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1. 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的科学,它关注于生物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2. 生理学的重点2.1 细胞膜与细胞传递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它对物质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离子通道与离子平衡•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转导2.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负责感知、传导和处理信息的重要系统。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神经传递与突触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2.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消化器官结构与功能•食物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2.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呼吸器官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中的肺泡气体交换•呼吸调节机制2.5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心脏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过程•血压调节机制2.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肾脏结构与功能•尿液形成过程•水盐平衡调节机制2.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生理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内分泌腺体结构与功能•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机制•内分泌失调与疾病3. 生理学考点3.1 概念与定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考试中的重点,包括细胞膜、神经元、离子通道等的定义和功能。

3.2 实验技术与方法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是生理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离体器官实验、电生理记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3 生理学参数与测量生理学参数与测量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如血压、心率、呼吸率等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3.4 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生理过程与调节机制是考试中的核心内容,包括神经传导、消化吸收、呼吸气体交换等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1、气体(CO₂、O₂、N₂)属于单纯扩散。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3、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²⁺等离子。

4、主动转运:钠钾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主动吸收。

5、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6、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

7、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8、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9、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²⁺内流,ACh外流。

1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11、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2、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13、维生素B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4、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₃/H₂CO₃。

15、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6、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17、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18、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9、主动脉压力最低是等容收缩期末。

20、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1、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2、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调节。

23、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24、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K⁺通道逐渐关闭,Na⁺、Ca²⁺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5、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6、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7、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8、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30、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31、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必背的九大考点

生理学必背的九大考点

生理学必背的九大考点考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扩散物质: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①不需要载体;②不消耗能量;③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某些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

①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Na+、Cl-、Ca2+、K+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考点2 血液1.红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

男性(4.5~5.5)×1012/L,女性(3.5~5.0)×1012/L。

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

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白细胞生理(1)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数量:(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 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4.血小板生理(1)数量:(100~300)×109/L。

(2)功能:①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②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③生理性止血作用。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5.生理性抗凝物质最常见的是抗凝血酶Ⅲ、肝素。

考点3 循环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单纯扩散这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转运方式,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扩散。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代表是钠钾泵,它通过分解 ATP 来实现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差。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形成。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具有“全或无”特性、不衰减传播和脉冲式发放等特点。

二、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溶质,溶质包括血浆蛋白、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其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对血液的携氧能力有重要影响。

白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型和输血也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ABO 血型系统是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划分血型。

输血时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三、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是血液循环的核心。

心动周期是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考点汇总1、兴奋性就是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2、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呈双向传导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就是:阈值5、有关钠泵的叙述,错误的就是: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就是:刺激强度的大小7、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就是: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8、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就是:呈双向传导9、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10、静息电位接近于:钾平衡电位11、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就是: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12、机体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13、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就是:A型14、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就是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15、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就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16、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就是:血细胞比容17、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18、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19、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排血量增加:使用肾上腺素时20、心排血量就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21、在影响动脉血压的诸因素中,每搏输出量增多而其她因素不变时,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就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就是:有缓慢的2期平台23、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就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24、在等容舒张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状态就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25、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动脉瓣关闭26、肺换气时气体通过的部位就是:呼吸膜27、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就是:产生气胸时负压增大28、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就是:胸膜腔密闭29、肺泡通气量就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30、C0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就是:形成碳酸氢盐31、关于胸膜腔负压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就是:使中心静脉压升高32、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就是:血浆自蛋白33、肾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就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34、条件反射的特点就是:后天训练而建立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就是指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36、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就是:肌紧张反射37、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主要就是:升高血压38、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就是:不易疲劳39、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就是:乙酰胆碱40、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就是:反射中枢中的突触41、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就是: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42、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43、条件反射的特点就是:后天训练而建立4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甲状腺激素45、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最早出现的靶腺功能减退就是:性腺功能减退46、应激反应时血中明显增多的激素就是:皮质醇47、关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48、睾丸间质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分泌雄激素49、下列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就是:糖、蛋白质、脂肪、胆盐。

50、吸收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就是:回肠51、有关促胃液素胃泌素的叙述,错误的就是:促进胰液的分泌与胆固醇的合成52、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小肠53、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就是: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54、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因素就是:大量食物入胃的机械与化学刺激55、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的胃液成分就是:胃酸结合胆红素错误就是:大都进入体循环随尿排出。

