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鱼的骨骼系统

合集下载

鱼类的外部形态

鱼类的外部形态
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鳃裂5对,鳃间隔宽大。 鲨总目:体呈长纺锤形,鳃裂位于体侧。如各种鲨鱼。 鳐总目:体扁平,鳃裂位于腹面,营底栖生活。如孔鳐(Raja Porosa)、赤魟(Dasyatis akajei)等。
鲨总目:
鳐总目:
头大,鳃裂4对,鳃腔外被一膜质鳃盖,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故名。无鳞。如黑线银鲛(Chimaera phantasma),平时居深海,冬季向近海游动,我国华东、华北沿海可捕到。
听觉器官:
01
只有内耳,位于眼后头骨的听囊内,体表不见耳痕。内耳有感受声波和调节平衡的作用。内耳中有三个半规管。 鲤科鱼类有韦伯氏器,可把体表与鳔内气体感受的音波传入内耳,因而听觉较灵敏。
02
鲨鱼的内耳:
鳔与韦伯氏器:
(4)侧线器官:
是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重要感觉器官,能感觉水流水压的变化及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
(二)鱼的进步性特征:
具成对附肢
——加强了运动能力,并为陆生创造力条件。
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具备了成对附肢,即偶鳍,包括1对胸鳍和1对腹鳍。偶鳍的出现,不仅加强了动物体的运动能力,也是陆生动物四肢发展的物质基础。
01
脊柱代替了脊索
02
——支持身体的结构更加牢固。
03
一对鼻孔,内耳有3个半规管
04
类的分类:
01
鱼类是现有的脊椎动物亚门中种类最多的一类,约有22000多种,几乎分布于全球水域中。 根据鱼类骨骼的性质,将它们分为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02
(一)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骨骼为软骨; 体被楯鳞; 口在腹面,肠中有螺旋瓣; 歪尾; 鳃隔发达,鳃裂5对,直通体外;无鳔; 体内受精,雄性有鳍脚,卵生或卵胎生。 ——绝大部分为海产。分2个亚纲。

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区别

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区别

比较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在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方面的异同点一、外部形态相同点:①身体都有分区,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且有奇鳍、偶鳍。

②中轴骨骼分为头骨和脊柱,脊柱只有躯干椎和尾椎③有内耳④皮肤无角质化,腺体丰富不同点:①软骨鱼的鳞片为盾鳞,是表皮和真皮共同的衍生物,而硬骨鱼的鳞为骨鳞或硬鳞,只是真皮的衍生物、②软骨鱼的口位于腹部,硬骨鱼的口位于前位③软骨鱼的尾型为歪尾,硬骨鱼的尾型为正尾或圆尾④软骨鱼有鳍脚,而硬骨鱼没有二、内部构造:相同点:①都形成咽颅,包含一对颌弓能主动摄取食物,一对舌弓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五对鳃弓支持鳃和鳃隔,利于呼吸,脑颅与咽颅的连接方式为舌连式②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椎包含椎体,椎弓,椎棘,脉弓。

椎体都为双凹型。

③都具有单头肋骨④心脏的共同点:都有心房一个,心室一个,血液成分一样,都是乏氧血⑤肌肉依旧为肌节⑥神经系统中脑神经都有10对不同点:①头骨的形成: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顶盖,只有结缔组织在头顶。

而硬骨鱼的脑颅中,有硬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

②软骨鱼的颌弓分为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称为初生颌;而硬骨鱼的颌弓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称为次生颌③软骨鱼脊索为念珠状,硬骨鱼椎体间全部接触,为分开的球状④消化系统中,硬骨鱼由肛门排泄,而软骨鱼的肠具有螺旋瓣,还具有泄殖腔孔。

此外软骨鱼肝脏发达,具有直肠腺(也称盐腺,不属于消化腺)⑤呼吸系统中,软骨鱼的鳃没有鳃盖,而硬骨鱼有鳃盖;软骨鱼有鳃间隔而硬骨鱼没有鳃间隔;软骨鱼比硬骨鱼多一个鳃片。

