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法大纲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design【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物理学【学时数】36学时一、教学目标《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师培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继《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课程与教育实习之后面向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旨在提升未来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选修课。
一般在大学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设。
学生将以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为指导,观摩、研讨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并展开与同学、老师的对话交流,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方面理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明确了解中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要实现的发展维度和目标,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主要功能。
2. 能力方面能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开展教学设计;会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会调查了解学生的初始状态进行学情分析;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能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并设计教学流程;会恰当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会进行资源开发和应用。
3. 情感态度方面发展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认真钻研教学实践问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求真务实精神与勤奋、认真的学风。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概述(2课时)第一节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及课堂特征第二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教学要求:1.理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概念,明确其核心理念;2.能说出体现核心理念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并能从具体案例中识别这些特征;3.理解教学设计有不同层次,各层次之间有内在一致性;4.能用实例说明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重点:1.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2.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定律,理解物理原理,形成物理思维方式;2. 培养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力学:包括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原因和力的作用等内容;2.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等内容;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4. 电学:包括电路、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内容;5. 电磁学:包括电磁感应、电磁场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和发现。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物理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效果。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期末考等进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3.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评估;4.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中学物理教学法大纲(1)

《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大纲2010年制订,年修订课程名称:中学物理教法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开课单位: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开课对象:物理学专业三年级课时:48学时选定教材::《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田世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参考书: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王较过:[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许国梁、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阎金铎、王志军、余国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开设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益打好基础。
教学目的:1. 明确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
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
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
3. 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平。
4.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习和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部分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中学物理教材的体系与结构。
3、依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揭示物理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剖析影响物理学习的因素,提出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及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掌握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物理教学原则。
5、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及其依据的教育思想;几种常用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教材教法大纲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_ 物理教学法______课程编号:___ ____0601212____________学科专业:___ 物理学______________所属系:物理系系主任:杜建明制订日期:___2011__年 __9__月 ___18__日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制《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601212 总学时: 54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物理学大纲执笔人:郑庆华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体现高师物理学本科专业师范性的核心主干课程。
在编写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精神,对原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构,增设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
在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基本要求等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开设本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进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坚定的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教育与中学物理教育的双向要求,针对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以创新型教师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起点,面向基础教育及全新的教学理念,在重视物理教学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教育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教法的能力,以及进行物理教育测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开展中学物理教学及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编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理解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标准。
2.理解中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3.了解物理教学方法论。
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会综合应用。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doc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及实施意见[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四川电大基础教育类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是使学员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髙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益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员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明确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
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3.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4.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习和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二]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第一编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章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2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在首位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初步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求知的愿望形成优良品格第二章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一教学目的、要求1明确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2掌握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3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4明确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二教学内容研究课程和教材的方法结构方法教学理论中的各种结构物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其特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初中物理课程结构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几种不同的教材体系初中物理的教材结构示例大力开展教材研究和教材改革第三章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2 了解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3明确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模板

#### 一、指导思想本教学大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 理解物理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计算和建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 三、教学内容1. 力学- 质量与密度- 运动与速度- 力与运动- 动能与势能-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 动摩擦力与摩擦系数- 动能定理与功- 能量守恒定律2. 热学- 温度与热量- 热传递- 热机-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平衡与热膨胀3. 电学- 电流与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功率- 串并联电路- 电磁感应- 电动机与发电机- 电容与电场- 电路分析4. 光学-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色散- 光学仪器- 透镜与透镜组- 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5. 声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 声波的反射与衍射- 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6. 现代物理常识- 物质的微观结构- 现代物理实验与技术- 现代物理理论####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 力学:约40课时- 热学:约20课时- 电学:约40课时- 光学:约20课时- 声学:约10课时- 现代物理常识:约10课时 - 总计:150课时2.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2.掌握基本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初步的物理思维。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实践应用和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物质、能量和运动等的基本定义和区分。
2.机械运动学,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基本运动规律。
