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126×53×5.5
6000<1≤7000
140×58×6
7000<1≤8000
160×63×6.5
8000<1≤9000
180×68×7
4.0.9平台标高≤20m选用1.05m高的栏杆,平台标高>20m选用1.2m高的栏杆。栏杆立信的间距一般应为0.8m~1m。
1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3.0.7设备上连续向上的直梯其最大高度一般不得超过9000mm,否则直梯应交错排列。
3.0.8由旁侧进入平台的直梯,应在平台入口处加设“直梯入口保护圈”。由两侧进入平台的直梯,在平台入口处宜采用图3.0.8的入口型式。
图3.0.8
4平台梁的规格及布置
4.0.1扇形平台的外圈梁采用不等边角钢90×56×6,内圈梁采用等边角钢50×6。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图4.0.7

设备平台和梯子工程技术统一规定

设备平台和梯子工程技术统一规定

1总则1.1目的为了使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贮运项目在工程设计阶段满足对静设备平台和梯子的基本要求,特编制本规定。

1.2适宜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安装于钢制容器之上的固定式钢平台和楼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以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

如塔器、容器、换热器、料仓、球罐、储罐等设备的平台和楼梯。

1.2.1本规定不适用于在地上生根的平台和楼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

1.2.2容器或塔器上的检修平台设计载荷应不低于3500Pa的均布可变载荷及1500Pa的集中可变载荷。

对于操作平台设计载荷应不低于3000Pa。

1.2.3本规定第5章“平台和楼梯设计图例”适用于荷载不大于2500Pa之平台设计。

1.3定义业主/用户:指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其授权的代表;设计承包商:指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选定的设计院;承包商:指EPC承包商;买 方:当业主直接进行采购时指业主,其余情况下指承包商;卖 方:指单体设备的制造商;第三方:指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之外的业主委托的具备监造资格的专业公司。

1.4名词释义1.4.1平台:安装于钢制容器之上的,为操作或检修人员通行、检修所提供的水平场所。

包括支撑梁、斜撑、连接板、横梁、钢格栅板或花纹板、栏杆等; 1.4.2栏杆:安装于平台和楼梯的防护设施。

包括扶手、立柱、中间栏杆和踢脚板。

1.4.3立柱:栏杆的垂直构件。

1.4.4扶手:固定于立柱上端的水平方向设置的防护构件。

1.4.5中间栏杆:固定于立柱中部的连接构件。

1.4.6踢脚板:沿平台、通道或其它敞开边缘垂直设置,用来防止物体坠落(或人员滑出)的防护栏杆构件。

当平台的边缘采用角钢支撑时,可用角钢代替踢脚板。

1.4.7踢脚圈(Collared):在平台上开孔时,在开孔周边应设置的圆形踢脚板。

1.4.8直梯:固定在设备上,与水平面垂直安装的钢直梯。

斜梯平台制作标准

斜梯平台制作标准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平台、人行通道、升降口等有跌落危险的场所。

本标准不适用于各种交通及其他移动设备。

2 引用标准GBJ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3 术语3.1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沿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敞开边缘固定安装的防护设施(见图)。

3.2 立柱:栏杆的垂直构件。

3.3 扶手:固定于立柱上端的水平方向设置的防护构件。

3.4 横杆:固定于立柱中部的连接杆件。

3.5 挡板:固定于立柱下部的防护板。

4 技术要求4.1 防护栏杆的高度宜为1050mm。

在离地高度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0m 高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mm。

4.2 栏杆的全部构件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钢材制造。

4.3 栏杆的结构宜采用焊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J205的技术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也可用螺栓连接,但必须保证第5章规定的结构强度。

4.4 扶手宜采用外径φ33.5~50mm的钢管,立柱宜采用不小于50×50×4角钢或φ33.5-50mm钢管,立柱间隙宜为1000mm。

4.5 横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φ16的圆钢。

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mm。

4.6 挡板宜采用不小于100×2扁钢制造。

如果平台设有满足挡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他结构边沿时,允许不另设挡板。

4.7 室外栏杆、挡板与平台间隙为10~20mm,室内不留间隙。

4.8 栏杆端部必须设置立柱或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4.9 所有结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10 栏杆表面必须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