且软骨鱼都没有鳔,大多数硬骨鱼都有鳔⑥心脏的结构:软骨鱼的心脏比硬骨鱼多一个动脉圆锥结构⑦受精及生殖方式:软骨鱼雄性都有交接器官,统统体内受精;而大多数硬骨鱼体外受精。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呼吸系统 鳃裂直通体外,一般5 具骨质鳃盖,1对外鳃孔;
对;无鳔
多数具鳔;
生殖发育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 多数体外受精,卵生 生
其他
血液中保存大量溶解的尿素;皮肤粘液腺发达;多正尾;鼻孔
歪尾;鼻孔腹位;生殖导管 背侧位;生殖导管与生殖腺直接
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
相连


板鳃亚纲 鲨目

鳐目
• 软骨鱼纲
八、神经系统
• 大脑:
– 不发达;嗅觉发达(嗅球、纹状体)顶部出现 (古脑皮);
间脑:不发达
– 背面有松果体,与生物钟有关; – 腹面为脑下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等;(荷尔蒙的
主宰)
• 中脑:最发达; • 小脑:与运动有关;较发达 • 延脑: “活命中枢”
– 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调节中枢.
• 脊髓:低级反射中枢。
6、终生水生,具有多种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 1)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 – 2)体形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保护性的鳞片; – 3)体表具侧线,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 – 4)用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 5)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 – 6)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 7)无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
九、生殖与发育
• 一般雌雄异体,同形,体外或体内受精
• 硬骨鱼的输卵管直接与卵巢连接,成熟的卵细胞不经过体 腔直接进入输卵管。
泄殖孔
十、感觉器官
1、眼
1)3套膜和1套折 光系统 2)近视(硬) 远 视(软) 3)多数无眼睑、 泪腺。
鱼纲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1、具上、下颌,属有颌类; 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胸、腹鳍); 3、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4、脊柱替代了脊索,成为支撑身体的纵轴; 5、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 分。

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最新资料推荐------------------------------------------------------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如何区分软骨鱼和硬骨鱼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软骨鱼纲硬骨鱼纲骨骼软骨硬骨(至少有)鳞盾鳞硬鳞,骨鳞鼻孔腹位背侧位鳃间隔发达退化鳃孔 5~7 对(银鲛 1 对,假)1 对(鳃盖骨系)鳍条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末端附生鳞质鳍条尾型歪型尾原型尾或正型尾鳔无有(硬鳞类无)肠内螺旋瓣有无(硬鳞类有)生殖导管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与生殖腺直接相连鳍脚有无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因素:1.种类。

与食性类型有关,日粮大小:草食性>浮游动物食性>鱼食性 2 生理状态。

同种鱼,不同年龄、大小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摄食量不同。

年龄和大小:鱼苗>鱼种>成鱼(相对摄食量) 3 饵料。

饵料种类、数量、营养价值和投饵等有关 4 群居。

群居>独居,驯化适应 5 环境条件。

水温、溶氧量、季节:夏、秋>春、冬、水质:污染摄食量鱼类生长的特征:1.不确定性2. 可变性:1 / 7环境条件,种群不同,世代不同。

3. 阶段性。

4. 季节性,快速和慢速生长呈季节性交替。

5. 雌雄相异性。

一般:雌>雄(罗非鱼等例外)。

6.等速和不等速性,鱼体不同部分的生长速率相同(等速性)或不同(不等速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外源因子:环境因子鱼类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

食物,鱼类维持耗能较恒温动物低,故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生长效率(growth efficiency):衡量鱼类所摄取的食物重量(能量含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能量含量)的百分数的指标。

应用:改善供饵条件和调整放养密度。

水温,,影响摄食活动、摄食强度、消化吸收速率。

水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生长速度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变化溶氧,,限制因子生化反应产生和变化速率。

