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祸及妻儿

合集下载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武学名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石达开之死介绍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但就是这个完美男人的结局却太惨!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

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简介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

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

早年加入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

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

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

倘若他走在时下的都市街头,一定会有不少少女为他的酷与帅发出尖叫。

此时的他,虽已声名赫赫,但从其辉煌无比的整个人生来看,其金戈铁马决胜沙场立功立德的军事生涯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

太平军中最可耻的叛徒,投降后疯狂杀戮昔日战友,终被乱枪爆头

太平军中最可耻的叛徒,投降后疯狂杀戮昔日战友,终被乱枪爆头

太平军中最可耻的叛徒,投降后疯狂杀戮昔日战友,终被乱枪爆头坚持了十四年的太平天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叛徒。

这些叛徒的行为十分可耻,在投降后,掉转枪头,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军,加快了天国的灭亡。

太平天国叛徒也分为两类,一是友军中的叛徒,比如苗霈霖、李昭寿等人。

这些人本来出身捻军,他们没有理想和信念,有奶就是娘,谁势力大就投靠谁,在太平军强盛时就加入太平军,在太平军遇到挫折时,就转身投降了清军。

另一类是太平军内部人员,比如韦昌辉的弟弟韦俊。

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后期,天国大势已去后,许多重要将领纷纷投降。

而在太平军众多的叛徒中,最可耻的莫过于程学启。

程学启是安徽庐江人,在太平天国起义时,父母皆在饥荒中丧生,在1858年太平军占领庐江后,加入太平军。

后因屡立战功,官至“弼天豫,”独领一军,与叶芸来等将领守安庆。

同为安徽人,叶芸来很器重程学启,将小姨子许配给他。

1861年,湘军围攻安庆,程学启受命守北门。

安庆保卫战历时两年多,守军抵抗十分顽强,英王陈玉成等不断组织援救,湘军很难攻克安庆。

湘军听闻程学启事养母至孝,就将其养母抓了起来,让其化妆成乞丐,前往程学启军营劝降,扬言程学启若不投降,就要杀养母之子。

程学启受清军逼迫,同时也考虑到安庆失守是迟早的事,为了自己前途考虑,最终听从养母的话,带着丁汝昌等三百人前往曾国藩弟弟曾国葆处投降。

程学启投降后,叶芸来大怒,杀其全家,包括那位小姨子,这反而坚定了程学启报效清朝、剿杀太平军的决心。

程学启献计,采用太平军惯用的穴地攻城之计,攻破了安庆城外护城三垒,使太平军粮道彻底断绝。

最终安庆被攻破,几万军民惨遭屠杀。

虽然程学启投降后对付自己人十分卖力,但湘军并不完全信任他,甚至都不愿给隔日粮。

对于这一切,程学启只能忍受。

后来,李鸿章创建淮军,程学启因为是安徽人,受到李鸿章器重,成为其手下大将。

太平天国后期,程学启率淮军与太平军血战上海、苏州等地,因为作战悍不畏死,受到清朝提拔,官至总兵、提督。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唯一幸存的猛将 到了晚年却无家可归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唯一幸存的猛将 到了晚年却无家可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唯一幸存的猛将到了晚年却无家可归导语: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

其实太平天国具有军事才华的猛将众多,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刘秀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最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之一。

其实太平天国具有军事才华的猛将众多,杨秀清、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刘秀成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

但是这些人或战死沙场,或在政治斗争中蒙难,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也陪葬品一起被埋葬。

其中只有韦俊得到善终,但即便如此,韦俊的一生依然郁郁不得志,虽然战功卓著,却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信任,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851年,24岁的韦俊与哥哥韦昌辉参与了金田起义,是最早跟随洪秀全的班底之一。

之后的韦俊,跟随秦日纲、石达开、赖汉英等人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在韦俊的战争生涯中,有一座城市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座城市就是武昌。

韦俊一生曾经三次率领部队攻克武昌,创造了“韦国宗三克武昌城”的神话,更是在守卫武昌城的战役中,迎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生涯的巅峰。

在韦俊第三次攻占武昌城那一年的冬天,湘军将领胡林翼和罗泽南率领部队进攻武昌,武昌城被团团围住。

韦俊不慌不忙,沉着应战。

他并没有采取死守的方法,而是在城门内埋伏精锐骑兵,等到攻城的对手疲惫之时,突然打开城门偷袭。

用这种创造性的方式,屡次击败攻城的湘军。

更是在1856年3月的一次攻城战中,指挥炮火击毙了湘军的重要将领罗泽南。

罗泽南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曾国藩非常倚重的左膀右臂,还是晚晴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

