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诗歌共65页

合集下载

十七年时期诗歌

十七年时期诗歌


闻捷诗歌的开创性(补充)
闻捷出现于50年代中期的诗坛上,
当时正是说教诗、生产诗大量充斥 诗坛的时代,《天山牧歌》以轻柔、 明快的调子抒写新疆少数民族解放 后崭新的田园生活与乐趣,诗歌写 得纯朴、真挚、热烈,给读者以强 烈的美感享受,开拓了新的诗歌题 材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新边塞诗流派
代表的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
《致青年公民》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
《向困难进军》 《把家乡建设成天堂》
《在社会主义高潮中》
《人民万岁》
《让生活更美好吧》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
你的悲哀,/可是如今,/那婉转的夜莺/ 已经飞离了你的胸怀。 在晨曦下,/我打开门窗,/空中流动着原 野的风,/唉,叫这支尖细的笔,/怎样聚 敛起空中的笑声?
《爬也是黑豆》公木

爸爸和儿子一起来到谷场中, 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 爸爸说:“那是黑豆豆。” 儿子说:“那是黑虫虫。” 爸爸和儿子发生了争论, 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盛。 真理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 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 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 “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 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 “瞅什幺?爬,爬!爬也是黑豆!”
《草木篇》流沙河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 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它连根拔去。 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 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 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草木篇》流沙河
《回答》 何其芳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恐。 轻一点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 勇敢地航行,藉着你的帮助,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 吹得我在波涛中迷失了道路。

当代十七年诗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当代十七年诗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 • • • • • • • • • • •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 2.艺术特色: • ①构思新颖、别致。诗人巧用比喻,以果实的成 熟来比喻青年们纯真爱情的成熟。诗人在描绘季 节推移的同时,将爱情与劳动这两个并行发展的 主题寓于苹果树开花、结果、果实成熟的过程之 中。全诗正面写劳动,侧面写爱情;表面写苹果, 实际写爱情。苹果由花苞到成熟,爱情由种子到 结果;自然而然地把社会主义劳动与爱情联系起 来,这说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与创造新生活 的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三、邵燕祥与他的时代
• 《到远方去》简直象一首圣歌,那纯粹的献身精神和高 昂的人生格调,如今看来,确是50年代初人民精神的写照。 那时代的何其芳、艾青、胡风、甚至像丰子恺这类文人, 都同样被共和国的新生所陶醉。青年诗人邵燕祥的歌声也 照例充满了共产党人的神圣感。生命的天空被照亮了,到 处是欢乐和吉祥。他歌颂到边疆去的青年,他称赞隆隆机 器声中的英雄,他呼唤着汽车在中国的公路出现。邵燕祥 的精神完全被新中国建设的图景所吸引,从他的诗句中读 出了郭小川式的咏叹和快意。人注定无法超越时代,尤其 是红色革命给人带来巨变的岁月。那个全新的日子。甚至 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人也惊叹不已,邵燕祥与共和国 的许多诗人一同,为新中国的诗歌史,写下了梦幻的一页。

2.创作简介:.
邵燕祥上世纪40年代走上诗坛,成名于上世 纪50年代。诗人以其年轻的火热的激情歌颂劳动 和青春,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他通过热情歌唱献 身于共和国工业建设劳动的人们,来歌唱美好的 青春和欣欣向荣的祖国。自然质朴中见优美,清 新淡雅中见隽永。邵燕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 《贾桂香》一诗获罪,从诗坛消失。 • 在近20年的沉默后,诗人于上世纪70年代末 登上诗坛,新时期的诗歌中一改早期的天真单纯, 而变得深沉理智,增强了诗歌思想的深度。当年 的梦幻为理性所代替,热烈的情绪趋于深沉冷静。 内容上关注前进的道路和人民的欢乐痛苦,诗风 由单纯朴素变得深沉含蓄:素淡里见深刻,热情 里见苍劲。 • 90年代,他的诗歌开始转向更复杂更个人化 的内心记忆和情感世界。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诗歌

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诗歌

❖ “我们——中国!/我们六亿五千万人的革命大军” (《放声歌唱》);
❖ “我们六万万个胸膛/我们六万万颗心脏”(《东风万 里》);
❖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
书。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的 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 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 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 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 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 讴歌斯大林(《斯大林万岁》1949年11月)、毛泽东 (《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扬》1952年6月)、党(《颂党 庆》1961年6月)
❖ 二、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 等。他们来自解放区,是诗坛主力。五、六 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
❖ 三、是青年初登文坛的青年诗人。李瑛、雁 翼、顾工、公刘、白桦等。
❖ 七月诗派 :阿垅、鲁藜、绿原、化铁、郑思、 孙钿、彭燕郊、牛汉、曾卓、徐放等
❖ 退隐原因A:唯心主义诗歌观,强调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B:对抗题 材决定论。
❖ 穆旦表达了这批诗人当时如临深秋般的落寞 心情:
❖ 生活啊,你握紧我这只笔 ❖ 一直倾泻着你的悲哀, ❖ 可是如今,那婉转的夜莺 ❖ 已经飞离了你的胸怀。 ❖ …… ❖ 唉,叫我这支尖细的笔 ❖ 如何聚敛起空中的笑声?