《鱼类的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系统》骨骼的分类•1、鱼类的骨骼按其性质来分,有软骨和硬骨(软骨化骨、硬骨)。

–软骨──圆口类、软骨鱼类,由生骨区产生的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并终生保持软骨阶段。

–软骨化骨──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域内,经过骨化作用,逐渐代替了软骨而成的硬骨。

–膜骨──真皮和结缔组织等,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直接骨化不经过软骨阶段而成的硬骨。

•2、鱼类的骨骼按着生部位来分,有三大部分:–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内骨骼–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鳍骨--内骨骼–皮骨:鳞片、鳍条、鳍棘──外骨骼第一节中轴骨骼–鱼类各部分的骨骼数目很多,低等与高等的不同种数目也不同,现仅以白鲢为例介绍各部分的骨骼名称、主要结构。

一、头骨•鱼类的头骨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脑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上部,用来包藏脑及嗅、视、听等感觉器官。

–咽颅──也称脏颅,位于整个头骨的下部,呈弧状排列,包围着消化道前端(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两侧。

(一)脑颅–白鲢的脑颅骨片有五十余块,按各骨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嗅区–包括:鼻骨2块,前筛骨1块,中筛骨1块,侧筛骨2块,犁骨(锄骨)1块。

•2、眼区–包括:额骨2块、眶蝶骨2块、翼蝶骨2块、副蝶骨1块、围眶骨(眶上骨2块、眶下骨16块)。

•3、耳区–包括:顶骨2块、蝶耳骨2块、翼耳骨2块、上耳骨2块、前耳骨2块、后耳骨2块、鳞片骨2块、后颞骨2块。

•4、枕区–包括:上枕骨1块、外枕骨2块、基枕骨1块。

(二)咽颅–咽颅又称咽弓,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鳃弓。

•1、上颌区–包括:前颌骨2块、上颌骨2块、翼骨2块、中翼骨2块、后翼骨2块、方骨2块、腭骨2块。

•2、下颌区–包括:齿骨2块(膜骨)、关节骨2块(软骨化骨)、前关节骨2块(膜骨)、隅骨2块(膜骨)、米克尔氏软骨2块(软骨)。

3、舌弓区–包括:间(茎)舌骨2块、上舌骨2块、角舌骨2块、下舌骨2块、基舌骨2块、续骨2块、舌颌骨2块、尾舌骨1块、前鳃盖骨2块、主鳃盖骨2块、间鳃盖骨2块、下鳃盖骨2块、鳃条骨。

22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22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6.骨骼系统 鱼类具有由典型的椎骨组成的脊柱、完整的头骨、带 骨、附肢骨。 软骨鱼类全部骨骼为软骨(cartilage),但有钙盐沉着 而变得坚硬。头骨保护脑和嗅、视、听感觉器官,围 绕和保护消化道前端,并支持鳃的活动。出现了支持 上下颌的骨骼一颌弓,加强了咬合功能。脊柱由双凹 型的椎骨组成,分为尾椎和躯干椎,躯干椎具有肋骨。 连接偶鳍的带骨为软骨棒。偶鳍由软骨和真皮鳍条支 持。雄性软骨鱼腹鳍内侧骨延伸形成鳍脚(clasper), 为交配器官。 硬骨鱼类的骨骼骨化程度加强,骨片增加并更加复杂。 肩带与头骨愈合并加固,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个 稳定支架,增加了运动的力度。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 连。
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hypural bone)支持着, 因而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 正形尾为高等鱼类的尾形。根据鳍形的变化, 正形尾还可归纳成多种鳍形(新月型、叉型、 内凹型、平截型、圆形、双凹型等)。一般快 速游泳的鱼类,尾鳍呈新月形或叉形,尾柄也 较细,如鲐、鲅等;游泳速度慢的鱼类,尾鳍 后端呈方形或圆形,尾柄相应粗大,如纯类、 虾虎鱼类。 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鱼为正尾型。
3.4鳍的其它功能 呼吸、生殖、爬行、滑翔、防御、发声、摄食、吸附等。 3.5鱼类的运动 波浪式运动,或称游泳。借助于连续的肌节收缩与舒张, 从头部开始的收缩在身体两侧交替进行,形成波浪式的传 递,使收缩波传向尾部,身体则向收缩的一侧弯曲使成S型。 收缩在尾部结束,尾部将收缩的力传给水,这个力被水以 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尾部。这个力向 前的分力是鱼体向前运动的主要推进力。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的游泳速度可达75km/h。 跳跃或飞翔 是鱼类另一种很突出的运动方式。如水温的突 变,受到某种刺激,追捕食物,越过障碍等,常能引起跳 跃运动。 此外,鱼类还可靠鳍拨水、以鳃孔喷水作为辅助运动方式。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滑。这 些特点均为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爬行也是鱼类运动方式 之一,不过比较罕见。