罗泽南的死,对于湘军的打击非常大,湘军一度士气低沉。

29岁的韦俊抓住机会加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失败后幸存将领,活了96岁,死前道出洪杨两大惊天秘密

太平天国失败后幸存将领,活了96岁,死前道出洪杨两大惊天秘密

太平天国失败后幸存将领,活了96岁,死前道出洪杨两大惊天秘密在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次轰轰烈烈的运动,但后人对洪秀全的评价却呈两极分化,有说民族英雄的,也有说社会败类的。

但不管怎样,洪秀全以大无畏的精神,抒写了一段传奇人生,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最终却在劫难逃——死后被挫骨扬灰。

洪秀全生在广东花县官禄村。

从小就非常用功的读书,是全家人的希望。

他之所以没走功名之路而选择走“谋反”这条不归路,原因很简单,4个字:科举落榜。

江秀全最开始也想通过考取功名利禄来改变命运,出人投地。

然而,天不遂人愿,每一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25岁以后,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的洪秀全怒火攻心之下病倒了。

大难不死后,洪秀全彻底换了一个人。

在公元1851年,洪秀全以拜上帝会时召集的“会员”为根本,发起了震惊全国的金田村起义,打出了人人平等这4个的口号。

当时许多被压榨积怨许久的贫苦农民听闻后,都认为洪秀全是个大救星,纷纷投靠了洪秀全。

因此洪秀全的太平军势力突飞猛进,后来,洪秀全的支持者遍地都是。

因此,只用了数月之久,洪秀全便带领部众一举攻破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然而,建都天京后,洪秀全忘记了当初起义的初心,变得开始享受生活。

他修建了豪华宫殿,过上了糜烂无度的生活,兵权全权交给东王杨秀清掌控。

结果功高震主、目中无人的杨秀清让洪秀全忍不住下杀手。

“天京事变”发生后,杨秀清被诛,韦昌辉、秦日纳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尽管洪秀全后期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优秀年轻将领,稳住了太平天国的局势,但太平天国坚持8后,最终走上了灭亡之路。

公元1864年,当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打进天京后,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就连三岁小儿都难逃一死。

整座城可称之为“屠城”,但令人奇怪的是,寻遍整座城都找不到洪秀全。

洪秀全难道插翅飞了?半个月后,曾国藩得到了喜讯——知道了洪秀全的下落,2个字:死了。

这是服侍过洪秀全的一个宫女告的密:洪秀全在天京城破前一个月就病死了,死后被葬在了天王府的大殿之下。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最悲情的英雄 人头做酒杯 饮尽雠仇血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最悲情的英雄 人头做酒杯 饮尽雠仇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最悲情的英雄人头做酒杯饮尽雠仇血导语:太平天国最终覆灭,但是掩盖不了石达开的光辉。

石达开追随起义的脚步,他有些文化并读过兵书,在率家族武装一路打先锋时又愿意在实践中动太平天国最终覆灭,但是掩盖不了石达开的光辉。

石达开追随起义的脚步,他有些文化并读过兵书,在率家族武装一路打先锋时又愿意在实践中动脑筋,很快成为太平军中军事才能居首的帅才。

1855年他在西征中打败过曾国藩的湘军,一时名扬全国。

虽然从政治上看,石达开封建化的表现也不比洪秀全逊色多少。

比如占领南京后他的翼王府大兴土木,设有六部并广置嫔妃,俨然如小朝廷。

天京之乱中他全家被屠,后来居无定所转战万里,到大渡河兵败时身边又有五个妻妾。

但他仍不失为一个英雄,虽然是失败的英雄。

在太平天国军民中石达开的威信很高,关键是因他讲义气,受了委屈有时还能忍辱负重。

在洪、杨矛盾中他居于中间不参与,家人被北王韦昌辉杀光后,他回天京主政后不报复韦的家属并制止株连滥杀,被合朝称为“义王”。

后来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只是率部出走,仍拒绝清朝咸丰皇帝的亲自下令招降,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转战了六年。

1863年5月,石达开率军3万从云南入川西,却因不了解大渡河一带险恶的地理条件,又未处理好与彝族头人的关系,冒失地进军到安顺场附近的紫打地。

因遇洪水无法渡过,以重金向土司买路不成,夹在险关和激流中进退无路,粮尽后杀马而食,继之吃桑叶草根。

当石部饥疲已极时,入川湘军首领骆秉章指挥的汉夷兵联合发起进攻,太平军除饿亡外,一时坠崖落水死者上万,只剩下7000余人。

清军为防陷入绝境的石部拼命而造成自身较大损失,便挂起“投诚免死”的旗子相诱,并派官员来指天发誓许以不死。

尽管部下坚决反对,石达开却令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死后不敢回广西安葬,你知道是谁吗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死后不敢回广西安葬,你知道是谁吗

