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2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选题近年来,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
下表示意2015~2019年山西省部分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可知,山西省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2.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策因素D.文化因素3.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亚洲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
下图为中国、日本、印尼三国200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4.A、B、C三个国家分别为()A.中国印尼日本B.中国日本印尼C.日本中国印尼D.印尼日本中国5.根据B国的人口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近20年来人口持续减少B.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比重增加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D.劳动力资源丰富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上平原地区高于高原山地地区B.总体上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总体上东部高于西部D.总体上西部高于东部7.有关上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与目前实际人口密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B.内蒙古自治区综合人口压力指数较高,还可迁入大量人口C.西藏自治区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很低,经济发展水平高D.广东省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的人口扩容余地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8.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比重低的国家是()A.加拿大B.日本C.中国D.印度9.对比中印两国的统计数字()A.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B.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C.两国的人口压力相当D.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尼雅古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繁荣城镇,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绿洲萎缩,土地荒漠化,居民弃城外迁,古城逐渐被黄沙掩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系列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系列练习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1、人口增长的过渡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共同之处是( )A 、高出生率B 、低出生率C 、低死亡率D 、高自然增长率2、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负增长的是( )A 、巴西、古巴B 、意大利、匈牙利C 、俄罗斯、美国D 、日本、中国3、读下图,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图1 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4、下图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属于过渡模式的国家是( )A 、③B 、②C 、①D 、④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
图4是X 、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5~6题。
①④②··③ A 、①B 、②C 、③D 、④5、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6、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B、印度C、日本D、泰国7、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生活消费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素质D、资源状况8、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消费水平B、社会发展水平C、科技水平D、资源数量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旅客前往西藏,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迁移B、国内迁移C、人口流动D、省际迁移10、形成下列城市的原因中,与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是( )A、大庆、攀枝花B、南通、上海C、昆明、太原D、挂林、西藏11、下列移民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甘肃民勤县因缺水导致大批人口外迁B、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人口大量外迁C、西部大开发吸引大批应届毕业生求职落户D、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人民移居东南亚12、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13、婚俗主要影响着人口的( )A、出生率B、死亡率C、文化水平D、年龄构成14、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在婚俗方面的原因是( )A、婚姻关系很稳定B、妇女生育年龄比较提前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短D、晚婚乃至不婚、不育15、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 )A、主张节育不生育B、不反对人口增殖C、提倡计划生育D、自觉降低出生率16、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A.早出晚归B.安土重迁C.季节性迁移D.逐水而迁17、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 )A、商业者备受推崇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经济的萎缩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18、“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人口迁移B、调整了人口分布C、提高了人口素质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二、综合题19、下列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读图后回答。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单元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短视频”是指时长在一分钟内,用户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共享的视频形式。
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全民热捧的传播方式,不少“网红城市”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优化。
下图是某短视频APP统计的2024~2024年国内某市市中心短视频上传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短视频上传量高的区域有可能为( )①商业中心'②工业园区'③住宅小区'④旅游景区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该市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地形 B.地形、交通C.交通、河流 D.资源、地形3.下列短视频的内容,最不行能出现在该市的是( )A.地铁在高架桥上跨江而过B.高楼俯拍的建筑物错落有致C.汽车在山岭隧道中穿梭D.公交站四周布满了共享单车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缘由是( )A.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B.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C.城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小D.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5.若图中有低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用地圈层分布及面积改变图。
读图完成6~7题。
6.由该市工业用地的改变,可推断出该市( )A.工业区不断向城郊迁移,带动人口由市区向郊区迁移B.工业用地不断向城郊扩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商业区不断萎缩,住宅区不断扩大D.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7.该市工业用地的改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植被类型越来越丰富B.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惊慌的局面C.城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加重D.有利于削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永兴岛设立了地级三沙市,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南海各大群岛及其海疆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同步检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3·达州高一检测)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主要功能区结构分布图(注:柱状越高,代表该功能区所占面积的比例越大),完成1、2题。
