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科版最新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

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种植:学习如何种植蔬菜或观赏植物,并在学校的花园或阳台进行实际操作。

2.简单维修:学习一些简单的维修技能,如自行车的基本维修、水龙头的更换等。

3.制作手工:学习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如手链、挂饰等。

4.厨艺烹饪: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饭菜,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

5.医疗急救: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包扎、心肺复苏等。

6.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帮助和合作。

三、教学过程1.植物种植首先,老师向学生们介绍种植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选择土壤、适当的浇水、适当的施肥等。

然后让学生们自行选择一种植物,在学校的花园或阳台进行种植,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照料和观察。

2.简单维修老师结合一些简单的维修案例,向学生们介绍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然后让学生们自行进行一些维修操作,如拆装自行车的轮胎、更换水龙头等。

3.制作手工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并进行展示。

4.厨艺烹饪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一些简单的烹饪技能,为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厨艺知识,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饭菜,并进行品尝。

5.医疗急救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包扎、心肺复苏等,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

6.团队合作在以上实践活动中,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帮助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操作的情况:评价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包括种植的成活率、维修的操作技能、手工制作的成品质量等。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对饮料的选择与身体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2、有活动中,能够根据问题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会根据问题拟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能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查询与主题相关的,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了解饮料的成分,认识饮料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正确选择饮料的小常识。

一、确定主题1、同学们,当你口渴的。

时候,喜欢喝些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追问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饮料含有哪些成分吗?它的价格是多少?保质期是多少天?3、各种饮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要了解这些饮料分类和成分。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各种各样的`饮料二、发展阶段1、对于饮料,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想知道什么?通过讨论,大家纷纷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饮料有哪些种类和品牌?不同人群喜欢什么样的饮料?不同品牌的饮料销售情况如何?经常喝饮料对身体有没有好处?我们都爱喝的碳酸饮料可乐的成分与健康有什么关系?儿童与青少年该如何选择饮料?喝饮料时要注意哪些?……2、议一议:小组根据各自喜欢的主题,再通过讨论确定一个主题或几个主题的研究顺序。

3、制订方案:根据自己的兴趣、资源和研究的有利条件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调查重点,并制订活动方案。

方案主要有: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做好分工等。

三、开展研究1、小调查:自己或同学喜欢喝哪些饮料?以及原因?对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的成分或其它方面有哪些了解?购买时会注意哪些方面?2、大调查:哪些饮料最受同学喜欢?喜欢的原因?3、统计分析:主要从人拉喜欢饮料的原因方面来作统计。

看重口味;信任广告宣传;选择名牌;考虑饮料的功能;饮料的价格;听从别人的建议;从包装角度考虑……四、社会调查1、调查饮料有哪些种类?市场上有哪些饮料?分别属于什么种类?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经常喝饮料对身体有没有好处?3、我们都爱喝的碳酸饮料可乐的成分与健康有什么关系?4、儿童与青少年该如何选择饮料?喝饮料时要注意哪些?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教学目的: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定义,认识到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意外伤害的定义及其危害。

2. 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3. 提高避险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4. 安全规则教育及安全行为养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避险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挂图、安全标志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定义及其危害,引发学生对避险意识的认识。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技能。

3.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避险意识,并分享经验。

4. 安全规则教育:讲解并演示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5. 互动环节:进行避险知识问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强调提高避险意识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提高避险意识,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及预防措施。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提高避险意识。

3. 设计一份家庭安全检查表,并实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如何改进。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共2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共2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共20页《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六年级上册安全教育第一课课题:《意外损害的预防与自救》一、教学目标:1、经过对意外损害事件的了解,懂发生意外损害的要紧缘故,提高学生的防止意外损害的意识,明确防防止意外损害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自我爱护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二、教学时刻: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展示,引入新课。

