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组研学序言

合集下载

朱熹《玉山讲义》文旨解析

朱熹《玉山讲义》文旨解析

朱熹《玉山讲义》文旨解析
刘小红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17)006
【摘要】南宋绍熙五年,朱熹在经历一番宦海浮沉之后,在玉山为县学诸生讲学,这次讲学的内容后被辑为《玉山讲义》.讲义以《大学》之“三纲”为逻辑理路,以心性论、功夫论为主要内容,兼摄融合了《论语》、《孟子》、《中庸》等相关思想,贯通“四书”,可谓集大成者.由此也可看出《玉山讲义》在朱熹理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刘小红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7
【相关文献】
1.从章句之学到义理之学——以朱熹《大学章句》与《经筵讲义》为例 [J], 王琦;朱汉民
2.朱熹理学化的帝学思想——以《经筵讲义》为中心的考察 [J], 王琦
3.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原因浅析 [J], 张宇
4."贞生死以尽人道"——王船山《张子正蒙注·太和篇》文旨解析 [J], 刘小红
5.理学经世:从《大学》经筵讲义管窥真德秀对朱熹思想的发展 [J], 王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谱序言(有部分删减) 、、、、

家谱序言(有部分删减) 、、、、

引言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

其实,这就是家谱。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家谱作为传统文化展示,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家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的全过程。

所以,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自古以来,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有着激励、鼓舞、凝聚、传承、警戒、启迪等作用和深远的精神影响。

当今社会,修家谱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一定的家国情怀、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难以胜任的。

一部好的家谱,是一段被浓缩了的历史。

只有唤醒历史,才能初心不眠。

从这个意义上看,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犹如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犹如无本之木。

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

DNA是生命之源,是人类遗传之密码,也是祖宗之魂。

而家谱是每个家族文化之DNA的传承,也是中华文明的承载。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通过修谱、建谱来弘扬宗族传统美德,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亲情教育。

所以说修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善事,无论对于过往还是现在或是未来,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好事。

对此,毛泽东主席曾给与充分肯定:“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周恩来总理也曾说:“我们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都不能忘记祖宗,一个中国人,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祀祖先,托庇于列祖,列宗福荫下总是最大的意愿,这种生生不息的意识是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结力,同化力和认同感”。