1.①②③功能区分别代表(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市中心方向弯曲的原因最可能是( )A.有交通干线经过B.地形不平坦C.距市中心距离远D.环境质量好【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结合图例,①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判断为商业区;②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城市的边缘,判断为工业区;③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的边缘,判断为住宅区。
第2题,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市中心方向弯曲,说明地租较低。
有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区,地租较高;地形不平坦,地价较低;M处距市中心距离并不远;环境质量好,则地租较高。
我国某传统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借鉴仿古建筑优秀经验,采用了青瓦地面(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下左图中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如下右图。
青瓦铺地不仅仅是建筑装潢的艺术,也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古村落内部分区域的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经测量发现在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青瓦的地面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原因是( )A.青瓦地面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B.青瓦地面缝隙大,通风散热快C.青瓦地面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D.青瓦地面地基低于水泥地,升温慢4.青瓦地面多见于( )A.黄土高原B.江南水乡C.东北雪原D.川西牧区【解析】3选A,4选B。
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青瓦地面粗糙,路面的反射作用减弱;青瓦地面缝隙大,粗糙度大,风力减弱,不利于通风散热;青瓦地面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相较于水泥地,在烈日暴晒下,升温慢,因此青瓦地面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青瓦地面地基高低对其温度影响不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1~2题。
A图B图1.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解析】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只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域的人口总数就会添加。
该地域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不时都是正值。
第2题,依据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判别其人口增长形式;依据A图判别,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答案】 1.D 2.A3.2021~202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21年人均树立用空中积是兴旺国度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降低B.城镇化水平曾经超越兴旺国度C.城镇土地集约应用水平高于兴旺国度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由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时间段我国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年均增长5.23%)清楚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4.46%),说明该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清楚滞后于城镇空间的扩张速度。
【答案】 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需契合可继续开展的原那么,否那么会引发城市生态效果。
读图,回答4~5题。
【导学号:64490100】4.招致城市水位进程线提早的要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以下可以有效进攻城市洪水的措施是()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制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树立中尽能够维护自然池塘、河道④扩展城市绿空中积⑤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解析】第4题,城市水位进程线提早,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经过下水道流入河道。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2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河西走廊城乡居民点()1.(2)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地矛盾最突出、绿洲生态环境最脆弱的是()A. 都分布于洪积扇上B. 都分布于河流沿岸C. 西部分布较为密集D. 铁路沿线较为密集【答案】D【解析】(1)根据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图可知城乡居民点主要是沿着铁路线密集分布而其他地区分布较少 D正确故选D【答案】A【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嘉峪关地区绿洲面积最小且居民点孕育指数最高人地矛盾最突出、绿洲生态环境最脆弱 A正确故选A2.(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资源出口型国家快速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2.(2)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出口型国家的快速城镇化能够()2.(3)为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出口型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目前当地政府应()A. 加工制造业的发展B.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 城市比农村更安全D. 资源出口增加收入【答案】D【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资源出口型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工业增长加工制造业没有快速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都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城市比农村安全不是资源出口型国家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资源出口型国家由于资源出口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故选D【答案】B【解析】(2)资源出口型国家的快速城镇化能够推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并不能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主要是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的出口将会扩大城乡发展差距工业化会推动城市化反之城镇化的发展也可以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故选B【答案】A【解析】(3)单纯的资源出口不利于资源出口型国家的工业发展限制初级矿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加工工业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禁止人口向城市迁移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这些资源出口型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目前不利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资源出口型国家由于缺乏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受到限制规模也较小所以首先应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以此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故选A3.(1)安宁河谷地乡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2)微型和散户乡村聚落距河较近分布的原因主要是便于()A. 气温B. 交通C. 土地D. 矿产【答案】C【解析】(1)由图可知安宁河谷地乡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主要是由于地形平坦土地开阔耕地面积大能够发展大中型乡村聚落且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故影响安宁河谷乡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故选C【答案】D【解析】(2)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于河水微型和散户乡村聚落靠近河流主要是为了便于取水故选D4.(1)崇明区的职住比为1.00 影响比值最主要因素是()4.(2)随着不同行政区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这会导致上海()A. 地理位置B. 岛屿面积C. 人口结构D. 科技水平【答案】A【解析】(1)崇明区的职住比为1.00说明本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刚好满足本区居民就业本区与其他区有水道相隔距中心城区远环境相对独立对外联系不便所以本区居民就业多在区内故选A【答案】B【解析】(2)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居民就业和居住不在同一辖区会导致上海道路人流、车流量增大交通压力增大居民通勤路程增加故选B5.(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分别为()5.(2)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A. 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 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C. 