鱼的分类地位

鱼的分类地位

鱼的分类地位鱼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域中的脊椎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

它们生活在海洋、淡水以及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是水生生物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一类。

鱼类按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分成多个分类群。

下面将从分类地位的角度来介绍鱼类的一些特点和分类。

1.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硬骨鱼类是鱼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具有骨骼系统,包括脊椎骨和鳞片。

硬骨鱼类的鳃裂开放,能够通过鳃腔呼吸。

此外,它们通过鳍来调节姿态和游动,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硬骨鱼类又可分为辐鳍鱼类和肺鳃鱼类两个亚类。

2.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软骨鱼类是鱼类中的另一类,其骨骼主要由软骨构成,没有真正的骨骼。

软骨鱼类的体表被鳞片覆盖,鳃裂通常为裸露状态。

它们的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应于快速游动。

软骨鱼类包括了鲨鱼、鳐鱼等多个目。

它们的生活习性各异,有的是捕食性,有的是食腐性。

3. 原始鱼类(Aganthans)原始鱼类是一类古老的鱼类,其特点是没有真正的鳍和颌骨。

它们的体形多样,有的呈弓形,有的呈管状。

原始鱼类主要生活在古代的海洋中,如早古生代的波鱼和颚骨鱼。

原始鱼类是鱼类进化的起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4. 辐鳍鱼类(Actinopterygii)辐鳍鱼类是硬骨鱼类中最为广泛的一个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现代鱼类。

辐鳍鱼类的特点是鳍条由辐射状鳞片支撑,能够展开和收缩。

辐鳍鱼类的鳞片丰富多样,有的光滑,有的具有锯齿状。

辐鳍鱼类的体形和生活习性各异,有的是底栖性,有的是洄游性。

5. 肺鳃鱼类(Sarcopterygii)肺鳃鱼类是硬骨鱼类中的一个亚类,其特点是鳍条由骨骼支撑,具有肺和鳃两种呼吸器官。

肺鳃鱼类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鲟鱼和塘鳢。

它们的肺可以帮助其在缺氧的水体中生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鱼类的分类地位与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鱼类的分类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为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的主要特征
软骨鱼纲:是内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楯鳞,鼻孔腹位,鳃孔5~7个。

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

歪尾形、无鳔和“肺”,肠内具有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

硬骨鱼纲: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鳞或硬鳞,一部分鱼类的鳞片有次生退化现象,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外鳃孔。

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尾形。

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二者直接相连。

无泄殖腔和鳍脚,营体外受精。

不同之处
1、骨骼不同。

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软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组成,而硬骨鱼有真正的骨骼。

