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水石膏检测方法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一、引言石膏是一种常见的矿石,可以分为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两种。
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石膏的溶解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溶解曲线是描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过对溶解曲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规律。
本文将分别讨论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特点,并对其溶解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二、二水石膏的溶解曲线1.实验方法我们首先进行了对二水石膏的溶解实验,选择了温度范围在20℃-100℃之间,并记录了每个温度下二水石膏的溶解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我们得到了二水石膏的溶解曲线。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二水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水石膏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在高温下,溶解度也呈现出饱和状态。
3.结论分析通过对二水石膏的溶解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二水石膏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加快分子的热运动,从而增加了石膏颗粒与水分子之间的碰撞概率,促进了石膏的溶解过程。
另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这也为后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1.实验方法接下来,我们对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进行了研究。
实验方法与对二水石膏的实验相似,同样选取了20℃-100℃的温度范围,并记录了每个温度下半水石膏的溶解度。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二水石膏相比,半水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随着温度的升高,半水石膏的溶解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在高温下,其溶解度并没有呈现饱和状态,而是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3.结论分析通过对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半水石膏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温下,其溶解度并没有呈现饱和状态。
这是因为半水石膏在高温下会发生水合反应,水分子从石膏晶格中脱离,导致其溶解度下降。
这一结论对于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半水石膏的选材和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半水石膏检测方法

半水石膏检测方法1、标准稠度也叫标稠用水量。
是指100份半水石膏粉,使它获得标准流动性所需要的加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它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是对比石膏粉质量、描述半水石膏粉其它性能指标的基础。
其含义是:在规定的实验条件和一定石膏量(300±1g)和预定稠度水量下,按一定的实验方法,石膏料浆自由扩展直径达220±5mm时,加水量占石膏量的百分数。
α-半水石膏的标准稠度小,一般为45%~55%,而β-半水石膏标准稠度大,一般为70%~80%。
2、细度它也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其关系到半水石膏的凝结速度和模型强度。
一般情况下,石膏粉的细度越细,其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也越快,与水结合后反应充分,石膏浆的凝结速度加快,形成的网络结构多,则模型强度高,但吸水率相应降低。
不过当半水石膏粉的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例如比表面积达到15000cm2时),由于产生较大结晶应力,模型强度反而下降。
β石膏粉的细度较粗(一般为80~90目),模型强度较低;而α石膏的细度较细(一般为120~180目),模型强度较高。
3、凝结时间初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至石膏浆失去流动性开始变稠时所经过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到石膏浆体固化时所经过的时间。
石膏粉凝结时间的标准是:在标准稠度下,一般初凝时间不小于6min,终凝时间不大于25min。
适宜的凝结时间是石膏粉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希望初凝时间长一点,终凝时间短一点为好。
如果在使用中初凝时间太短,小于6min,则证明石膏粉夹生没有炒熟,或新炒制没有陈腐,或石膏粉受潮,影响注模操作,最终影响生产;若终凝时间太长,远大于25min,则说明石膏在炒制时过烧,含有过烧石膏,其表现为石膏浆太稀,注模时易漏浆,甚至石膏浆不凝固,影响生产。
4、抗折强度模型的机械强度是关系到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能指标。
石膏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精选文档

石膏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石膏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1、标准稠度也叫标稠用水量。
是指100份半水石膏粉,使它获得标准流动性所需要的加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它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是对比石膏粉质量、描述半水石膏粉其它性能指标的基础。
其含义是:在规定的实验条件和一定石膏量(300±1g)和预定稠度水量下,按一定的实验方法,石膏料浆自由扩展直径达220±5mm时,加水量占石膏量的百分数。
