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计算

合集下载

螺旋桨公式

螺旋桨公式

螺旋桨公式一、工作原理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

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

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

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见图1—1—19,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

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

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

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

螺旋桨工作时。

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

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

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

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

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

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

式中D—螺旋桨直径。

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ρn2D4P=Cpρn3D5η=J·Ct/Cp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

其中Ct和Cp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变化。

图1—1—21称为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

特性曲线给出该螺旋桨拉力系数、功率系数和效率随前进比变化关系。

船用螺旋桨推力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推力计算公式

螺旋桨的推力公式:推力F=通道面积*空气密度*流
速^2螺旋桨的翼型剖面和展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螺旋桨的推力,产生推力对应所需的扭转力矩(来自发动机)。

对于螺旋桨背风面被排出的流动结构(下洗气流-直升机,滑流-螺旋桨推进器),可以看作是每一小段螺旋桨翼型前飞所产生下洗气流的综合效果。

螺旋桨叶的拉力随转速的变化过程如下:由于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大,使螺旋桨转速(切向速度)迅速增加到一定值,螺旋桨拉力增加。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螺旋桨计算公式

螺旋桨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
1、螺旋桨轴刚度计算(经验计算公式)
K=(9.497*(d^4/L")*10³)
N.m/rad
d 轴的基本直径 mm
67
kg.m²
0.638640554
795.9987916
L"螺旋浆轴总长度(到锥体小端面)mm
2890
K=
17594800.47m
5.6835E-08
d 4 轴段的直径 m
J3 897905.0781 K3 24
J4
32555.52 K4
K总
d 6 轴段的直径 m J6
d 7 轴段的直径 m J7
d 8 轴段的直径 m J8
艉轴转动惯量计算 I=770.28125(L*D^4) ρ 为圆筒密度 7.85x10³ kg/m³ L 艉轴总长度 m
L1 m D1 m I1= L2 m D2 m I2=
2、轴段刚度计算公式
K=(E1*J1)/L
N.cm/rad
E1 钢的弹性模量 N/cm^2
8149000
J1 轴段截面级惯性矩 cm^4
L 轴段长度
cm
13.5
J=(π*d^4)/32
d 1 轴段的直径 m
40
d 2 轴段的直径 m
J1
251200 k1
132.5
d 3 轴段的直径 m
J2 30244275.32 K2 55
0.0335
m=πhρ(R²-r²)
π 为圆周率
3.14
h 为圆筒高度 m
0.17
ρ 为圆筒密度 7.85x10³ kg/m³
7850
m=
10.38259016
I=

螺旋桨设计计算公式

螺旋桨设计计算公式

螺旋桨设计计算公式桨叶的迎角只会影响升力的大小,不会前进。

直升机前进是靠螺旋桨的旋转面向前倾斜实现的,桨叶的迎角变化,指的只是桨叶本身绕横向的轴旋转。

就是对称的两只桨,成一条直线,以这个直线为轴旋转。

迎角增大,旋转阻力增大,如果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升力就会增大,直升机上升。

飞机螺旋桨由两个或者多个桨叶以及一个中轴组成,桨叶安装在中轴上。

飞机螺旋桨的每一个桨叶基本上是一个旋转翼。

由于他们的结构,螺旋桨叶类似机翼产生拉动或者推动飞机的力。

旋转螺旋桨叶的动力来自引擎。

引擎使得螺旋桨叶在空气中高速转动,螺旋桨把引擎的旋转动力转换成前向推力。

空气中飞机的移动产生和它的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所以,飞机要飞行的话,就必须由力作用于飞机且等于阻力,而方向向前。