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死后不敢回广西安葬,你知道是谁吗
说起让清朝极为惧怕的一个组织,那么便是太平天国。

在太平天国的攻打之下,清朝的统治范围一步一步的减少,甚至清朝需要求助外援来解决这一内患。

太平天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一个叛徒所致。

这个人是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他的名字就叫做韦俊。

伟俊当时投靠了太平军,在军中也是有相当的地位的,在天京成立之后,国宗便是伟俊的称号。

而且武昌正是有韦俊所把守,可以说,他算是太平天国中的一位高层了。

说起天京事变,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这件事情之中他的哥哥韦昌辉被杀掉了,这足以让韦俊困扰。

他不仅仇恨那些伤害自己哥哥的人,他还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而且当时洪秀全更是重新任命了五虎上将,但是这五个人之中却没有韦俊的名字。

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伟俊决定背叛洪秀全。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伟俊曾经和陈玉,有过矛盾而如今陈玉是他的上司,韦俊自然就没有好果子受了。

在走投无路之下,韦俊,决定投降曾国藩,做曾国藩的属下。

在他投降了之后,曾国藩给了他一个官职,我同时也给了他一个任务,那么就会让他来攻打太平天国。

由于他曾经是太平天国的高层,自然也知道太平天国之中的种种弊端,在他的帮助之下,清政府很快便扫清了太平天国这一块心头大患。

然而伪军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很多广西百姓的厌恶,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尸体都不敢安葬在广西。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位太平天国最大的叛徒呢?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太平天国悍将失败后隐居乡间,孙子成武昌起义领导,亲手葬送清朝

太平天国悍将失败后隐居乡间,孙子成武昌起义领导,亲手葬送清朝

太平天国悍将失败后隐居乡间,孙子成武昌起义领导,亲手葬送清朝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现代遗传学上也存在基因稀释的说法,祖上干的事业到了孙子这一辈,大都没有任何关联了。

然而,要是拿这话来说太平天国时期的一名悍将孙允忠与他的孙子辛亥元勋孙武来说事,这话就完全没有道理。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是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最后因自身的原因与敌人的势力太强大而失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天国灭亡之后,清朝统治者对于这帮“反贼”赶尽杀绝,大大小小的将领,特别是后期的主要将领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李开芳、林凤祥等人,无论是主动投降,或者是放下武器的,都遭到残忍的虐杀或凌迟处死,同时,还要斩草除根,不能留下任何后代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太平天国将领的族人后人,基本也被一网打尽,起初轰轰烈烈,结局凄凄惨惨。

当然,也有极个别躲避到了村里,逃过了一劫。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太平天国曾经跟随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因战功封为“干天延”的将领孙允忠,与他孙子孙武的事迹,尤为令人称奇的是,在他祖父参与的太平天国事业销声匿迹近半个世纪后,他的孙子操起了祖父的衣钵,领导了著名的武昌起义,直接完成了祖父的愿望,亲手葬送了统治二百多年的清朝。

孙允忠,字干臣,湖北汉阳夏口柏泉乡(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人,其地距武汉市中心17公里,有故居坐北朝南,分上、下两殿,两边为厢房,中为天井,太平军第一次占领武昌的时候,他参加了太平军,《太平天国战史》中记载他的主要战功是著名的三河大捷。

当年,太平天国1856年9月爆发天京内讧之后,战场形势急剧逆转,湘军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由于战略防御转为进攻,随即重新构建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特别是浙江布政使、湘军悍将李续宾,率部纷纷收获失地,并乘胜进攻天京的重要门户安徽,一时间太平天国的形势异常严峻。

是时,李续宾大军势如破竹,短短的一二个月时间,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并将精锐部队屯驻安徽庐州三河镇。

太平天国失败,被凌迟将领24个,而最惨却是石达开妻儿

太平天国失败,被凌迟将领24个,而最惨却是石达开妻儿

太平天国失败,被凌迟将领24个,而最惨却是石达开妻儿烟灰谈历史 2017-11-10 12:45说起酷刑,大家肯定对炮烙刑,五马分尸,凌迟以及朱元璋的剥皮萱草很熟悉。

因为在古代,除了酷刑,统治者想不到用什么方法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所以,统治者想出了一些奇葩的酷刑,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还有枭首,活剐,剥皮抽筋等等,越来越奇葩以及恐怖至极。

