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硬骨鱼类

合集下载

鱼类的分类——精选推荐

鱼类的分类——精选推荐

鱼类的分类“鱼纲”所列鱼类共19种,全部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

现将它们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等作一简单介绍。

1、鲱形目Clupeiformes鳓鱼Ilishaelongata鲱科。

体长而侧扁,银白色。

口上位,内有细齿。

腹鳍很短小,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臀鳍长。

腹部有锯齿状尖锐的棱鳞。

无侧线。

主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近海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

春季至初夏,由外海集群游至近海产卵,产卵场多在泥沙底质的浅海区,产卵后,亲鱼分散在中上层活动。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量极大。

2、鲤形目Cypriniformes鲫鱼Carassiusauratus鲤科。

体侧扁,背部青褐色,腹面银白色。

口端位,无须。

背鳍和臀鳍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具有锯齿。

杂食性,我国各地淡水中都产。

肉质细嫩,味鲜美,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鱼之一。

表鱼Mylopharyngodonpiceus鲤科。

体青黑色,鳍灰黑色。

头宽而平扁。

口端位,弧形,上颌长于下颌,无须。

咽齿臼齿状,但无槽纹。

背鳍无硬刺。

淡水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

主食螺蛳、蚌、蛤等软体动物,也食虾和昆虫幼虫。

春末夏初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产卵,产卵后又到江湖水域内肥育。

冬季至河床深处越冬。

个体大,生长迅速,可人工繁殖。

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平原水域。

肉鲜美,鱼胆有毒。

草鱼Clenopharyngodonidellus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鳍灰色,鳍片边缘黑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1行梳状。

背鳍无硬刺。

主食水草,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

春末夏初在江河上游产卵,生长迅速,可人工繁殖。

分布于我国各大水域中。

鲜美,鱼胆有毒。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nolitrix鲤科体侧扁,最长可达1米余。