17中国现当代文学年诗歌

17中国现当代文学年诗歌

意义
• 《时间开始了》成功的是诗人用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叙述了诗 人与几个先烈之间肝胆相照的动人故事,所谓“个人化的语 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体既是十分具体的诗人自传形象,又 融合了某种庞大的共同性的时代声音,后者是通过前者的真 实而不是概念化的感受来表达的。 • 七月派诗人绿原曾高度评价这部诗:“当时歌颂人民共和国 的诗 篇实在不少,但从眼界的高度、内涵的深度、感情的 浓度、表现的力 度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衡量,能同《时间开 始了》相当的作品未必是很多的。” • 这部长诗包容了以颂歌为特色的政治抒情诗的许多必要因素, 特别是强烈的抒情主体的塑造,以致后来者 贺敬之、郭小 川、闻捷等50年代重要政治抒情诗人的创作都难以达到这 样的独创程度。
• 1958年“新民歌运动” 对民歌道路的过分强调,使诗的道路越 走越窄,对所谓浪漫主义的强调,助长 了诗歌虚夸不实的倾向。一大批诗人被 迫离开了诗坛。
六十年代
• 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分化整 合的过程。分化主要产生了两种倾 向:一些诗人开始刻意追求和谐优 美的意境,努力寻找或渲染生活的 诗情画意。 • 1963年起,诗歌变成了“战歌”, 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 的潮流。
桂林山水
贺敬之诗歌特点
• 以豪迈慷慨、激情澎湃的抒情风格与热 烈的抒情姿态歌颂国家政权——包括人 民、祖国、革命时代及英雄人物 • 善用时空交错的诗学思维及夸张、幻想 的形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 形式上,既有民歌风味,又接受外国诗 歌的影响,创造了一种凸凹体:对称、 整齐、上下两层、遥相对应。
新诗创作的三个阶段: 一、1955-1956(宣传鼓动员立场) 《致青年公民》组诗
二、1956-1965(独特思考和发现)
《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深 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致大海》 《望星空》《昆仑行》《甘蔗林—— 青纱帐》等 三、1966——(对抗和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17年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17年诗歌
❖ 他热情歌颂毛泽东,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为了证明自己理论与时代的同一性。更成功的是诗人用 相当个人化的语言叙述了诗人与几个先烈之间肝胆相照 的动人故事,所谓“个人化的语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 体既是十分具体的诗人自传形象,又融合了某种庞大的 共同性的时代声音,后者是通过前者的真实而不是概念 化的感受来表达的。
二、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
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 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 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 激越。
1.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 退。
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 方向。
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三、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他的额头上在冒着热汗
圆形海面的边缘
我感到了
整列着
在我看不到的他的眼睛里面 在燃烧着火焰
湿透了的无数红旗 飘舞得更响更欢 好像在歌唱
飘舞得更红更鲜
好像是跳跃着的火焰
今天 为了你的新生 我奉上这欢喜的泪 为了你的母爱 我奉上这感激的泪 今天 在激动你的时刻 也许你忘记了过去的一切 但过去的一切 使你纯真得像一个婴儿 仿佛躺在温暖的摇篮里面 洁白的心房充溢着新生儿
❖ 50年代最初几年: 《我们最伟大的节 日》(何其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
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
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
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
界的声音
《新华颂》(郭沫若)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我感到了你巨大的心房