α-半水石膏的标准稠度小,一般为45%~55%,而β-半水石膏标准稠度大,一般为70%~80%。
2、细度它也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其关系到半水石膏的凝结速度和模型强度。
一般情况下,石膏粉的细度越细,其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也越快,与水结合后反应充分,石膏浆的凝结速度加快,形成的网络结构多,则模型强度高,但吸水率相应降低。
不过当半水石膏粉的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例如比表面积达到15000cm2时),由于产生较大结晶应力,模型强度反而下降。
β石膏粉的细度较粗(一般为80~90目),模型强度较低;而α石膏的细度较细(一般为120~180目),模型强度较高。
3、凝结时间初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至石膏浆失去流动性开始变稠时所经过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到石膏浆体固化时所经过的时间。
石膏粉凝结时间的标准是:在标准稠度下,一般初凝时间不小于6min,终凝时间不大于25min。
适宜的凝结时间是石膏粉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希望初凝时间长一点,终凝时间短一点为好。
如果在使用中初凝时间太短,小于6min,则证明石膏粉夹生没有炒熟,或新炒制没有陈腐,或石膏粉受潮,影响注模操作,最终影响生产;若终凝时间太长,远大于25min,则说明石膏在炒制时过烧,含有过烧石膏,其表现为石膏浆太稀,注模时易漏浆,甚至石膏浆不凝固,影响生产。
β型半水石膏 标准

β型半水石膏的执行标准是GB/T 5484-2014《β型半水石膏》。
β型半水石膏一般是由天然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或其他工业副产石膏经脱水处理制得而成,以β型半水硫酸钙为主要成分,不预加任何外加剂或添加物的粉状胶凝材料。
物理力学性能中的细度、初终凝时间、2h抗折抗压强度、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在实际的生产及应用过程中,除了检测以上指标外,通常还需要检测一项重要的指标:石膏相组成。
石膏相分析方法有对应的国家标准:GBT36141-2018建筑石膏相组成分析方法。
其中规定了传统的烘箱方法及快速水分仪方法来进行检测。
这两种方法测试的都比较久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烘箱方法,还需要人工的称量、记录、计算等。
为适用现代化的生产节奏,操作便捷的智能化仪器应运而生,多功能石膏相组成分析仪(深圳莱希特LXT-420)可以自动快速的检测建筑石膏粉的四相(无水AⅡ、无水AⅢ、半水HH、二水DH)、三相(无水AⅢ、半水HH、二水DH)、附着水/结晶水、生石膏纯度/品位、物料水分/固含量等指标,一台仪器即集成了多种测试功能,快速、便捷、准确,在行业里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注意,具体标准可能会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最新的相关标准或咨询专业人士。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CaSO4·2H2O)。
根据石膏中结晶水的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石膏的溶解曲线。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溶解是指固体物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将固体物质分解成离子或化合物的过程。
对于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来说,其溶解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式表示:二水石膏的溶解:CaSO4·2H2O(s) ⇌ Ca2+(aq) + SO42-(aq) + 2H2O(l)半水石膏的溶解:CaSO4·0.5H2O(s) ⇌ Ca2+(aq) + SO42-(aq) + 0.5H2O(l)在室温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二水石膏的溶解速度比较快,而半水石膏的溶解速度则较慢。
这是因为半水石膏中结晶水的含量较少,导致其晶体结构较为稳定,溶解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水石膏的溶解曲线上的关键点是饱和溶解度,即当溶液中溶解的二水石膏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不再溶解更多的二水石膏。
饱和溶解度决定于温度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浓度。
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因为半水石膏一般会继续吸湿,重新形成二水石膏。
但是,在实验研究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中其他物质浓度的方法,观察到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溶解曲线是指在固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度时的浓度变化关系。
根据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实际应用中石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等。
总结起来,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石膏在不同温度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规律,为石膏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曲线还有助于预测和控制石膏与其他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希望上述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

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对于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概念、性质、溶解曲线的测定方法、溶解曲线的特点及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概念和性质1.二水石膏的概念和性质二水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是一种常见的矿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二水石膏在自然界中以石膏矿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
