旋线波度误差Δ ffβ
极限偏差土fpt
波度公差ffβ
第II公差组——①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i′
Δfi′反映齿
轮一齿内的转 角误差。 fi′是指Δfi′ 的最大允许值。
第II公差组——②一齿径向综合误差Δfi″
齿距累积误差Δ Fp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 Fr
径向综合误差Δ Fi″
公法线长度变动误差Δ FW
公差Fi″
公差FW
2、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
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主要是短周期误
差.由第II公差组检验,共有以下六项误差: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 fi′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Δ fi″ 公差fi′ 公差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