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答案】D【解析】(1)注意图中①、②、③、④所处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结合不同功能区布局特点可知①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应该是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附近有多条公路汇集交通极其便利应该是商业区③位于城市的边缘有铁路等交通线通过而且与盛行风风向垂直应该是工业区④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地区环境优美附近有大学城应该为文教区故选D【答案】B【解析】(2)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故选B6.(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①起步晚②速度快③逆城市化现象突出④城市化水平高6.(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该地()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C【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特征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征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晚、速度快①②正确逆城市化现象突出和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③④错误综上可知 C 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中图所给图可以看出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城市人口向外迁移可能的原因是城市中心地租太高污染严重迫使人口外迁②③正确城市中心交通便利①错误城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中心的道路两侧④错误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 城市数目的多少D. 城市用地规模的大小【答案】B【解析】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较大比重上升其中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8.(1)下列城市周边地区最适合发展美丽新乡村模式的是()8.(2)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下列做法最适合的是()A. 广州B. 攀枝花C. 兰州D. 拉萨【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美丽新乡村是一种针对乡村闲置房源进行金融支持、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并提供旅居、康养租赁等的经营组织模式广州相比其他三个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可利用的农村宅基地和闲置的农房资源较丰富而且广州经济发展水平高美丽新农村的建设需求大广州周边地区最适合发展美丽新乡村模式故选A【答案】D【解析】(2)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冻、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大规模农场和大型养殖基地可能会破坏周边地区环境不是最适合的做法 AC错误农村宅基地和住宅为农村集体用地进行私人别墅建设为违法行为 B错误建立家庭旅馆既能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D正确故选D9.(1)城市等级最高的是()9.(2)有关图中各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上海B. 南京C. 杭州D. 合肥【答案】A【解析】(1)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人口最多所以上海市城市等级最高故选A【答案】B【解析】(2)杭州市与南京市实际服务范围不相同 A错杭州市等级低、上海市等级高杭州市与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有重叠 B对南京市等级低、上海市等级高上海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南京市 C错南京与合肥的实际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界线 D错故选B10.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A. 下渗明显增多B. 地表径流加大C. 地面蒸发增加D. 地下径流增多【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相反自然路面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该城市从1960年到2020年间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请说明原因11.(2)目前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东南方向的郊外请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1.(3)该城市近年来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合理措施【答案】(1)1960年以前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随着新的交通方式出现该城市后来有了南北向三条干线及东西向一条干线城市渐渐变成团块状【解析】(1)该城市空间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应从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及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 1960年的城区主要沿河流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表明影响当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图中显示后来出现了十字型的主干公路东部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随着新的交通方式出现水运地位下降该城市形态发展摆脱了河流的限制向周边延伸发展城市形态渐渐演变成团块状【答案】(2)合理位于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市用水位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不容易污染城市大气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城市郊区地价较低【解析】(2)目前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东南方向的郊外其布局的合理应从环境、交通、地价等方面判断并说明理由材料信息表明湿地公园在城区河流的上游地区表明该河流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因此城市东南方向应位于河流下游工业区布局于此地对城市水质影响小图中风向标显示该城市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工业区布局在东南方向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小图中显示该城市东南方向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的发展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东南方向郊外地价较低工业区布局于此地建设成本较低【答案】(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先发展方便完善的公共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城市实行错峰上下班等【解析】(3)该城市近年来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合理措施应从规划、管理、交通方式、上下班安排、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该城市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发展立体交通提高交通通达度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及时疏解交通拥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行汽车限号上路控制交通流量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实行错峰上下班减少高峰期交通拥堵加大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倡导市民绿色出行等12.(1)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城市和山东、山西、河北、安徽部分临近河南的城市指出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12.(2)说明河南省四城市产业趋同程度及主要原因12.(3)分析产业趋同对河南四城市的危害12.(4)请为疏解河南省四城市产业趋同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原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对区域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解析】(1)主要从郑州市的城市等级、功能、辐射作用等方面分析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原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对区域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答案】(2)程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 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原因四城市地理位置相邻自然环境相似特别是资源种类相似郑州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市产生了产业的溢出效应加剧了周边城市的产业趋同【解析】(2)读表可知河南省四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 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从地理位置、环境、资源、溢出效应等方面分析河南省四城市产业趋同的原因有四城市地理位置相邻自然环境相似特别是资源种类相似郑州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市产生了产业的溢出效应加剧了周边城市的产业趋同【答案】(3)不利于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造成资源浪费各地有限的资源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造成了地区间的市场分割难以形成区域统一的市场体系长期来看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解析】(3)主要从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市场系统、产业结构化等方面分析不利于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造成资源浪费各地有限的资源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造成了地区间的市场分割难以形成区域统一的市场体系长期来看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答案】(4)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间通达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承接沿海和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立足自身的优势在高新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创新与合作【解析】(4)主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分工、资源配置、产业转移等方面分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间通达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承接沿海和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立足自身的优势在高新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创新与合作13.