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的形象语言——线条
浅谈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浅谈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线是美术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非常丰富。
线可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纹理,可以表达出情感和思想,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一、线的基本概念线是由点连接而成的轨迹,可以是实线、虚线、粗线、细线等各种形式。
在美术中,线通常是由细笔触或粗笔触绘制而成的。
线的形状可以是弯曲的、直线的、锐角的、钝角的等等。
另外,线的颜色和灰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二、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1. 描绘物体的形状线可以描绘出物体的形状,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作品中的对象。
例如,用粗笔画出一只树干,用细笔勾勒出树叶的轮廓,就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树的形态和质感。
2. 营造氛围线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带给观众一种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用黑色线条描绘出一幅幽暗的城市夜景,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寂静和神秘的气氛;用红色线条描绘出一朵花,可以给观众带来热烈和浪漫的情感。
3. 引导观众的视线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观众更加有序地观看作品。
例如,在画一幅风景画时,可以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先看到前景,然后再往后看,最后到达远处的山峰。
4. 表达情感和思想线条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一幅抽象画中运用曲线和线条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柔和、细腻的情感;在一幅实景画中用笔画长条形状,弯曲成曲线则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忧郁和疑惑。
三、关于线的运用技巧1. 粗细对比线条的粗细可以由作品的制造者调配和调整。
可以利用线条宽度的变化强化描绘形状的一个方面或弱化另一个方面。
2. 曲线和折线曲线和折线可以用来描绘复杂的轮廓和纹理。
线条弯曲的曲线效果可以营造出柔和、温暖、柔和等情感。
而直线感受更为稳定、坚实,带有强烈稳定力等特征。
3. 颜色和灰度线条的颜色和灰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颜色可以带来情感和气氛,而灰度则可以影响作品的明暗和层次感。
4. 空间感和透视感线条可以帮助创造出空间感和透视感。
初三美术用线条表达形象的变化与情感

初三美术用线条表达形象的变化与情感线条,在美术创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连接起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的桥梁,更是表达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尤其对于初三的美术学习者而言,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来表达形象的变化与情感,可谓是重要而又基础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初三美术课程中,如何通过线条来表达形象的变化和情感。
一、线条的特点和分类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元素,具有诸多特点。
首先,线条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其次,线条可以有不同的粗细、长度和曲直度;再次,线条可以是实线、虚线、粗线、细线等等。
根据线条的性质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实线、虚线、粗线、细线等。
1. 实线实线指的是由连续而闭合的线条所组成。
凭借其连续性和闭合性,实线可以表达物体的轮廓、质感和形态。
在初三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线来勾勒人物的轮廓、物体的形状等。
2. 虚线虚线是由一系列断断续续、不连续闭合的线条所组成的。
虚线的特点使其在表达物体空间和深度感时显得相对柔和和模糊。
初三美术学习者可通过虚线来表达物体的透视关系或者远近感。
3. 粗线和细线粗线和细线是基于线条的粗细宽度而分类的。
粗线通常用于表达物体的稳定感和强烈的形态;而细线则常用于表达柔和、细微的变化。
在初三美术学习中,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宽度的线条来表达形象的变化。
二、线条的运用1. 图形和轮廓的表达线条可以用来表达图形和物体的轮廓,通过勾勒出物体的边缘来展现其形状与结构。
比如,在绘画中,通过使用线条勾勒出一个人或物体的外形,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造型和形态。
2. 纹理和质感的描绘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处理方式,可以描绘出物体的纹理和质感。
粗线条可以用来表达粗糙或坚固的物体,如石头或金属;细线条则适合描绘柔软、光滑的材质,比如绸缎或丝绸。
3. 空间和透视的表现线条的运用也可以表达物体的空间感和透视关系。
在绘画中,利用透视线和消失点等技巧,可以使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远近、高低的关系,营造出空间感。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通过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形态、神情和气质,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的魅力。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通常通过虚实结合、轻重对比和变化多端的线条表达出人物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美感和想象空间。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力,首先是线条的简洁性。
写意人物画追求简约、抽象和富有张力的线条,通过轻松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人物的形象。
这种简洁的线条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同时也给观者以留白的想象空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是线条的虚实结合。
写意人物画善于利用虚实相间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神情,通过线条的深浅、密度和间隔来表现出人物的轮廓和韵律感,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还注重轻重对比和节奏感。