5 强度要求栏杆的设计,必须保证其扶手所能承受水平方向垂直施加的载荷不小于500N/m。

梯子平台标准

梯子平台标准

20 工业梯台(直梯)20.1 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导致作业人员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

20.2 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各种直梯,直梯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且与地面垂直的钢制梯。

20.3 考评要点20.3.1 梯宽、梯级间隔尺寸符合标准20.3.1.1 梯宽的最佳尺寸为500mm,最小尺寸为300mm。

20.3.1.2 梯级间隔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踏棍宜采用不小于ф20mm的圆钢。

20.3.1.3 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

20.3.1.4 梯段高不宜大于9m。

超过9m时宜设梯间平台,以分段交错设梯。

攀登高度在15m 以下时,梯间平台的间距为5~8m,超过15m时,每5m设一个梯间平台。

平台应设安全防护栏杆。

20.3.2 梯段高度超过3米时应设护笼,护笼、护笼条尺寸符合标准规定直梯距地平面3米以上部分应设护笼。

护笼直径应为700mm,其圆心距踏棍中心线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的扁钢,间距为450~750mm,在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5根不小于25 ×4扁钢垂直条。

20.3.3 直梯与平台相连的扶手高应大于1050毫米钢直梯上端的踏棍应与平台或屋面平齐,其间隙不得大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设置高不低于1050mm的扶手。

20.3.4 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20.3.4.1 结构件应保持牢固。

所有的结构件不得有严重脱焊、变形、腐蚀和断开、裂纹等缺陷,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

安装后的钢直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

20.3.4.2 钢直梯安装后必须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

注:高大烟囱上的直梯和建筑物外专供消防用的直梯可不装设护笼。

另外,有些高大设备上的直梯受设备结构限制,其梯宽较窄,有的连梯都没有,改造又有困难,允许放宽要求。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01 北京1 范围1.0.1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工艺专业在为运行和检修服务而设计的操作、维护及联络的钢制平台扶梯。

也可作为采购设备的平台扶梯的最低标准。

1.0.2下列情况可应用本规定:1 在不违背核电安全条件下,核电站的常规岛;2 涉外工程经商定执行中国标准时;3 锅炉本体或其它设备增补平台扶梯时可应用本规定,但风格应与原有的一致。

1.0.3本规定不适用于土建及其它民用交通、消防、通讯塔、电线杆、烟囱等上用的平台扶梯。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本规定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定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053.1—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4—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GBJ 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205—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81-9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DL 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3 术语、符号3.1 术语3.1.1 平台:为工作人员通行、维护、检修所提供的高于相对基准面的水平场所。

3.1.2 通行平台:只供人员通行的平台。

3.1.3 检修平台;供检修时使用的平台。

3.1.4 梯间平台:在梯段之间供休息或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

3.1.5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成30°~75°角的钢梯。

3.1.6 梯梁;钢斜(直)梯两侧的边梁。

3.1.7踏板(棍):供上、下梯时脚踏的水平构件。

084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一部分_钢直梯[GB4053.1-2009]

084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一部分_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钢直梯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钢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内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固定式钢直梯(另有标准规定的除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40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固定式钢直梯 fixed steel ladder永久性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面成75°~90°倾角主要构件为钢材制造的直梯(见图1)。

3.2梯梁(梯框) stile(rail)用来安装踏棍或其它横向承载件的梯子侧边构件。

3.3踏棍 rung供使用者上下梯时脚踩踏的梯子构件。

3.4护笼(安全护笼) cage(cage guard)安装在梯梁或固定结构上,封闭梯子周围攀登空间防止人员坠落的框架结构。

3.5支撑 support用来将钢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的构件。

3.6直梯)扶手 handrail钢直梯顶端供攀登者手握的构件。

3.7内侧净宽度 inside clear width两梯梁内侧平行于踏棍测量的距离,简称梯宽。

3.8梯段高度 height of the ladder梯子上端基准面至下端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简称梯高。