第19章 十七年的诗歌戏剧散文

第19章 十七年的诗歌戏剧散文

一、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及主要问题
本时期诗歌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时期诗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流派的贫乏和风格的单一 )
按照图解政策和流行的政治口号命题作诗, 颂歌” 按照图解政策和流行的政治口号命题作诗,“颂歌”顺理成章地成 了建国初期诗歌的主题,将新诗推上了庙堂文学的老路。 了建国初期诗歌的主题,将新诗推上了庙堂文学的老路。
(2)诗歌体式的畸形化 )
虽然这一阶段自由体、格律体、半格律体、散文诗都存在着, 虽然这一阶段自由体、格律体、半格律体、散文诗都存在着,甚 至从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那里移植来了“楼梯体” 至从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那里移植来了“楼梯体”,但总体上表现 为对叙事体式诗歌的独尊。 为对叙事体式诗歌的独尊。
二、制约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关键因素
1、政治运动 、 在组织戏剧时,基本上围绕国家的各项政治要求和政策条文, 在组织戏剧时,基本上围绕国家的各项政治要求和政策条文, 使得话剧创作局限于政治话语表达的想象之中。 使得话剧创作局限于政治话语表达的想象之中。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举凡戏剧创作的各种要素,如题材的选取、主题的确立、 举凡戏剧创作的各种要素,如题材的选取、主题的确立、人物 的塑造、冲突的设置等,均被《讲话》限制,使得“十七年”戏剧在 的塑造、冲突的设置等,均被《讲话》限制,使得“十七年” 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讲话》的戏剧注解。 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讲话》的戏剧注解。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后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后的“ 漫主义相结合” 两结合”),成为包括话剧创作在内的惟一的 漫主义相结合”( “两结合”),成为包括话剧创作在内的惟一的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贺敬之
• 1949 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 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抗战胜利后,创作秧歌剧《秦洛 正》、诗集《笑》。建国后,五六十年代以创作政治抒情 诗闻名。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 歌》、《桂林山水歌》等,出版诗集《放歌者》,当时流 传甚广。
19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创作道路
• 50年代前中期:政治抒情诗,代表作《致青年公民》 (组诗)
• 1957-1960年:人性探索时期,叙事诗《白雪的赞歌》、 《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以及 抒情诗《望星空》
20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60年代前期:诗歌艺术上的探索时期,开创了两种抒情体 式“新辞赋体”和“新散曲体”,代表性作品有《厦门风姿》、 《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 林》、《祝酒歌》等
16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七月派”诗人
• “七月派”诗人包括阿垅、鲁藜、牛汉、绿原、曾卓等。 “七月派”的领导者是胡风,40年代批胡风的文艺思想, 对这个诗派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进入50年代以后,他 们屡遭批评。在“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中,诗人们受到 迫害,基本丧失了写作和发表的权利。
17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第一节 概述 历史语境与诗歌道路的选择 “新诗现代化”问题 抒情主体/修辞; 叙事诗/政治抒情诗 十七年诗人的构成 十七年诗歌的发展阶段、主要成就 十七年诗歌的传统资源和主要诗体形式
2
第二章 十七年的诗歌
绪论
• 诗歌事件 • 1956-1957年的“百花时代”的诗歌变革与受挫 • 1958-1959年的“新民歌运动”和新诗道路讨论

当代文学史十七年诗歌

当代文学史十七年诗歌
1,50年代可贵的探索:叙事诗《一个和八 个》、《白雪的赞歌》、抒情诗《望星 空》:肯定人道主义和个体精神价值;剖 析个体生活道路和精神世界的缺陷。 由于对个体价值的依恋,对人的生活和情 感的复杂性的尊重,他并不试图回避、且 理解地表现了矛盾的具体情景。

《一个和八个》,写于1957年,发表于 1979年。 革命者在狱中面对其他罪犯的挑衅、欺辱, 被革命组织鄙弃时,仍坚持抱负,试图以 自己的言行所体现的性格力量,去影响、 感化、改造这些罪犯 ,“给黑暗的角落以 亮光”。——否定“个人主义”

B、胡风《时间开始了》(大型交响乐式长 诗,三千多行) 由五个乐章组成:《欢乐颂》、《光荣 颂》、《青春曲》、《安魂曲》、《又一 个欢乐颂》


以欢乐起,以欢乐终,贯穿了政协会议、 纪念碑点奠基、开国大典三个历史时间, 也贯穿了诗人追求革命、追求理想的生活 道路;构思上精心设计了宏大的政治抒情 体诗(1、5)、凝重的叙事体诗(2、4 部)、轻快的抒情体小诗(3)交替的诗体 结构,波澜壮阔、大开大合、传递出那个 快乐时代的精神之魂。

三、两种诗歌样式


一,“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1,“写实”倾向是40年代“解放区诗歌”最重要 的潮流,用民歌体的形式创作叙事诗被确立为当 代诗歌的写作方向。诗歌服务于政治,诗歌与现 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当代诗歌观 念的核心。 —强调诗歌作为“炸弹和旗帜”的社会功能,强 调写作者的“立场”和思想感情的性质。 《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曾卓《有赠》:真诚、温和而感伤,
充满了生命的坚韧、意志的刚健,单 纯中内蕴沉郁、朴实感人。
4、在自我与时代之间
——困境中的自由
大多数作家既想使自己的作品回荡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