轻重对比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笔墨墨痕轻重来表现人物的肌理和轮廓,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和动感。
而节奏感则是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连贯来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姿态,使人物形象更加富有韵律感和动感。
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经常通过线条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内在,因此在表现力上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表现力。
而且,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在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时非常抽象和隐喻,给观者以更多的自由空间来联想和理解,增加了作品的观赏趣味和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力,它通过简洁生动、虚实结合、轻重对比和节奏感的线条表达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赋予作品更多的审美空间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之一。
在今后的绘画创作和传承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和表现力,加深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和创新,使之在当代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
浅谈艺术的形象语言——线条

浅谈艺术的形象语言——线条中文摘要:线条是艺术表现最基本的语言之一,她以其充满魅力的舞姿传达着、表现着她所要传达和表现的东西,线条之舞在于形、在于神,在于形神兼备,懂得线条的艺术魅力,就懂得如何去欣赏她所传达的艺术,就更懂得如何去品画。
关键字:线条、艺术、形、神、形神兼备正文:记得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可见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所要谈及的主要是在美术领域中线条是如何进行表演的,它的舞姿又是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它为何具有如此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如此痴迷于它。
首先我所要谈及的是线条的舞姿是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线条之舞在于形。
形即所谓的造型,线条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绘画里面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线条作为一种语言去塑造他们所要表达的形象,例如在西班牙的北部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在法国南部发现的拉斯科洞窟里都发现有用线条绘制的野牛、野马、野猪、野鹿等的图像(图1-1),以及当时人类祖先狩猎的情景的图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用粗犷的线条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留给人们以艺术的启迪和历史的畅想。
在我国内蒙阴山发现的岩画里大多是用线条绘制的人物、动物图像(图1-2),同样是用线造型,在我国发现的图像中用线的疏密表现更加明显,图案性更强,这也许就是中国画的雏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待考察认证。
而在欧洲洞窟壁画中发现的线条则注重光影效果下虚实的变化,与西方素描极其相似。
图(1-1)(图1-2)人类祖先那种发自本能的探究,使得线条成为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语言。
那么,随着文明之河的流动,艺术领域的扩大,线条作为一种语言在造型方面又是如何发挥它的能力的呢?接下来我将从中西绘画、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民间艺术、雕塑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注重以线造型,其手段也是非常的丰富,对线的研究是博大精深的,在线条的表现中追求最大限度的表现性语言,并且线描成为其独立的一科,在传统的线描技法中我国古代画家创造了十八种线的表现形式,即所谓的十八描,是对中国画线型的高度总结。
美术认识线条和造型的表达

美术认识线条和造型的表达美术是一门表达艺术之美的学科,其中线条和造型是表达艺术形式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通过线条的运用和造型的构建,艺术家能够描绘出自己独特的视角,并向观众传达丰富的感受和情感。
本文将从线条和造型的角度探讨它们在美术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一、线条的表达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可以是直线、曲线、断线或粗细不一的线条。
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1. 线条的形态表达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形态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垂直的直线可以传达出稳定和坚实的感觉,而水平的直线则会让观众感到平静和安宁。
曲线则能够表达出柔和和动感。
通过不同形态的线条的组合和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情感。
2. 线条的运动表达线条的运动表达可以通过线条的长度、弯曲程度、方向和间距等来实现。
例如,一条快速而蓬勃的曲线可以表达出动感和活力,而一条平缓而流畅的曲线则能够传达出柔和和优雅的感觉。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运动表达,艺术家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视觉体验。
二、造型的表达造型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表现出来的作品形态。
通过造型的构建,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形象和特征的艺术作品。
1. 空间造型空间造型是指在三维空间中构建的作品形态。
艺术家通过对空间的把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体积和立体感的形象。
例如,雕塑作品能够通过造型的堆砌和雕琢,将平面的材料转化为立体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一种可以触摸和感知的美感。
2. 平面造型平面造型是指在二维空间中构建的作品形态。
绘画作品是最常见的平面造型形式。
艺术家通过线条的应用、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等手法,创造出具有平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的形象。
例如,某幅油画通过线条的细腻和色彩的对比,让观众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质感和存在感。