【文化】二十篇家谱序言范文欣赏

【文化】二十篇家谱序言范文欣赏

【文化】二十篇家谱序言范文欣赏序是图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凡书皆有序。

序,主要记载作者之意,作序者向读者表达著书的意图、评价和宗旨。

汉代孔安国曾说:“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

”家谱同其他著作一样也有序,置于正文前面。

序的类型分三类:一是自序,即作者或编著者写的;二是他序,即请他人写的;三是代序,即用一篇文章代替。

家谱序言,多为自序、他序两种。

宋代欧阳修、苏洵既自编家谱,又为自编家谱作序。

他序的也很多,为了提高家谱的荣誉和地位,不少家谱往往请名人作序。

文学家欧阳修、词人辛弃疾、理学家朱熹、文学家文天祥等就为很多家谱作过序。

今选出二十篇名人撰家谱序言共赏!郭氏旧谱序(欧阳修撰)余赏参参诸家之谱牒,考氏族之源流,盖自黄帝以来,子孙分国受姓,其得姓则一,而后别为氏者则殊。

有以先王之谥而为氏者,有以所居为官司而为氏者,流衍派别,鲜有能辨其氏族之源者也。

溯其流则可以知其源,寻其枝则可以知其根,余因历览传记,而知其概矣。

按郭之先,本出周室王季之后,为文王卿士,功在王试冬躲于盟府,封于虢,时称为虢公。

周惠王时,杀子颓有功,遂得虎牢以东之地,今城皋也并酒泉焉。

后为晋所灭虢公合举其族,出奔京师,子孙多就城郭园池而居,因以为氏。

虢,郭氏之源也,故京师有东郭市,西城池,皆以此也。

后有郭隗者,客于燕,卒复燕,昭王得士,实自隗始。

汉兴郭氏浸盛,有曰蒙,曰亭、曰衷冬皆高祖元勋,均封列侯。

忠生迁,迁生长,永生萌,世居颍川,故今有五看焉。

汉室既东,郭氏壮盛,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是也。

其声著者曰泰,字林宗,屡举有道不就,雅尚沮高,为世所慕。

又有仕于晋者曰璞,洽闻博物,尤深阴阳卜筮之学,不从王氏之变,遂殒其身。

迨至季唐,郭氏尤盛。

有曰知运者,多战功,封太原郡王。

最显者曰子仪,世居华州,以武举屡有大功,进封汾阳郡王。

生八子:曜、旰、希(左有“日”旁)、出(左有“日”旁)、晤、暧、曙、映,皆为显宦,孙多人,锐、锋、钢、钊、奇、从、,万为超擢。

重建祖堂序言

重建祖堂序言

重建祖堂序言追本溯源,皋陶血缘;得姓利贞,启后承前。

枝发唐朝,晟公宰相;家业根基,陇西郡望。

天生晟公,我族兴旺;辅佐有功,西平武王。

厚德功高,万古流芳。

先辈播迁,拓展蛮疆;或官或民,后裔榜样。

江西宪公,上院承元,蕉林大清,盐田学通。

拓基立业,四百余载。

百代繁衍,薪火相传。

叶茂枝繁,业绩辉煌。

盐田祖地,三面环海;丝路始港,友邦往来。

北枕廉山,丘陵起伏;龙奉珠至,脉结真穴;乾坤正气,旺盛其中。

种粮捕鱼,两全其美;鱼米具丰,欢乐融融。

先辈创业,白手起家;奋发图强,基业长青。

传承祖德,世继书香;恪守家训,家风纯良;俊彦如潮,留学四方。

祖传示训,耕读是传;尊祖敬宗,孝悌睦邻;重修祖堂,报本不忘。

丁亥岁末,十五世孙,用华用福,领先出资。

兄弟叔侄,乐捐合力,干劲十足,祖堂一新。

辛卯年冬,十五世孙,海峰用彪,诸多才俊,一马当先,祖堂扩地,做砼地面,屋后排水。

己亥春节,全体裔孙,欢聚一堂,围炉夜话,振兴大计,合族共商。

百年祖堂,年代久远。

砖墙陈旧,桁条异样。

裔孙誓愿,重建祖堂。

己亥春夏,推选理事,一致荐举,用彪会长,一呼百应。

子叔兄妹,踊跃出资,又捐屋地,共襄盛举。

己亥初冬,十月十八,辰时动土,十月廿二,子时进砖,同心协力,经过半年,奋发努力,耗资……万元。

祖堂新姿,顺利竣工。

并于………年…月…日,隆重升座,祭祀典礼!祖宇原址,原座标向,乙辛兼辰戌,左移加宽,前后扩大,三间二进,砖木结构。

建成祖堂,古朴典雅;梁对妙联,裔孙拜撰。

文化底蕴,浓厚辉煌;深厚博大,大家风范。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福临门,八方纳祥。

祖宗护佑,鸿福无疆;耀我宗门,世代荣昌;耕读持家,世继书香;人才辈出,物阜人康;胸怀远大,治国安邦。

祖堂理事会(用福执笔)二零二零年岁次庚子……月……日。

家谱支谱序言经典范文

家谱支谱序言经典范文

家谱支谱序言经典范文中华迟氏族谱序言作为一个家族,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谱,就好象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史志一样。

国不可一日无史,家族岂能一世无谱?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发展史,历史记录下氏族、国家、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

家庭是家族的细胞,家族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族繁衍、迁徙、生息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史。

纂修家谱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侧面保存佐证资料。

从家族来看,家谱可以详世系、厚伦谊、序昭穆、联亲疏、严冒紊、备遗忘。

凡尊祖者必敬宗,爱亲者必收族,展卷而兴孝悌之思。

又因家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况我迟氏家族发祥于商代,繁衍3000多年,迟仁开创了“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的思想发扬光大,他的道德思想功业卓著,其人格品质同日月生辉,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影响到海内外,更直接激励我迟氏的子孙后代。

迟仁距今已越3000年,人口繁衍越来越多。

原于漫长的历史演变,朝代更迭,我迟氏后裔相当多的族众前前后后相继离开故里,奔徙他乡而定居。

形成了支支派派的流寓户。

据史料记载,其最早的发祥地应在盘庚迁前之旧都——奄(曲阜)、盘庚迁后之新都——殷(安阳)一带。

历商周之时光飞逝,政权更迭,迟姓渐离开祖居之地,播迁他乡。

《汉书•王莽传》中载有:“平原女子迟昭平,……”,表明在两汉之交已有迟姓落籍平原郡,平原之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说明后世曾长期昌盛于山东的迟姓进入该省甚早。

由于迟姓长期以来表现得较为沉寂,故很难让人把握其准确的播迁脉落。

北魏时,汉化改革,有尉迟氏更为迟姓,孝文帝迁都洛阳,他们则更多的盘桓于北都太原及其附近,并与原先繁衍于此地之迟姓汉人相融合,经繁衍发展,后来迟姓昌盛为该郡之大族,是故后世迟姓有以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