在建筑材料中,二水石膏常用于制作石膏板、石膏粉、石膏型材等产品。
二水石膏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上,二水石膏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能够和水形成一种新的物质——石膏石。
物理性质上,二水石膏的晶体结构呈片状,质地柔软,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
2.半水石膏的概念和性质半水石膏,化学式为CaSO4·0.5H2O,是二水石膏的脱水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半水石膏在自然界中以变质岩或燃烧岩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
在建筑材料中,半水石膏常用于制作石膏板、填料等产品。
半水石膏的性质与二水石膏相似,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吸收水分,重新转化为二水石膏。
二、溶解曲线的测定方法溶解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溶解曲线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溶解度试验。
在测定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的溶解曲线时,通常需准备一定浓度的石膏溶液,将其放置在恒定温度下一段时间,然后测定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得到溶解曲线。
溶解度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准备所需的试验设备和试剂,包括溶解度试验仪、溶解瓶、计时器、称量瓶、电子天平等。
其次,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石膏溶液,通常采用质量浓度法配制溶液。
然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溶解瓶中,并标记试验开始时间。
熟石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熟石膏的制备过程。
2. 了解熟石膏的性能特点。
3. 掌握熟石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熟石膏,又称半水石膏,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化学成分为CaSO4·1/2H2O。
熟石膏的制备是将生石膏(CaSO4·2H2O)加热至120-150℃,使其部分水化,生成熟石膏。
熟石膏具有可塑性、易硬化、耐水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工艺品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石膏、水、模具、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仪器:加热炉、搅拌器、电子秤、游标卡尺、硬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生石膏,放入模具中。
2. 将模具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120-150℃,持续加热约30分钟。
3. 加热完成后,取出模具,待石膏冷却至室温。
4. 用电子秤称取一定量的水,加入模具中的石膏中,搅拌均匀。
5. 记录搅拌时间,观察石膏的凝结硬化过程。
6.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石膏模型的尺寸,记录数据。
7. 使用硬度计测试石膏模型的硬度,记录数据。
8. 将石膏模型放置在水中浸泡24小时,观察其吸水膨胀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石膏的制备过程顺利,熟石膏的制备时间为30分钟,熟石膏的密度约为2.3g/cm³。
2. 石膏的凝结硬化过程:加入水后,石膏开始吸水膨胀,5分钟后逐渐变硬,10分钟后基本硬化。
3. 石膏模型的尺寸:长10cm,宽5cm,高3cm。
4. 石膏模型的硬度:使用硬度计测试,硬度约为40MPa。
5. 石膏模型吸水膨胀情况:浸泡24小时后,石膏模型体积膨胀约2%。
六、实验结论1. 熟石膏的制备过程简单,只需将生石膏加热至120-150℃,持续加热30分钟即可。
2. 熟石膏具有可塑性、易硬化、耐水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建筑、雕塑、工艺品等领域。
3. 石膏模型的尺寸和硬度符合设计要求,可用于实际应用。
4. 石膏模型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体积膨胀约2%,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吸水膨胀性能。
石膏水分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石膏水分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使用石膏水分检测仪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石膏水分含量,以下是石膏水分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确保石膏样品已经研磨成均匀的粉末。
b.开启石膏水分检测仪,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c.标定仪器,根据仪器要求进行标定。
2.样品测试a.取一定量的石膏样品,约为10克至20克。
b.将样品倒入石膏水分检测仪的样品容器中,并平均铺平。
c.将样品容器放入预热器中,并确保样品完全覆盖。
3.测试条件设置a.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所需的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测试条件,例如温度和测试时间。
b.根据仪器的指示,设置好测试条件,如设定温度和测试时间。
4.启动测试a.确保测试条件已经设置正确后,启动测试程序。
b.仪器将会根据设置的条件,开始升温,并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
5.结果记录a.测试完成后,仪器会显示出测试结果。
b.记录测试结果,包括石膏样品的水分含量,可能还包括其他重要数据,如温度等。
6.清洁和维护a.测试完成后,清洁石膏水分检测仪,包括样品容器和仪器的各个部分。
b.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工作,如更换耗材和保养设备。