56、在实际工作中常测试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这三处温度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直肠、口腔、腋窝57、昼夜体温变动的特点就是: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体温的昼夜变化最低:人体体温在后半夜04:00前后最低。

58、基础代谢率的正常范围就是不超过正常平均值:±15%59、体温昼夜变化的特点就是: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60、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热平衡就是通过:发汗及增加皮肤血流量1、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就是:气体的分压差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一囊内压3、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就是:Ca2+进入突触前末梢4、血中PaC0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就是因为: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5、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就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6、对于促胃液素的叙述,正确的就是:它对壁细胞有强大的刺激作用7、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就是由于: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8、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就是:Na+9、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零10、将蛋白质类食物通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过胃瘘直接放人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就是: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11、下述激素中,能最显著地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就是:抑胃肽12、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就是:蛋白质、铁13、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调节反应就是:交感神经兴奋14、下述属于条件反射的就是: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15、实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依靠:下丘脑。

垂体束16、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β波1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就是:乙酰胆碱18、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19、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就是:肺淤血、水肿20、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21、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就是:肌紧张反射22、内脏痛的主要特点就是:定位不精确23、在安静状态下,人体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就是:甲状腺激素24、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就是:细胞内、外的Na+浓度25、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就是:Ca+26、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就是由于它含有:胆盐27、缺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就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28、肺通气的原动力就是:呼吸肌的舒缩活动29、大动脉弹性降低: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30、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31、心排血量就是: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32、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33、传播病毒危险性最大的血液成分就是:血浆34、对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就是: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h3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就是:Cl-内流36、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就是: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37、一昼夜人体血液中生长素水平最高就是在:熟睡时38、下面有关睾酮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抑制蛋白质合成39、对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就是:包括黏膜下神经丛与肌间神经丛40、激活糜蛋白酶原的就是:胰蛋白酶41、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就是:甲状腺激素4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清蛋白43、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AB型44、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就是:等容收缩期45、右心衰竭的患者常因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浮肿,其主要原因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46、下述能使心排血量增加的因素就是: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47、肺通气的原动力就是:呼吸肌的舒缩活动4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所产生的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跳现象就是由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或病情未能完全控制49、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50、呈现圆脸、厚背、躯干发胖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的特殊体形,提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51、下述激素中,属于下丘脑调节肽的就是:生长抑素52、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就是使: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53、对于肾小管HC0;重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CL一的重吸收优先于HC03的重吸收54、去甲肾上腺素激活a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就是:小肠平滑肌55、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就是: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5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呼吸肌的舒缩运动57、下面对于胆汁的叙述,正确的就是: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就是胆盐58、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就是: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59、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索影响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60、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就是:肝素。

61、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等容舒张期开始时62、心指数等于: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63、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肺泡通气量减少64、下列情况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就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65、男性,16岁,3天来左膝关节肿胀。

自幼于外伤后易出血不止。

查体:皮肤、黏膜未见出血及紫癜。

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2分钟;凝血时间30分钟;凝血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原时间正常。

疾病分类应为:凝血酶生成障碍66、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200mmol/L,尿糖+。

其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67、夹闭一侧家兔颈总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68、某疟疾患者突发畏寒、寒战,体温达39℃,这主要就是由于:体温调定点上调69、共用备选答案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每分通气量D、肺总量E、肺泡通气量1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就是解答:『张博士医考中心整理』1E解析: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该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2B解析:时间肺活量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用来反映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时间肺活量就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就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70、共用备选答案A、胆盐与胆囊收缩素B、乙酰胆碱与组胺C、盐酸与脂肪D、抑胃肽与胆囊收缩素E、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素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解答:1B解析:由组氨酸脱羧基产生。

组胺在体内分布广泛,乳腺、肺、肝、肌组织及胃黏膜含量较高,主要存在肥大细胞中,创伤性休克或炎症病变部位有组胺释放,就是胃液分泌刺激剂。

2C解析:在消化期内,胃液分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的抑制性调节除精神、情绪因素外,主要有盐酸负反馈调节机制、脂肪可能与小肠黏膜释放的所谓“肠抑胃素”有关及高张溶液可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

胃反射,以及通过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或几种抑制性激素抑制胃液分泌。

『张博士医考中心整理』71、共用备选答案A、盐酸B、蛋白质分解产物C、脂酸钠D、脂肪E、糖类1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的最强的物质就是2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的最强的物质就是解答:1A解析:盐酸的作用包括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与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