三、线条和造型的关系线条和造型在美术中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
线条是构建造型的基础,它能够对造型的形态和结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用线条描绘人物形象的神韵

用线条描绘人物形象的神韵引言艺术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一种方式,而线条在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线条可以描绘人物的形象,传递人物的神韵和情感。
线条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让观者对人物形象产生更深的感受。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线条描绘人物形象的神韵,以及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具有极高的表现力。
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等特点,艺术家可以刻画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线条的运用可以传达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状态,让观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神韵。
线条的种类和运用线条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和形式,每种线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线条种类和其在描绘人物形象中的运用:直线直线是最简单直观的线条形式,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轮廓和骨架。
直线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有力,给人一种坚定和稳定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根据人物的姿态和表情来运用直线,传递人物所处的状态和情感。
曲线曲线是一种柔和和流畅的线条形式,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动态和柔软的部分,如头发、衣服的褶皱等。
曲线的运用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优雅和动感,给观者一种轻盈和舒适的感觉。
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是一种有角度的线条形式,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肌肉、骨骼和关节。
锐角和钝角的运用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有力和有节奏感,给观者一种充满力量的感受。
同时,不同的角度也能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艺术家可以根据人物的个性来运用锐角和钝角。
弯曲线弯曲线是一种流畅而有弹性的线条形式,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柔软和灵活的部分,如脖子、手臂等。
弯曲线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逼真,给观者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受。
线条的运用技巧除了了解不同线条的种类和形式外,艺术家还需要掌握一些线条的运用技巧,以描绘人物形象的神韵。
粗细对比线条的粗细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技巧,可以增强人物形象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艺术家可以强调人物形象的主次关系,使观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是绘画艺术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视觉和触觉的连接,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
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本文将对其进行浅谈。
一、中式线条艺术中式绘画追求“形神兼备”,将画家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线条形象。
传统中式绘画注重线条的“意境”,追求线条的曲直变化,表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
对于中国绘画来说,线条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往往富有生机、流动以及自由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线条注重“以少胜多”,追求“几点细勾,关头见真意”。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家运用粗细不一的线条,通过简练而精准的几笔,勾勒出山水的轮廓,以及山和水之间的联系。
山水画的线条以其简洁而蕴含深意的特点,引发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使观者能够从画中感受到一种自然、宁静和神秘的美感。
此外,中国画的线条注重“神韵”,通过“用笔行气”来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在花鸟画中尤为突出,画家通过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刻画出花鸟形象的姿态和生机。
线条在中国画中起到了联系和提神的作用,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二、西式线条艺术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有着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更注重物象、轮廓和层次的表达,画家使用线条来定义形状和空间。
在素描和速写中,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被用于描绘物体的轮廓和细节,形成形象的结构和表面的纹理。
这种线条通常是精确和细腻的,通过线条的排列和连续性,观者能够感知到立体的效果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现代派和抽象艺术中,西方绘画的线条被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图。
画家使用线条来创造抽象的、非现实的形式,通过线条的排布和曲直来表达内在的能量和动态。
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线条是构成整个画面的基本要素,它们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有时粗重、有时细腻,有时曲线优美、有时激烈纠缠,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
与中国画相比,西方绘画的线条更加几何化、有节奏感和运动感。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写意人物画是一种表现力强、造型自由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线条和构图的运用,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