3.力学,包括牛顿三定律、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力与压强,包括力的计算和压强的概念,以及仰角、浮力和大气压力等相关知识。
5.能量转化,包括重力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6.物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关的热量和热能转移。
7.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概念和现象,以及光的传播和成像等基本原理。
8.电学,包括电荷、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种电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演示和电子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结果。
3.注重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方法。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6.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和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篇一:最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识机械运动学生实验演示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和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温度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知道摄氏温度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热力学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知道晶体的熔点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会查熔点表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蒸发吸热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知道沸腾现象沸腾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液化升华和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知道液化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均速度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声音的发生及传播物体振动发声声音靠介质传播乐音和噪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光的折射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透镜凸透镜成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成像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物、模型或挂图) 白光的色散凸透镜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度质量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天平用天平称质量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等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等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力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引起物体的形变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知道重力重力重垂线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方向性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反方向二力的合成会作力的图示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 *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的条件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合力跟二力夹角的关系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表面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况有关系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知道惯性定律知道惯性现象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不讨论静液佯谬)惯性定律物体的惯性压力与压强固体的压强跟受力面积有关液体对器底和器壁的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连通器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连通器的原理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挂图) 气压计(实物或挂图)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 抽水机和水泵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或挂图) 离心式水泵(模型或挂图)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机翼的升力功功率杠杆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模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型或挂图)原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流体的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机翼(模型)的升力竖直提起物体做功水平拉动物体做功杠杆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滑轮* 轮轴功的原理机械效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轮轴知道功的原理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电荷[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路电路的组成部分通路、开路和短路知道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短路及其危害导体、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常见的绝缘体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实物或挂图)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电流的概念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联电路路电流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的使用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篇二: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大纲
2010年制订,年修订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教法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开课单位: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
开课对象:物理学专业三年级
课时:48学时
选定教材::《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田世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参考书: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较过:[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许国梁、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阎金铎、王志军、余国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开设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益打好基础。
教学目的:
1. 明确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
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
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
3. 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平。
4.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习和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部分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中学物理教材的体系与
结构。
3、依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揭示物理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剖析影响
物理学习的因素,提出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及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掌握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物理教学原则。
5、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及其依据的教育思想;几种常用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
革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6、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物理学业成就的评价、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测量
和评价以及物理教师素质的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学时)
第二章、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2学时)
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心理分析(2学时)
第四章、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2学时)
第五章、物理教学方法论(2学时)
第六章、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2学时)
第二部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10学时
教学要求:
1、明确各类实验教学的作用以及各类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及要求.
2、重点概念的教学要求、学习物理概念的常见问题、抓好概念教学的环节。
3、重点规律的教学要求、学习物理规律的常见问题,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
4、物理练习的作用、形式、正确解决物理练习的方法、常用处理问题方法
及如何抓好练习教学
5、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七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2学时)
第八章、物理概念教学(2学时)
第九章、物理规律教学(2学时)
第十章、物理练习教学(2学时)
第十一章、物理复习教学(1学时)
第十二章、中学物理课外活动(1学时)
第三部分、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10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物理教师的语言;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方法的运用。
2、掌握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3、明确备课;编写教案的方法。
4、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十三章、中学物理教学的手段与技能(3学时)
第十四章、中学物理教材分析(3学时)
第十五章、中学物理教师的备课(3学时)
第十六章、中学物理教学研究(1学时)
第四部分、中学物理教学改革8学时
教学要求:
物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发展趋势以及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及其实施
教学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第五部分中学物理实验研究8学时
教学要求:
1、明确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
3、明确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
4、明确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观察指导演示实验教学的一般要求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指导
3、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教学要求学生分组实验的类型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中的具体实验要求
4、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及基本要求边教边实验的教学特点边教边实验的教学要求
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说明
教学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执笔:汤引生2010年7月审阅:侯茹2010年7月审批:李英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