(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______________(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13.(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E处的合理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3)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4)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商业区应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文教区【解析】(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文教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答案】(2)A, 河流下游,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解析】(2)大型批发市场的区位条件有两点一是城市外围地租水平低二是交通便利A地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同时还位于城郊地价较低化学工业会污染水也会污染空气布局在E处从环境角度考虑既位于河流下游又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污染小【答案】(3)建设卫星城、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错时上下班【解析】(3)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具体做法有建设城市新区和卫星城、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错时上下班等【答案】(4)城市中心, 街道两侧, 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便捷程度最高街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两者都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解析】(4)商业区布局主要考虑交通的通达度和消费人群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便捷人流量大能带来大量消费人群街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人流量大消费人群多14.(1)试从海陆风角度考虑分析甲城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14.(2)分析甲城阴天日数比同时期郊区多的原因14.(3)简述甲城建设城市垂直绿化的益处【答案】(1)白天海风吹向陆地将工厂烟囱污染物带到甲城城区且较冷的海洋空气在下方较暖的陆地空气在上方形成逆温污染物扩散速度慢海风和陆风转换时刻原被海风吹走的污染物会被陆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解析】(1)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可以从海陆风的影响、逆温等方面分析白天吹海风海风将烟囱污染物带到甲城城区来自海洋的空气密度较大因此较冷海洋空气在下方较暖陆地空气在上方形成逆温污染物扩散速度慢同时海风和陆风转换时刻原被海风吹走的污染物会被陆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答案】(2)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区形成垂直上升的气流有利于对流云的形成城市空气中杂质比郊区多为云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城市空气中污染物多易产生光化学烟雾遮挡阳光城市建筑物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使云层在城区滞留的时间比郊区长【解析】(2)城市热岛效应造成城市和郊区水汽形成条件存在差异在城区有垂直上升气流更有利于对流云的形成同时人为水汽排放使得局地云量增加城市中工厂、汽车等污染排放较多污染物质比郊区多为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建筑物增加了粗糙度使云层在城区滞留的时间比郊区长【答案】(3)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增强城市立体景观效果美化环境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吸烟除尘减弱噪声减轻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保温隔热节约能源截留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少缓解城市排水压力等【解析】(3)由材料可知城市垂直绿化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或其他植物栽植或铺贴于建筑物等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可从减少热岛效应、美化环境及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10.造成曲线B性别比较低年份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
C.该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吸引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D.传统观念思想严重造成
11.曲线A达到最大值时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劳动力缺乏
A.北欧B.非洲C.东南亚D.南美洲
1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人口的老龄化B.性别比例失调C.人口增长过快D.人口的负增长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下面小题。
15.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表示意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丙 、乙、丁
13.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___阶段向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2.A3.A4.D5.C6.D7.A8.B9.B10.C11.B12.B13.A14.A15.A16.B17.C18.C19.B20.D21.C22.C23.C24.B25.D
(2)(灌溉)水源;风沙危害;灌溉不合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过度用水引起下游河段用水紧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精品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
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回答:6、飞船在轨道上运行两周后再次回到酒泉上空,此时太阳位于宇船员的A .西南方 B.东南方 C .东北方 D.西北方7、当“神舟”五号发射时刻,地球上属于15日的地区A.大于一半B.小于一半C.图二 图等于一半 D.大约占三分之一8. 一条向南流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河流位置和流向与图三相吻合的是( )9、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40°N ,110°E )比乙地(30°N ,115°E )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 )A.日出早28分钟B.日出早56分钟C.日落迟20分钟D.日落迟48分钟10、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 ,120°18′E )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精品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
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回答:6、飞船在轨道上运行两周后再次回到酒泉上空,此时太阳位于宇船员的A .西南方 B.东南方 C .东北方 D.西北方7、当“神舟”五号发射时刻,地球上属于15日的地区A.大于一半B.小于一半C.图二 图等于一半 D.大约占三分之一8. 一条向南流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河流位置和流向与图三相吻合的是( )9、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40°N ,110°E )比乙地(30°N ,115°E )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 )A.日出早28分钟B.日出早56分钟C.日落迟20分钟D.日落迟48分钟10、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 ,120°18′E )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
据下列信息判断10—11题。
