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毛概第一次课课件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概课件(2018版) 第一章的第一节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战略战术灵活
第一节 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列主义 中国化 集体智慧 实践证明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的历史条件
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冷战和两极格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实践基础
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冷战和两极格局
对中国的封锁
南昌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
论持久战
根据地壮大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刘少奇同志
继续发展
第二次结合
七届二中全会
从革命到建设 从农村到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革命遇到过几次致命 的危机,都是在毛泽东的 影响或者领导下转危为安, 并且革命队伍日益壮大 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抗美援朝战争
了解国情,尊重实际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曾广 泛游走于湖南的农村,调 查农村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反对本本主义》:没有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信仰坚定
在每一次面对革命危机、 个人生命危险的时候都 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 持共产主义的信仰,并 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思考:
我们的商船运输各种物资、商品都能 顺利航行,穿越岛链,那么岛链真的 能够封锁中国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是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 发展的过程
形成 成熟 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
图片 1:1
黄埔军校
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开始形成)
毛概课件 第一章

内
容
1
19781982 19821987
改革 主题提出 起步阶段 改革全面 轮廓形成 展开阶段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命题 商品经济理论 初级阶段理论
2 3
4
19871992
19921997
社会主义本质 改革 体系成熟 市场经济理论 攻坚阶段 三个有利于标准 现代化 丰富发展 关键阶段 确立为全党的 指导思想
2、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 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毛泽东 1938年,毛泽东在党
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
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
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 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 展的特点
第二节 毛 泽 东 思 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 历史进程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 际的初步结合(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毛 泽 东 思 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概论
“概论课”的变迁
2024版毛概课说课PPT课件

01课程简介与目标Chapter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性质毛概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的关键课程。
课程地位毛概课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概课程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参考书目考核方式及标准考核方式考核标准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Chapter0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02030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教学内容梳理0102030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重点知识点解析010204难点问题探讨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如何认识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和失误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030102030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案例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案例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挫折案例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案例四案例分析与应用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Chapter传统讲授法优化精选教学内容01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02结合历史和现实03设定讨论主题分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与总结030201互动式讨论法实施案例分析法运用选择典型案例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如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等。
毛概_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 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 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 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 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 "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 等等。
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首先是从东欧开始的,东欧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都套用了苏联模式,从而 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但苏联领导人战后不家思索地“输入” 到东欧,其弊端日益显露,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 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 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 产党政权丧失。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 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 第二。紧随其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 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毛概ppt第一讲

毛泽东手迹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党 的十三大至1997年十五大,在经受国际、国内 严峻形势考验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邓 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精髓。 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 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 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 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这是以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 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1)党的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 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 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首次提 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 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正确评价。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概第一讲PPT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本讲内容结束,欢迎同学们提问、交流!
第二讲内容预告:毛泽东思想
谢谢同学们!
再见
第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虽然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但 新文 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千年伟人马克思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 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 坦却屈居第二。 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5、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看 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问题一:十月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认为社会主义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病。 在资本主义国家,
“全国的教育、舆论、选举,都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 政治,实际上是金力政治,所以共和的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分的。主 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陈独秀
思考: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对大学生有何启示?
各种评选活动,最后结果都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 这类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既彰显了马克 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征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 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当前,我们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认 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我 国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毛概课件第一章

党的 七大会场
★结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思 想和认识由来已久,党的早期领导人很多人 都提出过, 作为一个命题,是由毛泽东在 1938年最先概括和使用的,这个思想和命题 在党的七大成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 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 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 搞纯学术的讨论和研究的, 而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迫 在眉睫的实际问题的,是 解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问 题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由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 《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和使用的
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 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实现 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 质的飞跃,对于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和思想的使用 中,又产生了另一个命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 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 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 合‛的一个过程。这个过 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 现,它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 的历史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 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 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倡导和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开拓着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井岗 山
2、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 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目的是要产生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九五六年国庆节毛 主席在天安门上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 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你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 想了解多少
• 陈独秀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归纳为: 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 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 “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 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 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 克思的学理。” (1922)
2.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 六届六中全会《论 新阶段》的报告中, 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命题。
最伟大思想家排名 •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 6.霍金(英国科学家) • 7.康德(德国哲学家) •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1、思想的酝酿:
李大钊等曾经提出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 去的思想,但没有形 成深刻的、完整的、 统一的认识。
• 李大钊:“ 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 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绕着他 的实境。”(1919) •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 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 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 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 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19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思 政 教 研 室
课堂 讲授
教学环节
调查实践
自 学 课堂 讨论
看录像
感兴趣的 热点新闻
听课
作业
20%
20%
课堂纪 时事 律和考 汇报 勤 20% 20%
期末 考查 20%
取消 考试资格
缺课 1/4
旷课1/5
教学导入
拿破仑:“世上只有两种力量: 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 败在思想手下。” 什么是“思想”?为什么“利 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思想” 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问题: • 作为一个半世纪前(时间)产生于 西方(空间)的理论,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 • 评价: 1、历史选择。 2、没有照搬。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认识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 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崭新思想武器,但是 找到了这个武器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 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 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少数人认识到 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党的幼年时期 (酝酿) 遵义会议 (认识到重要性)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命题) 延安整风 (全党共识) 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 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 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略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同欧洲相比,中国的 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 一、没有资本主义的 完整发展,受到的主 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压迫,二、农 民为主要群众,而不 是以工人为主要群众。
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 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结合 起来,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结合,才能体现出理 论的普遍性价值,而且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小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正反 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涵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 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 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全党的共识: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的七大通过的 新党章指出: “毛 泽东思想,就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与中国革命的实 践之统一的思想, 就是中国的共产主 义,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
党的七大会场
(二)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主要原因或根据
为什么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 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出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 在要求
恩格斯:“马克思的 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 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 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 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实践根据:解 决中国实践问题的 需要:
教学目标:
▲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性、必然性和科学内涵。 ▲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 论成果产生(时代背景、历史根据、 实践基础)、内容、意义(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 ▲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的关系
【案例呈现】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
人类在过去的一千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谁在过去的千年中对人类文 明的贡献最大?谁最能名留青史、受到万人敬仰?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在资 本主义故乡,接连爆出了四条震惊世界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新闻: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紧随其 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 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 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 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 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 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 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 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 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加以马克 思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理论,并用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通俗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 方法论,阐明中国革命建设的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例如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 思主义世界观,用“知”和“行”的关系来阐 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邓小平 用“温饱”、“小康”、“富裕”来表明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给人民带来的实惠,用 “一国两制”来概括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等。
案例讨论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案例点评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为何在西 方资本主义社会受到如此青睐?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 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 根本原因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 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所致。这个评选结果 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值力 量。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 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 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不管你 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 点。
1938年,毛泽东在六 届六中全会上作《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 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 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 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 应用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 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 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 问题。” ——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关系问题 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