而且是一人犯法,全家遭殃,株连九族都有。

而在清王朝时期,凌迟这个酷刑被用到了极致,而且清朝对凌迟这个酷刑甚是钟爱。

今天小语跟大家说的这位猛将,他被凌迟处死之后,他的五岁儿子也不能幸免,被判凌迟处死,却因为不够割3000刀,皇帝直接命令扔到牢里养大在活剐,残忍至极。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动,朝代的更替是必然的,但是伴随朝代的更替,战乱流血是必不可少的,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对有些人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此时正是他们大显身手有的时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优秀的将领不胜枚举,有少年英雄霍去病,杀神白起,大将蒙毅,一身白衣赵子龙等等,但是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之中还有这么一个传奇的少年,他19岁统千军,21岁封王,33岁的时候被擒,受凌迟千刀的刑罚一声不吭,曾经逼得曾国藩跳湖自杀(未遂),他就是--石达开。

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县一个小康的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石达开,意思是希望他以后能豁达开朗,到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娃娃将来能搅出一片风云,让腐朽的清朝差点覆灭。

石达开在上私塾的时候就对军事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天赋,竟然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受到私塾先生的赞赏,也一直是私塾学生的榜样。

但是,幸福的生活止于九岁那年父亲的去世,石达开不得不辍学帮母亲料理家务,下地务农,脑袋灵活的石达开还做小贩,走江湖做生意。

虽然年纪小,才十几岁,但是并不妨碍他像个大人一样结交一些仁人义士,其中就包括后来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

洪秀全想起义,第一个邀请的就是石达开,两人志同道合,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石达开也是个爽朗的性格,当下就把做生意赚下的全部身家都投入到了洪秀全的奇异石业当中,自己也加入到了拜上帝教,从此算是与洪秀全绑到了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
祸及妻儿
太平天国叛将,投降清廷后成民族英雄,结局却凄惨无比,祸及妻儿历史名人小传2017-04-29 19:46 提到清朝时期的英雄大家都会想到这几个人,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战争的丁汝昌、邓世昌等等,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甲午战争中的英雄丁汝昌,此人最为人知的就是甲午战争,但是对于他的过往和结局却很少有人知道!丁汝昌,字禹廷,1836年生于庐江北乡石嘴头村的一个穷苦家庭,出生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依靠祖母和父亲抚养,咸丰初年,丁汝昌的家乡遭旱灾,他的父亲活活饿死,走投无路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走上了农民起义的道路!加入太平军后,丁汝昌因为作战勇猛,颇有胆识,很受上司赏识,于是没多长时间就被提拔为副将,后来又奉命驻守安徽安庆!可惜好景不长,1861年,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四分五裂,实力大不如前,正好这时候曾国藩的湘军兵临城下,丁汝昌和上司程学启反复思量、再三权衡之后决定投降湘军,弃暗投明!他们趁着夜色率领300多名将士翻过城墙的湘军投降,自此丁汝昌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同年8月1日,作为太平天国的叛将,丁汝昌、程学启对太平天国内部很了解,于是作为先导率领部队攻打安庆,这一战使得包括太平军守将在内的6.1万人
全部阵亡!立下大功的丁汝昌并没有因此飞黄腾达,同治十一年,刘铭传要裁撤三营马队,将丁汝昌置于闲散,丁致书抗争,这件事惹怒了刘铭传,刘“命将召至而戳之”,闻风的丁汝昌于是逃回家中!1875年,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招揽人才,听到风声的丁汝昌前去投奔,李鸿章非常欣赏丁汝昌,奏请朝廷由丁汝昌带领320名水勇,远赴英国接收军舰!在丁汝昌四十三岁的时候,他被提拔为北洋海军提督,统领整个北洋水师,丁汝昌统领北洋舰队时以治军严明而著称,中国海军有了质的飞跃!1894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了甲午战争,丁汝昌积极迎战,但是因为事发突然,准备不充分,很快就被打败,丁汝昌身负重伤,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创!1895年,在威海战役中因为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没有主动出击,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就在这种情况下,丁汝昌拒绝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瑞乃尔
等的逼降,同时对清政府反倒深深的绝望,于是修书一封希望伊东佑亨不要滥杀无辜,而他自己则吞食大量鸦片而亡!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身亡不仅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褒奖,而且在他死后,不让他的尸体下葬,用三道铜箍困住,棺材上涂上黑漆,意思是他生前罪责难消,不得入土。

除了他的妻子吞进自杀外,其余家眷全部被流放,直到宣统二年才获平反,他才和夫人合葬在安徽无为县!事情并没有因此就结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丁汝昌夫妻的墓地被人挖开,值钱的陪葬被
卖掉换了一辆自行车,棺材板被人做成桌椅板凳,尸体也被人焚烧,消失在天地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