10、该旅游的时间可能是( )A .劳动节B .国庆节C .春节D .圣诞节11、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②③D .①②图四是我国某地(36°34'N )一住户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1m 上方修一雨棚,读图五回答12~13题:12、为使冬至日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宽度最大不应超过A.1.7mB.1.8mC.2mD.2.5m13、按以上要求安装好雨棚,全年正午有阳光照射房间的时间是A.全年B.约半年C.接近8个月D.约9个月14、北京位于116°E 、40°N ,达累斯萨拉姆位于39°E 、7°S ,则( )A.两分日两地间的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B.夏至日两地间的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C.冬至日两地间的太阳高度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图四 通 告今日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图七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图八某地昼夜长短年变图九图 十 图十一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图六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其中弧线MJK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
此时,我国漠河(1220E )地区夜幕降临。
据此,完成15-16题。
15、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O 点为北极点B .O 点为南极点C .弧线MJ 可能是昏线D .弧线JK 可能是晨线16、甲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 )A .6:00 B.6:12 C.18:00 D.18:12 17、根据图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判断该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规律应是图八中四条折线哪一条较适合( )A.①B.②C.③D.④18、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图九中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9、图十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①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②A.90°N B.66°34′N C.23°26′N D.0°③A.0° B.23°26′N C.90°N D.66°34′N④A.23°26′N B.46°52′N C.90°N D.66°34′NA.① B.② C.③ D.④20、图十一“黄赤交角示意”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B.②C.③D.④(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图十二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图,正确表示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原来受力方向,实线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22、下列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不正确说法( )A.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B.永远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C.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一年中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因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永远相等23、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质量是不断耗损的B.源源不断地以无线电波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C.太阳辐射能量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够到达地球D.太阳辐射能量大而集中,易利用来发电24、从3月21日到9月23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快→慢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小→大→小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大→小→大D.南半球昼长时间长→短→长25、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土地宽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C.北方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比南方小D.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比南方更需要阳光 26、关于地球上五带的正确叙述是A.凡是在一年中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地方一定是热带B.北温带的太阳高度总是大于南寒带C.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是赤道上的昼最长的两天D.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成90°,寒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7、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B.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C.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D.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28、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正确叙述是A.6月22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最大值B.在夏季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C.同一半球,当此半球夏季时,纬度越高,白昼越长D.清明节到儿童节这段时间内,北半球中纬度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延长图十三29、图十三中M 、N 为地球表面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 地比M 地白昼时间长B.N 地比M 地白昼时间短C.扬州现在是夏半年D.据此图无法判断N 地与M 地白昼时间长短情况30、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A.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B.长江口河道右偏C.恒星日与太阳日不等长D.中纬度四季更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题,满分80分) 31、我国某中学地理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
某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十四。
测量日期:2003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 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58时角β最小,为52º56’:A 为量角器中心O 点的阴影,AB ⊥PA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分)(1)当地的经度为________,纬度为______。
(2)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__,该地春分日,日出时的地方时应为_____________。
(3)该地可能位于或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大于、小于)南京。
32、读图十五“40°N 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变化”,完成下列各题:(8分)(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
(2)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是 ,其数值为 。
(3)当图中所示地区日出时间为7:30时,位于赤道上的某地的日出时间是 ,其白昼时间为 小时。
(4)当图中所示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40°S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 ,且 达最长。
33、读图十六“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儿歌中说,“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这说明自然天体之间具有 和 的关系。
(2)地球从丙到丁时太阳直射点向 方移动。
从丁到甲阳光直射在 (南或北)半球。
图十图二图十四图十七图 十β α 图十九(3)ABCD 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处,最慢的是 处。
(4)地球南极和北极比较,极昼时间较长的是 极,原因是 。
这给北半球气候带来的影响是 ;反之,南半球 。
34、图十七中C 点为“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1)A 点的地理纬度为 ,B 点的地理纬度为 。
(2)C 为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同一天,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为 ,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3)D 为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 。
(4)当0°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E 时,太阳正好直射在上。
此时地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 向南北两极逐渐 。
35、某校同学在不过河情况下利用铁塔及其影子的长度测算太阳高度。
在12月22日正午测得太阳高度为β;过一段时间又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α,如图十八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该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
(2)若β = 68°,此时北京时间为23日0:20,则该铁塔所处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
(3)从Q —R ,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该地区所处的风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海洋是____________洋。
36、读图十九“太阳光照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此时是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刻,北京时间是 时;A 点的太阳高度为 。