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

头约占体长1/4。

口中等大小、眼下侧位。

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底,腹鳍前后具有肉棱,各鳍均呈灰白色。

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多食浮游植物。

硬骨鱼纲 4 总目

硬骨鱼纲 4 总目

天津一渔民2003年10月27日捕到一尾“超级大鲇”
“鲇鱼王”被天津自然馆精心制作成标本
被天津自然馆收藏的“鲇鱼王”标本全景
“鲇鱼王”标本头部特写
巨 型 大 口 鲇
生 吞 一 只 鸭
四川遂宁麻子滩水库惊现“恐怖鱼” →渔民捕到 一尾25kg、近人身长的大鱼 据麻子滩渔业养殖有限公司经理罗昌林介绍,4月6 日公司组织渔民集中捕鱼时,捕捞起一尾25kg的大口鲇。 剖开鱼腹,有一只完整的死鸭子和几尾巴掌大的鱼
黄斑褶鮡 Pseudecheneis sulcatus (McClelland)
无斑褶鮡 P. immaculatus Chu
云南腾冲槟榔江 大头鱼、石扁鱼 石贴子、老虎鱼 刺古头
春夏之交雨季来临,大头鱼从水中沿树干攀援, 悬挂在树干、树枝上,犹如一串串墨绿色大辣椒。用 长竹竿敲打树枝可捕获 胸部宽而平坦,形成吸盘,吸附于石头或树上, 能将身体左右、上下移动。为避免鱼卵被山洪冲走, 爬上树去产卵。气温逐渐升高,孵化后仔鱼落入江中
钝头鮠科 -分布与分类
分布:亚洲巴基斯坦至日本南部及其附近 岛屿之淡水域 2属约10余种,我国1属9种 山涧小溪及河川中、上游,底栖性,小型 鱼类 夜行性,白天大多躲在岩石缝隙中,夜间 或洪水期时才游出活动觅食 肉食性,主食水生昆虫及其它小型无脊椎 动物
钝头鮠
8.
粒鲇科 Akysidae
细尾鱼芒 Pangasius nasutus
短须鱼芒 P. micronemus
粗尾鱼芒 P. beani
长丝鱼芒 P. sanitwangsei
均 分 布 在 澜 沧 江
7.
钝头鮠科 Amblycipitidae
torrent catfishes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 尾鳍:
鲨、鲟尾鳍脊柱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其内外形均 不对称,上叶特长而大,称歪尾型。
真骨鱼类尾鳍脊柱末端也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 其外形对称,内部不对称,称正尾型。正尾型的 外形略有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外观。
尾鳍的形状与游泳速度有关
凡游泳快速而又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如金 枪鱼、鲐、鳡等,其尾鳍呈新月形或深叉 形;游速不快的鱼类,如东方鲀、鲽、鳅 等,其尾鳍多呈平直形或圆形。
(4) 奇鳍和偶鳍:
奇鳍:包括背部的背鳍(D)、肛门后的 臀鳍(A)和尾鳍(C)。背鳍通常为l~2个; 背鳍也可能次生性地增加为多个。
偶鳍:不超过2对,近鳃孔的称胸鳍(P)、 肛门前的称腹鳍(V)。
鲫鱼的鳍及其功能
硬骨鱼:鳍条;鳍式;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鳍条可分为棘和软鳍条。 鳍棘: 坚硬、不分节、末端不分叉,用罗马
② 牙齿:
颌齿、腭骨齿、犁骨齿、咽骨齿、舌骨齿。 A. 吃浮游生B. 肉食性的:大、圆锥状、犬齿状、臼齿状、门齿 状----- 带鱼、黄鱼 ; C. 杂食性的:切割形、磨形、刷形 。
③ 眼:
其着生位置和形态随种类而异。眼一般位于头的 两侧; 鱼类没有真正的眼睑。 鲽类的眼移到了身体的一侧,底栖性扁平鱼类 的眼多着生在头的背面,且趋向于缩小(如鳐、 魟、鳅);而洞穴鱼类的眼则可能退化,甚至 成为盲鱼。游泳慢的鱼眼常呈圆形,而游泳快 的鱼眼略延长。
② 侧扁型:多栖息于平静的水域,位于水的中、下 层。 如:鲳鱼、鳊鱼。
③扁平型:多营底栖生活,行动迟缓。 如:鳐、鮟 鱇。
④棍棒型( 鳗鲡型): 多适应穴居生活,游 泳能力 较强。 如:鳗鲡、黄鳝、带鱼。
(3)头部主要特征:
① 口: 其位置与食性关系密切 A. 上位口:多为中上层鱼类,吃浮游生物— 鳓鱼、 鲢鱼、 鳙鱼; B. 下位口:一般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吃底栖生物或 岩石上藻类—鲨鱼; C. 端位口:一般以中上层的食物为主,吃中上层食 物— 鲫鱼、鲥鱼、鲳鱼、马鲛鱼。

22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22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6.骨骼系统 鱼类具有由典型的椎骨组成的脊柱、完整的头骨、带 骨、附肢骨。 软骨鱼类全部骨骼为软骨(cartilage),但有钙盐沉着 而变得坚硬。头骨保护脑和嗅、视、听感觉器官,围 绕和保护消化道前端,并支持鳃的活动。出现了支持 上下颌的骨骼一颌弓,加强了咬合功能。脊柱由双凹 型的椎骨组成,分为尾椎和躯干椎,躯干椎具有肋骨。 连接偶鳍的带骨为软骨棒。偶鳍由软骨和真皮鳍条支 持。雄性软骨鱼腹鳍内侧骨延伸形成鳍脚(clasper), 为交配器官。 硬骨鱼类的骨骼骨化程度加强,骨片增加并更加复杂。 肩带与头骨愈合并加固,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个 稳定支架,增加了运动的力度。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 连。
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hypural bone)支持着, 因而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 正形尾为高等鱼类的尾形。根据鳍形的变化, 正形尾还可归纳成多种鳍形(新月型、叉型、 内凹型、平截型、圆形、双凹型等)。一般快 速游泳的鱼类,尾鳍呈新月形或叉形,尾柄也 较细,如鲐、鲅等;游泳速度慢的鱼类,尾鳍 后端呈方形或圆形,尾柄相应粗大,如纯类、 虾虎鱼类。 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鱼为正尾型。
3.4鳍的其它功能 呼吸、生殖、爬行、滑翔、防御、发声、摄食、吸附等。 3.5鱼类的运动 波浪式运动,或称游泳。借助于连续的肌节收缩与舒张, 从头部开始的收缩在身体两侧交替进行,形成波浪式的传 递,使收缩波传向尾部,身体则向收缩的一侧弯曲使成S型。 收缩在尾部结束,尾部将收缩的力传给水,这个力被水以 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尾部。这个力向 前的分力是鱼体向前运动的主要推进力。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的游泳速度可达75km/h。 跳跃或飞翔 是鱼类另一种很突出的运动方式。如水温的突 变,受到某种刺激,追捕食物,越过障碍等,常能引起跳 跃运动。 此外,鱼类还可靠鳍拨水、以鳃孔喷水作为辅助运动方式。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滑。这 些特点均为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爬行也是鱼类运动方式 之一,不过比较罕见。