2、有无鱼鳔。

硬骨鱼有可以调节自身比重的鱼鳔,而软骨鱼没有。

3、鳞片不同。

硬骨鱼的体表布满硬鳞、骨鳞,而软骨鱼体表光滑无鳞或盾鳞。

4、鱼嘴位置。

硬骨鱼的嘴一般位于身体前端,软骨鱼的嘴一般位于腹部靠前的位置。

5、鳃裂位置。

硬骨鱼的鳃一般有四对,由鳃盖保护不直接开于体表,而软骨鱼的鳃直接开口于体表两侧,鳃裂较宽容易看到。

6、尾巴形态。

硬骨鱼一般为多属正尾型(侧面看鱼的尾巴呈上下对称),软骨鱼多为歪尾型。

7、生殖方式。

硬骨鱼多为体外受精、卵生,软骨鱼体内受精,多为卵胎生或假胎生。

8、分布地域。

硬骨鱼约两万四千种,全球海域都有分布,包括现在所有肉鳍鱼和辐鲫鱼,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海域,约八百种,代表鱼类为鲨、鳐、魟和银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尾椎
椎体 髓弓和髓棘 脉弓和脉棘:为尾 椎特有,在椎体下方成 弧形,所围成的空腔为 脉管,内藏尾动脉和尾 静脉,脉弓腹面会合处 为脉棘。 无椎体横突
18
韦伯氏器
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 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 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 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 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 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第一节 第的变异—发电器官 鱼类的运动方式 肉毒鱼类
26
第一节 肌肉的类型
一、分类
平滑肌:
——非随意肌(内脏肌)
横纹肌:骨骼肌——随意肌
心脏肌——非随意肌(内脏肌)
27
➢ 根据肌肉的分布及胚胎发育,可分为:
头部肌肉:眼球、舌下
体鳃节节肌肌消鳃中附化节轴肢道肌肌肌平(滑横—肌纹—肌——)————颌——弓躯、—干舌—和弓—尾、部—鳃肌弓肉上偶 奇的轴 轴 鳍 鳍肌下 上 肌 肌肉肌 肌 肉 肉
7
硬骨鱼类:骨化为许多小骨片,有软骨化骨, 也有膜骨。
分为四个区域:鼻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分 别包围嗅囊、眼球、内耳及枕孔。
围眶骨:围绕眼眶四周的一组骨片。各种鱼的 数目不等,鲤鱼共有6块,眶下骨5块,其中位于眼 前方的第一眶下骨可称为眶前骨或泪骨,眶上骨1块。
鼻区— 鼻骨、犁骨
颌弓— 咽颅 鳃弓—
上颌 下颌
— —
前颌骨、上颌骨、辅上颌骨、腭骨 齿骨、关节骨
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基鳃骨
舌弓— 前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骨、主鳃盖骨
13
鲈鱼的颌弓和鳃盖骨
头骨的演化
低等硬骨鱼类的犁骨成对,到真骨鱼类除少数种类(如胡瓜 鱼)外,均为单个。
10
软骨鱼类的咽颅
颌弓— 咽颅 鳃弓—
上颌 下颌
— —
腭方软骨 米克耳氏软骨
咽鳃软骨、上鳃软骨、角鳃软骨、
下鳃软骨、基鳃软骨
舌弓— 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
11
星鲨咽颅
12
硬骨鱼类的咽颅
头骨的形状与构成状况各类别有所差别,在鱼类 分类上常依此作为分类的重要根据。
分为四种类型:
A. 歪型尾 B.原型尾。 C.正型尾。 D. 等尾鳍或 假尾鳍。
23
二、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
支持胸鳍的骨骼为肩带,支持腹鳍的骨骼为腰带。 现代的圆口类无偶鳍。
24
Pectoral girdle of perch(left side)
25
第四章 肌肉系统 The muscular system
15
二、脊柱(vertebral column)