隋唐两代,太原迟姓由于仕宦、谋生、避难、寻求新的生存环境等原因渐扩散至陕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

唐末五代十国以后,迟姓渐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诸省。

10个家谱序言范例,总有一个满足您的需要

10个家谱序言范例,总有一个满足您的需要

10个家谱序言范例,总有一个满足您的需要1、陈氏家谱旧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

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

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

厥后王(一作伯宣)为海内文宗,奉公为教子令范,天下已任。

擅著作之奇才者,非古灵先生欤!与义河目海口,所赋梅诗,徽宗有见晚之叹。

建(见)炎人恭大政,其出处气节,翰墨文章,为中与大臣之冠。

协赞大议,社稷之勋臣者,非鲁公、文正公康伯欤,盖一世芳躅,千古播扬,一叶云礽,景行靡替。

但人情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疏(流)远,视若途人。

然昭穆既明,本原自辨,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兴前业矣。

2、陈氏族谱源流序——王阳明自五宗九族之礼不行于天下,后世凡通能都大邑之间,号称巨室(族),而能仅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能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天下同源异游流,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徤、而学问之充博也。

序谱前言

序谱前言
一次,可直接手工填写。
由于执笔者才疏学浅的限制,所以在编修中难免存在不妥
之处,敬请族人多多谅解。
承办人:二十二世李庆云、李庆彬
李庆军(执笔)、李庆刚
二〇一七年五月
续谱前言
李兰廷、李兰朋、李兰岗
李庆福、李庆华、李庆云
一九八八年正月十二日
续谱前言
家谱是家族间构建凝聚力的核心,是尊老爱幼之本,是净
化宗祖血缘关系有力保证,为了子孙能明确自己的辈分,彰显
我族人丁兴旺,根深叶茂,贤才辈出,团结心齐。加之我家谱
已近三十年未曾序谱,所以本次修谱是很有必要的。
本次,内容真实,层序分明。
本次修谱为体现男女平等,女眷采用真实姓名登记,不在
用“x氏”登记,姑娘的资料如实登记。
本次修谱采用“源流世系图”、“源流世系表”的表现形式。
为了查阅方便,编写有目录,每个人的格中都有上下所接页码,
资料现无法填写齐全的,可以后手工填写,为了方便下次序谱,
留有若干空格。
为了使我族世代繁衍,代代相传,建议后人每二十年序谱
续谱前言
始祖麤喇李鸿,南直应天府句容县朱家港人,身体伟大,
气格轩昂,日可食粟数斗,少好武事,宣力行间。
明太祖见而奇之,赐名曰麤喇李将军,以授镇殿将军,既
而中止后,奉列北迁,遂家于真定府冀州枣强县之边村,数年
又移居倘村为嘉会社二甲,军籍屯在顺天府房山县,甞从戎燕
京寓齐化门。
洪武三十三年以寿终,葬于边村西。
原我始祖披坚执锐,屡立功勲,而年逺事,湮竟阙畧不得
详考惟。
钦赐别字可传奇以稍識大概矣。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重修
十九世麟祥
二十世福盈字寿同书
续谱前言
为了振兴李氏家族传宗接代,至二十二世庆字辈以下无法

文言文家谱序言全文翻译

文言文家谱序言全文翻译

【原文】吾宗之谱,盖自远祖始,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溯其渊源,历数千载,世世相承,未曾间断。

是以编修家谱,以昭祖德,垂训子孙,俾后世子孙知所自出,不忘本也。

夫谱者,载籍之要也。

记世系之长,叙宗族之序,录人物之盛,彰德行之美。

故有志之士,必详其谱系,以明其宗族之盛衰,识其人物之贤否。

吾宗家谱,实吾族之瑰宝,宜珍而重之。

昔我祖考,生于斯土,创业垂统,功勋卓著。

及至吾辈,虽不及先祖之盛,然亦各有所成,不辱家门。

是以吾辈子孙,当继承先祖之遗风,弘扬家学,砥砺前行。

且夫谱之编修,非一日之功,需众人之力。

吾辈子孙,当齐心协力,共襄盛举。

兹特举数事,以示吾宗之盛。

【译文】我家族的家谱,从遥远的祖先开始,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追溯其起源,历经数千载,世代相传,从未中断。