普通动物学鱼类

普通动物学鱼类
水中80%的氧可摄入体内而水中含氧量 只及空气的 3%
6 血液循环 – 心脏 : 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
脉圆锥(或动脉球)组成。
• 软骨鱼: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 可主动收缩。
• 硬骨鱼: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
膨大,无收缩能力。
– 单循环
即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 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 入鳃动脉 鳃 (多氧血) 出鳃动脉 背大动脉 流 全身 静脉(缺氧血) 心 脏
–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是现代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
占现代鱼类总数的90%以上。体被骨质 圆鳞、栉鳞或无鳞。骨骼的骨化程度高。 无内鼻孔,无泄殖腔,以肛门和泄殖孔 通体外。
• 硬鳞总目 – 骨骼大部分为软骨,体被硬鳞。如中华鲟。
• 全骨总目 – 硬骨较发达,体被硬鳞或圆鳞。仅残留极 少种类,均产于北美洲。如弓鳍鱼、雀鳝。
终生软骨。口、鼻腹位,鳃裂直接开 在体表,被盾鳞,无鳔,雄性具鳍脚。体 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具螺旋 瓣肠。歪尾型。全世界约为800种。
–板鳃亚纲 鳃瓣折叠成栅板状贴在鳃间隔 上。口横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体外,体被 盾鳞,具泄殖腔(鲨总目、鳐总目)
– 全头亚纲 从板鳃类演生出的一特化支。鳃 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上颌与脑颅愈合。无 鳞,无泄殖腔(银鮫)
7 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 – 肾小管保留少量从体腔中收集废物的肾
口,主要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排出体 外, 由输尿管输尿。
– 肾脏对调节体内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 海生硬骨鱼体内的过多的盐分通过位于
鳃上皮的泌氯腺排出。
– 海生软骨鱼类在血液中积累2%-2.5% 的尿素,故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使 海水渗入体内,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 盐分经直肠背面的直肠腺排出。

鱼的分类地位

鱼的分类地位

鱼的分类地位鱼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域中的脊椎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

它们生活在海洋、淡水以及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是水生生物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一类。

鱼类按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分成多个分类群。

下面将从分类地位的角度来介绍鱼类的一些特点和分类。

1.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硬骨鱼类是鱼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具有骨骼系统,包括脊椎骨和鳞片。

硬骨鱼类的鳃裂开放,能够通过鳃腔呼吸。

此外,它们通过鳍来调节姿态和游动,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硬骨鱼类又可分为辐鳍鱼类和肺鳃鱼类两个亚类。

2.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软骨鱼类是鱼类中的另一类,其骨骼主要由软骨构成,没有真正的骨骼。

软骨鱼类的体表被鳞片覆盖,鳃裂通常为裸露状态。

它们的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应于快速游动。

软骨鱼类包括了鲨鱼、鳐鱼等多个目。

它们的生活习性各异,有的是捕食性,有的是食腐性。

3. 原始鱼类(Aganthans)原始鱼类是一类古老的鱼类,其特点是没有真正的鳍和颌骨。

它们的体形多样,有的呈弓形,有的呈管状。

原始鱼类主要生活在古代的海洋中,如早古生代的波鱼和颚骨鱼。

原始鱼类是鱼类进化的起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4. 辐鳍鱼类(Actinopterygii)辐鳍鱼类是硬骨鱼类中最为广泛的一个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现代鱼类。