1、情景:同桌借铅笔时,把笔尖对着对方递过去。

师;:如此做安全吗?也许会发生怎么样的安全事故?生:答完后,板题。

师;:应该怎么样递铅笔给同学?请同学上台展示新的正确的情景:给同学递铅笔时,笔头对着对方,笔尖对着自个儿。

(并且结合礼仪教育)(二)引导研究,归纳整理。

1、师提咨询:同学向你借小刀,你应该怎么样递给他呢?同桌合作演示,讨论后请几组上台演示。

评出正确的办法:把小刀合起来递过去。

2、师咨询:在学校、家庭里还有哪些行为容易发生意外损害?小组合作,归纳整理。

3、全班汇报。

(也许提到的有地板滑的地点要防止滑倒、有要用棍棒打逗等)(三)比赛活动,游戏激趣。

1、推断题。

(学生表演后推断对错,并讲明缘故,并讲讲怎么样做是对的。

)(1)学生拿着一次性注射器射水玩。

(也许意外扎伤。

教师补充案例:高年级一学生在玩注射器时,被跳绳的人撞了一下,针扎入双眼,把一只双眼扎瞎。

)(2)学生叠摞凳子拿黑板上方的流淌红旗。

(凳子别稳,也许摔伤。

要拿高处的东西,最好请大人帮忙。

)(3)见到地上有图钉,绕着走过去。

(别扎到自个儿,也也许扎到不人。

应该把图钉拾起来,放到盒子里。

)(4)在教室里互相投掷垒球玩。

(也许砸伤人,砸碎玻璃。

应该到空旷的操场上玩。

)(5)两个人在用力推着门,一具要进门,一具别让进。

(也许挤伤人,卡着手。

别要用门窗打闹)⑹别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一走了之。

(容易扎伤人。

应该及时把玻璃碎片打扫洁净。

)⑺拿个凳子垫足,趴在阳台上,把头探出去。

(万一摔出阳台去,后果别堪设想。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教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1.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设计2. 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3. 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设计,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

2.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主题设计。

3. 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目标、计划、方法等,并进行实施。

4. 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从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方法:活动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选择一个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并展示活动成果。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起点,也是关键环节。

学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选择一个主题,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

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 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确定了活动主题后,学生需要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方法等。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走进科学,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2.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3. 第三课时:小小艺术家,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4. 第四课时:环保小卫士,开展环保实践活动5. 第五课时:探索历史,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三、教学过程1. 引导阶段: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

3. 交流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2. 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艺术用品等。

3. 教学素材:相关科学、数学、艺术、环保、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 分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的评价: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趣味小故事或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动手操作和实践。

3.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精品】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精品】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主题一走进民间艺术课题1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一、活动目的:1. 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实施过程(一)前期准备:1、课党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片。

(二)成果展示: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李万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

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情况。

3、剪刀生花,美化生活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

4、乡村风情,乐而忘返乡村风情小组介绍“李万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

三、活动收获谈谈你的收获。

课题2 我做非遗小传人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争做非遗小传人,让学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会乐趣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灵活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创意设计过程1、创意设计(1)讨论。

在上个活动中,我们已经考察了家乡民间艺术作品及其制作方法,知道有些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跟小组成员一起交流考察成果,讨论确定想要传承的民间艺术项目。

(2)设计。

确定项目之后。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环保行动,绿色生活活动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环境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讲解环保知识: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措施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绿色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二、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建议。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写春联、剪纸、制作传统美食等。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性。

三、活动主题:科学探索,发现未知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科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科学知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知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四、活动主题:关爱他人,传递温暖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教科版最新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主题1 传统文化溯源课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赏析民间艺术,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2、过程方法图片展示,部分讲解,资料分说。

3、态度情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教学课件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电脑展示图片1、桔杆扎刻:是用高粱秆绑扎,模仿古建筑的楼阁进行制作的工艺品,造型精湛,工艺复杂。

2、果核雕刻:是用什么核雕刻的?是一个什么造型?你觉得怎么样?3、内画壶:始于乾隆年间,早期在光滑的玻璃壶内画,后来,用金刚石在壶内打磨成乳白色再进行绘画,国画技法得以发挥,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我国内画壶产地:北京,河北衡水,山东博山,广东;根据艺术特点:京派,冀派。

内画壶用笔:一根长20公分的竹签做弯曲形钩笔;绘画题材:各种题材。

我省的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是冀派代表人物。

4、绣花鞋:色彩鲜活艳丽,注入了母亲的爱。

5、木雕狮子6、鞋垫绣品7、泥玩具8、《磁州窑三彩刻花盘》是宋代作品分组活动根据刻前搜集资料,分小组讲解,学生分别补充。

交流反馈活动总结课题:我做非遗小传人活动目标: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保护现状等,访问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讨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和建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