在写意人物画中,线条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形态和感觉。
下面,就线条语言及其表现力进行探讨。
一、线条的基本特征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通过一定的宽度、延伸长度、方向和曲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情感。
具体来说,线条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粗细:线条的粗细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感觉。
粗重的线条给人以稳固、厚重的感觉,而轻薄的线条则更具有轻盈、柔软的特质。
2、长度:线条的长度决定了它的表现力,较长的线条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动势和情感,而短线条则更适合表现细节和局部。
3、方向:线条的方向决定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形态感。
斜线条能够表现出动感和变化,而水平和垂直线条则更具有稳定感。
4、曲度:线条的曲度决定了画面的流畅程度和动感。
弧线能够表现出圆润、柔和的感觉,而直线则更具有坚实、稳健的特质。
1、描绘人物形态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能够描绘出人物的外在形态。
通过简洁、有力的线条表现人物的轮廓、头颈、四肢等部位,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姿态和动态。
如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水平和垂直线条,描绘出了画面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态,表现出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和人物的生动。
2、表现人物情感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还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情感。
通过恰当的粗细、长度、曲度和方向变化,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忧愁、喜悦、愤怒、惊讶等情感,从而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如明代大画家唐寅的《醉鸦图》,通过醉汉的身体曲线和细腻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了酩酊大醉的状态和内心的快乐。
3、塑造人物形象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还能够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通过对线条的粗细、长度、曲度和方向的运用,能够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生活境遇、社会地位等方面,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如清代大画家石涛的《荷花仙子图》,通过仙女婀娜多姿的身姿和潇洒自然的笔墨,表现出仙女高洁凌云、不染世俗的形象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术的形象语言——线条
中文摘要:线条是艺术表现最基本的语言之一,她以其充满魅力的舞姿传达着、表现着她所要传达和表现的东西,线条之舞在于形、在于神,在于形神兼备,懂得线条的艺术魅力,就懂得如何去欣赏她所传达的艺术,就更懂得如何去品画。
关键字:线条、艺术、形、神、形神兼备
正文:
记得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可见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所要谈及的主要是在美术领域中线条是如何进行表演的,它的舞姿又是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它为何具有如此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如此痴迷于它。
首先我所要谈及的是线条的舞姿是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线条之舞在于形。
形即所谓的造型,线条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绘画里面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线条作为一种语言去塑造他们所要表达的形象,例如在西班牙的北部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在法国南部发现的拉斯科洞窟里都发现有用线条绘制的野牛、野马、野猪、野鹿等的图像(图1-1),以及当时人类祖先狩猎的情景的图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用粗犷的线条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留给人们以艺术的启迪和历史的畅想。
在我国内蒙阴山发现的岩画里大多是用线条绘制的人物、动物图像(图1-2),同样是用线造型,在我国发现的图像中用线的疏密表现更加明显,图案性更强,这也许就是中国画的雏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有待考察认证。
而在欧洲洞窟壁画中发现的线条则注重光影效果下虚实的变化,与西方素描极其相似。
图(1-1)(图1-2)
人类祖先那种发自本能的探究,使得线条成为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语言。
那么,随着文明之河的流动,艺术领域的扩大,线条作为一种语言在造型方面又是如何发挥它的能力的呢?接下来我将从中西绘画、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民间艺术、雕塑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注重以线造型,其手段也是非常的丰富,对线的研究是博大精深的,在线条的表现中追求最大限度的表现性语言,并且线描成为其独立的一科,在传统的线描技法中我国古代画家创造了十八种线的表现形式,即所谓的十八描,是对中国画线型的高度总结。
现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帛画是《人物龙凤图》,此画是用线条绘制一位贵妇虔诚地朝拜一龙一凤,线的疏密变化,由线到面到形(二维的平面图形),装饰感极强,动势极强。
东晋最伟大的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尤以线条最具表现力,他将
自战国时期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谈到顾用线条的特征是“紧劲连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
”后人称誉为有“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之美,他将女性的柔性美刻画地入木三分。
而在南京西善桥墓室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南朝绘画实物,它用线的表现手法与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以及北魏销子石棺线刻画很相似,线条都是铁线描为主,又因人物不同的面部、衣纹,以及树木不同的纹理,线条粗细转折变化形成较为浓厚的图案装饰效果。