辐鳍鱼类的特点是鳍条由辐射状鳞片支撑,能够展开和收缩。

辐鳍鱼类的鳞片丰富多样,有的光滑,有的具有锯齿状。

辐鳍鱼类的体形和生活习性各异,有的是底栖性,有的是洄游性。

5. 肺鳃鱼类(Sarcopterygii)肺鳃鱼类是硬骨鱼类中的一个亚类,其特点是鳍条由骨骼支撑,具有肺和鳃两种呼吸器官。

肺鳃鱼类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鲟鱼和塘鳢。

它们的肺可以帮助其在缺氧的水体中生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鱼类的分类地位与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鱼类的分类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为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美洲鮟鱇

美洲鮟鱇

烹饪方法
酱烧鮟鱇 材料:鮟鱇鱼尾一条,把肉沿脊椎骨切下来,再切小块。 西芹,茎切段,叶子切碎备用。酱:蒜,罗勒,蒸鱼酱油,橄榄油用搅拌器打碎混合。 做法:热锅下橄榄油,炒香酱,然后加入鮟鱇块煎至表面变色,然后加入西芹同炒。最后加入生粉水勾芡, 装盘后撒入西芹叶碎 清蒸鮟鱇 之前里外抹一层细盐,肚内再放些姜丝或姜片,熟后装盘,上面洒一层切碎的葱末和姜丝,倒大量醋,然后 把油烧热,浇上去即可,既方便又好吃。味道鲜美。 酸辣溜鮟鱇鱼片 材料:鱼片,泡发木耳,甜椒配料:姜丝,葱,干辣椒。调料: A:酒,盐,淀粉B白醋(没有的话用陈醋也可以,不过 鱼会变色),辣椒油,糖,盐,鸡精,湿淀粉 做法:鱼片先用调料A腌10分钟,泡油至6分熟;锅里先炒香配料,放入木耳,甜椒炒一会,再放入之前炒好的鱼 片,
谢谢观看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 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 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美洲鮟鱇鱼体柔软,无鳞,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体前半部平扁,圆盘形,尾部细小。体长50厘米 以上。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头大,口宽,牙尖锐,口内有黑白斑纹。胸鳍宽大,臂状。背鳍最前3鳍棘分离,第 一棘顶端有皮瓣(也叫皮质穗),瓣内寄生着一些发光的细菌,鮟鱇鱼的嘴巴很大,而且牙齿是犬齿状,头顶上又 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的闪光来引诱小鱼.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鮟鱇为近海底层鱼类,不大 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 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 鱼上钩,送入口内。

硬骨鱼纲 4总目 介绍

硬骨鱼纲 4总目 介绍

上分布最广的一类淡水鱼类
欧亚大陆除北极圈的寒漠地带外,几乎都有其 踪迹 非洲除撒哈拉大沙漠外,均有鲤科鱼类分布 亚洲、欧洲和非洲共约有 1750 种;北美洲还分 布有270种左右与旧大陆不同的种类,其向南扩展
分布可达墨西哥的南部
亚洲东南部是鲤科鱼类分化和分布的主要地区
鲤科鱼类是北半球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淡水捕捞
② 平鳍鳅亚科 Homalopterinae
体圆筒形或平扁;腹平背隆 多数具吻褶(皮下包而成)
台东间吸鳅
Hemimyzon taitungensis
澜沧江华平鳅 Sinohomaloptera lancangjiangensis Zheng
埔里华吸鳅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Liang
吻皮下包,在口前形成吻沟和吻褶
鳃孔小
具2对以上须
平 鳍 鳅 科 -分类
东南亚山区溪流中的小型鱼类,2亚科27属 约113种 我国2亚科15属约66种与亚种,仅南部有 分布,不常见 平鳍鳅亚科:偶鳍不分枝鳍条>2枚 12属56种(7属25种与亚种) 腹吸鳅亚科:偶鳍不分枝鳍条=1枚 15属54种(8属41种)
北方泥鳅 M. bipartius
黑龙江泥鳅 M. mohoity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nus
5. 平 鳍 鳅 科 Homalopteridae hinstream loaches
体前部平扁
胸、腹鳍宽大平展,联合成吸盘
鳞小或无鳞。咽齿1行,无咽磨(角质垫)
3亚科35属约335种与亚种
我国:3亚科23属131种与亚种 淡水鱼类,欧亚大陆、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 底栖。最大体长约35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骨鱼类
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6、鳔
软骨鱼类无鳔; 多数硬骨鱼类具有。 少数硬骨鱼类(快
速游泳、深海) 退化。 鳔1~3室。
7、循环系统特点
1)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 一心室、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组成, 单循环。
2)血液量较少,仅为体重的 1.5~3%,不超过5%。红细胞有核。
8、神经系统的特点
1)大脑不发达,古脑皮、 原脑皮
背位