理解、认同家乡传统文化,并乐于传承。

活动内容 1、活动地点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选取以泉州,尤其是石井为活动开展地点。

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2、活动形式(一)组织形式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互相结合的方式 (二)实践形式收集资料和信息,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3、活动实施(一)将**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

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

(三)建立非遗活动室,将学生课堂使用的材料、非遗事物和学生的作品在非活动室进行展示,平时在非遗活动室进行课堂授课 (四)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并建立非遗文化班。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枝万朵绢花开 (绢人绢花) 满眼皆春色,处处闻花香,是人们长久以来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正值夏初春末,各种花朵竞相生长。

花,作为生物之灵,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礼品互赠友人。

如今,送花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成熟与进步,一种鲜花的替代品--绢花,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对绢花、绢花工艺,绢花工艺的现状对学生进行一个初步的讲述。

可以请非遗传人***大师来进行专业的授课。

请大师为学生进行深度讲解。

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面人) 面人,俗称“捏面人”。

它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人有记载的记录,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

面人不仅可以有观赏性,甚至在清明寒食节,互送面塑食品更是一种习俗和传统。

教师可以带着大家了解面塑的艺术起源、艺术特点,以及面塑本身带有的价值的思考,尤其是文化价值方面的思考。

学生更可以根据个人的想象亲手制作面人,感受文化的传承。

3)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老师可以讲述脸谱的特点、形成、起源和脸谱的分类。

并且还可以介绍几个非常重要的脸谱标志性人物,播放一两段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脸谱的魅力。

学生还可以制作脸谱,既可以以传统方式进行脸谱的学习,更可以以新时代的特点对脸谱进行再创造。

(五)讨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和建议,理解、认同家乡传统文化,并乐于传承。

1)学生可以分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讨论,提出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和建议。

2)开展一次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晚会,让全校学生理解并认同家乡传统文化,乐于传承。

三、活动小结开展这次探究活动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题:过个传统文化节、走进文化馆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多渠道获取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成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学重点: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中国传统节日视频【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活动:导语:“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又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最喜欢的4个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这一组所写的节日分一下类,哪些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板书: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5)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确定活动主题:“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课题方向:《中华传统节日的来》、《节日的习俗》、《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板书: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的来节日的习俗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七夕、中秋、重阳、腊八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二、制定活动方案“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

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

”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5、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

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

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评价方向: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 、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 、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

5 、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

”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

第二课时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多渠道获取信息。

1、深入调查,有目的地搜集、采访。

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二、、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这一组搜集的资料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举例说明各个专题的研究怎样进行民间资料的搜集。

“研究元宵节的小组,可以搜集一些花灯的图片和搜集一些小的花灯带到学校来。

”“研究端午节的小组可以自己在家包好粽子,分发不同的小组,让其他学生在品尝粽子的同时来聆听汇报。

”“同学们可以找年纪大一些的人,如:我们的爷爷、奶奶或邻居中年纪较大的老人,去和他们聊聊。

长辈们有几十年的节日经历和丰富的节日体验,他们对传统节日有着独到的见解。

”“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信息。

”4、与被咨询人沟通中态度要诚恳虚心,言谈举止要得体,有礼貌。

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提示学生,选择汇报形式的时候,不能盲目,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主题内容和资料的类型。

根据资料和现实情况去选择汇报方式。

汇报的形式不要太繁琐,应该简单、生动,并且有小组的风格。

2、汇报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3、掌握每组的汇报时间。

4、各组在汇报时还可以说说你组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四、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时,请其他组同学对汇报组的汇报内容、形式及效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现在,请同学们对这一组的汇报给予一定的评价。

”“你觉得他们的汇报哪里最精彩?”五、总结。

主题2 生活中的小窍门活动目标:开展本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的小窍门,能够帮助我们轻松解决一些难题,从而也激发学生自己发明出一些小窍门的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生活中的小窍门,并会实际操作。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培养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主题的确立布置准备 1. 具体目标: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几个板快,引导学生从深刻了解母校的历史、回放六年的学习生活、回忆难忘的老师、感念同学情深等几个方面去考虑确定小组活动主题。

2. 活动时间:1课时(课内) 3. 活动场所:课内——教室4. 学生活动:(1) 讨论在生活动中我们都离不开什么(2) 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准备活动分组(定出小组成员组长参与的活动参与的方法成员分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