4一般要求4.1材料4.1.1钢直梯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4.1.2支撑宜采用角钢、钢板或钢板焊接成T型钢制作,埋没或焊接时必须牢固可靠。

单位为mm1--梯梁 2--踏棍 3--非连续障碍 4护笼笼箍 5--护笼立杆 6--栏杆H--梯段高 h--栏杆高 s--踏棍间距;H≤15000;h≥1050;s=225~300注:图中省略了梯子支撑。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说明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01 北京1 范围1.0.1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工艺专业在为运行和检修服务而设计的操作、维护及联络的钢制平台扶梯。

也可作为采购设备的平台扶梯的最低标准。

1.0.2下列情况可应用本规定:1 在不违背核电安全条件下,核电站的常规岛;2 涉外工程经商定执行中国标准时;3 锅炉本体或其它设备增补平台扶梯时可应用本规定,但风格应与原有的一致。

1.0.3本规定不适用于土建及其它民用交通、消防、通讯塔、电线杆、烟囱等上用的平台扶梯。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本规定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定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053.1—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2—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4—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GBJ 17—8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 205—8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81-9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DL 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3 术语、符号3.1 术语3.1.1 平台:为工作人员通行、维护、检修所提供的高于相对基准面的水平场所。

3.1.2 通行平台:只供人员通行的平台。

3.1.3 检修平台;供检修时使用的平台。

3.1.4 梯间平台:在梯段之间供休息或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

3.1.5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与水平成30°~75°角的钢梯。

3.1.6 梯梁;钢斜(直)梯两侧的边梁。

3.1.7踏板(棍):供上、下梯时脚踏的水平构件。

GBT 17889—1999 梯子 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 梯子 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GBT 17889—1999 梯子  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 梯子  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梯子第1部分:术语、型式和功能尺寸GB/T 17889.1—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0—18批准 2000—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等效采用欧洲标准EN 131—《梯子术语、型式、功能尺寸》制定的,是GB 17888—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械和工业设备的永久性设施》系列标准的配套标准。

本组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其第2部分名称是《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

本标准与EN 131—1:1993的主要差别是,取消了EN 131—1:1993的前言和引言。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勤、肖建民、马贤智、石俊伟、张铭续、罗世建、杜爱玲。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梯子的一般术语、定义及设计特征。

这些对梯子的安全性、搬运和制造及使用信息的编写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适用于便携式梯子,不适用于专业梯子,如消防用梯子、移动式梯子等。

设计的各种梯子在工作位置能承受的最大垂直静负荷为1500N。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889.2—1999 梯子第2部分:要求、试验和标志3 术语序号术语定义图示1 梯子ladder 包含有踏棍或踏板,可以供人上下的装置。

注:本定义不包括梯凳。

2 便携式梯子portable ladder 可以用手而不借助机械搬运和安放的梯子。

3移动式梯子mobile ladder 借助移动支承将其搬运到使用场所的梯子。

4 踏棍式梯子 rung ladder 具有前后宽度小于80mm 的踏棍的便携式梯子。

5依靠式踏棍梯子 leaning rung ladder只有一个部分构成的踏棍式梯子,使用时梯子依靠在相应的物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DI工程标准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标准号: BA8-5-2-96日期 1996 年 4 月 17 日共8 页第 1 页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修改号1总则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

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

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

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3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3.0.1设备上的梯子平台设计荷载仅考虑一般正常操作和检修需要,按平台自重100Kg/m2、活荷载100Kg/m2、检修荷载200Kg/m2考虑的,当平台上荷载超过此值时,工艺安装专业应提供荷载资料对平台(必要时对设备壳体)进行核算,并对平台作特殊加固。