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佛教绘画中的艺术形象——飞天,在古代东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第四十七窟中的飞天,同样是用粗犷的线条绘制,洒落而有气概。
关于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例子实在是多之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书法是最具抽象性的线造型艺术,从甲骨文到篆书到隶书再到行书、楷书是中国文字成长的历程,也是书法成长的历程。
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化了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致。
虽然书法的线条本身不具备确切的含义,但这种不依附于物象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却能够自由的抒发超脱物象之外的情怀,大书法家草圣张旭之书就是其典型之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以点、线、面构成的。
著名法国雕塑家罗丹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曾说过“没有线,只有体积,当你们勾线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是起伏在支配轮廓。
”可见在他的眼里看来他们虽然在利用轮廓线却不承认轮廓“线”的存在,而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由于受到工具的限制往往是只能把事物归于平面的二维空间中,以线的连续性,线的疏密变化、粗细变化、曲直变化来表现所要表达的事物。
虽然西方绘画注重明暗变化,以光影造型与中国绘画有着巨大的区别,但从我在前面谈到的人类早期阶段的绘画——欧洲洞窟壁画和中国内蒙岩画中可以看出在人类早期阶段的绘画都是以线条作为表现语言,东西绘画在形式、风格、审美、造型趣味和语言述说上都是比较接近的。
虽然中西绘画发展到今天有着大相径庭之别,似乎中国绘画更接近原始味,以线条作为艺术表现语言从老祖宗传下来没有被破坏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里我所要说的是看似不被西方艺术家注重的轮廓“线”其实他们在进行艺术表现强调明暗起伏变化时,黑白灰之间的变化“线”反而成为他们更加注意的地方,是最富微妙和情感的地方,线的虚实变化是形体受光之后不同面的转折产生的形体空间虚实变化,所以其实对他们来说画线就等于画面。
以线造型在西方绘画速写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可以被游刃自如地尽情地表达绘者的内心真实情感,而一幅好的速写如果没有好的线条在画面中完美地表现则是无法想象的,速写的线条是绘画语言人格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具体表现,我们从中能够看到线的坚韧有力、赤诚和美妙,以及它的舞蹈精神。
虽然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没有线,只有体积”我们从古希腊著名雕塑家菲迪亚斯的《命运三女神》上面看到的“线”却是震撼人心的线,它以完美的曲线再现了女性之美,三位女神身着希腊式宽大长袍,衣褶纤细而繁复,雕塑家用线生动地刻画了这随着人体结构起伏而产生的变化,让人几乎忘记了他们是冰冷的大理石。
可见,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无论是原始艺术、古代艺术还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线的艺术魅力于形,她都是以其美妙生动的舞蹈来传达所要表现的形体。
二、线条之舞在于神。
顾恺之曾经强调绘画的传神,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其中强调气韵生动的重要性。
这里的传神和气韵生动都是由绘画语言表现的,而最基本的便是线条。
在中国画历史中文人画是一大亮点,而梅兰竹菊被誉为“君子”,是文人画中的常用题材,观赏此类名画作时,你会从画家整体的画作渲染中感受到洁净、傲骨、与众不同的真正的君子气质,这种气质源自线条的方向、粗细变化,画家用线的力度、浓淡变化等等不同的
线条变现技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前面谈到它是最具抽象性的线造型艺术,能够不依附于物象本身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自由的抒发超脱物象之外的情怀,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很多痴迷于书法艺术的大师和“粉丝”不惜花费巨额去购买。
如果你了解中国书画历史的话,你会了解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是文人画家,但他们却没有真正的在绘画中苦练,相反他们习字,在书法上大有成就,同时在“君子画”上也大有成就,他们在长期的习字中感受到了存在于书法和绘画中相通的线条的艺术运用,这是他们在两方面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西方绘画史上,有这样一位艺术家我很欣赏他,他就是法国画家米勒,在法国美术界他是一位孤独者,也是一位纯粹的异乡人,他的贫穷没有打倒他对艺术的执着。
如果你在欣赏米勒的大作,你会发现在他的绘画中没有刻意的线条,没有细致入微的刻画,他所表现的农民都是以粗犷朦胧的线条传达一种质朴的,接近于纯粹原生态的美感,在米勒的大作中线条的舞蹈是带有隐藏性的,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寻找,我们只要感知画作中所传达的人物神韵便能感受到线条舞蹈的美妙之处。
一幅能够打动人的画作,它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最主要的不是它的艺术表现形象多么逼真,而最主要的是它所传达的精神气质是否打动你,是否给你带来更多的震撼。
著名的立体主义画家大师——毕加索,他曾经画过这样一幅名作:人们看到它,对战争充满了仇恨,人们同情弱者,人们被深深的震撼了,这就是《格尔尼卡》,毕加索在这里没有绘画逼真的人物,他用线条表现着各种支离破碎的半抽象的变形的人物动物形象,正是这种形象真实的传达了战争的凄惨,人们的愤怒……进而深深地震撼着观者的心灵。
三、线条之舞在于形神兼备。
有人常会这样问“如何欣赏画”,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个不成问题,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面对一幅画,他们常常会走入误区。
前面讲到了线条之舞于形、于神,没有哪幅名作只具有形,如果单讲形就能够成为名画,那么岂不是所有人的画,随手画的东西都成名画了?同样神韵是不可能脱离形而存在的,这是我们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论证的,无需置疑的。
因此作为艺术基本语言的线条,她在绘画中所舞的自然便是形神兼备。
我们常常会对一幅画有一种无明的眷恋,或许她的形我们没有理解,但她的神触发了我们的某个神经,于是我们发觉我们已经深深的恋上了她。
这说明线条的魅力有时候是不定的,我们捉摸不透的。
小结:欣赏艺术,你要学会欣赏艺术的语言,线条作为艺术表现最基本的语言,她时刻以其独特的舞蹈展现艺术的魅力,无论是何种艺术风格;无论是哪个年代的艺术;无论是那种民族的艺术……线条之舞都于形、于神、于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中国美术简史》孔令伟编著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
《外国美术史》齐凤阁周绍斌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