因此编纂家谱,用以彰显祖先的德行,传教子孙,使后世子孙明白自己的出身,不忘根本。

家谱,是记载家族要事的重要书籍。

记录世系的长久,叙述宗族的秩序,记录人物的盛衰,彰显德行的美好。

因此有志向的人士,必须详细了解家谱,以明白自己宗族的兴衰,辨识人物的贤能与否。

我家的家谱,实乃我族之瑰宝,应当珍惜并重视。

往昔我们的祖先,生于这片土地,创业立业,功勋显著。

到了我们这一辈,虽然不及先祖的辉煌,然而也各自有所成就,没有辱没家门。

因此我们这一辈的子孙,应当继承先祖的遗风,弘扬家学,砥砺前行。

而且编纂家谱,非一日之功,需要众人的力量。

我们这一辈的子孙,应当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一盛举。

在此特列举数事,以展示我族的繁荣。

首先,吾族之先祖,乃是我国之英豪,为国家民族立下赫赫战功,其英勇事迹,流传千古。

其次,吾族之中,人才辈出,有文有武,各有建树。

再者,吾族子孙,遍布各地,各业有成,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吾族之德行,以孝悌为本,讲究诚信,崇尚节俭,传承至今,实为吾族之骄傲。

今日编修家谱,实乃我族之大幸。

吾辈子孙,当以此为荣,共同努力,使吾族之光辉,照耀千秋万代。

愿后世子孙,继往开来,奋发有为,为我族增光添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阜阳二十中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

校园里,你是否还为学生的举止不合规范而耿耿于怀;饭桌前,你是否还为孩子的挑肥减廋、留恋手机游戏而束手无策?其实,对于我们阜阳二十中的广大学子来说,这一切都终结于2017年11月17日,曲阜研学之后----
那天我们长途跋涉,一路恭敬来到了山东儒源,一下大巴就受到基地老师的热情接待;之后在太极广场集合。

瑟瑟的寒风中,学生虽然饥肠辘辘,但都遵循着“长者先,幼者后”的礼节,列队站立恭送带队老师就餐完毕,方才有序进餐。

餐前,基地老师给学生品读感恩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饮食约而精”,基地老师从饮食就餐入手,对孩子进行“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教育,同时也养成孩子们厉行节俭,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

化抽象的说教于餐前提示上,并在每一餐前都予以强化,督促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也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俭、光盘行动”的理念,让学生从小养成避免餐桌上浪费这一习惯。

第二天举行的拜师礼中,全体师生身着汉服按次序列队站好,恭敬肃立,焚香奏乐,对着孔子雕像三叩首,祭祀至圣先师孔子,让圣人先哲精神与我们心灵沟通,可谓思接千载,仰慕圣贤之光。

随后,学生又以同样的礼节,以感恩之心拜谢老师。

整个过程乐声悠扬,鼓点庄重,香气萦绕。

学生于庄重威严的气氛中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尊师重教转化在行动上,并以敬畏的心态面对知识,以恭敬的态度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修缮自我,体现出二十中“实施儒雅教育,打造书香校园”的办学理念。

研学曲阜三孔(孔林、孔府、孔庙),更让人受益匪浅。

学生从林林参天古木中,追溯传统文化的起源;于累累碑文字帖内捕捉汉字发展演变;在层层庭院建筑里发现园林、建筑艺术之精美;以句句成语典故间品味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但如此,研学团还在“至圣林”“大成殿”等处举行现场授课,让学生眼、耳、脑结合,既能明白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又传承了孔子“礼门义路家规距”的诗礼传家祖训,并学习孔子忠恕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

让学生走出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课堂”的封闭圈,引领学生走出学校,
走出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另外,研学中还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孔府“三绝”之一的后花园墙上山水图,提醒学生要境界高远,放眼远方;庭院屏门后的神兽图告诫学生不要有贪念,要清廉守节等,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矫正和引导,也体现二十中“厚德、守正、博学、求真”的校训。

研学归来,同学们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校内随处可见点头问好的学生,上下楼梯井然有序,再也没有出现拥堵的现象。

班级内吃零食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琅琅的读书声,经典诵读已蔚然成风。

在七年级举行的《弟子规》背诵中,学生们大都口齿清楚,流畅背诵。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研学后的感受,我想借用英国作家培根话回答大家:“旅行对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是部分经验。


古人云:“以儒做人,以易启智,以道明德”。

曲阜弘祖研学,不仅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美好心灵邂逅,同时也给学生播种了一粒向上、向善的种子,衷心希望二十中的广大学子们能够发扬儒家的礼让思想,效行诗书礼仪精神,早日成就自己人生的参天大树,并形成一片浓荫,福泽阜阳这片广大的沃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