若荷载太大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修改承重方案。

3.0.2两设备之间有平台相连时,如两设备温差大于150℃时,联合平台上横梁必须采用螺栓连接结构。

当两设备温差大于350℃时应考虑采用他开式结构。

与土建框架平台相连处也应采用螺栓连接或分开结构。

3.0.3需要热处理的设备应将附在设备上的平台垫板予先焊在设备上与设备一起进行热处理。

平台支撑构件只能焊在垫板上,不得直接与设备壳体或封头相焊。

3.0.4平台铺板与内、外圈梁的焊接应采用断续焊,其余搭接或角接焊缝的焊脚高均等于两相焊件中较薄件的厚度,并须是连续焊。

3.0.5决定平台尺寸时应考虑人孔盖打开后不与栏杆或其它构件相碰。

3.0.6平台的支撑件如三角架、悬臂梁、联合平台上横梁等的设置应避开相应标高上的设备开口,不得与工艺管道相碰,且布置支撑件时应留有余地。

3.0.7设备上连续向上的直梯其最大高度一般不得超过9000mm,否则直梯应交错排列。

3.0.8由旁侧进入平台的直梯,应在平台入口处加设“直梯入口保护圈”。

由两侧进入平台的直梯,在平台入口处宜采用图3.0.8的入口型式。

图3.0.84平台梁的规格及布置4.0.1扇形平台的外圈梁采用不等边角钢90×56×6,内圈梁采用等边角钢 50×6。

4.0.2内圈梁的角钢背至设备外壁的间距一般取150mm,如设备的保温厚度≥140mm时,其间距为保温厚度加30mm。

4.0.3悬臂梁用以支承宽度≤1400mm的平台,对扇形平台的悬臂梁及三角架等支撑件的布置应避开工艺管道开孔,且使外圈梁的弧长在2000mm范围内,同时两支撑件的夹角不得大于90°。

4.0.4 三角架的使用范围a)支承宽度>1400mm的平台。

b)宽度虽小于或等于1400mm,但有较重负荷时。

c)两设备间的联合平台横梁无法采用支座支承,且横梁的长度在3000mm以上者。

d)支承空冷器平台。

4.0.5立式设备顶层圆平台立柱数量可按表4.0.5选用。

表4.0.5设备直径(mm)Φ800~Φ1200Φ1400~Φ2000Φ2200~Φ3000Φ3200~Φ4000Φ4200~Φ5000Φ5200~Φ6400立柱根数 3 4 6 8 10 124.0.6卧式容器平台的边梁一般可采用角钢或槽钢,选用角钢∠90×56×6时,支撑间距按1600~2000mm布置。

选用槽钢[80×43×5时,支撑间距按2000~4000mm 布置,若平台上有特殊要求或有较重负荷时,应经校核酌情加大平台边梁的型号,且应在局部荷载作用点上加设梁,并避开工艺安装管道的开孔位置。

4.0.7加强筋的布置及规格a)加强筋的规格一般按表4.0.7选用表4.0.7加强筋长度L(mm)L≤1000 1000<L≤1500 1500<L≤3000加强筋规格角钢∠500×50×6 ∠63×63×6∠75×75×6或[80×43×5b)在矩形平台或两设备相连的联合平台上一般应在1~1.5m2面积范围内设置一根加强筋。

c)在扇形平台上加强筋的设置应视平台宽度而定,当扇形平台宽度≤1500mm,且外圈梁弧长≤2000mm时一般不需布置加强筋。

当扇形平台宽度≥1600mm时,应考虑扇形平台内加设加强筋。

见图4.0.7。

(加强筋的布置也应避开工艺管道的开孔位置)。

d)平台上有特殊加重负荷时,加强筋选用的规格应视实际情况酌情加大,且应在局部荷载作用位置上布置梁(或加强筋)。

图4.0.74.0.8在标准设计荷载作用下联合平台横梁的规格应按其长度大小选用,见表4.0.8。

但在空冷器平台上因考虑有振动,横梁的选取需比此表上的规格加大一号。

表4.0.8联合平台横梁长度L(mm) 横梁规格1≤4000 槽钢[80×43×54000<1≤5000 [100×48×5.35000<1≤6000 126×53×5.56000<1≤7000 140×58×67000<1≤8000 160×63×6.58000<1≤9000 180×68×74.0.9平台标高≤20m选用1.05m高的栏杆,平台标高>20m选用1.2m高的栏杆。