无鳔
大多有鳔
尾型
歪尾型
正尾型

有螺旋瓣
无螺旋瓣
生殖
管腺不相连,体内受精 管腺相连,体外受精
(一)软骨鱼类(纲)
全世界800多种,我国产190多种,绝大部分分布于热带 及亚热带海洋。
板鳃亚纲:无鳃盖,5—7对鳃孔,雄性仅有v鳍脚。
鲨形总目(侧孔总目) 鳐形总目(下孔总目)
全头亚纲:具膜质鳃盖,雄性有v鳍脚、腹前鳍脚和额鳍脚。 仅1目。
鮟鱇目
黄鮟鱇
六、鱼类的起源与进化
奥陶纪 志 泥盆纪

4.5亿 纪 3.95亿 3.7亿
年前
年前 年前
石炭纪 ……
3.45亿 年前
3亿 年前



硬骨鱼类 的祖先
软骨鱼类 的祖先
盾 皮鱼类 硬 骨鱼类 软骨鱼类
第四纪
至 今
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棘数:大写罗马数字
软鳍条数:阿拉伯数字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相连 “,”表示鳍棘与软鳍条分隔 “~”表示数目变化范围
鲈鱼鳍式: D.XII,I-13;A.III-7~8;C.17;P.16~18;V:I-5。
三、内部结构
1.皮肤的特点 粘液细胞发达
洄游: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些鱼类 在生命活动中,主动、集群、定向、周期性的长 距离迁移,变换生活环境,以 满足对生殖、觅食、 越冬适宜条件的要求。这种习性称洄游。
生殖洄游 索饵洄游 越冬洄游
三种洄游图解
五、鱼类分类
——种类繁多! 软骨鱼类(纲)、硬骨鱼类(纲): 24534种(1994
年),超过其它脊椎动物的总和。
化发展。
二、外部形态
1、鳞片及鳞式 盾鳞 硬鳞 骨鳞:圆鳞、栉鳞
鳞式:在鱼类分类学上,常把侧线本身和 侧线上下方的鳞片数目按一定格式记录下 来,作为分类的一种特征依据,就是鳞式。
鲤鱼的鳞式:
5 ~ 6/32 ~ 36/4-V