这个力称为推力。

典型螺旋桨叶的横截面如图3-26。

桨叶的横界面可以和机翼的横截面对比。

一种桨叶的表面是拱形的或者弯曲的,类似于飞机机翼的上表面,而其他表面类似机翼的下表面是平的。

弦线是一条划过前缘到后缘的假想线。

类似机翼,前缘是桨叶的厚的一侧,当螺旋桨旋转时前缘面对气流。

桨叶角一般用度来度量单位,是桨叶弦线和旋转平面的夹角,在沿桨叶特定长度的的特定点测量。

因为大多数螺旋桨有一个平的桨叶面,弦线通常从螺旋桨桨叶面开始划。

螺旋角和桨叶角不同,但是螺旋角很大程度上由桨叶角确定,这两个术语长交替使用。

一个角的变大或者减小也让另一个随之增加或者减小。

当为新飞机选定固定节距螺旋桨时,制造商通常会选择一个螺旋距使得能够有效的工作在预期的巡航速度。

然而,不幸运的是,每一个固定距螺旋桨必须妥协,因为他只能在给定的空速和转速组合才高效。

飞行时,飞行员是没这个能力去改变这个组合的。

当飞机在地面静止而引擎工作时,或者在起飞的开始阶段缓慢的移动时,螺旋桨效率是很低的,因为螺旋桨受阻止不能全速前进以达到它的最大效率。

这时,每一个螺旋桨叶以一定的迎角在空气中旋转,相对于旋转它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来说产生的推力较少。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
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为:
p = πd tanα
其中,p为螺距,d为螺旋桨直径,α为螺旋桨螺线的推进角度。

此外,船用螺旋桨螺距的单位通常为英尺或米。

需要注意的是,船用螺旋桨螺距计算公式是针对理想状态下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水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因此,在进行设计和运用时,需要进行实际试验和调整。

同时,在船舶工程中,除了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外,还需要考虑螺旋桨的布局、数量、形状、旋转方向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选择需结合船型、航速、驱动力等要素加以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螺旋桨设计计算公式

螺旋桨设计计算公式

桨叶的迎角只会影响升力的大小,不会前进。

直升机前进是靠螺旋桨的旋转面向前倾斜实现的,桨叶的迎角变化,指的只是桨叶本身绕横向的轴旋转。

就是对称的两只桨,成一条直线,以这个直线为轴旋转。

迎角增大,旋转阻力增大,如果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升力就会增大,直升机上升。

飞机螺旋桨由两个或者多个桨叶以及一个中轴组成,桨叶安装在中轴上。

飞机螺旋桨的每一个桨叶基本上是一个旋转翼。

由于他们的结构,螺旋桨叶类似机翼产生拉动或者推动飞机的力。

旋转螺旋桨叶的动力来自引擎。

引擎使得螺旋桨叶在空气中高速转动,螺旋桨把引擎的旋转动力转换成前向推力。

空气中飞机的移动产生和它的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所以,飞机要飞行的话,就必须由力作用于飞机且等于阻力,而方向向前。

这个力称为推力。

典型螺旋桨叶的横截面如图3-26。

桨叶的横界面可以和机翼的横截面对比。

一种桨叶的表面是拱形的或者弯曲的,类似于飞机机翼的上表面,而其他表面类似机翼的下表面是平的。

弦线是一条划过前缘到后缘的假想线。

类似机翼,前缘是桨叶的厚的一侧,当螺旋桨旋转时前缘面对气流。

桨叶角一般用度来度量单位,是桨叶弦线和旋转平面的夹角,在沿桨叶特定长度的的特定点测量。

因为大多数螺旋桨有一个平的桨叶面,弦线通常从螺旋桨桨叶面开始划。

螺旋角和桨叶角不同,但是螺旋角很大程度上由桨叶角确定,这两个术语长交替使用。

一个角的变大或者减小也让另一个随之增加或者减小。

当为新飞机选定固定节距螺旋桨时,制造商通常会选择一个螺旋距使得能够有效的工作在预期的巡航速度。

然而,不幸运的是,每一个固定距螺旋桨必须妥协,因为他只能在给定的空速和转速组合才高效。

飞行时,飞行员是没这个能力去改变这个组合的。

当飞机在地面静止而引擎工作时,或者在起飞的开始阶段缓慢的移动时,螺旋桨效率是很低的,因为螺旋桨受阻止不能全速前进以达到它的最大效率。

这时,每一个螺旋桨叶以一定的迎角在空气中旋转,相对于旋转它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来说产生的推力较少。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一、工作原理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

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

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

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见图1—1—19,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

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

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

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

螺旋桨工作时。

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

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

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

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

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

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

式中D—螺旋桨直径。

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ρn2D4P=Cpρn3D5η=J·Ct/Cp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

其中Ct和Cp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变化。

图1—1—21称为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

特性曲线给出该螺旋桨拉力系数、功率系数和效率随前进比变化关系。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

螺旋桨的定义及其效率计算一、工作原理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

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

在螺旋桨半径r1 和r2(r1 <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

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 和升力ΔL ,见图1—1—19 ,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

ΔR 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

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

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

螺旋桨工作时。

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

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

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

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

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

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

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

式中D—螺旋桨直径。

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 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Ct ρn2D4P=Cp ρn3D5η=J·Ct/Cp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

其中Ct 和Cp 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 变化。

图1—1—21 称为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