栏杆立信的间距一般应为0.8m~1m。

5平台梯子用材料5.0.1平台铺板用厚度4mm的花纹钢板或型号为WA254/1PG的格栅板。

(同一装置平台宜用相同的铺板型号)。

5.0.2平台、梯子所用型钢、钢管、钢板(包括平台铺板)的材质均为Q235-A.F。

6图栏的画法6.0.1平台梯子图一律以单线图表示。

6.0.2设备轮廊线用细实线表示。

6.0.3与设备平台相连的土建框架应用双点划线画出。

6.0.4平台平面图中的内、外圈梁、平台立柱、悬臂梁、三角架、加强筋、梯子及其护圈等用粗实线(若被遮盖则为虚线)表示。

6.0.5平面图中的栏杆以双点划线表示,栏杆立柱一律不予画出。

6.0.6平台立面图中除地坪、平台面、顶层平台立柱、梯子侧板及其踏步等用粗实线表示外,其余均用细实线,栏杆、立柱都要画出。

6.0.7平台平面图中不表示工艺管道穿过平台的开孔尺寸、大小、位置,需在施工现场切割,但布置横梁及三角架、悬臂梁时应避开。

6.0.8平面图中每台立式设备上都应表示出标高最低处的人孔方位,对卧式容器平台也应表示出人孔位置,并须在每张平面图中画出建北方位指向。

7尺寸、件号、节点的标注方法7.0.1平台标高以平台铺板的上表面为准。

以工艺安装专业提供的装置内相对标高0.00为基准。

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实际标高由设备专业最后确定。

工艺安装专业提供的标高仅供参考。

7.0.2设备外半径、设备外壁至内圈梁角钢背之间的距离及平台宽度,在每一标高的平面图中均须注出。

扇形平台的平台宽度系指外圈梁的角钢背至内圈梁的角钢背之间的距离。

7.0.3两个以上的设备联合平台,设备的中心距在同一张图只标注一次,一般应标注在最下一层平台的平面图上。

7.0.4相同长度、结构及型号的横梁在同一标高允许标注一次,但在不同标高的平面图上则应分别注出。

7.0.5两设备间的联合平台横梁长度应标注实际尺寸。

7.0.6联合平台的加强筋尺寸应为两根横梁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7.0.7在平面图幅中件号的编写由最低标高那层平台(包括联合平台)的左下角开始顺时针方向编序号。

7.0.8在一张平面图幅中相同结构、相同大小及相同作用的构件只需编一件号,如内圈梁、外圈梁、悬臂梁、三角架、栏杆、铺板、立柱……等。

符合下列情况不编件号。

a)各类斜梯、直梯及板凳、各类入口保护圈。

b)各类横梁、筋梁。

c)各类标准节点。

7.0.9没有编写件号的零部件按下列方法表示。

a)平面图中凡重复利用的标准节点,均应以细实线圈出,并用引线注明节点代号如下:节点V标准节点的图纸档案号应在备注中写清。

若无标准节点可循者,须在平面图中另行画出。

新画出的节点编号应为节点A、B、C以免与标准节点混淆。

b)相邻两层或若干层平台的连接直梯,须在每层的平面图中用引线注明:FH1 型直梯45°斜梯H=4000 H=3000Ac)平台的横梁和加强筋梁,应在平面图中用引线注明规格和长度如:[12.6 50×6L=5500 L=1000规格及长度相同者在同一标高平面图上,一般只需标注一次。

d)在平面图中出现有材料规格的标准节点时,应在材料表中注出数量及重量,其他标准节点一律不注数量及重量。

8器材规格表的填写8.0.1器材规格表上的材料规格原则上由大至小,如钢板12,钢板10,钢板8,花纹钢板4……等。

8.0.2材料品种由钢板→工字钢→槽钢→角钢→扁钢→圆钢→有缝钢管→无缝钢管→螺栓(GB5781-86)→螺母(GB6170-86)→金属总重。

8.0.3平台梯子材料损耗附加量(以净重为基准计算),钢板为6%、型钢为3%、电焊条不计算入内。

编制曹梦珍校审张荣克刘春瀛审定仇恩沦会签:艺安吴青芝标准李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