5~6
32——36

4-V
2、鳍和鳍式
红肌 白肌
4、消化系统特点
1)具有鳃耙 形态与食性相关
2)鲤形目鱼类的咽齿
鲤形目鱼类缺乏颌齿,但咽齿发达。 咽齿:下咽齿、咽喉齿,鲤形目鱼类特有的齿。着生于
最后一对鳃弓特化形成的下咽骨上,一般1~3行,少 数4行;与背面的角质垫摩擦,咀嚼食物。其行数、数 目、形状为分类依据。
青鱼 :4/5
草鱼:2.4~5/4~5.2
鲤皮肤组织
2、骨骼系统的特点
1)硬骨鱼脑颅骨块数目众多,软骨鱼的脑颅是一个软骨盒。
2)咽颅包括1对颌弓、1对舌弓和5对鳃弓。 3)脊柱分化程度低,无颈椎和荐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
不能转动;有肋骨,无胸骨;椎体全为双凹型。 4)相邻椎体间的空隙和
椎体中央小管内有残 余的脊索。
3、肌肉系统特点
肌肉分节
3)关于螺旋瓣和幽门盲囊
4)肝胰脏
肝胰脏:硬骨 鱼类的胰腺细胞弥 散性分布,一部分 埋入肝中形成的结 构。
5、鳃及气体交换
鳃←2个半鳃←鳃丝, 鳃丝上着生鳃小片
鳃间隔:相临两鳃裂中间的间隔
板鳃:软骨鱼类的鳃, 鳃间隔发达,鳃丝着生 于鳃间隔上,不游离, 成为板状,故称为板鳃;
栉鳃:硬骨鱼类的鳃,鳃 间隔退化,鳃丝着生于鳃 弓基部,并完全游离,呈 梳齿状,故称为栉鳃。
软骨鱼类(纲):14目846种 硬骨鱼类(纲):45目23688种
海洋种类:14600种,占约59.5% 淡水鱼类:9934种,占40.5%。
软骨鱼类(纲)
硬骨鱼类(纲)
骨骼
都是软骨
有软骨和硬骨
鳞片
都为盾鳞
有硬鳞或骨鳞

鳃裂直接开口体壁 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壁,有鳃盖
有鳃(间)隔
鳃(间)隔退化
鼻孔
腹位
白鲟科:白鲟
多鳍鱼
②全骨总目
雀鳝
弓鳍鱼
③真骨总目
鲱形目
鲱科:鲥鱼 鯷科:刀鲚
鳗鲡目
鳗鲡科:鳗鲡 海鳗科:海鳗
鲤形目
胭脂鱼科:胭脂鱼
鲤科:四大家鱼
鲇形目
鲿科:长吻鮠
鲇科:大口鲇
鳉形目
食蚊鱼
鲈形目
鲈鱼
鳜鱼 带鱼
鲽形目
褐牙鲆 木叶鲽
宽体舌鳎 宽纹条鳎
鲀形目
翻车鲀
绿鳍马面鲀 驼背三棱箱鲀
噬人鲨 日本扁鲨(琵琶鲨)
狭纹虎鲨
日本锯鲨
鲨总目
扁头哈那鲨
鳐总目
锯鲨 聂氏无刺鲼
中国团扇鳐 黑斑双鳍电鳐
全头亚纲
银鲛科(黑线银鲛),上颌与脑颅愈合, 侧线下方有一黑色纵带。
黑线银鲛
(二)硬骨鱼类(纲)
总鳍鱼亚纲:内鼻孔、脊索、喉板、螺旋瓣
肺鱼亚纲:内鼻孔、双列式偶鳍,“肺”(鳔),迷
齿
辐鳍亚纲:无内鼻孔,偶鳍非原鳍型,呈辐射状鳍条。
1、总鳍鱼亚纲
双脊鳍矛尾鱼
2、肺鱼亚纲
3、辐鳍亚纲:共分3总目
骨骼几乎全部为硬骨 各鳍由真皮性鳍条支持,呈辐射状 无内鼻孔,以鳃呼吸 体表多被圆鳞或栉鳞
①硬鳞总目 ②全骨总目 ③真骨总目
①硬鳞总目:共4目,硬鳞、歪形尾
鲟形目:躯干部具5行纵列骨板或皮肤裸露。 鲟科:中华鲟
2)脑神经:10对、脊神 经:脊髓在每1体节发 出1对
9、侧线感觉器
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体侧 皮下,通过侧线小管,开口于体 表,内有感觉神经丘分布。 功能:感觉水流水压,确定方位
10、肾脏的渗透压调节 鱼儿“喝水”吗?
11、鱼类的生殖
卵 生 卵胎生 假胎生
四、鱼类的洄游(migration)
第四节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纲?
一、上下颌出现的意义
①.可以主动摄食,增加了获得食物的机遇; ②.颌上着生牙齿,便于摄食,同时通过撕咬和研磨,使原来
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被利用,从而开拓了食物的来源。 ③.作为攻击和防御器官,同时还是营巢、求偶、钻洞、呼吸
进水等的器官。 ④.促进其它器官系统的发展,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