由脊椎骨(vertebra)组成。 功能: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 种类:躯椎、尾椎 特点:椎体前后面呈凹漏斗形,其中容纳残余 脊索,为双凹型椎体。
16
躯椎
➢ 椎体; ➢ 髓弓:由两侧的髓 板及间插片相间排列而 成。髓弓围成的空腔为 椎管,内藏脊髓; ➢ 髓棘:由左右成对 的三角形小骨片所组成, 彼此由韧带相连; ➢ 椎体横突:躯椎腹 面两侧的一个小突起。
19
三、肋骨(rib)及肌间骨 (intermuscular bone)
鱼类的肋骨可分背肋及腹肋两类。
20
第三节 附肢骨骼 (appendicular skeleton)
包括奇鳍的支鳍骨、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
21
一、奇鳍的支鳍骨
包括背、臀鳍的支鳍骨和尾鳍的 支鳍骨。
22
尾鳍的支鳍骨由尾部椎骨后端的骨骼发生特殊变 化而形成的。
28
梭鱼体侧浅层肌肉
29
二、命名
(l)依肌肉的形状和大小而得名:如斜方肌。 (2)依肌肉所附骨骼而得名:如基枕骨咽骨肌 起点在基枕骨,止点在咽骨背面。 (3)依所在位置而得名:如附于前后鳃弓间的 鳃弓连肌。 (4)依肌肉不同的作用结果而得名:如收肌、 展肌、伸肌、屈肌、提肌、降肌和缩肌等。
30
第二节 肌肉的结构
头骨— 脑颅、咽颅
骨骼 内骨骼 主附轴肢骨骨骼骼 脊肋奇偶柱骨鳍鳍 支支 鳍鳍 骨骨 和 带 骨
2
鱼体骨骼
内骨骼的形成
典型的骨骼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膜质期、软 骨期及硬骨期。
硬骨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软骨化骨:这种硬骨的发生是完整地经过以上三 个阶段的; 膜骨: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 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低等真骨鱼类有眶蝶骨,高等则缺(如鲈、大小黄鱼等)。 低等鱼类顶骨不被上枕骨分开,而高等鱼类则为上枕骨所分 开。 自真骨鱼类起有尾舌骨和下咽骨。 低等鱼类鳃盖边缘光滑,到棘鳍鱼类有棘状突起。 低等鱼类脑颅的膜骨在表面,头顶平,有的为皮肤所包,高 等鱼类的膜骨下沉,头顶常高低不平。 原始硬骨鱼类头骨骨片多达180块,高等鱼类骨片数减少。
本章重点
1、鱼类骨骼的分类。 2、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各有何特点? 3、软骨化骨、膜骨、脑颅、咽颅、围眶骨、眶 前骨、躯椎、尾椎、韦伯氏器、肩带、腰带等概念。 4、颌弓、鳃盖骨各骨片的位置。 5、尾鳍的四种类型。
1
第一节 鱼类骨骼的分类
外骨骼 鳞鳍 片条
4
第二节 主轴骨骼 (axil skeleton)
头骨 — 脑颅、咽颅
主轴骨骼 脊柱
肋骨
5
一、头骨(skull)
脑颅:上部,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 器官。
咽颅(或脏颅):下部左右,包含口咽腔 及食道前部。
6
(一)脑 颅
软骨鱼类:头骨完全为软骨,没有骨片分化,由 整块软骨构成,又称原颅。
一、躯部肌肉
31
二.头部肌肉
32
三、附肢肌肉
1.奇鳍肌肉
33
2.偶鳍肌肉
34
第三节 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
鱼类的发电器官除电鲇之外, 其余都是由肌肉衍生而成。其 来源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由尾部肌肉变异而成:如电 鳗、鳐属、裸背鳗等。
脑颅 耳 眼区 区— —
围眶骨(眶上骨、眶下骨)、额骨 顶骨
枕区— 上枕骨、侧枕骨、基枕骨
8
Skull of carp (Cyprinus carpio)
(二)咽 颅
又称咽弓,由包含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颌 弓、舌弓及鳃弓组成。一般有七对咽弓:
第一对:颌弓 第二对:舌弓 第三至第七对:鳃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