注意事项:-在使用石膏水分检测仪之前,确保熟悉仪器的操作说明。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试条件,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以防止意外事故。
-定期校准石膏水分检测仪,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将测试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以确认测试准确性。
总结:石膏水分检测仪是一种专业的设备,用于测定石膏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使用石膏水分检测仪之前,确保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测试条件。
在测试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测试的精确性。
最后,将测试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以确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水石膏检测方法
1、标准稠度
也叫标稠用水量。
是指100份半水石膏粉,使它获得标准流动性所需要的加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它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是对比石膏粉质量、描述半水石膏粉其它性能指标的基础。
其含义是:在规定的实验条件和一定石膏量(300±1g)和预定稠度水量下,按一定的实验方法,石膏料浆自由扩展直径达220±5mm时,加水量占石膏量的百分数。
α-半水石膏的标准稠度小,一般为45%~55%,而β-半水石膏标准稠度大,一般为70%~80%。
2、细度
它也是描述半水石膏粉性能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其关系到半水石膏的凝结速度和模型强度。
一般情况下,石膏粉的细度越细,其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也越快,与水结合后反应充分,石膏浆的凝结速度加快,形成的网络结构多,则模型强度高,但吸水率相应降低。
不过当半水石膏粉的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例如比表面积达到15000cm2时),由于产生较大结晶应力,模型强度反而下降。
β石膏粉的细度较粗(一般为80~90目),模型强度较低;而α石膏的细度较细(一般为120~180目),模型强度较高。
3、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至石膏浆失去流动性开始变稠时所经过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在标稠用水量下,从石膏粉撒入水中到石膏浆体固化时所经过的时间。
石膏粉凝结时间的标准是:在标准稠度下,一般初凝时间不小于6min,终凝时间不大于25min。
适宜的凝结时间是石膏粉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希望初凝时间长一点,终凝时间短一点为好。
如果在使用中初凝时间太短,小于6min,则证明石膏粉夹生没有炒熟,或新炒制没有陈腐,或石膏粉受潮,影响注模操作,最终影响生产;若终凝时间太长,远大于25min,则说明石膏在炒制时过烧,含有过烧石膏,其表现为石膏浆太稀,注模时易漏浆,甚至石膏浆不凝固,影响生产。
4、抗折强度
模型的机械强度是关系到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能指标。
模型的强度指标有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抗折强度是描述模型强度常用的主要指标。
一般检测抗折强度,有2h湿抗折强度和40℃干燥抗折强度。
在生产实际中,在保证模型良好吸浆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其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5、结晶水含量
石膏粉是一种结晶混合物,由于炒制工艺的不同,其中会含有生石膏(CaSO4·2H2O)、半水石膏(CaSO4·0.5H2O)和无水石膏(CaSO4,过烧石膏)。
在炒制过程中欠烧会产生生石膏,火大或者炒制时间过长会造成过烧会产生无水石膏,这都会影响石膏的凝结时间,影响生产正常使用。
有时由于石膏粉放置时间过长受潮,也影响正常使用。
通过测定结晶水的含量,可判断石膏粉质量的优劣。
一般合格的石膏粉结晶水的含量在5.2%~6.2%。
6、表面硬度
石膏模的表面硬度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坯体的质量。
因为模型在使用中不断地挤压、擦模、泥浆侵蚀,会使工作面磨损,出现麻面,导致模型报废。
测量模型表面硬度的方法有划痕硬度法和耐磨耗性2种。
划痕硬度是在测量尺寸稳定性后,用划痕硬度试验机,测定荷重50g时被划起伤痕的幅度,数值愈小,表示材料的表面硬度愈高。
耐磨耗性是在测量尺寸稳定性后,将其试体表面往复平磨30次,测定其质量减少率,数值愈小,说明试样的表面硬度愈高。
一般石膏模在标准稠度下的划痕硬度为0.21mm左右,耐磨耗性为13.4%左右。
7、吸水率
吸水率是石膏模型的一项很重要的性能参数。
吸水率是石膏模吸收水的质量与干石膏模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是模型吃浆能力的反映。
吸水率指标主要与混水量(膏水比)有直接的关系。
石膏粉的混水量愈大,则模型干燥后形成的气孔愈多,吸水率愈大。
卫生陶瓷注浆模型的吸水率一般为40%~48%。
模型的气孔种类有开口气孔和封闭气孔。
模型的吸水率主要与模型的开口气孔率有关,成正比关系。
8、扩散系数
石膏模型的开口气孔率只能说明模型的吸水量与成坯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扩散系数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泥浆中的水在模型中扩散的面积,用Dg表示。
注浆过程中成坯质量与模型的扩散系数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模型的扩散系数大,成坯质量反而降低;模型的扩散系数小,反而形成较厚的坯体。
这是因为扩散系数大时,在模型的内表面很快形成一层致密的坯层,减缓泥浆中的水继续迁移脱水成坯;而扩散系数小时,此脱水过程进行得不强烈,坯体表面一直保持其多孔性,不影响内层水的渗透和成坯
9、膨胀率
膨胀率也是石膏粉(石膏模)的一个很重要的控制参数。
石膏的膨胀在生产中严重时会影响注模生产,损坏母模胎型,造成模型变形。
过去,因为产品器型简单,对石膏模型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对膨胀率参数引起重视。
随着成形工艺技术发展,产品体积越来越大,器型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模型的活块越来越多,对模型质量要求得越来越严格,因此对膨胀率参数要引起重视。
因石膏模型的膨胀造成的模型变形、跑浆甚至模型报废影响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